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隻因改名太失敗,4所211被戲稱“民辦F4”

作者:中國新聞網

前段時間,“985碩士,求職時因為大學雙非被拒”一事登上熱搜,“第一學曆歧視”再次引發關注。很多畢業生借此講述了自己求職面試時,大家對母校産生的“誤會”。

一個985/211的學子在外“自報家門”,卻被人說一句:“努努力,考個專升本吧!”這也太讓人心酸了。

隻因改名太失敗,4所211被戲稱“民辦F4”

這其中,當屬江湖人稱“民辦F4”的四所211的畢業生受害最深,這四所高校分别是河海大學、東華大學、長安大學和江南大學。他們明明是實力超強、特色鮮明、堪比985的211大學,卻常常被吐槽“改名失敗,成野雞大學了”!

今天,小編就要為他們“正正名”,他們真的不是“野雞大學”!

河海大學:中國最水211?

不!是“皇家水利學院”!

看到「河海大學」,你會想到什麼?這個學校是在海邊還是賣海鮮的?好多水啊......但此“水”非彼“水”,河海的“水”特指水利專業,一個比肩清華的專業!

河海大學的前身是由張謇創辦的河海工程專門學校——中國第一所培養水利人才的高等學府,開創了中國水利高等教育的先河。他的水利專業緣水而生、因水而為、順水而長,已經有100多年的曆史,“河海”也正是是以而得名。

創校之初,第一任校長是水利電力先驅許肇南先生,教務主任是被中國水利界公認理論和實踐上貢獻最大的近代水利專家李儀祉;在發展過程中,學校吸收融合了南大、交大、同濟、浙大、廈大等名校的水利系科;在1985年正式更名為河海大學,校名還是由鄧小平親筆題寫的。

這麼“豪華”的出生,也難怪河海會有“皇家水利學院”的昵稱了。

如今,河海的水利工程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被評為A+,與清華并列全國第一,ESI世界排名進入前1%;在2023年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中,河海有7個A+專業,其中港口航道和海岸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水務工程、應急管理和智慧水利都是排名第一!

隻因改名太失敗,4所211被戲稱“民辦F4”

在業界,流傳着“凡有水處,盡是河海人”這樣一句話,全國各地水利水電戰線的技術骨幹都來自河海,而許多利國利民的水利電力工程,也有河海人的身影。比如:新世界七大奇迹之稱”的港珠澳大橋工程、三峽、南水北調、小浪底、長江口航道治理等重大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南京地鐵、滬甯高速公路、南京長江二橋等等。

東華大學:新中國第一所紡織高等學府

放棄“國字号”後,“衰敗”了?

與河海一樣,東華的前身南通紡織染傳習所也是張謇創立的,這是中國最早的獨立設定的紡織高等學府,開創了中國紡織高等教育的先河。建校以來培養了大量紡織界技術人才,也被成為“中國紡織工程師的搖籃”。

新中國成立後,紡織工業加速發展,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紡織高等學府「華東紡織工學院」應運而生,南通學院紡織科等13所紡織院校、系科并入這所學校。“強強聯合”下,中國紡織大學誕生!但這個“國字号”校名卻僅用了14年,1999年更名為東華大學并沿用至今。

放棄響當當的“國字号”校名讓很多人不了解。據了解,當年改名一是為了學校往“綜合型大學”發展,二則是順應時代。

如今學校的名聲或不及從前,但他的“織心”從未改變!

作為東華大學的王牌專業,紡織科學與工程先後兩次入選雙一流學科名單;在第四次全國學科評估中獲評A+,位列同類學科全國第一;在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七年蟬聯第一。

隻因改名太失敗,4所211被戲稱“民辦F4”

當年的張謇先生是在“實業救國”,如今的東華則是在“紡織強國”。

東華将大批科研成果廣泛應用于生物醫療、航天航空、國防軍事、環境保護等領域。

2021年神舟十二号載人航天飛船成功上太空,都有東華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助力,比如無毒輕質内層防護材料、艙外航天服實驗用暖體假人系統、艙外航天服防護外層材料航天員服裝研發及設計等等。

2022年北京冬奧會場上,冬奧火炬吸睛無數。它的外飄帶“旋轉上升,猶如絲帶舞動飄逸,化作頂端的熊熊火焰……”,靠的就是東華獨家研制的大尺寸異性結構件三維高精度球面立體編織機。

江南大學:民辦大三本?

錯!是“設計界小清華”“酒界黃埔”

江南大學,一個本地人可能都不怎麼認識,以為是南京“民辦大三本”的大學。但事實上,江南大學不在南京而在無錫,是一所堂堂正正的211大學!

雖然他2002年才組建成立,但源頭卻可以追溯到1902年的三江師範學堂,和南大、南農、河海等8所學校同宗同源。

隻因改名太失敗,4所211被戲稱“民辦F4”

(圖源:百度百科)

在設計界,江大有着“北清華,南江南”的美譽。這是因為他是國内工業設計的開山鼻祖,與清華美院的前身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并稱于世。他的設計學院前身是1960年成立的無錫輕工業學院造型系,這是大陸現代設計教育的主要發源地。

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江大的設計學科已經位列A-,據了解第五輪學科評估中又有較大進步;在被譽為“産品設計界的奧斯卡”的IF設計獎項累計擷取記錄中,位列全球高校第三,紅點獎位列亞洲高校前十。

輕工技術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則是江大的頂尖的學科,都入選了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大學”名單,也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被評為A+。

在酒界,江大被稱為“酒界黃埔”,撐起了中國酒業的半壁江山。中國酒界泰鬥秦含章是江南大學最年長的校友,他曾出任江南大學農産制造系主任,這是中國食品奠基和發源的地方;大陸著名釀酒專家、北京二鍋頭酒釀制技藝第八代傳人高景炎;白酒行業泰鬥之一,為茅台發展史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季克良;啤酒業的璀璨新星胡金成,他們都是從江南大學走出去的。

以上這些學科可以說覆寫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以,輕工技術、食品科學、設計、化工、紡織等學科都不錯江南大學,獲得了“無錫吃喝穿用技術大學”的綽号。

長安大學:不再以“公路大學”冠名

仍是亞洲第一所公路高等院校!

長安大學在2000年合并成立,他的前身有西安公路交通大學、西安工程學院、西北建築工程學院。

前身之一的西安公路大學,是亞洲第一所專門培養公路交通進階人才的高等學府。從1952到1980的三十年是大陸“瘋狂修路期”,新增公路76萬公裡,西部地區新增25萬公裡。學校緊跟國家步伐,勘探修築,鋪路架橋,建樓蓋房,參與了像川藏公路、青藏公路這些極為艱巨的公路幹線建設。

然而,三校合并時學校卻改名“長安”,飽受争議。有人道“長安雖好,但與「西安公路大學」相比差了點特色”,更有甚者認為“長安大學校名太民辦了,一股'野雞‘味”。

隻因改名太失敗,4所211被戲稱“民辦F4”

(圖源:長安大學大學招生)

但事實上,不再以“公路大學”冠名,長安大學的發展也沒有辜負“亞洲第一所公路交通高校”的名頭。

長大擁有着全國高校唯一的公路交通博物館;“交通運輸工程”為雙一流學科;設立了數個交通、環境相關的實體研究院;擁有國内高校唯一的“車聯網與智能汽車試驗場”,被交通運輸部認定為全國首批三大“自動駕駛封閉場地測試基地”之一。

世界最大跨徑的公鐵兩用斜拉橋滬通長江大橋、亞洲最長公路隧道秦嶺終南山隧道、第一條沙漠高速公路榆靖高速、世界跨度最長、施工難度最大、體系最龐雜的港珠澳大橋等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紀工程,背後都有長大的團隊提供幫助與支撐。

據統計,長大有力支撐了大陸中西部地區約2萬公裡高速公路、近萬公裡高速鐵路和100餘萬公裡公路的貫通。從長大走出的校友活躍在了大陸“基建”第一線,撐起了交通公路界的半壁江山。

長大,早已實作“有路有橋的地方,就有長安大學和長大人。”

隻因改名太失敗,4所211被戲稱“民辦F4”

每每說起這“民辦F4”,大家都會覺得可惜:若改個名/用回原名,該有多好.....但要知道,校名或者名聲從來都隻是表象,一個高校的實力和擔當才是發展的核心。

河海大學、東華大學、江南大學、長安大學,他們正在以行動和成果,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實力和擔當。救國、報國、強國,他們勇擔使命,步履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