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務院政策吹風會解讀經濟形勢,關注通縮、人民币匯率、地方财政等

作者:酒死了
記者 辛圓

8月以來,面對世界經濟複蘇動力不足、國内周期性結構性沖突交織疊加等困難挑戰,各有關方面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包括延續優化一批階段性政策、研究出台一批針對性強的新舉措、積極謀劃一批儲備政策,系統打出了一套政策“組合拳”。

在周三的國務院例行政策吹風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叢亮表示,随着政策組合拳效果不斷顯現,中國經濟運作中的積極因素在積累,亮點在增多,社會預期有所好轉。

“随着存量政策與增量政策疊加發力,政策效應不斷累積,積極因素不斷增多,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大陸經濟将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目前,内外部看空中國、唱衰中國的雜音不少,我想說的是,這種論調過去從來沒有實作過,現在和未來也注定不會實作。”叢亮說。

在當天的政策吹風會上,發改委、央行、财政部和工信部等部門就目前外界關注的熱點話題,例如是否存在通縮風險、人民币匯率貶值壓力以及地方财政困難等做出回應。

發改委:中國經濟不存在所謂的通縮

叢亮表示,今年以來,大陸物價仍然是在低位運作,需要引起重視。但是綜合物價水準、需求恢複、經濟增長、貨币供應量等因素判斷,中國經濟不存在所謂的通縮,後期也不會出現通縮。

他指出,從8月份資料來看,居民消費繼續恢複,供求關系持續改善,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環比漲幅略有擴大、同比由降轉漲,工業生産者價格(PPI)環比也由降轉漲、同比降幅收窄,出現了積極變化。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8月,CPI同比由上月下降0.3%轉為上漲0.1%,環比上漲0.3%;PPI同比下降3.0%,環比上漲0.2%。

“價格名額屬于經濟運作的滞後名額,随着需求穩步恢複,市場信心逐漸增強,經濟運作持續好轉,加上低基數效應逐漸減弱,大陸物價總水準有望繼續回升,并逐漸回升到年均值水準附近。”叢亮說。

央行:對一籃子匯率貨币能更全面地反映貨币價值的變化

近期人民币對美元匯率出現較大波動,引發市場擔憂。人民銀行貨币政策司司長鄒瀾表示,外界平時讨論比較多的是人民币對美元的雙邊匯率,但實際上人民币對一籃子匯率貨币能更全面地反映貨币價值的變化。

“人民币對美元匯率非常重要,但并不是人民币匯率的全部,還應該綜合全面看待,更加關注人民币對一籃子貨币匯率的變化。”他強調。

他指出,從宏觀經濟運作看,匯率浮動主要是調節實體經濟中的貿易和投資,貿易和投資是多邊的,涉及到多個國家、多種貨币,是以人民币對一籃子貨币變動可以更全面地展現匯率對貿易投資以及國際收支的影響。

鄒瀾表示,近期,國内穩經濟、穩預期政策陸續出台落地,宏觀經濟運作出現更多積極的邊際變化。随着大陸經濟持續回穩向好,人民币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保持基本穩定具有堅實基礎。同時,在應對多輪外部沖擊的過程中,人民銀行、外彙局也積累了豐富的應對經驗,具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儲備,我們有能力、有信心、有條件維護外彙市場平穩運作。

他還表示,下一階段,央行、外管局将以保持人民币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基本穩定為目标,綜合施策、校正背離、穩定預期,堅決對單邊、順周期行為予以糾偏,堅決對擾亂市場秩序行為進行處置,堅決防範匯率超調風險。

财政部:将加大财政下沉力度

在賣地收入減少、剛性支出壓力不減的背景下,地方财政面臨較大壓力。

财政部國庫司司長李先忠表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總體呈回升向好态勢,但是一些地方經濟發展後勁不足,财政運作呈現緊平衡狀态。為支援地方特别是基層财政平穩運作,中央财政主要采取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措施。

一是加大轉移支付力度。2023年,中央财政安排對地方轉移支付10.06萬億元,全國人大準許預算後,财政部即抓緊下達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截至8月底,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已下達9.55萬億元。

二是充分用好财政資金直達機制。今年,中央财政将約4萬億元轉移支付資金納入直達機制管理。1-8月,已經下達直達資金3.83萬億元,除部分據實結算項目外已經全部下達,占2023年年直達資金總規模的95.1%。

三是加強全國财政運作監測。依托運作管理一體化系統,财政部建立了全國财政運作監測中心,對各地區财政運作狀況實行“T+1”穿透式監測,對苗頭性問題和風險隐患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兜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

李先忠表示,下一步,中央财政将繼續做好相關工作,指導地方統籌中央轉移支付和地方自有财力,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切實保障基層财政平穩運作。

工信部:系統推進5G、智能網聯汽車等新興産業發展

近期公布的一系列宏觀經濟資料中,工業經濟是亮點之一。8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漲幅較上月加快0.8個百分點。1-8月,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5.9%,增速年内首次回升。

工業和資訊化部運作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表示,下一步将從三方面着手,促進工業經濟實作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首先是加強政策協同落實,加緊實施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推動穩增長政策落地見效。

其次是加快促進需求恢複擴大。陶青表示,要加強品質品牌建設,推進供給端創新,以高品質供給引領創造需求。引導企業因地制宜拓展國際市場,進一步挖掘出口潛力。

三是加緊增強發展動能。她表示,将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系統推進5G、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産業發展,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培育一批增長新引擎,打造競争新優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