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派旗袍,新女性追求獨立、平等的“戰袍”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

1月21日,由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和上海博物館聯合主辦的“江南文化講堂”(第二季)第十期由澎湃新聞進行了直播。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瑜和上海博物館研究館員于穎博士圍繞“江南文化與海派旗袍”主題,分别以《互相成全的江南——從海派旗袍看江南文化》和《海派旗袍中的摩登韻味》為題作了演講,直播期間共有超16萬人線上觀看。

海派旗袍,新女性追求獨立、平等的“戰袍”

專家與主持人互動中

劉瑜從江南先進的産業背景、濃厚的人文氣質和東方美學及獨特的藝術與技術三個方面,深入淺出地講述了江南文化浸潤下的海派旗袍。她認為,在江南獨特藝術特性的土地中生長起來的海派旗袍,繼承了獨特的藝術美感,比如秀、雅、細膩、溫婉等。旗袍的盤扣、繡花等細節,無不展現出中國傳統服飾技藝之美。在江南文化的大格局影響下,海派旗袍不斷改良、借鑒與融合,旗袍流暢的曲線和含蓄充分展現了東方美學思想。

劉瑜認為海派旗袍是多元、多地域文化不斷交流、融合的産物,是中國傳統文化不斷傳承和創新的例證,是“海納百川”精神的展現。從海派旗袍,我們可以看到江南文化互相依存又互相獨立,互相借鑒又互相對照,最終互相成全、成就,于是有了最美的江南。

海派旗袍,新女性追求獨立、平等的“戰袍”

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瑜

于穎則從民國旗袍何以被稱為時髦服飾、它怎樣風行于上海的摩登時代以及如何變為一款國潮爆款等角度娓娓道來,令聽衆大開眼界。她認為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摩登社會賦予了旗袍獨特的精神,一是對青年平等婚姻的鼓勵,二是對男女平等選擇配偶權的鼓勵。穿旗袍的時髦隻是表象,内在修養和學識才是最重要的。女性隻有獨立自主才會真正實作摩登生活,擁有文明家庭。

于穎認為,當年流行于上海灘關于摩登女子的外表與實質的讨論,都賦予了這些穿着旗袍、追逐時尚女子的一個精神體驗,也就是說,她們不在乎拿到一個好的面料,燙了一個時髦的頭發,她們更在乎的是開闊的眼界、創新的思想。旗袍反映了女性對新社會、新思想、新平等意識的追求,是以旗袍中摩登的内涵就是開放、獨立、自尊和平等。

海派旗袍,新女性追求獨立、平等的“戰袍”

上海博物館研究館員于穎博士

“江南文化講堂”是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與上海博物館共同推出的公益性文化品牌項目。講堂聚焦江南文化主題,聚合海内外特别是長三角區域江南文化研究力量和知名社科、文博專家學者,以“史”為脈,講授江南政治、經濟、社會、科技、文學藝術等方面内容,集中展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江南文化的獨特魅力,深入挖掘江南文化的精神特質,積極傳播江南文化創新發展理念,營造全社會關注江南文化的濃厚氛圍,努力服務長三角區域高品質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同時,讓廣大市民群衆進一步了解江南文化,走進江南文化,弘揚江南文化,共同參與“上海文化”品牌建設。

責任編輯:田春玲

校對:丁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