天天看點

《慶餘年》:慶帝是如何通過五大機構,保持權力的動态平衡的?

《慶餘年》

最近正在熱播中,其中吳剛老師飾演的

陳萍萍

監察院的院長

,赢得了大衆的贊譽和好評。

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

創造了一個新的架空曆史的世界,今天我們就不妨來盤點一下,這個新世界慶國的一些

重要機關部門。

《慶餘年》:慶帝是如何通過五大機構,保持權力的動态平衡的?

機構之間的制衡

慶國

的官場力量分布在

五個地方

。一是

監察院

這個特務機構,二是

都察院

這個言官系統,三是

中央六部

等文官集團,四是

軍方勢力

,五是

内庫财權

。五大主要勢力盤根錯節,皇帝高高坐在皇位上,讓他們保持一種互相平衡。

這也就不難了解,為什麼後來範閑掌握内庫财權和監察院大權之後,皇帝扶持

賀宗玮

去掌握都察院和将範建在戶部的勢力清掃幹淨了,更别提皇帝一直都不許範閑将手插到軍方去。

皇帝要保證,雖然五大機構暗中較勁,

但是一定要歸自己的掌握,這是一個動态平衡。

《慶餘年》:慶帝是如何通過五大機構,保持權力的動态平衡的?

北齊有錦衣衛,而南慶的監察院,則是

強化版本的錦衣衛。

平心而論。全勝時期的監察院,相當于讓原來的公檢法機構

大理寺和刑部

形同虛設,它擁有三品以下的官員的提審權,加上自己的大牢,加上兵部的一些職能,它甚至

可以擁有自己的私兵

陳萍萍的黑騎

就是這樣一支軍隊。還有從都察院分出來的搜集情報,舉報不法官員的職能和出版審查權,範閑打

輿論戰

的依靠也正是在此。這樣強大的職能,使它成為了一隻龐然巨獸。陳萍萍的局之是以可以說成功,除了他對慶帝心裡的洞察之外,更是他的

無所不能的情報探子

在起作用。

《慶餘年》:慶帝是如何通過五大機構,保持權力的動态平衡的?

監察院分

八大處

和獨立于八大處之外的

提司職位。

一處負責京都的

官員審查

,是以一處的事情最為難辦,但也是最關鍵的職位。

二處負責

情報統計和規劃

,為皇帝和軍隊作戰提供可靠的情報。

三處是範閑老師費介掌管,

負責研制藥物和各種偏門武器

,可以說是一個科研部門。

四處是由言冰雲的父親掌握,

負責京都之外官員的稽查

,甚至包括利用北齊和東夷城龐大的地下網絡的監察和搜集情報工作。

五處是有軍隊的,是黑騎的所在之處,

負責必要時的出擊和保護院長的工作

六處則是一個

暗殺機構

,暗殺技術天下無雙,同時也負責一些任務的保護。

七處負責

審訊

,比刑部大牢要專業的多,一般都是負責重要人物的審訊。

八處則很具有現代精神,

負責圖書出版的許可和審查

,範閑多次打輿論戰和言紙事件,在某種程度上都得到了八處的默許。

《慶餘年》:慶帝是如何通過五大機構,保持權力的動态平衡的?

其實很難想象,古代的皇帝會把這麼多權力交給一個機構,特别是對于慶帝這個甚至裁撤了丞相的人來說,更是難以想象,這其實也說明了慶帝

對于陳萍萍的信任和對于葉輕眉創辦監察院的感情

。但是原著在最後,更是做了說明,監察院的初衷,其實不是為了監察百官,而是

為了監察皇帝本人

但是權力這種東西,

被誰賦予,就為誰服務

。慶帝慷慨的賦予了監察院權力,而監察院隻能做慶帝一條忠心的狗。最初的設想是類似于英國的議會制度,把至高無上的權力納入籠子,而是在那個時代,隻能變成一個錦衣衛和東廠的古怪結合體,忠誠的為至高權力所服務。

《慶餘年》:慶帝是如何通過五大機構,保持權力的動态平衡的?

都察院類似于

古代的禦史台

,給事中等言官制度,可以提建議,

擁有對國家事務的建議權和對官員的檢舉權

。但是接不接受,主要還是取決于皇帝陛下。

都察院在

被提拔之前,一直都是被擠壓,被打壓的角色,因為皇帝不聽,而随着範閑的權力越來越大,皇帝開始重用都察院,以此形成一些打壓。結果最後,

被範閑取走了賀宗玮的性命。

《慶餘年》:慶帝是如何通過五大機構,保持權力的動态平衡的?

都察院的角色其實很尴尬,他們裡面都是一些書生,為了不尴尬,他們隻得先依附長公主,國家

“風聞議事”的機關

,也在皇權的面前,變成了一隻走狗,不停的撕咬别人,以求獲得主人的一點贊賞。

中央六部等文官集團

文官集團包括但不限于,内閣大學士,中央六部,太常寺大理寺以及地方官員系統,是慶國整個

政務的執行的機構

。本來有丞相這一職位,後來被廢除之後,更像

明代的制度。

《慶餘年》:慶帝是如何通過五大機構,保持權力的動态平衡的?

林若甫

是被廢除之前最後一位丞相。他是為了範閑的上位而主動退出的政治家,卻依然暗中安排了好多人在文官集團裡,以至于大東山事發之後,被皇帝發現而問責。範閑在掌握兩大部門之後,

國家行政機構

就必須掌握在慶帝手裡。是以才有了慶帝授意察範建戶部的事情,後來又費了好大力氣,把範建(範閑養父)和林若甫(範閑嶽父)的勢力清除出去。

地方官員系統

,以總督為最高職位,這一點也是很像明代,薛清就是江南總督。即使有範門四子,範閑也隻能把手插到中央和地方的一些低級職位,真正的進階職位,皇帝一直對範閑的勢力抱有警惕。

軍方勢力是以

有名無實的樞密院

作為幌子,真正掌握實權的,實際上是各路駐軍,禁軍統領與京都守備。軍隊的勢力和别的不一樣,文官講究品級,而軍隊更關注誰手上有軍隊。

《慶餘年》:慶帝是如何通過五大機構,保持權力的動态平衡的?

燕小乙

為什麼要撤掉統領的職務,因為他是長公主的人,要是他掌握禁軍,負責皇帝的安全,忠心是最關鍵的。

秦老爺子為什麼會失敗?

因為他天真地相信被皇帝陛下提升為京都守備的葉家會和他們一起叛亂。

慶帝一直擁有

對中央軍隊和地方軍隊的控制權

,并且就像一頭獅子一樣,牢牢地守護着自己的領地。是以他發現範閑在膠州水師插下的暗釘之後,會讓他勒令退休,會把範閑在西北駐軍的好友李弘成調回京都,并且在發現秦家的反意之後,更是不惜以身犯險,做了一個局。埋葬了兩個大宗師和軍隊的反叛勢力。

《慶餘年》:慶帝是如何通過五大機構,保持權力的動态平衡的?

強大的慶國軍隊。

軍方勢力由樞密院統領,并有皇帝親自控制,經常調換将官,在這種意義上,

這個軍制類似于宋代

,而沒有宋代軍隊的孱弱,主要還是因為慶帝的個人能力以及當年北伐的人還未曾完全老去,尚有戰力。宋代軍隊在趙匡胤的治下和趙匡義的驢車下,很顯然,就是兩支軍隊呀。

無論哪個時代,

錢的力量都是可怕的。

内庫和戶部的國庫對立,是為了

滿足宮廷、政治

等多重需要,由皇帝直接掌控的皇室财庫,内庫作為天子家庫,一方面,與戶部國庫之間存在财賦配置設定上的博弈關系,是以内庫的規模與調整勢必關涉國家财政的運作;另一方面,在家國一體的制度環境下,

内庫作為君主集權的财政杠杆

,其職能上的亦公亦私往往超出禦用範疇,成為

國家财政的一端。

而每個朝代對于内庫的規定都不一樣,《慶餘年》中的内庫更偏向于

明代的制度

。黃宗羲《明夷待訪錄》中說:

“天下之财賦,先内庫而後太倉”

,這倒是很類似于《慶餘年》中的設定,一般情況下,内庫比戶部有錢。

《慶餘年》:慶帝是如何通過五大機構,保持權力的動态平衡的?

慶國的内庫做什麼生意呢?

慶國的内庫是由範閑那個

工科女博士老媽

一手創立的,主要做

古代輕奢的工藝品

。比如香水,比如玻璃球,比如肥皂,這些在現代司空見慣的東西,在古代都是高價錢的商品,為了保持壟斷,慶國一直都不遺餘力地封鎖工藝,每年賺取了大量的錢财,長公主的發家也是因為内庫的财權,收買了一大批大臣為她所用。範閑之是以要掌握内庫,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監察院的錢,是由内庫撥的款。

内庫是監察院的财富來源

,如果被别人掌握,監察院也将喪失它的意義。

内庫最厲害的還是它還

設計軍工

。慶國的軍隊的先進裝備,都由内庫專門設計,他們是軍隊的軍火供應商。并且開往各地的商号,也為監察院打探情報提供了友善,比如範閑初來北齊,就是去了内庫,交流了一下資訊。

結語:

僅從官制來看,作者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無疑是參考了

大量的明代官制

,并糅合了一些宋代官制以及南北朝時期的時代設定,開始了這部架空曆史的大IP。

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初心是好的官制設定,在那個君主專制的環境下,都成為了

野心家們的工具,

他們利用本心,來滿足自己的私欲,這無疑是時代的悲哀。

《慶餘年》:慶帝是如何通過五大機構,保持權力的動态平衡的?

書裡最後的結局,是範閑帶着妻兒寄居在西湖旁邊。在範閑的影響下,南慶新帝怕他,忌他,又不可避免的尊敬他,北齊的女皇帝是範閑的情人,兩邊保持了一定的和平。

但是正如範閑所說的

“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

,如果有一天,範閑死了,他一生所求的和平理想,也是會看得見的随他而去。為什麼《慶餘年》是個悲劇,不僅因為主角的身世,更是因為他們對于這個時代的無力感。皇帝帶來了野心,野心帶來了不幸,

範閑能做的,僅僅是在生前壓着這些野心的火焰罷了。

所謂

官制

,在慶帝和長公主李雲睿,甚至是範閑手裡,都隻是

工具

罷了,從來都隻是依附于權力本身而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