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輕人為什麼會共情孔乙己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感受:讀了大學卻找不到心儀的工作,感到困頓和苦悶,有點像有志難伸、失意落魄的孔乙己?如果你有,那麼你不是一個人。近日,一句“失意書生”的獨白登上熱搜,引來大量年輕人的共情。他們說:少年不懂孔乙己,讀懂已是書中人。

孔乙己是誰?他是魯迅小說中一位經典人物,是全天下最有名的失意書生。那麼,年輕人為什麼會跨越時間的百年長河去共情一位小說中的失意書生孔乙己呢?恐怕魯迅也不會想到。那麼究竟是孔乙己身上的什麼特點催生出這種共情呢?

首先,在這個變革與競争并存的時代背景下 ,我們要了解孔乙己這個人物所處的曆史環境和社會地位 。《孔乙己》是魯迅在“五四”運動前夕繼《狂人日記》之後第二篇白話小說。小說描寫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舉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體不勤、窮困潦倒 ,在人們的嘲笑戲谑中混度時日 ,最後被封建社會所吞噬的悲慘形象。孔乙己是一個讀書人,他雖然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種寫法,但這種本事既沒有讓他考中進士去做官 ,也沒有讓他找到合适的職業去掙錢,當然也就更沒法子幫他找到老婆了。他隻能靠賣字畫維持微薄的收入,并且沉溺于酒精和古典文化中尋求安慰和自尊 。他對現實生活狀況無能為力,隻能以自我欺騙和自我折磨為生。

其次,在這個多元與發展并行的時代背景下,我們要分析當代年輕人與孔乙己之間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 。

相似之處在于:當代年輕人也面臨着社會變革和就業困境的挑戰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市場競争化,畢業生規模持續攀升而就業崗位增長緩慢 。據統計,2023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158萬人,同比增加82萬人。許多年輕人發現自己所學專業與社會需求不比對或者過剩,在找工作時遭遇門檻高、待遇低、發展空間小等問題 。一些年輕人甚至陷入“啃老族”、“低端人口”、“996”等負面标簽中。這些都使得年輕人感到焦慮、沮喪、無奈、失落等情緒,并且對未來缺乏信心和希望。

不同之處在于:當代年輕人并非完全與社會脫節或者放棄奮鬥的群體。相反,他們有着自己的價值觀和理想,有着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有着自己的聲音和行動。他們通過社交網絡、影視劇綜、短視訊平台、現實生活等管道,擷取資訊、表達觀點、參與讨論、發起倡導。他們關注社會熱點話題,如共同富裕、拐賣婦女兒童、環境保護等,并且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如扶貧助學、志願服務、捐贈物資等。他們不滿足于被動适應社會,而是主動創造社會。

可見,當代年輕人并不是孔乙己,其實他們隻是通過與孔乙己共情的這種網絡戲谑方式來消解自身的就業壓力和生存壓力而已,從這方面來說,這也是當代年輕人心态更為積極的一面。

當然,長期和孔乙己共情并不是一件很體面的事,是以全社會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積極幫助當代年輕人擺脫孔乙己式的困境和心态:

一是改革教育體制和就業機制,提高教育品質和就業效率。

教育應該培養年輕人的創新能力和批判思維能力,而不是單純地灌輸知識和技能。就業應該根據年輕人的興趣和特長,提供更多的選擇和機會,而不是單純地按照學曆和經驗來配置設定崗位。

二是加強社會保障和福利制度,降低年輕人的生存壓力和發展障礙。

社會應該為年輕人提供基本的醫療保險、住房補貼、終身俸等福利,并且建立合理的稅收制度和收入配置設定制度,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三是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和價值導向,增強年輕人的自信心和歸屬感。

文化應該尊重年輕人的個性和多樣性,并且鼓勵年輕人追求自我實作和幸福感。價值應該引導年輕人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并且激發年輕人對祖國、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熱愛和責任感。隻有這樣,年輕人才能擺脫孔乙己式的困境和心态,成為社會的主人和建設者。

年輕人是八九點鐘的太陽,就應該閃閃發光,他們不應該被忽視或者貶低,而應該被了解和支援。全社會應該從教育、就業、社會保障、文化價值等方面出發,為他們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和條件,讓他們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和作用,為社會進步和民族複興做出貢獻。在這個過程中,年輕人也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能力,繼續積極投身社會,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用自己的行動去證明自己的價值和實作自己的理想。

最後,讓我們鼓起勇氣,擺脫孔乙己式的困境和心态,勇往直前,迎接更加光明的未來。讓我們用自己的行動,去書寫屬于我們年輕一代的精彩篇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