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不點名批評,司機集體維權,“壟斷”貨拉拉正竭澤而漁?

作者:極點商業
被不點名批評,司機集體維權,“壟斷”貨拉拉正竭澤而漁?

被多次約談、批評的貨拉拉,是如何利用市場“壟斷”地位,一次次挑戰監管底線,損害司機合法權益,站在廣大司機對立面?

作者|楊 銘

編輯|劉珊珊

1100多萬貨運車輛,1700餘萬貨車司機。

以上兩個數字,構成道路貨運業暢通國民經濟循環“血脈”,造就群雄混戰、市場競争激烈的貨運作業,成為自上而下關注焦點。

8月24日,交通部介紹推動貨運業高品質發展的有關情況。不點名批評部分網際網路平台,利用資訊優勢和市場支配地位,随意調整經營規則,壓價競争,損害貨車司機合法權益的突出問題。

從貨運作業市場佔有率來看,龍頭企業當屬貨拉拉。在貨拉拉招股書中,宣稱自己為世界最大物流交易平台,全球閉環市場佔有率為43.5%。快狗打車去年公布的招股書則顯示,貨拉拉市場佔有率為52.8%。

被不點名批評,司機集體維權,“壟斷”貨拉拉正竭澤而漁?

來源:快狗打車招股書,A公司代指貨拉拉

如果根據多家媒體推算,2023年上半年,貨拉拉國内市場佔有率有可能突破70%,是快狗打車、滴滴貨運等貨運平台累計市場佔有率的8倍,觸碰到《反壟斷法》的限制規定。

種種資料說明,貨拉拉确實是貨運作業當之無愧獨角獸。盡管是否真正涉嫌壟斷還未定論,但相關部門措辭嚴厲的“利用資訊優勢和市場支配地位,損害貨車司機合法權益”批評,指向已非常明顯。

毋庸置疑,讓司機利益所得更公平更實惠,不僅關系着上千萬家庭生活水準,更是貨運作業能否健康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更大貢獻的基礎。

那麼,貨拉拉是如何利用市場“壟斷”地位,一次次挑戰監管底線,損害司機合法權益,站在廣大司機對立面?

01

多次約談背後:貨拉拉站在司機對立面

“交通運輸部會同相關部門多次約談典型貨運平台企業,督促落實抽成陽光行動。”從交通部最新表态中,不難看出,保障交通運輸新業态從業人員合法權益,是交通運輸部等行業監管部門一直重點關注的領域。

2022年至今,貨拉拉已被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亮了6次“黃牌”,時間分别為2022年1月20日、7月8日、8月26日、11月17日,以及2023年4月7日——彼時貨拉拉剛正式送出招股書,吹響上市号角,就再次被主管部門約談。

被不點名批評,司機集體維權,“壟斷”貨拉拉正竭澤而漁?

從問題來看,曆次通報主要集中在平台随意調整計價規則、惡意壓價競争、多重收費、抽成比例過高等問題。監管部門要求貨拉拉堅決杜絕惡意壓價競争等行為,切實維護司機合法權益,切實保障市場公平競争秩序。

如果往前梳理算上地方,那麼貨拉拉因合規管理問題造成的約談和處罰,更是“家常便飯”。

去年5月,貨拉拉兩次被上海相關部門約談、罰款。#貨拉拉因非法客運被罰20萬#甚至沖上熱搜,該熱搜起源于,“貨拉拉”在道路嚴格管控期間,為高價載客等違法行為提供網上招客管道。

去年2月24日,因修改服務協定和交易規則未依法公開征求意見,貨拉拉被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福田監管局罰款40萬元。

一家行業頭部企業,如此密集被主管部門約談,實屬少見。而被多次約談背後,幾乎都是貨拉拉深陷輿論漩渦,與司機群體沖突突出,甚至多次發生司機集體停運等風波。

今年4月7日,被約談同時,成都、重慶等多地發生貨拉拉司機抗議維權事件。

去年11月16日,也就是交通運輸部對貨拉拉約談前兩天,不少以貨拉拉司機自稱的網友在社交平台釋出短視訊,對貨拉拉現行訂單規則表達不滿,并宣布未來三日不再接單。

河南、浙江、福建、廣東、北京、上海等全國各地的貨拉拉都發起了集體停止接單的行動。僅是在河南鄭州,根據一位司機彼時說法,“鄭州貨拉拉司機得有好幾千,停運的占90%以上。”另外廣東是貨拉拉最重要的市場之一,一省貢獻了平台30%的單量。

同樣是在河南省,去年9月13日在駐馬店市,大量貨拉拉司機停止在平台接單。此後兩天,盡管衆多貨拉拉司機繼續讨要說法,但負責該區域負責人始終未給出答複。

被不點名批評,司機集體維權,“壟斷”貨拉拉正竭澤而漁?

這背後,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屢次被約談時,貨拉拉屢次都“乖乖認錯”,承諾将按照約談要求進行深刻反思,認真整改落實,盡快優化平台營運規則及技術方案,堅決杜絕惡意壓價競争行為,并暢通貨車司機溝通及投訴舉報管道,及時化解沖突問題。

但每次結果,都是貨拉拉屢次不改,依舊站在風口浪尖,一次次挑戰監管底線。

事實上,主管部門早已明确整改時間線。4月17日,交通運輸部官網釋出《2023年推動交通運輸新業态平台企業降低過高抽成工作方案》,要求相關平台在4月底前制定實施方案,明确工作安排、時間節點及責任人,7月底前完成既定“降費”目标。

但從8月24日,再次被主管部門不點名批評來看,表明貨拉拉所謂整改成空,未能按照相關工作要求完成既定“降費”目标。

“所謂的整改種種承諾,所謂了解和尊重司機,看上去隻是應對約談、輿論上的一時之需。”多位貨拉拉司機也不滿表示,從他們觀察來看,貨拉拉并不太在乎口碑、形象是否幾近崩塌。

02

多重壓價下,艱難的貨拉拉司機們

對貨拉拉等同城貨運平台而言,其實隻是一個中介角色,起資訊整合比對的作用。

這也是貨拉拉在“長沙23歲女孩車莎莎搬家跟車途中身亡”事件後一直向外界傳達的,其主營資訊為中介服務,車貨比對屬于“撮合業務”。

這意味着,貨運平台與司機并不存在挂靠或者雇傭關系。但實際上,貨拉拉早就超出一般中介平台範疇——不僅司機能否接單由平台決定,運費标準由貨拉拉平台制定,且司機收入也是在平台扣除各種費用後,才支付給司機。

簡單來說,司機能收入多少,直接取決于貨拉拉的規則。

“感覺命運完全掌控在貨拉拉手中。”多位貨拉拉司機表示,早期貨拉拉宣傳廣告語是“月入三萬不是夢”“海量單子任你挑”,但近年來,不僅訂單量越來越少,更重要的是收入也直線下降。

被不點名批評,司機集體維權,“壟斷”貨拉拉正竭澤而漁?

以一位重慶貨拉拉司機為例,他幹貨拉拉快兩年,車是自己以前省吃儉用積蓄全款的,如今每月毛收入不到6000元,扣除郵費/充電費、會員費、抽傭、保險維修、電話費後,每個月到手收入不到3000元,按他的說法為了養家連街邊“15元便當都吃不起”。

“如果是新進來的貨拉拉司機,在繳納1500元保證金、激活費後,往往還要加上每月兩三千元的分期購車或租車費用。很多司機還要加上房租,那麼日子會更艱難。”上述司機稱。

事實上,競争加劇、單量變少在大多數貨拉拉司機看來,并不是收入減少主因,而是因為平台的各種壓價、扣費,讓自己“跑得越多掙的越少。”

從訴求來看,貨拉拉司機不滿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司機交完會員費以後,每單還要向貨拉拉平台上繳不低傭金。二是貨拉拉平台現在是按照導航直線距離計算價格,但導航跟實際行車路線存在偏差,應得收入減少。

根據“極點商業”了解,截至目前,貨拉拉會員有三種類型,一級會員、二級會員、以及三級會員,根據其上市材料,最新會員月費包括三個檔次:189元、489元和739元,其抽傭比例分别為14%、11%和8%。

被不點名批評,司機集體維權,“壟斷”貨拉拉正竭澤而漁?

來源:貨拉拉招股書

從會員費、抽傭比例變化上,可以看出貨拉拉是如何在司機群情激憤,相關部門監管後,屢次不改、挖空心思甚至變本加厲的做法。

多位不同地區司機證明,貨拉拉會員費、抽傭比例等标準各地并不一緻。三級會員外還有超級會員,會員級别收費根據城市消費能力而有所差異,在一些地區,超級會員費用甚至可達到每月836-1099元。

非會員,每天最多隻能接兩單。成為貨拉拉會員後,司機可以享受更多的接單特權和優惠,是以大部分貨拉拉司機都購買了不同的會員。

2016年推出會員制時,貨拉拉未對會員抽取傭金。2019年貨拉拉進行會員制調整,2021年開始對不同等級會員抽取不同層次的傭金,一二三級傭金率分别為11%、8%和5%。

“收了會員費還收資訊費,就是想賺我們司機兩份錢。”這是司機反對貨拉拉的根源之一。

從去年開始,在各地司機對貨拉拉維權,主管部門多次約談後,各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開始對貨拉拉進行調查後,貨拉拉悄然在一些地區調整會員費比例(也就是上市材料中公布的費用)。

表面上看,貨拉拉的每月會員費有所降低,以此應付相關部門監管,但與之對應的是,貨拉拉卻将抽傭比例分别上調。

7月2日,《電車資源》以深圳地區為例進行了統計,在2023年原來鑽石(三級)會員由729元降為689元,黃金(二級)會員由499元降為479元,白銀(一級)會員由229元降為219元,但最新非會員和一二三級會員的傭金率分别為18%、14%、11%和8%,相比此前上調了3%。

被不點名批評,司機集體維權,“壟斷”貨拉拉正竭澤而漁?

來源:電車資源

以此簡單計算,倘若司機每月流水1萬元,那麼鑽石會員相比以往,現在每月多給貨拉拉260元。

同時,今年3月後貨拉拉采用新老會員套餐并行方式,且新老司機權益不同。根據司機透露,新加入鑽石會員司機每月也要多支付貨拉拉平台260元。對此,貨拉拉線上客服的回複是:“舊會員套餐是老司機與平台共同發展的限時福利,新加入司機無法再購買了。”

被不點名批評,司機集體維權,“壟斷”貨拉拉正竭澤而漁?

會員費+高抽傭之外,貨拉拉推出價格較低的特惠順路單模式,上線多因素計價模式、微面車型、直接一口價模式等等,在司機看來都壓榨了自己應有利益。

比如,起步價加公裡數費用模式改為直接一口價模式後,沒有明碼标價外,司機也無從知道增加了多少油費。“粗略估算,原本150元訂的單,估計直接減少30元到50元。”有司機稱。

降低收入外,貨拉拉還因亂扣行為分、拖欠運費、無法退還司機押金、外挂搶單、投訴被無端封号無法申訴等一系列問題,引起司機集體投訴。

“花樣繁多的收費标準,嚴重損害司機應有利益,收入越來越低。各地司機也忍無可忍,最近幾年才頻頻爆發抗議維權。”有業内人士稱,這也是相關部門多次約談貨拉拉的原因。

03

為講更好資本故事,貨拉拉不惜竭澤而漁

貨拉拉成立于2013年,目前至少進行了11輪融資,融資總金額達26.62億美元,估值近130億美元。招股書顯示,截至2022年8月,貨拉拉業務範圍已覆寫352座中國内地城市,月活司機達66萬,月活使用者達950萬。

中國同城貨運市場潛力巨大,從市占率來看,依靠極緻的車貼廣告、砸錢補貼等營銷手段,貨拉拉市場佔有率甚至超過了快狗打車、滴滴貨運、藍犀牛、易豐搬家等多家平台總和,在國内同城貨運市場形成了事實上的“壟斷”。

被不點名批評,司機集體維權,“壟斷”貨拉拉正竭澤而漁?

問題是,貨拉拉雖然擁有市場支配地位,号稱全球閉環貨運GTV最大的同城物流交易平台,但卻一直沒有講好商業故事。

貨拉拉營收主要來源于“會員費+抽傭”,即平台向司機收取的會員費和傭金收入。招股書顯示,2020年到2022年,“會員費+抽傭”收入分别為2.29億美元、4.09億美元、5.66億美元,在整體營收中的占比分别為43.3%、48.5%和54.7%,在整體營收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

這意味着,會員費和傭金的高低,直接決定貨拉拉的整體營收。如此可以了解,監管部門多次約談後,貨拉拉為何依舊是屢次承諾、屢次不改。

随着監管的日益加強,貨拉拉未來是否有可能将監管落到實處?在一位貨運作業從業人士看來,這幾乎沒有可能。

“貨拉拉目前處于沖刺上市關鍵時期。”上述人士表示,急于沖刺香港主機闆IPO的貨拉拉,上市不僅是為了給投資人回報,更關系着海外市場的布局程序。“目前大環境下,都意味着必須給資本将一個更好的故事。”

被不點名批評,司機集體維權,“壟斷”貨拉拉正竭澤而漁?

來源:貨拉拉招股書

從招股書來看,2020年—2022年,貨拉拉營收分别為5.29億美元、8.45億美元及10.36億美元。2020年-2021年,虧損分别達1.55億美元、6.31億美元。直到2022年,貨拉拉依靠降低營銷費用後才首次盈利,經調整淨利潤為5323.3萬美元。

作為事實上的“壟斷”企業,貨拉拉盈利規模并不算大,在市場競争日益激烈情況下,能否繼續盈利是大問号。

“同城貨運不比電商,在日常生活中是一個低頻消費行為,使用者缺乏粘性。不燒錢無法提升客戶粘性,燒錢又要面臨持續的業績壓力。”有業内人士稱,貨拉拉今年曾在深圳、上海上線跑腿業務,試圖找到第二曲線,但面對美團、順豐、達達的激烈競争落地效果很不理想,目前不是貨拉拉新增長的出路。

同時,無論開辟第二曲線成功與否,都意味着又需要投入大量的營銷費用、人力成本。

“一條腿走路”的貨拉拉,無論是給資本講更好的故事,還是發力新的業務、加速海外布局,唯一依靠的,依舊隻能是繼續加重司機負擔,通過被貨運司機比喻為“抽血”的“會員費+抽傭”獲得主要營收。

被不點名批評,司機集體維權,“壟斷”貨拉拉正竭澤而漁?

由此帶來的反噬,不僅僅是司機維權、監管部門約談,還有使用者體驗上的嚴重降低。部分不滿的司機,将怨氣發洩在了使用者身上——黑貓投訴就顯示,貨拉拉相關投訴超過2.95萬條,坐地起價、态度惡劣、司機爽約者并不少見。另外,2021年的“貨拉拉女乘客不幸墜亡”事件,不時發生的天價搬運費,都讓它多次站在風口浪尖。

實際上,貨拉拉在招股書中也坦陳,如果司機對平台及服務不滿意,将對平台吸引新的司機入駐或留存現有司機産生不利影響,負面的投訴或報道,司機的停工等都會影響到平台的經營業績。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些司機和消費者已經開始抛棄貨拉拉。“根據我的了解,現在好多司機果斷退出了貨拉拉。”一位前貨拉拉司機說。另一位體驗不佳的消費者也稱,現在貨運平台那麼多,不是必須選擇貨拉拉。

貨拉拉應如何去挽回司機、消費者的信任?重中之重,無疑是回歸服務本質。

此前,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就曾表示,貨運平台想要實作突圍,需要先把營運和盈利模式找準,避免多走彎路。與此同時,貨運平台無論是在B端還是C端發力,都需要将服務鍊條做深做長,盡可能解決使用者需求場景中各個環節的痛點,進而提升客戶服務體驗。

遺憾的是,無論是B端,還是C端,貨拉拉至今可能都沒了解,什麼是服務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