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家鄉的獅子山

作者:作家荟

作者:野草

我家鄉的獅子山

家鄉的獅子山,名不見經傳,隻有周圍的人對它比較熟悉。距獅子山不過兩三裡,一個叫寨子山的山頭,就比獅子山出名不少,因為啥呢,原來吧,寨子山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相傳古時候,有個财主為了鼓勵他的後人勤勞持家,把家中的銀子藏在了寨子山某個地方,說是日後遇上困難,挖出銀子來可以救急。于是,後人就根據這個傳說,整出民謠:《鍋蓋鍋,十八鍋》。若是誰要挖出十八鍋銀子來,能夠發大财,一夜暴富。

而獅子山連一個傳說也沒有,就是不知咋個回事,祖祖輩輩卻把這個山叫做獅子山,獅子山也并不太高,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個山頭而已,毫不起眼,根本沒有啥特别之處,除了本地人,外人也根本不曉得啥獅子不獅子山了。

如非要找出一些特點或特色來,搜盡枯腸,似乎也找不着啥名堂。幾十年前,獅子山的一面坡上,光秃秃的,是所謂的公坡,許多人都在山坡上放羊割草,公坡有點奇怪,明明很向陽,偏偏就是幾根樹木也沒有生長,光秃秃的公坡呈梯形狀,梯形狀的公坡上長滿一種叫做絲茅草的植物,絲茅草也不見得茂密豐盛。絲茅草開花的季節,白色像個小尾巴一樣的花,迎風搖曳,像個白色的小波浪起起伏伏,讓年幼沒見過世面的我驚喜萬分,留戀不舍。

絲茅草的花蕊是不錯的選擇,茅草根在嘴裡咀嚼,甜絲絲讓人回味無窮。絲茅草的花蕊也是可以當做零食享用,小夥伴們每人抽上那麼一大把,剝去外面的那層草皮放嘴裡去嚼,軟軟糯糯,時常聽老人們講,絲茅草的花蕊還可以治療流鼻血。和絲茅草混生在一起的還有一種叫做野薄荷的植物,掐上一株在手裡搓幾下,放在鼻子下聞上一聞,頓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不僅僅是野薄荷,還有地榆大薊之類的植物,常常,小孩子有個頭痛腦熱,吃壞了肚子,基本上不用去醫院,媽老漢去獅子山尋些草藥,便可痊愈,實乃健康綠色,絕對無害!

幾十年時間悄然過去。如今獅子山上的絲茅草少了許多許多,同絲茅草一起的許許多多植物,比如地榆和大薊,現在幾乎已經絕迹,隻留下一個記憶了!

獅子山依然如故,默默卧在那裡,冷眼看着這時事,這時局變幻莫測。獅子山曾經也是十分熱鬧,人們在山上辛勤的耕作,播種莊稼,收獲糧食,填飽肚子,一年到頭,幾乎每一天都有人在山上活動,即使,沒有農活幹,人們也在獅子山上放羊放牛,因為是公坡的緣故,也就沒人幹涉。

除了放羊放牛,人們還在山上撿拾柴禾,獅子山無比慷慨大方,養育了它周圍祖祖輩輩樸實的人。在其它幾面山上,生長着豐茂密實的山草,雜七雜八的樹木,山草是人們心中的寶貝,不僅可以蓋房,還能做柴禾燒火做飯。至于樹木的用途,自然更加廣泛,無需累言了。

我家鄉的獅子山

獅子山背後的那面山,半腰上有條古道,人稱東大路。東大路由青石闆鋪就,夕陽下,透出古老滄桑厚重的曆史底蘊和歲月痕迹。孩子們在東大路上的青石闆玩耍,玩具有那個時代特點特色的各種遊戲,每每看見夕陽西落,自然會想起老漢講的關于東大路的許許多多故事,特别悠遠,特别深沉。

獅子山的西面有着古墓,給人以無比豐富的想象空間。當地某大姓人講,這是他家祖墳。獅子山這邊山坡,也被許多人稱之為某某墳山,那大姓家的後人講此墳葬着他家祖上一個大官,那個大官是明朝人,身份顯赫,隻不過後來被皇帝砍了人頭,後人把此官葬在了獅子山上,從那以後埋有大官的那面山坡,便被當地人恭稱為某某墳山了。

這某某墳山可是相當出名,在當地若是你說獅子山,許多人不一定知道,如果提起某某墳山,許多人都會恍然一悟的樣子。哦,對頭,對頭,想起來了,想起來了,某某墳山嘛?啷個不曉得呢!

這些自然是那大姓人家的說辭,至于真與不真,假與不假,才沒有人關心呢,管他三七二十一的,一個牛尾巴,反正就是遮一個牛屁股,各人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别吃家飯,管團轉嘛,更何況自己也沾不到光,得不到半點好處,又何必去追究個真與假,是與非呢?

獅子山的正面倒是比較特殊,比較陡峭,連個緩沖的平台也沒有,陡峭的這面山上,長滿茂密的山草,山草植株差不多都在半米以上,一些喂牛養羊的人特别嫉妒眼紅山上鮮嫩的山草,老是趁着傍晚時分磨好鐮刀去偷割人家山草。偷山草有一定的風險,畢竟這些山草是屬于私人,也就是說這個是别人家的坡地,也就是後來确權後所謂的林權。

山坡主人清楚,許多人都在打山草的主意。擦黑時分上山坡巡視一番,一旦發現有人偷割山草,就站在山坡頂上,居高臨下扔下泥石塊來,把那些絞茅冠(大家把偷山草叫絞茅冠)的人吓得驚呼呐喊,屁滾尿流。

山坡上的人也并不打算傷着絞茅冠之人,虛張聲勢吓唬吓唬罷了,大家擡頭不見低頭見之人,真沒那個必要嘛。

很小時候,就知道獅子山正面半山腰上,有個特别神秘的洞穴,特别讓人神往,讓人浮想翩翩。

很早就聽媽老漢講過,這個洞穴是個蠻洞,是古代蠻子開鑿并生活的地方。洞裡有幹黃鳝(蛇)和鬼老二,還有些古而怪哉的東西,千萬千萬不可擅自攀爬上去,聞之,心下自是無比驚駭。驚駭以後,又分明有想去探個究竟的沖動,看看媽老漢講的是不是真的。

終于到了上學的年紀,無知無畏的我和幾個同樣年齡的小夥伴,相約着一定要攀到蠻洞,去看個明白,探個究竟。小心,小心,又小心,身上,手上,刮破了皮,沁出了血珠珠,心裡既緊張又忐忑,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幾個孩子硬是爬上了半山腰,爬進了神秘又讓人心向往之的蠻洞。

蠻洞差不多一間堂屋的面積,高不過一米多,一個成年人可能還得低着腦殼才行,要不然就得碰着頭頂,洞裡面一層厚厚的細沙,踩着十分舒服,邊上似乎還有一處高出地面的小平台,孩子們各自腦補,認為這是蠻子的竈台,其實根本也看不出個是以然來,隻是聽媽老漢講蠻子曾經在洞裡生活。便先入為主,認為這是蠻子生火做飯的竈台。

洞裡有條碗口粗的裂縫,看着呢觸目驚心,不知通向哪兒,又聽說蠻洞裡有蛇有鬼老二,一時間,的确也讓人感到有些寒氣逼人,畢竟是孩子,緊張一陣後,又十分好奇起來,東打量西打量,最終得出結論,蠻洞裡面的确有人活動過的痕迹,而且不是古人是當今的人類,一想到現今的人類在蠻洞活動過,一下子膽子就壯了起來,一個二個開開心心地在蠻洞裡玩了許久。

有了第一次的經驗,随後的日子,時常三個五個孩子,一道攀上獅子山半山腰的蠻洞,甚至還逃學和幾個成績不太好的孩子,一道離開學校,跑好幾裡地來到了獅子山,爬上半山腰的蠻洞,躲在蠻洞裡打撲克,抽紙煙,玩得忘乎是以,玩得忘了時間,忘了歲月,忘了回家吃飯,氣得媽老漢臉青面黑,老漢揮舞着黃荊條子,朝着屁股就是一頓狂揍,痛得哭爹喊娘,痛得鬼哭狼嚎。

此後,蠻洞便成了一個夢,隻有夢裡才會踏進蠻洞打撲克、抽煙,忘乎是以,忘了時間,忘了歲月。忘了老師,忘了作業。蠻洞真的就隻是成了一個傳說。

幾十年,轉眼就過去了,世界發生了許多驚天動地的變化。獅子山的蠻洞早已被雜草樹木淹沒,而且或許是因為太熟悉的緣故,亦或早已被歲月打磨得冷漠麻木。許許多多時候,心頭就根本沒有獅子山的意識,完全忽視了獅子山和獅子山半山腰的蠻洞。

時光荏苒,這些年,獅子山基本上已被人遺忘,盡管它腳下就是一條并不太寬敞的水泥路,每天人來車往,就是沒有人停下腳步,打量一下獅子山,說一說獅子山當年的熱鬧,還有獅子山的慷慨,以及蠻洞帶給孩子們的歡樂。如今,獅子山上的土地已全部被荒棄,被荒廢的土地上長滿了奇奇怪怪,雜七雜八的植物。

我家鄉的獅子山

就是被當地某大姓人家奉為祖墳的某某墳山,前些年,因為建高速路,也被遷到了不知啥地方,從此以後,某某墳山不複存在,隻留下一個傳說,或者過不了幾年,就連傳說也同樣會消失,會被遺忘。

高速路把獅子山南面山坡硬生生撕掉一塊,路邊護坡上裸露着蒼白的石塊,無聲地訴說着年去歲來的滄桑,古往今來的是是非非。

有人說,獅子山被撕裂一大片,一定很痛,一定會哭泣吧?我卻以為,堅韌頑強的獅子山,怎麼會哭泣呢?她一定在怒吼,她一定在咆哮!

誰又在乎獅子山的怒吼,獅子山的咆哮呢!這個世上,絕大多數都是精明人,都明白裝聾作啞,裝瘋扮傻,沉默是金,并奉為金科玉律,是人生哲學呢!

獅子山依然如故,不知道蠻洞是否也有所變化,畢竟,時光荏苒,歲月滄桑,一切都發生了改變,日月星辰,千變萬化,蠻洞怎麼可能沒有改變呢!

#分享我的今日感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