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真實的紫薇很可憐:不但自己紅顔薄命,兒子也是他人的笑柄

作者:曦言說

前言

和珅,作為大清首富同時也是清朝第一大貪官,獨得聖寵二十多年,他的兒子也因為屋烏之愛,不僅迎娶了乾隆最寵愛的十公主固倫和孝公主,還在五歲時得到乾隆賜名“豐紳殷德”。

“豐紳”在滿語中是福祿的意思,乾隆給和珅之子賜這樣的名字,無非是希望這個女婿能為自己最寵愛的小女兒富貴綿長,福祿雙全,可惜世事并不能盡如人意。

乾隆駕崩的第二天,終于完全掌握實權的嘉慶皇帝,便迫不及待開始了對和珅的清算。短短半個月之内就完成了撤職、拘捕、審訊、賜死一系列操作。

曆史上真實的紫薇很可憐:不但自己紅顔薄命,兒子也是他人的笑柄

和珅一死,他的兒子豐紳殷德的地位自然一落千丈,從天堂墜入地獄的巨大落差令他難以接受,久而久之便将對嘉慶的怨恨轉移到十公主身上,而後開始縱情聲色犬馬,甚至在國喪期間讓小妾懷孕生女,置皇家顔面于不顧。

相同命運,紅顔薄命

乾隆寄予美好祝願的“豐紳”之名,終究沒有給豐紳殷德和十公主帶來多少好運,仿佛在賜名的那一刻起,他們的榮華富貴就進入了倒計時,相似遭遇的還有乾隆的外孫豐紳濟倫。

豐紳濟倫的人生開局堪稱完美,呱呱墜地的那一刻就擁有了頂配親友團,其父親是富察皇後親弟弟傅恒的次子福隆安,富察一族在大清可是當之無愧的顯赫名門,在滿清四大家族中是足以位列第一的滿洲大家。

曆史上真實的紫薇很可憐:不但自己紅顔薄命,兒子也是他人的笑柄

母親和碩和嘉公主為純惠皇貴妃所生,更是被乾隆視為掌上明珠的“佛手公主”。為何稱和碩和嘉公主為“佛手公主”呢?

和碩和嘉公主出生時手掌帶有先天性殘疾,據說像青蛙一般指間有蹼相連。清皇室向來視天生殘疾為不祥之兆,聰慧的貴妃娘娘立即以重金封賞在場衆人,讓他們守口如瓶。

負責接生的嬷嬷在貴妃娘娘的授意之下,對尤為信仰佛教文化的乾隆說:“公主天生佛手,必會為皇上帶來祥瑞,實乃我大清之福啊!”

和碩和嘉公主天生殘疾的并指,經過接生嬷嬷一番潤飾後,變成乾隆眼中的大清吉兆,對其寵愛有加。和碩和嘉公主的“佛手”之名便由此而來,就她的墳都被稱為佛手公主墳。

曆史上真實的紫薇很可憐:不但自己紅顔薄命,兒子也是他人的笑柄

1997年,知名言情小說家瓊瑤來到北京市東便門外通惠河畔的佛手公主墳遊玩,在了解這位公主的生平逸事之後,激發了創作靈感,這才有了二十六年前火遍大江南北的《還珠格格》。

和碩和嘉公主就夏紫薇的原型人物,不過她并非民間遺珠,她的母親也沒有被一夜風流的乾隆抛諸腦後。純惠皇貴妃是乾隆後宮中41位嫔妃裡,唯一一個地道地道的漢家女子。

出身江南的純惠皇貴妃本姓蘇,容貌秀美,性情溫婉,待人和善,雍正年間就以侍妾身份入了四阿哥弘曆的府,她不争不搶的性格深得乾隆的心,可惜紅顔薄命。

曆史上真實的紫薇很可憐:不但自己紅顔薄命,兒子也是他人的笑柄

生下和碩和嘉公主之後,蘇氏從純妃晉封到皇貴妃,在後宮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受封皇貴妃的八天後,她便撒手人寰,留下尚未足月的和碩和嘉公主,而這樣的不幸也降臨到公主頭上。

痛失愛妃的乾隆對和碩和嘉公主呵護備至,為了讓女兒不必與蒙古王公大臣婚配而遠嫁,他千挑萬選看上了大學士傅恒次子福隆安為額附。

和碩和嘉公主帶着乾隆讓她置鋪收息的萬兩黃金,以皇家最頂級儀仗風光出嫁,婚後就居住在北京城裡的公主府,始終在乾隆的護蔭之下,本應人生順遂又美滿,可人算不天算。

曆史上真實的紫薇很可憐:不但自己紅顔薄命,兒子也是他人的笑柄

成婚三年後,生下長子豐紳濟倫的和碩和嘉公主不幸染上肺病,身體每況愈下,可她不忍心長子孤獨一人無兄弟姐妹可并肩,于是拼死生下次子豐紳果爾敏,此舉無疑給自己敲響了喪鐘。

公元1767年,和碩和嘉公主油盡燈枯,在二十三歲這一年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此時距離她成婚僅僅過去七年,而豐紳濟倫也才四歲而已。

德不配位,淪為笑柄

和碩和嘉公主離世後,乾隆為了表示親厚慰撫,擢升福隆安為兵部尚書,官至一品大員。反觀福隆安,先是将妻子以命換來的二兒子豐紳果爾敏過繼給自己的大哥福靈安。

曆史上真實的紫薇很可憐:不但自己紅顔薄命,兒子也是他人的笑柄

對于四歲的長子豐紳濟倫,福隆安也沒有多親厚和憐惜,總是以政務繁忙為由對他漠不關心。而乾隆對幼年喪母的兩個外孫格外慈祥愛護。

直到豐紳果尓敏在三歲那一年夭折,再也忍不了的乾隆決定将豐紳濟倫接到宮中親自撫養。

對這個外孫乾隆疼愛有加,不僅親自教習他讀書寫字,每逢出宮巡遊都不忘帶上豐紳濟倫,讓他增廣見聞。用心栽培之餘也處處維護。

公元1775年正月,乾隆親下谕旨,規定在京公主的額附為固倫額附,所生的兒子也能承襲父親的爵位與待遇。

曆史上真實的紫薇很可憐:不但自己紅顔薄命,兒子也是他人的笑柄

乾隆這個特诏顯然是專門為了豐紳濟倫,他對這親外孫期望頗高,在豐紳濟倫身上也傾注了不少心血。然而,在蜜罐中長大的豐紳濟倫并未能比對上外祖父的期望。

豐紳濟倫并非天資聰穎之人,他沒有一技之長,也無武藝傍身,大清打天下的弓馬騎射更不擅長。在缺乏實力的情況下,再多的榮耀加身都是枉然。

公元1780年,乾隆封十八歲的豐紳濟倫為鑲藍旗漢軍副都統,還得到禦賜黃馬褂一件。然而身為軍隊副都統,豐紳濟倫卻是連弓箭都拉不開,這讓繼位的嘉慶極為不滿。

在嘉慶看來,豐紳濟倫既無大才又沒有過人能力,整日碌碌無為,卻不僅收獲了乾隆的偏愛,還身居要職,這無論于公于私都不能再放任自流。

曆史上真實的紫薇很可憐:不但自己紅顔薄命,兒子也是他人的笑柄

于是嘉慶将德不配位的豐紳濟倫一降再降,從副都統降為頭等侍衛,再降為四等侍衛。從萬人敬仰的一等公爵變成屢遭白眼的侍衛,自此也淪為他人笑柄。自幼備受寵愛到晚年颠沛流離,豐紳濟倫最終郁郁而終。

相比于還珠格格裡面的紫薇,可以說曆史上真實的紫薇原型更加可憐,不僅自己紅顔薄命,兒子被他人嘲笑,結局實在是令人惋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