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聊聊未來筆記本電腦的形态

作者:筆吧評測室

【筆記本電腦】這個裝置,似乎自誕生以來就沒發生過什麼顯著的“形态變化”,永遠是合蓋結構,以及螢幕、鍵盤、觸控闆的互動方式。

這點與手機不一樣,早期手機形态各異,後續被蘋果和安卓統一為直闆觸屏,如今又進化出了折疊屏形态。

近些年筆記本并非坐以待斃,它們推出過多種“PC平闆二合一”型産品,例如微軟Surface Pro系列,但都普及不開。

為什麼筆記本的産品形态長期無法改變呢?

今天我們就用一台嘗試改變的電腦,來簡單分析一下原因:

華碩 靈耀14 雙屏

聊聊未來筆記本電腦的形态

機身左側

聊聊未來筆記本電腦的形态

機身右側

它的配置如下:

Ultra 9 185H處理器

32GB LPDDR5x 7467MHz 記憶體

2TB 固态硬碟

14.0英寸 2880×1800分辨率 100%P3色域 120Hz重新整理率 OLED鏡面觸屏

(雙屏同規格)

電池容量 75Wh

厚度 15.0~19.4mm

帶鍵盤厚 19.7~20.3mm

重量 1.38kg

磁吸鍵盤重 322g

擴充卡重量 179g

參考售價15999元

聊聊未來筆記本電腦的形态

它的優缺點如下:

優點!

1,雙屏設計,形态新穎

2,螢幕規格和素質都很高

3,自帶支架和磁吸鍵盤,手感不錯

缺點!

1,價格較貴

2,擴充卡溫度過高

3,“小翹跟轉軸”設計影響雙屏一體感

聊聊未來筆記本電腦的形态

【更新建議】

這台筆記本電腦拆機非常麻煩,拆壞的風險很大,而且沒有更新空間,不建議自行拆機。

雙通道32GB LPDDR5x 7467MHz記憶體能滿足大部分用途的需求,記憶體為闆載無法更換。

測試機的固态硬碟容量為2TB,型号為西數SN740,支援PCIe4.0×4和NVMe,機器僅有一個M.2插槽。

聊聊未來筆記本電腦的形态

【購買建議】

1,對螢幕素質要求很高

2,喜歡具有科技感的數位産品

3,擁有門庭赫奕的社會地位

華碩 靈耀14 雙屏擁有兩塊螢幕,且面闆素質幾乎一緻,都是高分、高刷、廣色域OLED屏,是以不區分主副屏。

螢幕方面,實測色域容積122.0%DCI-P3,色域覆寫100.0%DCI-P3,兩塊螢幕都支援色域切換,以DCI-P3為參考,平均ΔE 1.01,最大ΔE 2.86,螢幕最大亮度371nits,開啟HDR後局部峰值亮度622nits;

螢幕在系統40%亮度以下(40nits)為PWM調光,以上為類DC調光,開啟HDR模式後為全亮度類DC調光。

接口方面,機器左側有兩個雷電4(均支援65W PD充電和DP1.4核顯視訊輸出)、一個USB-A 10Gbps,機器右側有一個HDMI2.1(TMDS)和3.5mm音頻接口。

續航方面,日常應用仿真腳本的測試成績為6小時40分。

噪音方面,它的滿載人位分貝值為47.0dB,“瀑布模式”為50.3 dB。(環境噪音為34.3dB)

華碩 靈耀14 雙屏有兩個SKU在售,核心配置均為U9+32GB,螢幕素質也相同,僅固态容量差別,為1TB和2TB,分别售價13999元和15999元。

是以如果你想要一台趨于實用的雙屏筆記本,那麼這台靈耀14雙屏可以考慮一下。

但如果你不想要這種胡裡花哨的設計,更想要一台傳統的輕薄本,那麼這台電腦不太适合你。

聊聊未來筆記本電腦的形态

【散熱分析】

上圖是華碩靈耀14 雙屏的拆機實拍圖,雙風扇雙熱管的組合。

室溫25℃

反射率1.0

BIOS版本:UX8406MA.302

聊聊未來筆記本電腦的形态

針對标壓處理器,我們使用Stress FPU進行壓力測試。

在滿載狀态下,開啟高效模式,CPU溫度最高99℃,穩定在83℃,功耗35W,P核頻率2.6~3.1GHz,E核頻率2.2~2.3GHz,LPE核頻率1.6GHz。

把機器立起來變為“瀑布模式”進行烤機,CPU溫度最高101℃,穩定在79℃,功耗35W,P核頻率2.8~3.1GHz,E核頻率2.2~2.4GHz,LPE核頻率1.6GHz。

聊聊未來筆記本電腦的形态

左滑看背面溫度

聊聊未來筆記本電腦的形态

烤機背面溫度

表面溫度如上圖所示,鍵盤鍵帽最高38.8℃出現在數字“6”鍵上,WASD鍵為36.4℃,方向鍵32.3℃,左腕托溫度為31.8℃。把磁吸鍵盤卸下,C面下屏中心點為38.9℃,最高溫度為45.4℃。背面中心點33.7℃。

總的來說,華碩 靈耀14 雙屏的散熱表現中規中矩,C面設計成螢幕會擠壓散熱空間,性能釋放屬于輕薄本夠用的水準。

聊聊未來筆記本電腦的形态

【豬王的良心結語】

還記得手機剛出現“折疊屏”的時候,售價也要上萬元,但還是有很多消費者買單,如今願意接受折疊屏的消費者已經越來越多,折疊屏手機也不是特别昂貴了,可以說折疊屏手機已經基本宣告成功,從此智能手機多了一種新形态。

但筆記本電腦不同,自從微軟釋出Surface Pro開始已經到了第10代,如今幾乎沒有OEM廠商願意陪着微軟浪費時間,當年鼓吹的“筆電終極形态”已經注定失敗了。

為什麼會造成這番景象呢?

1,重量/性能無法兼顧

性能主流的重量失控,重量輕便的性能弱雞,“新形态”電腦擁有更複雜的結構件,重量控制很困難。

即便是Surface Pro 10這種結構相對簡單的新形态産品,帶鍵盤+筆之後也有1.16kg,不如傳統超強本1kg不到的重量。

2,成本惡性循環

任何新心态産品都會陷入這個困境,新品剛上市會因為研發成本高、生産數量少、均攤費用高等等原因導緻售價昂貴,最終【賣得越少,均攤成本越高】,價格永遠下不來,更不可能普及。

3,系統不支援

手機和筆電最大的差別在于,電腦的作業系統受微軟Windows嚴格把控,它不像安卓那樣允許各個廠商自己魔改出各種OS/UI,無論是聯想、惠普、小米、華為,用的都是同樣的Windows11作業系統。

微軟靠着賣作業系統賺翻了,但就這點可憐的自由度,廠商根本沒有空間進行創新。

綜上所述,筆記本電腦和手機、汽車等行業不一樣,晶片上“重性能,輕能耗”,成本上“重利潤,輕研發”,系統上“重安全,輕創新”。

這是筆記本電腦能活到現在沒被替代的法寶,也有可能是它在接下去的時代浪潮裡永遠掉隊的罪魁禍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