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斥資13億入股 吉利聯手雷諾各圖什麼?

收購沃爾沃、入股戴姆勒後,吉利汽車又綁定雷諾。5月10日,吉利汽車宣布與雷諾集團的南韓子公司雷諾南韓汽車(以下簡稱“雷諾南韓”)簽訂股份認購協定。協定顯示,吉利汽車拟認購雷諾南韓34.02%股份。這意味着,吉利“借助”雷諾進軍南韓市場。業内人士認為,吉利汽車入股雷諾南韓後,不僅能加速吉利汽車技術出海,回收研發成本,同時也能幫助缺少資金的雷諾電動化戰略加速落地。此外,也為今後雷諾電動化車型進入中國市場尋找合作夥伴。

斥資13億入股 吉利聯手雷諾各圖什麼?

認購超三成股份

公告顯示,吉利汽車将通過其子公司Centurion Industries Limited,持有雷諾南韓34.02%的股份,此次吉利汽車收購價約為2640億韓元(約合13.76億元人民币),相當于每股目标股份5818韓元(約合30.3元)。交易完成後,雷諾南韓大股東仍為雷諾集團,也将繼續由雷諾集團并表。

本次吉利汽車入股雷諾南韓早有迹象。去年8月,吉利汽車母公司吉利集團與雷諾集團共同宣布,雙方已簽署諒解備忘錄,建立創新型合作夥伴關系。諒解備忘錄顯示,雙方将在中國和南韓開展合作,未來雙方将聚焦于混合動力市場共享資源和技術,并以中韓為重點市場開展合作。今年1月,吉利控股集團與雷諾集團共同宣布,将在南韓市場推出高效、節能的燃油和智能混動車型。

吉利汽車相關負責人表示:“新産品将采用吉利位于瑞典研發中心研發的世界級CMA子產品化架構,并使用吉利先進的混動技術。雷諾集團與雷諾南韓将發揮其前瞻技術、造型設計和使用者體驗方面的優勢,為當地使用者提供超越期待的體驗。”

據了解,CMA架構為吉利汽車和沃爾沃為面向全球工業4.0聯手打造的一套子產品化架構,具有高度靈活性和延展性,能夠打造适用于多種車身形式和尺寸的車型平台,不僅支援傳統能源,還能相容新能源動力系統,包括HEV混動及PHEV插電混動系統,目前已廣泛應用于領克、沃爾沃、極星、吉利四大品牌。資料顯示,去年上半年,CMA架構車型在吉利集團總銷量占比達25%。

據悉,未來吉利汽車與雷諾南韓推出的新産品系列,将利用現有雷諾南韓銷售和售後網絡,并由雷諾三星位于南韓釜山的工廠生産,預計2024年量産。

平攤成本拓海外市場

近年來,吉利汽車一直通過沃爾沃、寶騰、英倫品牌等實作海外并購,此次入股雷諾南韓對吉利汽車來說将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布局。

入股雷諾南韓,一方面有助于推動吉利汽車産品國際化,運用其現有技術和研發水準在南韓市場占有一席之地,進而實作産品國際化的長期戰略目标;另一方面,也與現有業務産生協調效應,使吉利汽車能夠進一步加強汽車架構和車型技術方面的研發能力,同時尋求産業價值鍊發展。

目前,在南韓市場,雷諾三星為前五大汽車制造商。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雷諾集團作為全球性品牌具有一定資源和優勢,吉利汽車也可以借助這些優勢,輸出技術的同時拓展海外市場版圖,擴大自身平台技術的市場應用規模。

近年來,吉利汽車在收購沃爾沃汽車後,頻頻通過入股方式聯手國際造車品牌。2020年,吉利控股宣布,與奔馳組建smart品牌全球合資公司“智馬達汽車有限公司”。根據雙方協定,smart新車型的工程研發将由吉利控股全球研發中心負責,奔馳全球設計部門則負責設計,新車在中國生産并返銷全球。本次吉利汽車也采用與奔馳合作相類似的模式。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吉利汽車與雷諾南韓合作生産的車型也将投放海外市場。

事實上,吉利汽車持續擴充其技術應用“朋友圈”,也能平攤技術研發成本。資料顯示,去年吉利汽車技術服務和授權利潤等持續增長,同比增長高達245.3%。此外,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本次雙方簽訂股份認購協定中約定,2022年和2023年兩個财政年度,雷諾南韓需向吉利汽車支付不少于3.28億元的股息。

引入吉利謀翻身

相比吉利汽車的“出海”需求,雷諾集團則希望通過吉利汽車帶資入局,緩解資金緊張的局面。

自“戈恩事件”後,在雷諾-日産聯盟中無論雷諾集團還是日産汽車,都在竭力恢複元氣。雷諾集團希望借助電動化,幫助企業消除影響,并釋出被視為救命稻草的“Renaulution”全新戰略規劃。雷諾集團方面曾表示,到2025年将推出24款産品,其中半數分布在C級和D級細分車型市場,其中至少包括10款純電動車。同時,雷諾品牌将在歐洲提供超過65%的純電動和電氣化車型;到2030年,雷諾品牌電動車比例将達到90%。

該戰略釋出後,便有消息稱,雷諾集團正考慮出售所持有的日産汽車部分股份,可能将為其電氣化戰略籌集數十億歐元資金,并緩解其與聯盟夥伴長期緊張的關系,而欲接盤的買家正是吉利汽車。彼時,盡管雙方均未作出回應,但在電動化轉型方面,吉利汽車擁有成熟的技術與平台,除純電動技術路線外,吉利汽車還釋出雷神動力品牌,其核心産品即為“雷神智擎Hi·X混動平台”。

此外,雷諾品牌在亞洲市場的業績遠不如歐洲市場。2020年,雷諾與合資夥伴東風集團“分手”,東風雷諾退出中國乘用車市場。而在南韓市場,去年雷諾南韓汽車全年除稅前溢利僅為1.2億元,同比下滑71.2%。

業内人士認為,吉利汽車在産業鍊和研發平台方面優勢明顯,能夠對雷諾集團在全球市場提供幫助。同時,雷諾汽車想要借助電動化戰略突圍,不僅需要資金,更需要在中國市場重新找到立足點,吉利汽車已穩坐國内自主品牌頭把交椅,無論技術平台、産品更新還是轉型速度均排在前列,雷諾集團也能借助吉利汽車在華資源,重新殺回中國市場。

北京商報記者 劉洋 劉曉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