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六小齡童國圖講述百年“章氏猴戲”傳承

作者:南方都市報

4月20日上午,《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閱讀推廣系列活動“緻敬經典走進四大名著”系列公益講座正式啟動。首場講座特邀86版《西遊記》美猴王的扮演者,著名表演藝術家六小齡童先生以《百年“章氏猴戲”傳承與經典閱讀》為主題在國圖藝術中心·音樂廳精彩開講。

六小齡童國圖講述百年“章氏猴戲”傳承

著名表演藝術家六小齡童。攝影:何曉菲

此次講座,六小齡童先生從“章氏猴戲”傳承人的角度出發,講述百年藝術世家的文化傳承,家族成員與“美猴王”之間的淵源等内容。

“大家知道魯迅先生有一篇雜文《社戲》,社戲就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紹劇的前身。一說紹興戲,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越劇,因為越劇現在已經成為全國的四大劇種之一,内地各省市都有越劇劇團。紹興戲其實有兩種,一個是越劇,還有一個是紹劇。紹劇的曆史比越劇長得多,有400多年曆史。我一直在努力,希望魯迅先生的家鄉戲有更多的人來學習、了解。”六小齡童說。

“我的曾祖父喜歡紹劇,按現在說是業餘愛好。我的祖父章益生是推動紹劇興旺發達的關鍵性人物。1960年有一部彩色紹劇電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我的父親在裡面主演孫悟空,演豬八戒的是我的伯父,演小猴子王的是我的二哥。我父親的藝名叫六齡童因為他六歲從藝。伯父的藝名叫七齡童七歲從藝。我二哥藝名叫小六齡童。我拍《西遊記》的時候我父親說不能叫小小六齡童,雖然有點怪,但聽着聽着就習慣了,于是有了我的藝名六小齡童。”

六小齡童回憶道:“我的二哥小六齡童是天才型的,因為他三歲就開始演戲,八歲的時候拍了一張著名的照片,周恩來總理懷裡抱着一個小猴子開懷大笑,那個扮小猴子的孩子就是我二哥。十二歲拍電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十六歲患急性白血病去世。有一個文學大家寫了一篇文章紀念他,題目是《生命在于品質》,稱贊他是‘中國最有靈感的戲曲小演員’。”

六小齡童說,二哥在病榻上的時候曾經一遍遍地給他講《西遊記》小人書的故事。“他寄希望于我,要我繼承父親的猴戲事業。我了解孫悟空、喜歡孫悟空、想演孫悟空是從我哥哥給我講故事開始的。”

六小齡童國圖講述百年“章氏猴戲”傳承

六小齡童與少年兒童互動。攝影:何曉菲

講座現場,六小齡童先生不僅與現場觀衆分享了自己閱讀經典名著的感悟,還與少年兒童進行現場互動。通過互動體驗與講座相結合的形式,向讀者推薦《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圖書,引導大衆積極閱讀名著,加入到學習經典、傳承文化的隊伍中來。現場觀衆不僅對電視藝術與傳統文化經典著作的有機結合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認識,也進一步感受到了優秀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經典、閱讀和藝術的無窮魅力。

六小齡童國圖講述百年“章氏猴戲”傳承

六小齡童與少年兒童合影。攝影:何曉菲

國圖藝術中心“緻敬經典”系列主題活動自2018年開辦以來,已累計舉辦20餘場次,先後邀請到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田連元、著名昆曲表演藝術家侯少奎、著名作曲家王立平、著名導演王扶林、著名詞作家胡宏偉等衆多老藝術家普及經典藝術,推廣大衆閱讀,線上線下觀衆逾百萬人。本次,以《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編纂項目中的代表性圖書為主題,延請大陸知名藝術家開展專題講座活動。藝術家們通過講述其藝術創作背後的故事,與讀者分享傳統文化經典閱讀對其藝術創作的啟發和個人修養的提升,讓《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以更鮮活的方式走近大衆,提升廣大讀者對優秀傳統文化學習、了解能力,切實從中華文化中汲取力量。

《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編纂項目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重點項目之一,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項目。由中央宣傳部委托文化和旅遊部指導國家圖書館組織實施。項目選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百種典籍,深入淺出地進行解讀,萃取精華,賦予新意。啟發讀者從中汲取古人的智慧和曆史的經驗,為讀者延展閱讀提供更豐富的途徑。

采寫:南都記者 黃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