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鐵姑娘”孫龍珍在懷孕時犧牲,34年後,44萬畝争議土地終歸中國

作者:曆來現實

1962年4月5日,中蘇邊境線伊甯段發生蹊跷一幕:蘇聯邊防士兵将鐵絲網一段一段剪開,剪成一個個大口子。

“鐵姑娘”孫龍珍在懷孕時犧牲,34年後,44萬畝争議土地終歸中國

然後,蘇聯士兵拿着大喇叭喊道:

“塔城地區的鄉親們,你們原來是從蘇聯跑過來的,現在克裡姆林宮還把你們當蘇聯的公民看,蘇聯的大門永遠為你們敞開。祖國歡迎你們,快過來吧。”

在他們的鼓動下,邊民成群結隊,哄搶、卷走集體的财産外逃。截止4月下旬,共有5萬多人從裕民、伊甯、霍城等縣逃走。

不僅如此,他們還圍攻政府部門,打傷衛兵,搶奪武器、機密檔案。

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伊塔事件”。

“鐵姑娘”孫龍珍在懷孕時犧牲,34年後,44萬畝争議土地終歸中國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長期以來,蘇修當局一直在利用其在新疆的外交特權,以及雙方邊境地區少數民族之間的錯綜複雜的關系大做文章。不遺餘力地培養特殊勢力,進行各種颠覆活動。

伊甯、烏魯木齊兩地的蘇聯領事館把在分布在新疆各地的蘇僑協會,變成其進行颠覆活動的大學營。他們以各種不可告人的方式在我邊民中積極發展“蘇僑”,建立涵蓋廣泛的情報網,培養了一大批反華分子。

與此同時,他們還通過廣播、信件和報刊等手段,對上述地區進行思想滲透,宣揚蘇聯體制的所謂優越性,公開鼓動我邊民到蘇聯去過“幸福生活”。

1960年開始,當大陸遭遇自然災害,經濟出現嚴重困難之後,上述活動變得越發猖獗。“伊塔事件”,就是其非法活動導緻的直接後果。

外逃剛開始,蘇聯方面的行動還遮遮掩掩,到後來就變得肆無忌憚。邊防士兵公然在邊境線上架起探照燈,為那些外逃分子指路,甚至并派出成百上千輛汽車到邊境迎接。

“鐵姑娘”孫龍珍在懷孕時犧牲,34年後,44萬畝争議土地終歸中國

對逃入蘇境的邊民,蘇聯有關部門迅速加以安置。同時,他們還鼓勵外逃分子再傳回去,煽動、引誘其他人外逃,按照帶走的人數多少進行獎勵。當局還公然鼓勵那些人回去進行搶劫,搶走的東西越多,獎勵就越多。

這就讓那些邊民受到鼓勵,更進一步刺激了事态的發展。在這種背景下,外逃風潮向其它地區蔓延,擴大到額敏、托裡、沙灣、烏蘇、博樂等10多個縣。截止5月底,先後有6萬多人逃到了國境線另一側,他們帶走牲畜20多萬頭,集體财産不計其數。

逃離風潮帶來的嚴重後果,不僅是政治影響,還有經濟上的後果。

“鐵姑娘”孫龍珍在懷孕時犧牲,34年後,44萬畝争議土地終歸中國

比如,邊民逃離之後,很多地方沒有了人煙,大量土地沒有人耕種而荒蕪。據資料記載,因為邊民逃離而荒廢的土地多達60餘萬畝,經濟損失不可估量。

在此背景下,新疆自治區政府積極行動起來,号召新疆建設兵團的戰士到上述地區去,對荒蕪的土地進行代耕,對沒有了主人的家畜進行代牧,對其他生産活動進行代管,即"三代"工作隊。

在當時的情況下,到上述地區是比較危險的,充滿不确定性,一向任性的蘇聯人還不知道做出什麼舉動。是以,對參加“三代”工作隊,個别人心存疑慮,猶豫不決,不願意報名。

在新疆建設兵團某部的動員大會上,大家在那裡議論紛紛,報名者卻不多。這時候,一位20多歲的姑娘站了出來,徑直走向主席台,對從業人員說: “我去!”

“鐵姑娘”孫龍珍在懷孕時犧牲,34年後,44萬畝争議土地終歸中國

這位20多歲的姑娘,名叫孫龍珍。

1940年10月5日,江蘇省泰縣農村一個貧苦農民的家裡,傳出一陣陣嬰兒啼哭,聲音特别高。接生婆笑着說:“我還以為是個男娃呢。”

父親在一旁歎息說:“唉,日子本來就難過,現在又多了一張嘴。”

在舊社會,中國農民的日子本來就苦不堪言,當時江蘇又被日軍占領,百姓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

中國人本來就重男輕女,在戰亂中生下的女嬰,更是不受待見,可以說生不逢時。也許覺得自己在家裡地位低,也許是生性要強,女嬰成長很快,懂事很早,四歲的時候就幫助母親做家務,九歲的時候就能紡線織布。

鄉親們對這個懂事的女孩贊不絕口,父母臉上也樂開了花。這個女孩,就是孫龍珍。

“鐵姑娘”孫龍珍在懷孕時犧牲,34年後,44萬畝争議土地終歸中國

日月如梭,光陰似箭,不知不覺,時間來到1959年,孫龍珍已經成為一個大姑娘,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她的丈夫名叫于志林, 是個英俊帥氣的小夥,也很會疼人。

孫龍珍勤奮上進,孝敬公婆,體貼丈夫,都說于志林父母有福氣,遇到一個好媳婦。可是結婚還沒有一個月,孫龍珍就離開了家。

鄰居得知之後,感到很吃驚,在背後議論紛紛,說什麼的都有。

“可能跟婆婆吵架了,一氣之下出走。”

“也許人家有了外遇,和人私奔了。”

“不會吧,這媳婦看起來很賢惠的。”

“也許沒有結婚前,人家就有了戀人。”

“我聽說這媳婦去了新疆。”

“聽說新疆很荒涼,幾百裡不見人煙,那裡的狼比人都多。”

“離開咱這這魚米之鄉,到荒無人煙的地方,這媳婦瘋了嗎?”

後來他們才知道,孫龍珍告别新婚丈夫到新疆去,不是因為有了外遇,是經過丈夫同意的。她是響應政府的号召,去那裡建設新疆的。

“鐵姑娘”孫龍珍在懷孕時犧牲,34年後,44萬畝争議土地終歸中國

起初,孫龍珍希望跟丈夫一起去。可是于志林的父母年齡大了,身體又不太好,作為獨生子的他根本離不開家。而讓新婚妻子到遙遠的地方去,過牛郎織女的生活,于志林也難以接受,就吓唬她說:“你要去的話,我們就離婚。”

孫龍珍毫不示弱地說:“沒有國家這個大家,哪有小家?不管你怎麼做,新疆我是去定了。”

見妻子态度堅決,于志林隻好讓步說:“你到了那裡不許忘記我,等我這邊條件允許了,也到新疆去。”

孫龍珍聽了也很感動,緊緊擁抱住了丈夫,深情地說:“放心吧,我永遠是屬于你的。”

就這樣,孫龍珍依依不舍告别新婚丈夫,獨自一人來到了遙遠的新疆,成為吐魯番火焰山化工廠的一名勞工。

“鐵姑娘”孫龍珍在懷孕時犧牲,34年後,44萬畝争議土地終歸中國

到了之後,孫龍珍才發現這裡的工作有多困難,因為化工廠的環境非常艱苦,勞工們除了要忍受難聞的氣味,還要在40℃的高溫下工作。工作還不到半小時,全身都會被汗水浸透,跟洗澡一樣。

孫龍珍很要強,短暫的猶豫之後接受了挑戰,下決心紮根工廠,幹出成績。在艱苦的環境下,她咬牙堅持,比男同志幹的都好,年年被評為“鐵姑娘”,成為廠裡的骨幹。

很多人對“鐵姑娘”一詞感到陌生,這是那個年代的獨有榮譽,等同于現在的“各行業傑出的女人”。

“鐵姑娘”孫龍珍在懷孕時犧牲,34年後,44萬畝争議土地終歸中國

就這樣,孫龍珍在廠裡勤勤懇懇地工作了三年。1962年春天,孫龍珍她的丈夫也履行了約定,來到了她身邊。

不久後,丈夫播下了愛情的種子,在她的腹中生根發芽,小腹微微隆起。對于新生命的降生,他們充滿期待。就在這時候,伊塔事件發生了。

大片的土地荒蕪,大量的牲畜沒有人喂養,上級部門号召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的戰士到邊境去,參加“三代”工作隊。

“鐵姑娘”孫龍珍在懷孕時犧牲,34年後,44萬畝争議土地終歸中國

得知消息,孫龍珍第一個報名。廠上司一看她微微隆起的小腹,連連搖頭說“你不能去。”

孫龍珍的倔勁上來了,說“不讓我去,就在辦公室不走。”

廠上司一看,隻好讓步,但是表示說“要去可以,你丈夫也必須一起去,這樣可以照顧你。”

就這樣,孫龍珍夫婦來到了巴爾魯克山西部地區,成為一六一團十二連的牧工。

不知不覺間,時間來到1969年,他們已經在邊境地區工作了7年,也有了兩個可愛的寶寶。

第三個小生命,也在腹中開始孕育。盡管不是第一胎,夫妻倆依舊十分高興。随着時間的推移,嬰兒一天天長大,能夠感受到胎心的跳動。他們在猜測,是個男孩還是女孩,該起什麼名字。

小夫妻陶醉其中,覺得他們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就在這時候,意外發生了。

“鐵姑娘”孫龍珍在懷孕時犧牲,34年後,44萬畝争議土地終歸中國

1969年6月10日傍晚,一六一團牧一隊的牧工張成山傳回牧業一隊,突然眼前出現一隊蘇聯騎兵。他們非法越境,不由分說把牧工張成山綁走,還企圖搶走他的羊群。

張成山苦苦掙紮,大聲求救。附近的牧工聞訊後,手持各種工具,趕往出事地點支援。身懷六甲的孫龍珍,也義無反顧,随手拿起一把鐵鍬,急速奔向出事地點。

“鐵姑娘”孫龍珍在懷孕時犧牲,34年後,44萬畝争議土地終歸中國

他們距離張成山越來越近,受到蘇聯騎兵的威脅,他們用漢語喊道:“站住,不然我們開槍了。”

孫龍珍和戰友毫不理會,迎着敵人的勇敢槍口前行。“砰”的一聲,槍響了,一顆罪惡的子彈穿過了孫龍珍熾熱的胸膛……

鐵姑娘孫龍珍,無力倒了下去,連同腹中的嬰兒,兩顆心髒都停止了跳動。

她的生命,被永遠定格在了29歲。

“鐵姑娘”孫龍珍在懷孕時犧牲,34年後,44萬畝争議土地終歸中國

為了弘揚她的精神,上級滿足她生前的願望,追認她為黨員。

1969年8月25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革命委員會又授予孫龍珍“革命烈士”稱号,并在美麗的巴爾魯克山腳下為她樹立了一座紀念碑。

“鐵姑娘”孫龍珍在懷孕時犧牲,34年後,44萬畝争議土地終歸中國

在孫龍珍精神激勵下,一代又一代人為捍衛祖國領土完整而進行不懈鬥争。

在鐵姑娘孫龍珍犧牲34年後的2003年,經過中哈兩國勘界商權,曾跟蘇俄有争議的44萬畝土地,終于重回祖國母親懷抱。這是無數人不懈努力的結果,其中也少不了孫龍珍的付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