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大靖的腳、賈宗洋的小腿都上了熱搜

作者:星星飛翔

為何“雪道的盡頭是骨科”?最近一段時間,冬奧會是全國人民關注的焦點,與此同時,各種冬奧雪上項目也在各地興起。人們看到了運動員滑雪的飒爽英姿,也看到了花樣滑冰的流暢優美,但也注意到了冰雪運動的危險與可怕,更加懂得了運動員的堅韌與奧林匹克精神的偉大。———

武大靖的腳和賈宗洋的腿上了熱搜

武大靖的腳、賈宗洋的小腿都上了熱搜

2月10日開始,中國空中技巧三人組賈宗洋的小腿就成了人們熱議話題,相關話題在微網誌熱搜榜一直居高不下。賈宗洋左腿的X光片上,是密密麻麻的22根鋼釘,令人震撼又心酸。而就在前兩天,中國短道速滑運動員武大靖的腳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28歲的武大靖長着50歲的腳”這一話題在兩天内多次出現在微網誌熱搜榜。在武大靖的腳上,不僅有許多陳年的傷痕,還有凸起的如同骨頭大小的老繭。“競技運動和日常娛樂太不一樣了,他們是用人生在拼搏信仰。”“太震撼了,照片看着都疼!這才是奧運精神最深刻的注腳。”這些傷痛,震撼了網友,也讓大家對冰雪運動有了更深的認識。

———

運動專家告訴你,為何“雪道的盡頭是骨科”冰雪運動傷害性真的那麼大嗎?最近,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叫“雪道的盡頭是骨科”,針對包括滑雪在内的多項多種冬奧會熱門項目,上遊新聞記者走訪了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運動醫學中心,這裡也是重慶市運動創傷研究所,請專家告訴我們,冰雪運動可能造成的傷害還有哪些。第一類:滑雪西南醫院運動醫學中心袁成松副教授介紹,單闆滑雪于1998年成為冬季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據統計單闆滑雪運動損傷發生率位居冬季奧運會各項目前列。

武大靖的腳、賈宗洋的小腿都上了熱搜

賈宗洋滿是鋼釘的左腿單闆及自由式U型場地項目中,當運動員騰空之後失控與U型場地邊緣或地面相撞,就很容易産生嚴重傷害。對于業餘單闆滑雪者,上肢損傷發生率較高,集中于腕關節及肩關節,往往因為摔倒時肩部或上肢着地。專業運動員下肢特别是膝關節損傷多見,這可能是由于更多地進行跳躍旋轉等技巧性動作所緻。此外,有一類踝關節損傷需要引起重視:距骨外側結構骨折幾乎僅見于單闆滑雪,占單闆滑雪踝關節損傷總數的15%,也被稱為“單闆滑雪者踝”。雙闆滑雪包含的項目很多,其中高山滑雪幾乎是世界上無輔助動力運動中速度最快、危險性最高的項目,具有損傷發生率高、嚴重損傷占比高的特點。在所有高山滑雪相關損傷中,上肩袖損傷、肩關節脫位、肩鎖關節損傷和肱骨近端骨折以及鎖骨骨折最為常見。因抓握雪杖的同時進行撐地造成的第一掌指關節尺側副韌帶斷裂伴撕脫骨折是高山滑雪和自由式滑雪的特征性損傷,被稱為“滑雪者拇指”。第二類:滑冰西南醫院運動醫學中心主治醫師王雲蛟介紹,冬季奧運會滑冰項目包括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三大項。在滑冰比賽過程中,運動員需要長時間維持屈膝屈髋姿态,以下肢爆發力反複蹬地推動自身前行。在此過程中,過度使用性損傷多見,如腰背痛、骶髂關節紊亂、髌關節疼痛綜合征、膝踝扭傷等。

武大靖的腳、賈宗洋的小腿都上了熱搜

武大靖滿是傷痕的腳在短道速滑中,因身體接觸摔倒和撞擊造成的肩關節脫位和肩鎖關節脫位是最常見的損傷類型。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碰撞和摔倒造成的冰刀切割傷在速滑相關損傷中較為常見。在花樣滑冰中,雙人滑運動員損傷發生率最高,其次是單人滑,冰上舞蹈損傷發生率最低,單人花樣滑冰運動系統損傷中,50%以上是下肢和軀幹慢性使用性損傷,跳躍旋轉失敗摔倒所緻的皮膚挫傷甚至關節脫位和骨折也很常見,雙人滑由于包含了較多的抛跳、托舉動作,男選手上肢損傷發生率較高,女選手被抛跳失敗摔傷也很常見。總的來說,腰背部和膝踝部是花樣滑冰運動系統損傷常見的部位。第三類:雪車王雲蛟介紹,雪車因為速度快,轉彎急,極易發生碰撞翻車事故。鋼架/雪車項目的損傷主要發生在彎腰起跑或沖刺跑階段,是以受傷部位集中在腰部扭傷或慢性勞損、大腿後側肌群拉傷和膝關節損傷、踝關節扭傷;在滑行階段,因碰撞甚至翻車所緻的各種皮膚軟組織擦傷、挫傷出現的機率非常高,受到傷害的部位幾乎都集中于頸肩部、腰背部和大腿後上部以及踝關節;受到傷害的肌肉一般都位于股後肌群、髂腰肌。第四類:雪橇西南醫院運動醫學中心主治醫師王震宇介紹,奧運項目中的無舵雪橇,速度可以達到140公裡或者更快是以受傷、骨折甚至死亡都可能在這項運動中發生。無舵雪橇是一種仰面躺在雪橇上,雙腳在前,通過變換身體姿态來操縱雪橇高速回轉滑降的運動。因特殊運動方式及場地,選手失誤時容易滑出賽道或從雪舵上跌倒,踝、膝、脊柱以及頭頸部均可發生損傷,韌帶損傷骨折最為常見。第五類:冰球王震宇介紹,冰球由于其參賽人員密集、移動快速頻繁、對抗激烈的項目特點,運動系統損傷發生率高。在冰球運動相關損傷中,上肢損傷占比30%以上,在青少年中可達44%。在所有上肢損傷 中,肩關節損傷最為常見。其中由于沖撞後摔倒導緻的肩鎖關節損傷可占所有肩關節損傷的50%以上。其次是肩關節脫位,多由自後方而來的直接暴力或摔倒後與冰面撞擊造成。肘關節和上肢遠端的損傷多數由摔傷或與擋闆撞擊造成。與之相比,下肢損傷發生率在30%~45%,其中運動員間撞擊易導緻膝關節及大腿部位損傷,遭冰球撞擊是下肢遠端和足踝的常見損傷。第六類:冰壺運動王震宇介紹,冰壺運動員由于相對固定的身體姿勢和過度使用的身體相關部位,慢性勞損傷的可能性非常大,比如腰背部肌肉筋膜炎、肩袖損傷。冰壺運動包括長時間的蹬踏投壺滑行和反複屈伸關節,這導緻膝關節受傷風險高。冰壺重量接近20公斤,傳統的投壺技術是提壺前後擺動之後,借助慣性将冰壺放置于冰面上,同時前推使其滑動;掃冰時,運動員需在短時間内用力反複擦冰,這些動作技術對肩部力量要求較高,冰壺愛好者中有20%的人出現肩部疼痛,運動員中有12.5%的人出現肩袖損傷。

女孩滑雪摔倒 右腿膝關節嚴重“拉傷”

上遊新聞記者同時走訪了重慶市内的的多家醫院,發現冬奧會開始後,因為冰上運動入院治療的病人确實有增長,但并不算太多,“重慶的雪場相對較少,因為冰雪運動受傷的可能也比北方、新疆等地要少很多。” 西南醫院運動醫學中心主治醫師王震宇介紹,另外,重慶的許多滑雪場在區縣,大多數冰上運動損傷會第一時間在當地進行診療。2月11日,家住南岸區陽光100國際新城的秦女士在家靜養,她的右腿仍舊無法劇烈運動,輕輕一擡腿,膝關節就會傳來劇痛,春節期間,她和朋友一起在金佛山滑雪時,因為摔倒導緻右腿膝關節韌帶拉傷。秦女士介紹,2月4日奧運會開幕後,她和朋友看到了運動健兒滑雪的身影,就想抓住最後幾天假期去體驗滑雪, 2月7日,秦女士和朋友避開春節高峰出發了。秦女士此前在中心城區的室内滑雪場體驗過滑雪,對于一些動作還比較熟悉,看見這一次滑雪場中人不算多,在緩坡滑了會兒後,就想挑戰更長更高的滑雪道。“誰知道站在坡頂上就有些腿軟,滑下來以後就控制不住了。”當滑雪闆不受控制時,秦女士内心就慌張起來,她想通過交叉滑雪闆讓滑雪闆停下來,卻在滑雪闆向内靠時失去平衡,摔了下來。“當時直接想的是一隻腿站起來重新找平衡。”然而,秦女士右腿剛用力想立在滑雪闆上,就不受控制地向前邁了出去,“當時就覺得一陣撕裂一樣的痛。”站在場邊的教練也發現了摔倒了秦女士,這時也趕過來幫助她脫掉滑雪闆,站立在雪場上。當時,秦女士隻覺得右腿很疼,想着回到室内休息一下就好了,但當天幾人回到南川城區時,情況卻越來越嚴重,“到後來腿根本玩不了。”秦女士被朋友帶到當地醫院急診檢查,才發現韌帶已經拉傷。

普通人玩冰雪運動 請注意這些

相對于專業運動員,普通人玩冰雪運動,如何預防傷害呢?專家們介紹,在進行冰雪運動時,要穿戴好全套的運動裝備,如頭盔以及護膝、護踝、護腕、護肘等。選擇場地要在熟悉的場地,而且要量力而行,不要在沒有專業指導和能力的情況下挑戰高難度的動作和賽道。在運動過程中,要盡量避免與他人的沖撞,運動前要進行完全熱身,運動中要多喝水,保持體内的水分和鹽分。運動時建議有家人陪護,避免意外發生。

上遊新聞記者 石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