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球20條炮彈自動灌裝生産線都在某大國?

作者:匈奴狼山
全球20條炮彈自動灌裝生産線都在某大國?

昨天瀚海狼山已經談到,因為TNT與黑索金等現代主流炸藥灌入鋼瓶狀态的炮彈,有一個從半融化半流體狀态,而且其内部溫度普遍在80攝氏度以上的濃糖漿形态,最終自然冷卻到室溫水準,再凝固成類固體狀态的工藝過程。是以炮彈的炸藥填充,其實就是澆築工藝。而任何澆築工藝,包括最常見的建築上的澆築水泥,都可以以純手工、半手工半自動,以及全自動機械灌裝這三種方式來進行。而根據常識很好了解:這裡面純手工澆築生産效率最低,半手工半自動模式效率較高,而純自動化的流水線式的灌裝生産效率最高,是人手澆築完全無法對比的。但問題是作為安全系數要求極高的支柱型軍火産品,除了生産效率之外,安全品質的要求也一點不能降低;否則生産出來的炮彈動辄炸膛,

全球20條炮彈自動灌裝生産線都在某大國?

導緻所有一線炮兵都不敢使用某些批次的炮彈;導緻戰争不用進行,自己就先自動舉白旗了。那麼純手工、半自動與全自動灌裝,在先不讨論産量的情況下,哪種模式澆築的炮彈品質最好呢?這個真不能一概而論。這就在于,如果澆築炮彈或者飛彈戰鬥部的人是萬中無一的彈藥專家,那麼此人純手工澆築出來的炮彈或者飛彈的戰鬥部往往堪稱完美的工藝品。各軍事大國一些産量不大的超級飛彈的戰鬥部,特别是用來引爆HE彈頭的起爆炸藥,基本都是這類軍工大師個人純手工澆築的。而且澆築出炸藥的毛坯之後,還要再像雕花一樣的剔除微觀上的瑕疵,這樣的産品才是絕對完美、絕對可靠的。不過相對缺點就是:這種給炸藥雕花的大師級人物,即使大國也隻是個位數存在。如果用來生産普通的,

全球20條炮彈自動灌裝生産線都在某大國?

大口徑炮彈,那麼一年下來也隻能生産幾十發。顯然遠遠脫離實戰需求。那麼能不能為炸藥雕花大師多找徒弟,比如一次性教育訓練幾十人甚至幾百人?這樣做效果也一般!因為名師未必出高徒,大多數人都是相對平庸的存在。幾百個徒弟人手一個電熱壺,最終澆築出來的炮彈,必然會存在少量的裂隙與氣泡。而即使1千發炮彈裡面有1發有引發殉爆的底隙存在,那麼也是很緻命的。人手一個電熱壺,主要是給融化狀态的炸藥保溫。而在灌裝以前,鋼瓶狀态的空炮彈殼也要先行加溫。這樣才能確定澆築過程中盡量減少氣泡與天然空隙。但是這麼做仍然不夠。要確定炮彈基本沒有澆築凝固後的縫隙,最好的辦法就是給澆築過程中的濃糖漿一樣的炸藥,增加一定的額外内壓。這樣澆築進鋼瓶的,

全球20條炮彈自動灌裝生産線都在某大國?

炸藥,才會大大減少氣泡與底隙産生的機率。要讓半流動性的炸藥普遍具備内壓,而且每次澆築量都非常标準,不會輕易溢出,自然是全自動灌裝生産線才能實作。以上這些,都是很基礎性的工業原理,那麼整個北約為何還在人工澆築呢?最要命的其實是兩點:第一,就是澆築期間的炸藥,最好是當即合成當即澆築;說白了就是趁熱打鐵,而且量大從優。直接一大鍋,幾百上千噸加入反應釜,升溫帶加壓後全自動灌裝,一次性生産幾萬到幾十萬發大口徑炮彈。但是目前北約的炸藥,包括發射藥,原材料都來自東亞某大國的進口;已經完全喪失了一邊合成一邊大容量澆築的工藝基礎。隻能是開工後吃小竈。進口一批原料現場熬制一小鍋,然後一人一個水壺手工作坊式生成。第二個原因也很關鍵。

全球20條炮彈自動灌裝生産線都在某大國?

這就是某大國早在20年前,就通過極為巧妙的途徑,徹底解決了大批量炮彈成品的精确質檢難題。可以確定百萬發新炮彈都不會有一發存在嚴重的品質瑕疵。而整個北約系統,至今還需要對每一發新炮彈挨個過X光機;甚至對每批500發,都要現場鋸開1發目視檢驗,如此的生産效率能高了才怪!總之産業鍊不完整往往是要老命的,這個原理在軍火生産中同樣适用。而全球有20條以上的大口徑炮彈灌裝線,居然都在某大國。如果有足夠的訂單,一天一夜傳遞百萬發都不是什麼難題。這是要活活羨慕死整個美西方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