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斯克、張一鳴、沈南鵬、彼得·蒂爾等人大學選專業的故事

最近看了一本書《錢穎一對話錄》。錢穎一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他主持了一個“院長對話”活動,邀請國内外著名企業家和學生交流。這些人包括:埃隆·馬斯克、紮克伯格、彼得·蒂爾、馬化騰、張一鳴、沈南鵬等人。這些人都談到了自己的大學生活和專業,我發現這部分的内容挺有意思,拿出來聊聊。

埃隆·馬斯克

馬斯克、張一鳴、沈南鵬、彼得·蒂爾等人大學選專業的故事

埃隆·馬斯克是當今科技界風頭最勁的企業家,他建立的特斯拉電動汽車公司和研發火箭、飛行器的SpaceX公司走在創新的最前沿。

埃隆·馬斯克上大學的理由幾乎跟所有的人都不一樣。一開始,他不想上大學。馬斯克出生在南非,高中畢業後,來到加拿大。他一開始是工作,當碼農,但周圍的人都比他老很多。他想要找女朋友,心想隻能去大學找。

馬斯克選擇了兩所大學,一所是滑鐵盧大學的計算機專業,一所是女王大學的商學院。他先去的是滑鐵盧大學,發現女孩不多。看來全世界的工科都差不多,女生都不多,是以,他去了女王大學。後來又轉學到賓夕法尼亞大學讀完商科。又因為喜歡實體,開始學實體。

馬斯克确實在女王大學遇到了他的第一任妻子,并且結婚了。

馬斯克求學的理由跟他做的公司一樣,非常大膽,出乎人意料。

馬斯克大概最喜歡的就是兩件事,一個是實體,他說他做任何事都是按照“第一性原理”來做。第一性原理是回歸事物的最原始的條件,然後進行分析。第二件事,應該是找女朋友。他一邊辦公司,一邊找了N多女友,兩不耽誤。

張一鳴

馬斯克、張一鳴、沈南鵬、彼得·蒂爾等人大學選專業的故事

張一鳴是位元組跳動,也就是“今日頭條”、“抖音”等平台的創始人。張一鳴是1983年生人,但現在已經是世界前20名的富翁,在中國也超過了馬化騰,公司發展非常快。

張一鳴是南開大學計算機系畢業的。他在書中說,當年他上大學的時候,他第一志願填的是生物,但分數不夠,被調劑到微電子。從生物調劑到微電子,這在現在是難以想象的,現在微電子的分數比生物專業的分數高多了。

不過張一鳴到大二下就轉專業到計算機,原因是他發現微電子沒法實驗,當時中國的微電子水準很低,大學實驗室的水準也很低,學生學了半天隻是紙上談兵。是以,張一鳴果斷換方向,轉到了計算機。到畢業的時候,張一鳴就确定了将來要幹的事情,做資訊的分發。

從張一鳴轉專業的情況來看,他非常敏銳,很多人可能就懵懵懂懂學,到找工作才發現不對,而張一鳴比别人早發現,早轉向,是以位元組跳動的發展也非常迅速。

不過張一鳴說,雖然學了這些專業,對他影響最大的是課外閱讀,他讀了不少人物傳記,了解了偉大人物從成為偉大人物之前的經曆、曆程,他借鑒了這些經驗,也少走了不少彎路。

沈南鵬

馬斯克、張一鳴、沈南鵬、彼得·蒂爾等人大學選專業的故事

沈南鵬是國内最成功的投資人之一,曾經當過《福布斯》全球最佳投資人的榜首,他是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人。

沈南鵬原先是學數學的,中學期間獲得過數學奧賽金牌。他在上交大大學畢業後,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讀數學,但讀了一年之後,去了耶魯讀管理。按照沈南鵬的說法,他發現他當不了好的數學家時,就轉行了。

确實,搞金融需要數學比較好,數學好的人學金融就是降維打擊。沈南鵬說,其實在工作中,他用到的數學也就是加減乘除,但數學思維對他幫助很大,可以建立模型,有一個準确的數量級的概念。比如,照相機市場,如果是1萬元,有多少人願意買,那就能算出總的市場容量。這個模組化型的能力,能讓他有個基本架構,不會出太大的錯誤。

彼得·蒂爾

馬斯克、張一鳴、沈南鵬、彼得·蒂爾等人大學選專業的故事

國内不少企業家是理工專業出身,國外不少企業家則是人文社科類專業畢業的。蒂爾是矽谷著名投資者,投資了SpaceX等一大堆明星科技公司,他還寫過一本暢銷書《從0到1》.

蒂爾大學學的是哲學,博士學的是法學。蒂爾的思維跟這本書其他企業家有很多的不同。他認為人從失敗中學不到什麼,要從成功中學習。另外,他認為能提出一個正确的問題,比解決問題要重要得多。在投資裡面也是如此,先發現問題,再有技術,而不是倒過來。

對于中國,他認為中國有人才優勢,工作特别勤奮,但他又認為中國的競争過于激烈,這并不是好事。沈南鵬也這麼認為,競争太激烈,容易短視。現在大學的發展也是如此,考核過多,大學就短視。

蒂爾對于全球化也表示了擔憂,還有對于技術這個詞的範圍變窄,變成特指資訊技術也表示了擔憂,他認為技術應該比資訊技術的範圍要寬得多。

從這些資訊來看,蒂爾的思考确實非常深刻,而且很有前瞻性。

勞爾德·貝蘭克梵

馬斯克、張一鳴、沈南鵬、彼得·蒂爾等人大學選專業的故事

勞爾德·貝蘭克梵是高盛全球董事長兼CEO,他學的是社會科學、曆史、政治學等東西。

他認為曆史非常重要,不論是成為科學家,還是經濟學家,都必須要了解相關的曆史。雖然事情發展不完全相同,但總是有相似之處。

薩提亞·納德拉

馬斯克、張一鳴、沈南鵬、彼得·蒂爾等人大學選專業的故事

薩提亞·納德拉是印度人,現在是微軟公司首席執行官。大家都說,現在矽谷的IT企業的高管被印度人占領,原因何在?

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的專業,他們一般擁有一個技術專業和一個管理類專業的學位證書。納德拉在印度獲得電子工程的學士學位,然後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獲得計算機碩士學位,最後在芝加哥大學獲得MBA學位。

一般來說,一位技術人員要走上管理崗位,最好學一點MBA等類似的專業,讓自己的頭腦從工程師思維裡跳出來,從更高的位置來看技術工作。

金鐵霖、餘隆和萬方

馬斯克、張一鳴、沈南鵬、彼得·蒂爾等人大學選專業的故事

這三位不是企業家,算是專業人士。金鐵霖是大陸著名的歌唱家和聲樂教育家,餘隆是中國傑出的指揮家,萬方是著名編劇。

餘隆和萬方都出身世家,餘隆的長輩都是音樂家,萬方的父親是曹禺。餘隆小時候學美術,但家裡不同意,說還是學音樂,家裡能掌控。什麼叫掌控?餘隆12歲的時候在彈琴,外祖父推開房門對他說,你永遠成不了一個鋼琴家,建議他學點指揮。這就是掌控,家裡人知道你是不是這塊料,能往哪個方向走。

萬方則從小受熏陶,4歲多就被父親帶着去看話劇。她沒有上過大學,但憑着家學,當編劇、寫小說。

金鐵霖不是出身世家,但他在早年的時候,獲得過專業人士的指點。當時,他學了器樂去考音樂附中,沒考上,但當時的考官,音樂附中的校長建議他往聲樂方面發展。金鐵霖上的是普通高中,他在高中就有意識往聲樂方面走。

這三位專業人士的成長非常典型,如果有高人指點,少走很多彎路。這也是我經常跟大家說的,自己學的專業,最好自己家族裡有人懂。這不單單是人脈關系,而且在專業發展道路上也能指點正确的道路。

作為企業家,雖然專業重要,更重要的是人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