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戰争不僅僅是靠軍事:新四軍抗日的經濟戰

戰争不僅僅是靠軍事:新四軍抗日的經濟戰

以下文章來源于冷熱防務,作者燕趙節度使

全文共

3210

字 | 閱讀需

7

分鐘

戰争不僅僅是靠軍事:新四軍抗日的經濟戰

二戰時期,日本侵略者為了實作他們稱霸全球的野心,瘋狂對外發動侵略戰争,侵略了包括中國在内的亞洲許多國家的領土。而日本是一個島國,領土狹小,資源匮乏,如果要想長期維持戰争,必須對其占領區進行經濟掠奪,這就是日本侵略者的“以戰養戰”政策。

憑借以前多年的資源積累,日本在抗日戰争前兩年占領了大片中國領土,直到武漢會戰結束後,日本妄圖速戰速決滅亡中國的迷夢破滅,抗日戰争進入相持階段。這時日本國家的劣勢開始顯露:日本國民經濟從1939年開始下滑,赤字逐漸增加,日本政府驚呼“曆年所積貯的資源,尤其軍需原料已快用盡罄,經常産品又不夠供應需要”。

戰争不僅僅是靠軍事:新四軍抗日的經濟戰

二戰時的日軍

為了維持龐大的軍費開支,日本開始采用增加臨時軍費預算、發行國債等辦法。

1939年10月,日軍參謀次長的澤田茂回憶道:“我就任參謀次長後,立刻從各方面探讨,到底中日戰争持續至今,日本的國力尚剩下多少的問題。結果對外雖然嘴硬,内部卻像腐爛的水果。”

尤其是太平洋戰争爆發後,日本更是加緊了對中國淪陷區的經濟控制和掠奪。

戰争不僅僅是靠軍事:新四軍抗日的經濟戰

日本的“以戰養戰”政策

為了控制中國的經濟,掠奪中國的物資,日軍對抗日根據地發動了“治安強化運動”和“清鄉運動”,進入根據地實行“三光政策”,妄圖摧毀我抗日根據地軍民的抵抗意志,扼殺根據地的生存環境。

而對于淪陷區,日寇的掠奪方式則是多種多樣的。

(1) 走私販毒。

在當時的淪陷區,日寇建立了五大走私據點:天津、徐州、上海、漢口和武漢,有700多處小據點。為了牟取暴利,日寇極力傾銷毒品,并且獎勵那些走私商人,每賣出去1兩毒品就獎勵數十元。為了掩人耳目,日寇打着販賣香煙的旗号販賣毒品。

不僅如此,日寇還打着“戒毒”的幌子,大肆販賣各種戒毒藥品。比如日本東興公司就向中國内地大量出售一種叫“東光劑”的戒毒藥品,其實這種戒毒藥品一半成分是嗎啡。

(2) 瘋狂掠奪

在淪陷區,日寇肆無忌憚地掠奪各種物資,同時也對國統區和抗日根據地進行套購物資。每當收獲季節,日寇就以高價來收購國統區的糧食,一些奸商貪圖暴利,把大量的糧食賣給日寇,甚至引起某些國統區鬧饑荒。除了糧食,日寇還高價收購油、牲畜、木材、炭、茶葉、藥材、樟腦、豬鬃、金屬等。

戰争不僅僅是靠軍事:新四軍抗日的經濟戰

搶劫的日寇

(3)經濟封鎖

 太平洋戰争爆發後,日寇對國統區和抗日根據地進行了嚴苛的封鎖,力圖虛弱我抗日力量。日寇和僞政府明文規定嚴格禁止各種礦産、金屬、機械,以及糧食、棉麻、煤炭、桐油等進入根據地。

汪僞政府規定,給敵方提供米糧者,判處死刑或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4)發行公債

除了日本國内,日本還在中國占領區發行國債籌措戰争經費。比如日本在台灣發行國債,截止到抗戰結束,台灣各個銀行持有的日本國債高達8.8億元,再加上個人或公司持有,總計30億。同樣,日本也在大陸地區的僞滿、汪僞、蒙疆僞政權大量發行國債。據不完全統計,日本在淪陷區發行了34億元的國債。日寇甚至強迫淪陷區人民把錢存入僞銀行,準入購買日僞國債。

這些國債都是長期債劵,抗戰結束後絕大部分都沒有兌付。

戰争不僅僅是靠軍事:新四軍抗日的經濟戰

日軍

新四軍對日寇的經濟戰

1941年,華中局根據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關于“要有計劃地與敵人發行的僞币與破壞本币政策作鬥争,允許被割斷區建立地方銀行,發行紙币”的精神,積極進行根據地經濟建設,與日寇的封鎖政策進行不屈不撓的鬥争。

此前日寇大肆掠奪高價收購根據地的糧食、棉麻、牲畜等,導緻根據地生産下降、物價飛漲,嚴重影響了根據地的經濟。

新四軍針對這種情況,成了邊區貿易統制總局(又稱物資統制局、貿易管理局)或公營公司,對根據地内的物資進行嚴格管理,尤其是糧食、耕牛、棉麻等進行嚴格管制,統購統銷,同時積極動員群衆發展手工生産,多使用土貨,減少對敵占區商品的依賴。

戰争不僅僅是靠軍事:新四軍抗日的經濟戰

新四軍戰士

公營公司每年出口大量的土特産,換回了根據地軍民需要的食鹽、電訊器材、紙張文具、五金百貨、藥品和醫療器械等。因為公營公司進行大宗交易,降低了敵占區的物資價格。比如蘇北鹽阜地區的食鹽運到皖江地區,價格由原來3斤大米換1斤鹽,變成2斤大米換1斤鹽。

為了防止敵人走私貨物擾亂根據地經濟,各根據地都在與敵占區相通的水路交通要道設立檢查站,對進出貨物進行嚴格檢查。

對于那些根據地内不能生産的貨物如西藥、機械等一律不禁止,對于肥皂、牙膏、毛巾等日用品則少征稅,而對于首飾、化妝品、祭品等奢侈品、迷信用品則征收高額關稅。

戰争不僅僅是靠軍事:新四軍抗日的經濟戰

日軍

新四軍的出口政策是嚴格限制糧食、軍用物資原材料等出口,以防資敵。這些政策對杜絕走私、穩定市場、提高根據地人民生活水準起到了積極作用。比如1941年,天長、高郵根據地的大米、小麥隻需要三四十元一石,而南京的大米則要僞币160元。對于那些走私商人,新四軍則堅決打擊。對于檢舉走私者,一經查出,發放獎金。

除了物資之外,新四軍還與日僞進行“貨币戰争”。

日僞在淪陷區沒收法币發行僞币,卻把沒收的僞币到根據地大肆掠奪物資,嚴重沖擊了根據地的經濟。為了維護根據地的金融安全,各根據地紛紛成立銀行發行,發行自己的貨币。

戰争不僅僅是靠軍事:新四軍抗日的經濟戰

大江币

1941年後,新四軍在各個根據地成立了江淮、鹽阜、淮海、淮北、淮南、大江、江南、浙東、建設和華中十大銀行,共發行了242種紙币,将金融牢牢控制在自己手裡。敵占區商人進入根據地,必須将僞币兌換成根據地貨币,并且以易貨貿易為主,根據地内嚴禁僞币流通。

富得流油的新四軍第七師

提起八路軍新四軍,在我們的印象裡他們都是在農村建立根據地,條件較差,生活比較艱苦。但有一支新四軍部隊卻富得流油,它就是新四軍第七師,被譽為“富七師,甲全軍”。

抗戰時期第七師是八路軍、新四軍中軍費最充足、夥食費标準最高、武器最先進(全服日式裝備)、财政最充足的部隊,部隊從不到2000人發展到3萬多人。連第七師的軍服用的都是進口龍頭細布,這在全軍是獨一份。

戰争不僅僅是靠軍事:新四軍抗日的經濟戰

影視劇中的新四軍

在抗戰時期,新四軍第七師建立的皖中抗日根據地(1945年3月後改稱“皖江抗日根據地”) 。新四軍七師一方面打擊日僞,另一方面大力發展生産,改善民生,積極開展對日僞進行經濟戰。

新四軍第七師活動區域為皖江地區,是富庶的魚米之鄉,還與蕪湖、南京等大城市相鄰,是商賈必經之地。利用這個有利條件,第七師積極展開經濟活動。

第七師調集重兵,封鎖根據地與淪陷區的通道,掐斷日僞的糧食供給,令日僞地區糧價高漲,迫使日僞花費更多的金錢來購買或者用根據地缺乏的物資來交換;控制鹽業,由貿易總局統一供銷;保障進入根據地商人的人身财産安全,實行一站過境稅制等等。

為了擷取根據地緊缺物資,第七師在湯家溝建立貿易區,以我為主,與敵僞頑進行特種貿易,滿足根據地軍民的生活需要。短短兩三個月内,大批商賈雲集湯家溝,運來大批貨物交換根據地的糧食。湯家溝很快建立了兩三百家商鋪,常駐人員高達三千人,白天人頭攢動,夜晚燈火輝煌,一片繁榮景象,被譽為“小上海”。

第七師還聯絡在上海的愛國商人,通過他們在上海秘密購買電台、西藥、醫療器材、油墨、炸藥等特種軍需品,運到根據地支援抗戰。一些僞軍見錢眼開,竟然也私下與新四軍進行武器交易,比如許多日本造機槍、彈藥、擲彈筒、馬刀等,都賣給新四軍。

在抗戰時期,第七師在與敵僞頑的貿易中擷取了巨額利潤,極大地改善了根據地軍民的生活,購買了大量的軍需品,提高了部隊的戰鬥力。在抗戰期間,第七師一共殲滅了3萬日僞軍。

戰争不僅僅是靠軍事:新四軍抗日的經濟戰

新四軍第七師政委譚希林

同時,1942年至1945年間,第七師還向新四軍軍部上繳了5300萬法币(折合黃金26萬兩)。抗戰勝利後,第七師北上,向當地政府轉交的資産達50萬兩黃金。新四軍對日寇的經濟封鎖進行了長期的艱苦鬥争,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績。

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日軍難以獲得根據地的糧食以及其他軍用物資原料,使其“以戰養戰”的政策大打折扣,而新四軍則打破了日寇的封鎖和經濟掠奪,将根據地内的物資出口到敵占區,獲得了根據地内無法生産的武器、機械、藥品、日用品等。

新四軍在極端艱苦的戰争環境下,利用市場規律金融手段,掌握主動自力更生,打破了敵人的封鎖,不斷發展壯大,在抗日戰場經濟戰中起到了重大作用,加速了日寇“以戰養戰”侵華政策的失敗。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号立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