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盛科通信IPO:第一大客戶為第一大股東關聯方,還與公司存在相似業務

每經記者:張明雙 每經編輯:張海妮

又一家晶片設計企業沖刺科創闆上市。近日,蘇州盛科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科通信)IPO中止情形消除,上交所恢複其發行上市稽核,盛科通信也随即披露了首輪稽核問詢函的回複檔案。

盛科通信主要采用Fabless模式,專注于以太網交換晶片及配套産品的研發、設計和銷售。2018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以下簡稱報告期),盛科通信第一大客戶為邁普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關聯方(以下簡稱邁普通信)、深圳中電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關聯方(以下簡稱深圳中電港),均為第一大股東一緻行動人控制的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盛科通信與邁普通信的主營産品均有以太網交換機,雙方存在相似業務。不過盛科通信表示,公司與邁普通信在交換機業務上的相似系雙方獨立發展的結果,鑒于雙方在戰略定位、産品類型、業務模式及産品豐富度等方面均存在差異,導緻雙方客戶群體亦不相同,是以雙方并不構成直接競争。

第一大客戶為關聯方

報告期内,盛科通信分别實作營業收入1.28億元、1.92億元、2.64億元和1.99億元,分别實作淨利潤-2741.95萬元、622.07萬元、-958.31萬元和387.48萬元,尚未實作規模盈利。

盛科通信主要産品為以太網交換晶片、以太網交換晶片模組、以太網交換機等,公司戰略定位為晶片設計企業,以太網交換機業務為衍生業務。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8年、2019年,盛科通信第一大收入來源為以太網交換機,收入占比分别為37.56%、32.96%,而以太網交換晶片為第二大收入來源,收入占比分别為27.26%、29.18%。随着晶片業務規模擴大,2020年、2021年1~6月,以太網交換晶片收入占比分别達到48.27%、52.31%,以太網交換機收入占比則分别下降到28.07%、13.56%。但從銷售金額來看,2019年、2020年以太網交換機收入仍在增長。

盛科通信IPO:第一大客戶為第一大股東關聯方,還與公司存在相似業務

圖檔來源:招股書(申報稿)截圖

報告期内,盛科通信客戶集中度較高,前五大客戶銷售金額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别為47.30%、47.21%、56.65%和66.86%。第一大客戶為邁普通信、深圳中電港,系公司關聯方。

邁普通信、深圳中電港均為中國電子資訊産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子)控制的企業。在股東層面,中國電子為盛科通信第五大股東,其控股子公司中國振華電子集團有限公司為盛科通信第一大股東,二者合計持股比例為32.66%。不過,盛科通信表示,第一大股東及其一緻行動人不能控制公司的董事會、股東大會,公司無控股股東、無實際控制人。

值得注意的是,盛科通信向邁普通信銷售以太網交換晶片等産品,但邁普通信主營産品為以太網交換機,與盛科通信存在相似業務。這是否為通過不認定實際控制人規避同業競争?對此,盛科通信在回報意見回複中表示,雙方相似業務的形成有合理的曆史背景,并且鑒于雙方業務在戰略定位、産品類型、業務模式及産品豐富程度等方面的差異,導緻雙方交換機業務的客戶群體并不相同,不存在直接競争。

然而記者注意到,深圳中電港為盛科通信的經銷客戶,銷售内容為以太網交換晶片及交換裝置等。銷售的交換裝置是否包括以太網交換機?4月27日,盛科通信以郵件形式回複《每日經濟新聞》采訪表示,“深圳中電港會向我司采購交換機是基于公司産品與客戶需求的适配性較高所緻”。

既然同一控制的邁普通信主營産品為以太網交換機,深圳中電港為何還要向盛科通信采購?盛科通信回應稱,“我方并不了解深圳中電港是否向邁普通信采購交換機”。

晶片産品平均單價下降超4成

雖然盛科通信的以太網交換晶片、以太網交換機兩大主營産品的銷售金額持續上升,但其平均單價卻在持續下降。

報告期内,以太網交換晶片平均單價分别為1013.74元/顆、835.45元/顆、763.54元/顆和573.50元/顆,平均單價下跌幅度為43.43%;以太網交換機平均單價分别為1.73萬元/台、1.34萬元/台、1.25萬元/台、1.08萬元/台,平均單價下跌幅度約為37.6%。

對于晶片價格持續下降的原因,盛科通信表示,2019年主要系戰略客戶對GreatBelt系列産品采購量增加,公司對當年采購量大規模增加的客戶給予了一定價格折扣;而2020年主要銷售的GoldenGate系列産品銷量大幅增長,公司對采購規模較大的客戶給予一定的價格折扣;2021年1~6月則是TsingMa系列産品逐漸完成市場導入,該系列産品平均機關成本及單價水準均較低。

交換機價格下降因素也與之類似,2019年公司對采購規模較大且長期戰略合作的客戶給予一定的價格折扣,2021年1~6月則是低單價産品銷量占比增加所緻。

按照稽核問詢函的回複,2019年~2021年,盛科通信以太網交換晶片收入前三的産品為TsingMa、GoldenGate和GreatBelt。其中TsingMa收入增長最快,2019年~2021年銷售收入分别為172.82萬元、2111.75萬元和1.11億元;GoldenGate則是2019年、2020年收入最高的晶片産品,2021年才被TsingMa超過,過去三年銷售收入分别為2049.84萬元、5897.16萬元、6788.03萬元。

盛科通信IPO:第一大客戶為第一大股東關聯方,還與公司存在相似業務

圖檔來源:問詢函回複截圖

記者注意到,TsingMa系列是公司中端核心晶片,具備440Gbps的交換容量,支援最大100G端口速率;而GoldenGate系列是公司首顆高端核心晶片,具備1.2Tbps的交換容量,支援最大100G端口速率。

可以看出,中端核心晶片TsingMa收入增幅更快,高端核心晶片GoldenGate系列卻在降價。對此盛科通信回複記者稱,TsingMa系列産品系公司推出的單價較低的産品,其交換容量及最大端口速率能夠覆寫營運商網絡和企業網絡彙聚及接入的市場需求,具有較高的成本效益;GoldenGate系列對采購規模較大的客戶給予一定的價格折扣,并非對所有客戶給予了價格折扣。

對于未來GoldenGate、TsingMa是否可能提價,盛科通信則沒有明确回複,不過其在稽核問詢函回複中表示,未來随着公司業務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前期為導入戰略客戶而出現的銷售單價下降趨勢将得以減緩。

而對于低價産品是否是未來市場趨勢,盛科通信回複記者稱,以太網交換晶片未來發展趨勢仍然為高端化。但記者在稽核問詢函回複内看到,未來盛科通信規劃了數顆高端交換晶片,“同時考慮自然延伸到中小企業網絡市場,規劃低端交換晶片。”“在低端産品方面,公司拟于2022 年下半年推出TsingMa.AX等系列”。

市場占有率較低

報告期内,盛科通信的收入規模保持較高的增長幅度,但其市場占有率仍然較低。招股說明書(申報稿)引用的灼識咨詢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商用以太網交換晶片市場以銷售額口徑統計,博通、美滿和瑞昱分别以61.7%、20.0%和16.1%的市占率排名前三位,合計占據了97.8%的市場佔有率;盛科通信的銷售額排名第四。

對此,盛科通信補充風險提示稱,與龍頭企業相比,公司以太網交換晶片的業務規模較小,市場佔有率仍存在較大差距。此外,公司技術水準與國際廠商存在一定差距、産品線尚不完全,對供應鍊的控制能力仍存在較大差距。

這也導緻盛科通信的以太網交換晶片毛利率低于可比公司,2019年~2021年,盛科通信的以太網交換晶片毛利率分别為47.69%、34.35%和39.61%,可比公司平均毛利率為49.76%、49.82%和52.68%。

盛科通信IPO:第一大客戶為第一大股東關聯方,還與公司存在相似業務

圖檔來源:問詢函回複截圖

2021年毛利率較2020年上升,主要系GoldenGate 系列上量後産生的規模效應導緻平均采購成本下降所緻。

盛科通信表示,未來為保證公司與全球領先的以太網交換晶片設計企業能夠逐漸縮小技術差距,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以提升自身的技術實力及市場競争力。

在研發投入方面,2019年~2021年,盛科通信研發費用分别為9542.56萬元、1.11億元和1.82億元,占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别為49.79%、41.97%和39.61%。雖然研發投入金額在增長,但研發費用率卻在下降。

對于技術創新風險,盛科通信提示稱,未來若公司技術研發水準落後于行業更新換代水準,或公司技術研發方向與市場發展趨勢偏離,将導緻公司研發資源浪費并錯失市場發展機會,對公司産生不利影響。

每日經濟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