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是一個艱難的世界”,南韓最大在野黨黨首李在明遇襲

作者:南方周末

遇刺,讓李在明戲劇性的人生履曆裡再添驚險一筆。

當地時間2024年1月2日上午,南韓最大在野黨黨首李在明在南韓釜山出席活動時,被一名男子刀刺頸部左側,當場倒地。據韓媒最新消息,李在明遇襲後意識清醒,暫無生命危險。

2022年3月的南韓總統大選中,李在明以47.79%的得票率惜敗尹錫悅,二人得票率差距僅有0.8%。2023年8月31日起,李在明發起絕食抗議行動,指責尹錫悅政府放任日本核污水排海。之後,南韓檢方先後以涉嫌貪腐、教唆他人作僞證、渎職等罪名申請拘捕李在明,但遭法院駁回。直到同年10月23日李在明才正式恢複履職。

據韓媒最新消息,嫌犯被捕後一度保持沉默,其身份和動機暫不清楚。

“李在明作為最大在野黨黨首,身份顯赫、影響較大,但又不像現任官員那樣有嚴密的安保措施,就容易成為襲擊的對象。”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中心副教授王箫轲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南韓經濟社會環境惡化,群眾生活水準顯著下降,容易滋生各類社會不滿情緒和極端思想,一些性格偏激、具有反社會人格的個體就會采取一些極端手段發洩情緒。

“想殺死李在明”

從現場視訊來看,李在明遇襲前毫無防備。

當地時間1月2日上午,李在明在南韓釜山出席活動。回答完記者提問,李在明在擁擠的人群和媒體的“長槍短炮”中緩緩前行,準備乘車離開。根據原定的日程,李在明要到訪釜山加德島新機場用地,然後前往慶尚南道梁山平山村拜訪文在寅。

這時,意外發生了。

人群中的一名男子突然擠到李在明面前,并抽出刀具刺向李在明頸部。李在明當場倒地,襯衫被血染紅,人群頓時發出驚聲尖叫。從視訊中可以看到,行兇者頭上還戴着寫有李在明字樣的藍色紙帶。現場目擊者稱,男子靠前時稱“希望李在明給他簽名”。

事發後,李在明被救護車緊急送往附近醫院,嫌犯已被警方當場逮捕。

南韓釜山警察署方面1月2日通告稱,“嫌疑人沒有表明身份”,已将其押送到警察署。警方還表示,在現場對李在明進行了緊急止血。

據韓聯社1月2日援引警方消息稱,事件發生時周圍部署有約50名警員。但由于襲擊者僞裝成李在明的支援者,被欺騙的警方未能阻止這場突如其來的襲擊。

另據南韓《中央日報》同日援引警方消息,嫌犯現年67歲,居住于南韓忠清南道,無犯罪記錄,職業和所屬黨派正在确認之中。兇器是一把網購的18厘米的長刀,作案前藏在上衣裡。他向警方供述“想殺死李在明”。

目前,南韓釜山警方表示,正以涉嫌殺人未遂罪對嫌犯開展調查。他們計劃組成一個68人的專案組,調查嫌犯具體犯罪動機。

在南韓曆史上,政要遇襲并非首次。

1979年10月26日,時任南韓中央情報部部長的金載圭發動軍事政變,在首爾槍殺時任南韓總統樸正熙及其親信車智澈等人。多年後,樸正熙女兒樸槿惠在街頭為黨内成員助選時遇襲,臉上被劃出長達11厘米的傷口。

和此前南韓政治人物遇襲時狀況不同,樸槿惠遇襲事件中的行兇者為一般群眾,兇器則是一把美工刀。這一襲擊事件後續也被淡化為“酒鬼鬧事”“底層報複”。

後來,樸槿惠在自傳《絕望鍛煉了我》中回憶起這一刀帶來的痛楚:“還來不及感覺那種疼痛是來自于刀片,痛感已經穿透了臉和脖子。”

“總統夢”折戟

李在明1964年出生,是南韓慶尚北道安東郡人。他出身貧寒,國小畢業就進入工廠做工,還因事故傷了手臂,落下六級傷殘。在半工半讀中,李在明先後通過了國中、高中等同等學力考試,最終成功入讀南韓中央大學法律系。

大學畢業後,李在明沒有選擇檢察官或者法官的“考公”之路,而是受到了南韓前總統盧武铉的影響,走上了民權運動律師的道路。

從政以來,李在明呼籲實作大企業适用嚴格法律、增稅、擴大社會福利的“公正社會”,自由主義色彩濃厚。同時,他又是旗幟鮮明的對美日強硬派,曾把駐韓美軍稱為“占領軍”,主張撤銷美制薩德系統。

2016年至今,李在明兩度朝南韓總統寶座“沖刺”,但都遺憾折戟。

在2016年的樸槿惠彈劾案中,擔任南韓城南市長的李在明帶頭呼籲“彈劾樸槿惠”“拘捕樸槿惠”,引發媒體熱議。樸槿惠下台後,他被視為下屆總統寶座的有力競争者之一。但在總統選舉中,李卻被同黨籍文在寅擊敗,無緣當時他所在的南韓共同民主黨大選候選人。

2021年7月1日,擔任南韓京畿道知事的李在明通過社交媒體宣布,将競選第20屆南韓總統。三個月後,李在明辭去了道知事一職,專心備選。然而,2022年3月10日的大選計票結果顯示,李在明得票率為47.83%,遺憾落敗于南韓國民力量黨的尹錫悅。

盡管在敗選表态中,李在明“大度”提出希望和尹錫悅“團結和解”,但實際上二者的政治沖突依然存在。

遇襲事件發生後,南韓總統尹錫悅稱,李在明遇襲事件“絕對不應該發生”,并訓示警方及其他有關部門迅速查明真相。

南韓“特朗普”

近年來,李在明活躍于社交媒體,常因大膽、強硬的言論受到關注。就在遇刺前數日,李在明還在推特上對近日“南韓演員李善鈞車内死亡”一事點評,質疑警方沒有嚴格調查。此外,李在明對尹錫悅帶領的執政黨不乏冷嘲熱諷。

比如,他就日韓争議島嶼公開表态稱,“南韓國防部毫無頭緒……将自己的領土變成争議地區”。他還揶揄尹錫悅政府的《禁食狗肉法令》是空談,稱“人民希望看到的是實事求是的執政黨,而不是隻會空談的執政黨”。

正因為其不加修飾的直率發言以及常用推特等政治手法,李在明也被稱為“南韓特朗普”“戰鬥型盧武铉”。

2023年8月31日,李在明宣布無限期絕食靜坐引發國内外關注。他表示,此舉是為了抗議尹錫悅政府“破壞民主”等“暴政”行為。李在明還要求尹錫悅政府明确表明反對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立場,并就破壞民生問題向國民道歉。

2023年9月16日,李在明絕食抗議進入第17天時,他的黨友向媒體表示,李在明身體機能嚴重下降,非常危險,但他依然堅持絕食抗議。兩天後,李在明因健康狀況惡化,而被緊急送醫救治。9月23日,李在明中斷了為期24天的絕食,并正式開始接受恢複治療。

2024年的第一天,在社交平台活躍的李在明用韓文釋出了一條新年祝福,其中寫道:“這是一個艱難的世界,但我們應該懷抱夢想繼續前行”,截至目前已引發超過5000次點贊。

“李在明在共同民主黨内部并非主流派系,與盧武铉-文在寅一脈的政治理念也存在很大差異,但是他精于算計、善于經營,是"久經沙場"的官僚政客,熟悉各種政治操作。”王箫轲說,“但在目前的政治環境下,共同民主黨唯有團結一緻才能赢得2024年4月國會總選,某種程度上是傳統民主黨勢力在向李在明妥協。”

南方周末記者 毛淑傑

責編 姚憶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