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假看佳片 | 669個奇迹,“英國辛德勒”傳記片上映

作者:iWeekly
長假看佳片 | 669個奇迹,“英國辛德勒”傳記片上映

尼古拉斯·溫頓爵士(Nicholas Winton)救過一些孩子,其中一個正坐在他旁邊。在英國廣播公司BBC的新聞節目現場,滿頭白發的溫頓在主持人提示下望向隔壁,他左手邊坐着一個卷發、戴絲巾的女士,她叫薇拉。50年前,溫頓将一批猶太孩子從納粹手中安全送往英國,薇拉就是其中一人。薇拉緊握溫頓的手,親吻他、感謝他。溫頓用食指悄悄抹去淚水。節目引發強烈反響,幾個月後,溫頓又坐進節目現場。“我想請問,現場觀衆席中還有任何人,是因溫頓爵士才活下來的嗎?如果有,請您站起來。”主持人話音落下時,除了溫頓和太太,座位上的每一個人都站了起來——溫頓在二戰期間一共救下669個孩子。他們在那一晚坐滿了觀衆席。1988年,溫頓的事迹在BBC特别節目《這是生活》(That’s Life)中被全英國、全世界的觀衆知曉。2015年,溫頓在倫敦去世,享年106歲。今年4月,以溫頓事迹改編的電影《一生》在北美公映,著名演員安東尼·霍普金斯在片中扮演溫頓。“霍普金斯在《一生》中貢獻了精彩表現。”英國《觀察報》評價,“在應對今天的戰争、難民危機和日益增長的仇恨問題時,《一生》的現實意義令人震撼,你無法不被感動。”

長假看佳片 | 669個奇迹,“英國辛德勒”傳記片上映

《一生》以現在與過去兩條時間線為線索。1987年,快要退休的溫頓在妻子的勸說下開始整理辦公室,他不願翻開一本五十年前的剪貼簿。1938年,29歲的溫頓是倫敦的股票經紀人,靠自己和幾個志願者從布拉格疏散兒童。《一生》改編自溫頓女兒芭芭拉·溫頓的回憶錄《如果不是不可能》(If It’s Not Impossible)。芭芭拉已于2022年去世,她生前是《一生》的制作人。溫頓的故事被世界知曉,正是源于芭芭拉的母親、溫頓的太太格蕾塔在家裡閣樓上發現的那本剪貼簿。《一生》導演詹姆斯·霍斯(James Hawes)在首映采訪中說,自己被這個“極度真實的故事吸引”:“這部電影的核心是一次非凡的人物曆程,一個悲傷、内疚的人,他拯救了一個世界。”

長假看佳片 | 669個奇迹,“英國辛德勒”傳記片上映

▲《一生》劇照。

1909年,溫頓出生于英國倫敦,他的父母都是德國猶太人。溫頓家相當富裕,兄弟姐妹“在一座有20個房間的豪宅中長大”。溫頓的姓氏原本為“維特海姆”(Wertheim)。溫頓出生時,父母從德國移民到倫敦不足兩年,改信基督教後修改了家族姓氏。溫頓喜歡數學,曾在英國、德國和法國的銀行工作。他的家人回憶,雖然溫頓的職業是股票經紀人,他“對國際事務卻異常感興趣”。他年輕時将社會主義列為自己的信仰。1938年,溫頓本該去瑞士滑雪,他的朋友、同樣信奉社會主義的馬丁·布萊克邀請他到布拉格去,“看看真實的生活是什麼樣的”。“抵達布拉格時,溫頓被眼前的景象吓壞了。”BBC節目《曆史》寫道,“這座城市擠滿了試圖逃離納粹的人,難民們在擁擠不堪的難民營過着肮髒的生活,寒冬即将來臨,他們掙紮求生。”溫頓對布拉格兒童的遭遇“感到痛心”,“決心想辦法拯救他們”。1938年的英國法律允許17歲以下難民兒童在保證費用的情況下入境。溫頓在布拉格的酒店設立辦公室,讓那些想把孩子送走的家庭提供資訊,他與布萊克和幾個朋友寫信給各國大使館求助,“但幾乎所有人都拒絕了他”。

長假看佳片 | 669個奇迹,“英國辛德勒”傳記片上映

▲2009年,溫頓站在一輛曾運送一批難民兒童進入英國的火車旁。

三周後,溫頓回到倫敦,與英國救援組織成立了“捷克兒童運輸組織”。他白天在證券交易所工作,每天下午4點至深夜在報紙上刊登廣告,為孩子們尋找英國本地寄宿家庭,給他們辦理通行證和旅遊簽證檔案。英國政府要求每個難民孩子需支付50英鎊押金,約等于今天的4000英鎊。不小的金額要求讓溫頓的拯救工作難以開展。他不斷釋出廣告呼籲家庭接收孩子、組織安置工作,自己上門說服陌生人接收兒童。對英國政府的怠慢感到失落。當捐款不夠用時,溫頓掏出自己的錢包。當内政部遲遲不準許簽證,溫頓自己僞造了入境章。他在布拉格的朋友選擇賄賂蓋世太保官員,“讓他們對火車和過境檔案閉一隻眼”。

長假看佳片 | 669個奇迹,“英國辛德勒”傳記片上映

“要找到願意接收這些孩子的人很難。”溫頓50年後對英國媒體回憶,“令人驚訝的是,确實有人站了出來。讓我失望的是,沒有其他國家願意伸出援手。我曾與美國聯系,但他們拒絕了我。如果他們站出來,我至少可以多救2000個孩子。”

長假看佳片 | 669個奇迹,“英國辛德勒”傳記片上映

被溫頓救下的薇拉回憶,自己和數百名兒童一起被裝上一輛寫有“兒童運輸”字樣的火車。“我永遠不會忘記與父母揮手告别的情景。我從父母臉上的淚痕中突然看到了恐懼。”薇拉再也沒有見到父母。除了她和姐姐,她家的所有人都死于大屠殺。1939年前八個月,溫頓組織了八列從布拉格出發的火車,将669名兒童送到英國,另有15名兒童乘飛機到瑞典。第九列火車本該于1939年9月1日離開布拉格。這一天,德軍向波蘭進攻,二戰開始了。“戰争的消息傳來幾小時後,火車就消失了。”溫頓回憶,車上250名兒童再也沒有露面,他們之後都在集中營裡喪生。“那一天,我們全家人在利物浦街徒勞地等待着。如果火車早來一天……它就能到站了。”二戰期間,溫頓曾當過救護車司機,後來加入英國皇家空軍。二戰結束後,溫頓曾為國際難民委員會工作。他之後在巴黎的國際銀行工作,負責向被二戰摧殘的歐洲國家發放貸款。他在巴黎遇到了在銀行擔任秘書的妻子,兩人育有三個孩子,其中一個童年時夭折。溫頓沒有告訴任何人戰前的拯救活動。他一直對第九列沒能到站的火車耿耿于懷,覺得自己本該救下更多孩子。那本寫有所有孩子名字、貼上他們照片的剪貼簿被他束之高閣。他被親朋好友喚作“尼基”,喜歡擊劍,德語和法語流利。1988年,溫頓的妻子在家裡翻開了剪貼簿,“要求丈夫解釋一下它是什麼”。

長假看佳片 | 669個奇迹,“英國辛德勒”傳記片上映

▲溫頓的剪貼簿。

“溫頓給了妻子一個大概的回答,然後建議她把它丢掉。”妻子拒絕了,“你不能扔掉它,它是這些孩子的生命”。溫頓之後同意妻子将剪貼簿交給一名曆史學家做研究。之後,溫頓被邀請到BBC節目錄制現場。他一直否認自己“是英雄”。溫頓的事迹第一次被BBC報道後,一大批被他救下的孩子聯系節目組,詢問是否能與他見面。在當晚節目開始之前,在場觀衆并不知道坐在第一排的就是他們要找的人。溫頓也不知道,環繞自己的觀衆們是誰。當觀衆席裡所有人站起來時,“溫頓發現自己被已經長大成人的孩子們緊緊擁抱,他雖然努力保持鎮靜,但淚水依然在眼鏡後面不斷落下”。他之後與許多自己救下的孩子恢複聯系,他們自稱為“溫頓的孩子”。

長假看佳片 | 669個奇迹,“英國辛德勒”傳記片上映

▲BBC電視節目現場。

2003年,溫頓被授予爵士稱号。2007年獲得捷克共和國最高軍事勳章,2008年被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人選之一。2014年,105歲的溫頓接受捷克最高榮譽“白獅勳章”。他在獲獎感言中說:“從某種程度上說,我不該活那麼久。因為長壽讓人們有機會誇大我做過的事情。真正的英雄是留在布拉格的朋友們。”溫頓從未解釋過自己拯救孩子的原因。2001年,他在《紐約時報》的采訪中給出了一個簡單的回答:“我看到了問題,許多孩子處于危險之中,必須把他們送到安全的地方。當時沒有組織可以做到這一點。我為什麼要這麼做?人為什麼會做一些事情?有的人樂于冒險,有的人一生都在冒險。”“溫頓給了這些孩子最大的可能、最大的禮物。”時任捷克總統澤曼在頒獎儀式上說:“您給了他們生存與自由的機會。您不認為自己是英雄,但您渴望幫助那些無法保護自己、脆弱的人。您是人性、無私、勇氣與謙遜的典範。”

長假看佳片 | 669個奇迹,“英國辛德勒”傳記片上映

▲2014年,溫頓在布拉格接受白獅勳章。

《這是生活》讓溫頓一夜成名。他的故事被許多電影與紀錄片關注。《一生》則是唯一一部溫頓家人參與制作的作品。電影名稱《一生》源于猶太法典《塔木德經》中的一句話:“拯救一個人的生命就是拯救了整個世界。”扮演老年溫頓的霍普金斯對《時代》周刊說,自己原本因為檔期沖突無法出演,但溫頓的女兒芭芭拉“要求制片方一定要等到霍普金斯”,他“最終被劇本打動,同意出演”。“《一生》實際上是兩部電影。”《紐約時報》評價,《一生》在二戰的故事線中展現了豐富的戲劇性,在1988年的故事線中則表現得很平淡。“溫頓面臨的官僚主義與拯救孩子、獲得父母信任的努力讓人信服,觀衆必須設身處地地為他擔憂。相比之下,1988年《這是生活》的錄制故事則有些輕描淡寫,它更像一種自我安慰。”《一生》公映後在權威電影網站“爛番茄”上有95%的好評率。英國《旁觀者》(The Spectator)雜志評價:“霍普金斯的表演安靜、精湛、低調。觀影之前記得帶上紙巾。雖然影片很普通,但它逃過了’平庸’,因為它的主題并不平庸。”《觀察報》則提出,《一生》的意義在于它在今天的國際政治語境中為年輕一代觀衆提供了思考的機會。“《一生》拍得高尚、克制、令人敬佩,在我們繼續應對今天的戰争與難民危機時,它是一個永恒的提醒——提醒我們還有多少路要走,提醒我們一個人能帶來多大的改變。”

内容來源于《周末畫報》

撰文—小質編輯—Y圖檔—GettyiWeekly周末畫報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長假看佳片 | 669個奇迹,“英國辛德勒”傳記片上映
長假看佳片 | 669個奇迹,“英國辛德勒”傳記片上映
長假看佳片 | 669個奇迹,“英國辛德勒”傳記片上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