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亞洲經濟增長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動能強勁(國際視點)

作者:零時差工作室

相關研究報告和國際機構看好亞洲經濟前景——亞洲經濟增長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動能強勁(國際視點)

亞洲經濟增長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動能強勁(國際視點)

  在泰國南部素叻他尼府的一家榴蓮工廠裡,勞工正在将榴蓮裝箱,準備出口至中國。近年來,随着RCEP紅利釋放,越來越多東盟國家的榴蓮得以更加便捷地進入中國市場。

  本報記者 楊 一攝

  亞洲開發銀行日前釋出《2024年亞洲發展展望》報告稱,亞洲地區經濟将保持強勁增長,預計今年該地區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速為4.9%。此前,博鳌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期間釋出的《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程序2024年度報告》認為,今年亞洲經濟增長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動能強勁,經濟增速有望達到4.5%左右,亞洲地區仍将是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地區,2024年總體經濟表現值得期待。

  地區經濟名額呈積極态勢

  《2024年亞洲發展展望》報告顯示,2023年東亞、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經濟增長率分别為4.7%、6.4%和4.1%。2024年,盡管外部環境面臨不确定性,但全球主要經濟體結束加息周期、商品貿易持續複蘇等因素将助力亞洲經濟增長,地區總體展望積極。

  報告稱,2023年亞太地區發展中經濟體通脹率為3.3%,2024年這一名額有望降至3.2%,2025年将進一步降至3%。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樸之水表示,消費者信心正在逐漸恢複,投資領域總體上具有彈性,外部需求也正在改善。“我們預計亞洲主要發展中經濟體今年和明年将實作強勁、穩定增長。”

  與此同時,随着亞洲地區數字貿易加速發展和旅遊業持續複蘇,貿易與投資下行趨勢有望扭轉。《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程序2024年度報告》稱,2024年亞洲國家國内生産總值(GDP)規模占全球比重預計為49%,較2023年提高0.5個百分點。在一些分項名額上,亞洲經濟體也呈現積極态勢。同時,得益于經濟穩步複蘇以及外部貨币政策緊縮步伐放緩等因素,亞洲主要經濟體資本市場、外彙市場、債券市場以及銀行業将趨于穩定。

  “盡管面臨比以往更具挑戰性、更加不确定的全球環境,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絕大多數經濟體的經濟增速仍快于世界其他地區,為世界經濟增長作出了有力貢獻。”世界銀行在日前釋出的《東亞與太平洋地區半年經濟展望》指出,該地區經濟體要防範保護主義和政策不确定性等抑制經濟增長因素,通過提高生産率來保持增長勢頭。

  亞洲開發銀行行長淺川雅嗣表示,亞洲各經濟體應協調财政和貨币政策,支援區域内貿易、投資等合作,并優先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綠色低碳等領域發展。

  區域經濟一體化加速推進

  4月10日,從泰國林查班港發運的榴蓮快船“德翔泗水”号,搭載195噸泰國榴蓮在廣州南沙港順利辦結通關手續。這批榴蓮是今年以來經廣州南沙進口的首批泰國榴蓮。目前,東盟已有20多種新鮮水果獲得對華準入許可,成為中國消費者餐桌上的“常客”。

  自去年6月《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對15個簽署國全面生效以來,亞太地區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程度進一步提升,成員國間經貿合作聯系更加緊密,為地區經濟增長注入動力。RCEP通過統一關稅承諾、原産地規則、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以及其他貿易規則,最大限度整合了區域内各成員的27個貿易安排和44個投資協定,有效推動了多邊貿易體系發展,維護産業鍊供應鍊穩定。

  根據RCEP,區域内90%以上的貨物貿易将逐漸實作零關稅。高棉商業部近期釋出的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高棉與RCEP成員國之間的貿易額達83.6億美元,同比增長14.6%。高棉商業部國務秘書兼發言人賓索維吉表示,RCEP為各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機遇,促進了區域貿易和投資合作,給各成員國帶來了巨大利益。

  泰國叻武裡府的一位香水椰加工廠負責人表示,關稅降低為泰國産品的出口提供了更多便利,廣大泰國農産品商家正在分享進口成本下降、出口機遇增多等重大利好。

  RCEP為地區數字經濟和綠色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動力。資料顯示,2023年印尼的數字貿易額達到820億美元。印度尼西亞智庫亞洲創新研究中心主席班邦·蘇爾約諾說,RCEP一方面為東盟中小微企業創造了更有利的數字貿易環境,推動東盟電子商務和數字支付等領域實作進一步增長;另一方面促進了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锂電池的貿易發展,加速了東盟能源轉型和清潔交通等綠色基礎設施建設。

  “區域經濟一體化已成為該地區抵禦全球沖擊的重要緩沖,在保護主義擡頭和全球碎片化風險加劇之際,區域經濟體間加強互聯互通合作,可以增強經濟韌性,實作互利共赢。”亞洲開發銀行在今年2月釋出的《2024年亞洲經濟一體化報告》中透露,2023年亞太地區共生效5項經貿協定、簽署17項新協定,尤其是在科技和數字聯通領域,區域經濟進步顯著。

  中國經濟為地區增長注入重要動力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近日釋出的資料,今年一季度,中國GDP超29萬億元人民币,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近期,多家國際金融機構表示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高盛将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從4.8%上調至5%,花旗将之從4.6%上調至5%。

  “中國今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長高于多數機構預期,為達成全年經濟發展目标實作良好開局。”日本亞洲成長研究所所長戴二彪表示,中國的全國固定資産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貨物進出口總額等經濟增長主要拉動因素貢獻均衡,有助于增強各國投資者和企業的信心。

  《2024年亞洲發展展望》報告尤其強調了中國高科技領域的迅速發展。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第二産業增加值超48萬億元人民币,增長4.7%;新能源汽車、锂電池和光伏産品等“新三樣”産品均實作兩位數增長。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經濟和戰略部主任萩原景子認為,中國經濟将實作以綠色技術和更平衡的增長模式為特征的高品質發展。

  世界知名管理咨詢公司科爾尼近日釋出的《全球2024年外商直接投資信心指數》報告,調研了投資者對未來3年外商直接投資流動情況的看法。報告顯示,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信心指數從全球排名第七位升至第三位,在新興市場專項排名中位居榜首。

  樸之水認為,中國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以創新發展為全球經濟提供新動力。“其他國家可以從中國投資和技術中受益、從與中國的貿易中受益,共同努力建構具有競争力的全球供應鍊。”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進階經濟學家金友欣表示,随着勞動力市場和居民收入的改善,居民消費的增加将會助推中國經濟增長,2024年中國仍将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

  (本報曼谷4月22日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