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綠色創新技術投融資痛點怎麼破

作者:中國能源報
綠色創新技術投融資痛點怎麼破

全球範圍内,支援綠色技術創新的投融資痛點和短闆一直存在。金融業應如何拓寬投融資管道?為綠色創新技術提供金融服務,到底難在哪?

綠色創新技術投融資痛點怎麼破

在實作“雙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大陸綠色技術投資規模持續擴大,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最大綠色技術投融資市場。然而,随着近年來全球宏觀經濟形勢承壓較重,如何在充滿挑戰的大環境中為綠色創新技術開拓更優質的投融資管道,既是金融行業的責任,更是發展機遇。

在近日舉行的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平行論壇“雙碳戰略與綠色金融論壇”上,《中國能源報》記者了解到,全球範圍内,在支援綠色技術創新方面,投融資痛點和短闆一直存在。在此背景下,金融業應如何拓寬投融資管道?為綠色創新技術提供金融服務,到底難在哪?

亟需撬動更多資本

目前,大陸經濟正在經曆快速的新舊能源轉換,以風電、光伏、锂電池、新能源汽車等綠色産業為代表的新經濟,正在成為驅動大陸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而推動綠色産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就是技術創新。

中金公司北京區域聯席負責人、投資銀行部京津冀區域組負責人、董事總經理劉華欣指出,“雙碳”目标提出以來,大陸綠色金融、碳市場等領域日漸活躍,金融機構為順應能源轉型、氣候行動趨勢,積極創設金融産品,持續發揮金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國際能源署指出,過去兩年實作全球氣候目标所需的清潔能源技術,經曆了快速商業化過程,資本市場作為優化社會資源配置的重要管道,在這一過程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金公司董事長陳亮表示:“全球範圍内,清潔能源技術獲得的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占比,從2013年的不到2%已經增長到2023年的逾10%。就大陸而言,綠色産業發展也得益于綠色金融支援,後者在助力綠色産業發展過程中同樣獲得了快速成長。”

陳亮給出了一組資料:2023年末,大陸本外币綠色貸款餘額達到了30萬億元,居全球首位。大陸境内貼标綠色債券累計發行規模超過3.4萬億元,居全球前列。根據中金公司估算,為實作碳中和目标,大陸綠色投資總需求将達到139萬億元,綠色領域直接融資比例将從現在的10%提升到40%左右。“不難看出,綠色産業、綠色金融都在快速成長,擁有巨大增長空間和廣闊發展前景。”

對此,北京銀行副行長戴炜表示:“中國經濟的下一個10年将是綠色經濟和數字經濟相結合的10年,金融機構應該通過科技和綠色金融關聯,進一步暢通綠色技術融資管道,降低融資成本,助推綠色溢價平滑下降。”

投融資挑戰待破解

事實上,站在投融資角度,目前金融支援綠色創新技術面臨着一些挑戰。《中國能源報》記者了解到,這些挑戰包括資訊不對稱、押品不足且估值難、需求側金融服務匮乏等。

一方面,資訊不對稱将帶來額外的交易成本。對金融機構而言,行業前沿技術具有比較高的知識壁壘,需要一定的人力和時間才可能獲得與融資直接相關的可用資訊,包括技術的市場價值、未來前景,技術替代風險等。對企業而言,新技術的市場需求、商業模式,行業标準往往有待完善,發展方向和盈利模式尚不明朗,進而在預期現金流方面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金融機構尤其是商業銀行風險偏好更為穩健,對風險的态度和判斷的差異,成為綠色技術研發企業和金融機構雙方合作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

另一方面,新技術估值難導緻融資難。以氫能為例,許多持有技術專利的企業還處于初創期,适用于傳統的抵質押融資模式的資産有限,同時前沿技術專利等無形資産的價值難以評估,綠色持有的專利技術、知識産權和技術專長等資産,在傳統的貸款評估模型中難以量化,導緻這些企業在擷取傳統貸款時,因為押品不足而受限。此外,新興綠色技術還未接受廣泛的市場檢驗,進一步增加了科技企業估值的複雜性。

另外需要關注的是,從市場格局來看,技術研發等供給行為通常比較集中,需求則更為分散,綠色金融領域的金融資源也較多地集中在供給側,主要為企業技術成果順利轉化落地提供資金支援,但綠色技術從研發到大規模推廣,需要有充足的市場需求作為支撐。是以,在綠色技術消費需求培育方面,金融機構有待發揮更大作用。通過适當的創新塑造綠色低碳産品的消費習慣,引導終端使用者主動選擇綠色産品,帶動綠色技術真正走向市場,形成可持續的盈利能力。

降低商業應用門檻

中金公司投資銀行部固定收益組執行負責人、董事總經理程達明表示:“我們需要設計出更符合大陸國情、适合大陸能源結構特點的金融工具,進而更好地推動新技術商業化落地。”

業内普遍認為,在助力綠色科技企業發展方面,金融機構應持續探索資本市場綠色融資新賽道,進而更快速、更大程度降低新技術商業應用門檻。在綠色金融業務實踐中,圍繞清潔能源能效提升,污染治理等領域,結合企業和項目特點,比對不同産品提供靈活高效的融資服務。

戴炜指出,在碳中和目标驅動下,社會必将迎來一場以節能降碳為特征的系統性變革,而降碳的關鍵在于降低綠色溢價,高綠色溢價是制約碳中和程序推進的重要因素,有賴于從政策、投融資、市場需求等多方面形成合力,降低新技術從實驗室到規模應用的門檻。

推動綠色創新技術快速商業落地,金融行業應如何發力?戴炜認為,一方面應該發揮金融科技的作用,降低資訊不對稱程度。加強物聯網、區塊鍊人工智能及其他金融科技的應用,結合具體産業場景,通過碳核算的方法學量化綠色技術成果轉化生産的環境效益,形成節能資料、碳減排資料等銀行和企業之間的通用語言,直覺呈現綠色技術的價值,同時将投融資定價定額流程與環境效益的資料挂鈎,通過挂鈎信貸、挂鈎債券等方式,豐富綠色技術融資方式。

另一方面,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務,滿足不同發展階段的融資需求。對于種子期和初創期綠色科技企業,鑒于其規模小、資産輕、估值難,且長期資金需求大等特點,追求高風險高收益的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可以較好地比對他們的融資需求,且更加需要投入耐心資本。

而對于成長期的綠色科技企業,其商業模式已初步形成,同時具備了一定的盈利能力,可以為其提供包括專利權融資、商标權質押融資、訂單融資等在内的靈活多樣的科技信貸服務對于營收穩定且已經建立了完善資訊披露制度的成熟期綠色科技企業,創業闆、科創闆、新三闆等資本市場可以幫助其獲得更多融資機會,實作更高的企業價值。

綠色創新技術投融資痛點怎麼破

文丨本報記者 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