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奧觀察丨他們“拼”出中國冰雪運動的明天

鮮衣怒馬少年時。北京冬奧會賽場上,中國體育代表團的年輕運動員們嶄露頭角,他們用激情點燃自己的青春,用拼搏勾勒中國冰雪運動的未來。

“這隻是一個開始,我們會有更好的未來”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當天,是李文龍21歲的生日。3天之後,首次亮相冬奧會賽場的李文龍就在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比賽中收獲了一枚銀牌,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這一切都太美妙了。”

冬奧觀察丨他們“拼”出中國冰雪運動的明天

2月7日,在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決賽中,中國隊選手李文龍獲得銀牌。圖為李文龍比賽結束後慶祝。 人民網記者 胡雪蓉 攝

年輕人的成長離不開挫折,在男子5000米接力半決賽中,李文龍則遭遇意外,他的冰刀與對手相撞摔出賽道。但他第一時間與任子威完成交接棒,確定中國隊晉級決賽。回憶當時的情景,李文龍說:“當時就是着急,想着趕緊起來繼續滑,盡量能追上最好。自己也不知道最後情況是怎樣,但還是盡力去滑。” 雖然最終中國隊無緣獎牌,但李文龍卻收獲了經驗和成長。“走下領獎台,一切都從零開始。我希望自己能始終如一地刻苦訓練,擺正心态,争取為隊伍做更多的貢獻”,這是他對自己許下的諾言。

趙嘉文是中國第一位獲得冬奧會資格的北歐兩項運動員,他代表中國隊參加了北歐兩項三個小項的比賽,分别是個人跳台滑雪标準台/越野滑雪10公裡、個人大跳台/越野滑雪10公裡和團體的跳台滑雪大跳台/越野滑雪4×5公裡接力。雖然成績不算理想,但趙嘉文将目光投向了未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這也隻是一個開始,我們會繼續訓練,我們會有更好的未來。可能不是今天,不是明天,可能也不是下個月,但我肯定會成為冠軍,我一定會身披國旗、奏響國歌。”

冬奧觀察丨他們“拼”出中國冰雪運動的明天

2月17日,中國隊選手趙嘉文在北京冬奧會跳台滑雪團體的越野滑雪4×5公裡接力比賽中。 新華社記者 戴天放 攝

同樣在北京冬奧會賽場完成首秀的還有年僅17歲的馮賀,她也是中國體育代表團中年齡最小的運動員。在單闆滑雪女子障礙追逐賽中,她從資格賽順利進入淘汰賽,在32進16的比賽輪次中獲得小組第四,無緣16強,最終名次為第30名。賽後,面對采訪,馮賀表現得非常自信,“經過今天的比賽,我感覺到自己成熟了,更像個大人的模樣,比以前更勇敢了。與這些頂尖的運動員一起訓練、一起比賽,我感覺很好,未來我希望不斷突破自己,更上一層樓。”

相比其他項目初次亮相冬奧賽場的“破冰”,年輕的中國女子冰壺隊肩上的擔子更重。王冰玉、柳蔭、嶽清爽等前輩曾經站上過冬奧會領獎台,這也讓大家對中國女子冰壺更多了一份期待。北京冬奧會上,這支平均年齡不到24歲的隊伍,一開始就遭遇了三連敗,“00後”隊長韓雨更是面對了巨大的壓力。中國冰壺隊教練林霍爾姆給予了弟子極大的信任,“韓雨是一個很堅強的女孩,她對中國隊未來的發展很重要。不得不說,她之前肩上的壓力非常大,我個人百分之百支援她。”

冬奧觀察丨他們“拼”出中國冰雪運動的明天

2月10日,北京冬奧會女子冰壺循環賽,中國隊對陣丹麥隊。圖為中國隊選手韓雨(中)和隊友在比賽中。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年輕才會無所畏懼,正是因為年輕,這些姑娘們放下包袱,敢想、敢打、敢拼。不斷調整戰術、陣容,中國女子冰壺接連戰勝了衛冕冠軍瑞典隊和南韓隊,收獲兩連勝。雖然最終無緣半決賽,但年輕的姑娘們在與高手過招中展現了中國冰壺的傳承和未來。

“我們在嘗試新的項目,就像火花一樣”

一金一銀兩枚北京冬奧會獎牌,将會是單闆滑雪小将蘇翊鳴人生中最有意義的生日禮物。剛剛在冬奧村中度過自己18歲生日的蘇翊鳴,用一次次驚豔世界的表現,在單闆滑雪運動的版圖上打上了中國烙印。

冬奧觀察丨他們“拼”出中國冰雪運動的明天

2月15日,在北京冬奧會單闆滑雪男子大跳台決賽中,中國隊選手蘇翊鳴獲得冠軍。圖為蘇翊鳴在比賽後慶祝。 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

世界首個完成内轉轉體1980動作的運動員,首位晉級單闆滑雪坡面障礙技巧決賽的中國運動員,中國單闆滑雪首枚冬奧會男子項目獎牌、首枚金牌……4歲開始練習滑雪,14歲成為職業運動員,17歲奪得冬奧會金牌,年紀輕輕的蘇翊鳴,創造了太多的第一次。“感激自己小時候能有夢想。隻要有夢想,我就會為之努力,我會為它付出全部。”年僅18歲的蘇翊鳴,将乘着夢想的翅膀,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就在蘇翊鳴在單闆滑雪項目上大放異彩的同時,谷愛淩在自由式滑雪項目上帶來了一個又一個的驚喜。大跳台、U型場地技巧、坡面障礙技巧,兩金一銀,在一屆冬奧會中收獲三枚自由式滑雪獎牌,讓谷愛淩成為北京冬奧會最為耀眼的一顆明珠。

冬奧觀察丨他們“拼”出中國冰雪運動的明天

2月8日,在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決賽中,中國隊選手谷愛淩獲得冠軍。圖為谷愛淩賽後十分興奮。 人民網記者 胡雪蓉 攝

與蘇翊鳴不同的是,谷愛淩的名字在參加北京冬奧會之前就幾乎已經家喻戶曉。而她與蘇翊鳴相同的是,他們都用自己精彩的表現,讓更多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冰雪運動的魅力,也讓更多人對中國冰雪運動的未來有了更美好的期許。

對于中國冰雪運動來說,每一個新項目的嘗試與突破都需要時間的積累,尤其是雪車、雪橇這種從未觸及過的項目,更需要直面挫折的勇氣和探索。王沛宣是中國第一位參加單人雪橇的女子選手,15歲時,她從标槍改練雪橇,雖然通往冬奧會的道路困難重重,但王沛宣始終堅守着自己的信念——“我要代表中國參加冬奧會雪橇比賽”。

冬奧觀察丨他們“拼”出中國冰雪運動的明天

2月7日,北京冬奧會女子單人雪橇比賽。圖為中國隊選手王沛宣在比賽中。 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最終王沛宣在北京冬奧會女子單人雪橇比賽中排在第29名,沒能進入決賽,但她仍在第三次滑行中滑出了個人在“雪遊龍”的最好成績:1分0秒025。回顧自己第一次冬奧會之旅,王沛宣說:“中國雪橇選手的整體進步速度,已經讓全世界矚目。我一定會在下一個四年的每一天都全力以赴,讓自己在下屆冬奧會時做得更好一些。”

北京冬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完成全部7個大項、15個分項的“全項目參賽”任務,在越野滑雪、高山滑雪、雪車、雪橇、鋼架雪車等大項上,實作全項目參賽;31個小項從無到有,首獲冬奧會參賽資格。而在2015年北京成功申辦冬奧會時,中國還有約三分之一的冬奧項目沒有開展。這些首次亮相冬奧賽場的體育健兒,用自己的拼搏和努力,讓中國冰雪運動的拼圖更加完整。正如趙嘉文所說,“我們在嘗試一個新的項目,我們就像火花一樣,代表着‘00後’這一批年輕運動員。”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中國體育健兒在北京冬奧會上馳騁冰雪、激蕩青春。逆境中,他們不言放棄,堅毅的眼神讓人為之動容;領獎台上,他們豪氣沖天,自信的氣魄讓人為之歡呼;賽場之外,他們禮待對手,開闊的胸懷讓人為之稱贊。未來已來,中國冰雪運動,明日可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