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勾踐滅吳成為春秋一霸,但為何在戰國時期,越國卻籍籍無名?

作者:非正常曆史研究室

越王勾踐二十三年(前474年)五月,勾踐帶領的越軍已經圍困吳國都城姑蘇三年,吳王夫差不敵,想要派人求和,但勾踐一想到當年的會稽之恥,決定徹底滅亡了吳國,同年十一月,夫差自缢,吳國就此滅亡。

滅了吳國之後,越國疆域大增,與齊、晉兩國在徐州會盟,并上貢周天子,周元王派人承認勾踐的霸主地位,至此,越國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個稱霸的諸侯國。

勾踐滅吳成為春秋一霸,但為何在戰國時期,越國卻籍籍無名?

吳越争霸

然而在大國征伐的戰國時期,越國卻似乎被遺忘了,不僅未能繼續争霸,反而在楚國的攻伐下分崩離析。

那麼問題來了,越國明明在春秋末期稱霸霸主,為何在戰國時期毫無作為呢?

01越國的形成

先來看看越國是如何形成的。

越國的主體是散落在長三角地區的諸多越人部落,和中原諸侯國相比,越人是比較落後的,根據《越絕書》記載:越王夫譚以上至無餘,世不可紀。

夫譚是勾踐的爺爺,也就是說直到夫譚時期,史書裡才有了“越國”這個概念,而且夫譚在史書裡就是一個小透明,幾乎沒有任何事迹留存。

此時正值吳楚争霸時期,楚國一直在長江上遊壓制吳國,甚至吞并了吳國姑孰周邊地區,吳國為了抵抗,不斷南侵越人部落以及擴大兵源和拓展疆域。

勾踐滅吳成為春秋一霸,但為何在戰國時期,越國卻籍籍無名?

越國初期

到了吳王餘祭時期,由于他的不斷征讨,太湖北邊的所有越人部落幾乎被吳國吞并和征服,但餘祭卻被越人俘虜刺殺(餘祭是夫差的叔爺爺)。

雖然楚國明面占優,但雙方戰線太長,甚至備受吳國的騷擾,打算扶持被吳國壓制的越人為盟友,而位于甯紹平原的一支越人部落逐漸崛起,其部落首領為夫譚,最終未被吳國征服的越人形成了以夫譚部為核心的反吳聯盟。

換句話說,越國本質上是松散的越人部落聯盟,但此時吳越的沖突并不大,真正互為死敵的是吳王阖闾時期。

吳王阖闾在伍子胥的幫助下破楚國都城郢都,暫時結束了吳楚幾十年的鬥争,而此前阖闾又定都姑蘇,直接威脅甯紹平原的越人生存,這些越人為了自保,又紛紛加入勾踐父親允常的部落周圍,越國初步形成。

而後吳越大戰頻繁,越國不敵,越王勾踐隻能被迫求和,考慮到勾踐還有一支完好無損的精銳,加上在山區征伐困難,夫差接受了求和:

吳王曰:“今我道路修險,天命反側,豈用可知?自得吾始踐越地,以至于今,凡吳之善士将中半死矣。今彼新去其邦而笃,毋乃豕鬥,吾于胡取八千人以會彼死?”申胥乃懼,許諾——清華簡《越公其事》

申胥即伍子胥,他也意識到山區後勤上的壓力,畢竟進入越地到占領越人都城會稽郡已經讓吳國精銳死傷一半了,吳國耗不起,關鍵楚國複國了。

而且楚國一複國,就攻伐了曾經幫助吳國讨伐的頓、胡等小國,而後又攻打吳國在淮水流域的附庸蔡國,蔡國不敵,吳國又無力援助,隻能被迫遷都,而後國内貴族弑殺了親吳的蔡昭侯,吳國失去了一個附庸。

至于中間的陳國則在吳、楚兩國之間不斷搖擺,可以說楚國在這場在淮水流域的争霸中還是壓制了吳國的。

好在楚昭王不久病死,繼位的是年幼的楚惠王,給了吳國喘息之息,而吳國内部也爆發是北上争霸還是南下拓土的争論,北上即攻伐齊國中原争霸,南下則繼續征讨越國,至于西進楚國,整個吳國上下都預設排除。

勾踐滅吳成為春秋一霸,但為何在戰國時期,越國卻籍籍無名?

吳國選擇北上

就在雙方争論不休的時候,齊國君主齊景公病死,齊國内部因争奪王位爆發内亂,在夫差眼裡,齊國如此混亂,就是天賜良機,于是他決定立刻帶兵北上。

勾踐滅吳成為春秋一霸,但為何在戰國時期,越國卻籍籍無名?

吳國伐齊

02大幅度縮水的霸主地位

就在吳國北上大殺特殺,并且在黃池之會會盟的時候,當了吳國十二年附庸的越國選擇發難,偷襲了姑蘇城,殺掉了留守的吳太子并且大肆破壞。

而為了攻伐吳國,勾踐這次可以算是用了傾國之兵:

乃發習流二千人,教士四萬人,君子六千人,諸禦千人,伐吳——《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整整五萬大軍,說實話,就算勾踐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短短十二年,也不會湊出這麼大的規模,畢竟就算鼓勵生育,十二年,也不會生這麼多人,加上還需要龐大的物資。

那麼是誰支援勾踐呢?答案是楚國。

楚惠王是勾踐的外孫,加上楚國為了對付吳國,自然不遺餘力扶持越國,甚至不少越國上層官員直接就是楚國人,并且派遣楚人一起征戰。

勾踐滅吳成為春秋一霸,但為何在戰國時期,越國卻籍籍無名?

範蠡

這一點在《吳越春秋》裡可以看出來:

從窮越之地,籍楚之前鋒,以摧吳王之幹戈——《吳越春秋》

就在越國攻伐吳國的時候,楚國更是出兵大舉伐吳,一路東進,直接奪取吳國西南方向的領土,而楚軍甚至推進到越國的西部邊界。

至此吳國元氣大傷,而伴随戰争的還有大量被破壞的農業生産,以至于夫差不得不解散一部分吳軍去捕魚,以期度過糧食危機。

可以說這個時候的吳軍已經虛弱不堪,而勾踐則步步緊逼,最終徹底攻占了姑蘇。

而這場大戰相當慘烈,勾踐在戰後大量的掠奪和破壞,徹底将吳國的印記徹底消除,以至于此後兩百年内,吳地一直被冠以“吳墟”。

勾踐雖然滅吳,但實際上獲得的利益并不多,畢竟滅吳之後,吳人繼續抵抗,讓越國損失慘重,也讓姑蘇為核心的吳地大幅度衰退,勾踐所獲甚少。

勾踐滅吳成為春秋一霸,但為何在戰國時期,越國卻籍籍無名?

鼎盛時期吳國疆域,和下面越國疆域相比,越國明顯少了一塊

是以說勾踐吞吳,不僅沒有增加越國的國力,反而成為越國的負責産,想要恢複就需要時間和錢,然而滅吳已經消耗了勾踐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一點元氣。

三千越甲可吞吳,本質上就是越國超越國力的強行攻伐行為,畢竟越國本質上就是部落聯盟而已,生産力和文化上都遠遠落後于中原諸侯國,尤其是人口方面的不足,要不是楚國的幫助,如何才能蕩平吳國?

當然楚國也是白出力的,趁着吳越大戰的時候,楚國卻趁機奪了吳國另一個核心之地淮上地,加上此前楚國已經滅了陳國,隐隐約約要占據江南。

勾踐滅吳成為春秋一霸,但為何在戰國時期,越國卻籍籍無名?

滅吳後的楚國疆域和越國疆域

更要命的是經過這麼多年的拉攏,勾踐幾代人在甯紹平原的越人部落都成了楚國的盟友。

這一切,勾踐顯然還不自知,甚至還繼續向楚國借兵與晉國争霸,靠他人之力成就自己的霸業,這樣的霸業如何能撐得起來?

越已勝吳,又索卒于荊而攻晉——《韓非子.說林下》

楚國會願意嗎?肯定不會,不僅沒有借兵,反而趁着越國虛弱的時候直接翻臉,占據淮泗之地:

越已滅吳,而不正江淮北,楚東侵廣地至泗上——《史記·楚世家》

顯然,勾踐不敢和楚國翻臉,隻能承認楚國占領之地。

而相比于吳國,已經占領淮上之地的楚國顯然比當初更為強大,越國的困境也比當初吳國更險惡。

勾踐自然不甘心,然後他選擇了和夫差一樣的北上政策,下令遷都琅琊,畢竟這裡的齊、魯、郯、邾、滕等國都被吳國侵略過,在勾踐眼裡是軟柿子。

勾踐滅吳成為春秋一霸,但為何在戰國時期,越國卻籍籍無名?

勾踐卧薪嘗膽

況且齊國正處于“田氏代齊”過渡期,無暇顧忌外部。

至于琅琊也就是今天的連雲港的錦屏山附近,與齊國隔海相望。

而為了清除楚國勢力,勾踐賜死了負責聯絡出楚國的大夫種以及驅逐了包括範蠡在内的楚國背景的文臣。

至于兵力上,由于助戰的楚人離開以及大量脫離勾踐控制的越人部落,勾踐在新都城能用之兵不到萬人:

勾踐伐吳,霸關東,從琅琊起觀台。台周七裡,以望東海。死士八千人,戈船三百艘——《越絕書·記地傳》

楚人離開還可以了解,至于為何越人部落為啥離開,因為他們本質上就是反吳而在一起的聯盟,現在吳國滅了,聯盟自然沒必要存在了,更不會遠離自己部落,跑去千裡之外的琅琊。

勾踐滅吳成為春秋一霸,但為何在戰國時期,越國卻籍籍無名?

琅琊位置,并非山東臨沂的琅琊

可以說此時的勾踐力量已經被大幅度削弱了,而且對于自己的發迹之地甯紹平原的控制也喪失了。

好在勾踐趁着滅吳的威懾力,迫使處在低谷期的秦桓公低頭,獲得了霸主之名,然而有什麼用呢?最大的威脅楚國虎視眈眈呢!

03長久的内亂

越王勾踐三十三年(前464年),勾踐病逝,兒子鹿郢繼位,他明白此時的越國外表強大,實則虛弱不堪,但好在頂着霸主的名頭,鹿郢本身也勵精圖治,越國得以休養生息。

而鹿郢之後,則是其兒子不壽,不壽是一個務實的君主,注重越國的内部發展,也不熱衷于争霸,算是一個平穩發展的政策。

但不壽的休養生息,引起兒子朱勾的不滿,朱勾認為曾爺爺勾踐當年滅吳是何等的威風,如今父親卻龜縮在國都,如此軟弱無能,對不起越國列祖列宗。

于是朱勾弑君自立,朱勾是好戰派,即位後就四處征戰,成為墨子口中的好戰之國:

今天下好戰之國,唯齊、晉、楚、越——《墨子.非攻(下)》

連年的征戰,雖然打出了越國威名,但也削弱了越國國力,更何況朱勾還是弑君自立,後人自然有樣學樣。

越王朱勾三十七年(前411年),朱勾去世,太子翳繼位。

越國這麼多年征戰,鋒芒畢露,但實力遠不如其他諸侯國,加上虎視眈眈的楚國和齊國,翳倍感壓力,除此之外,吳國舊貴族依舊不斷搞事,為了避開齊國鋒芒,翳打算遷都吳地,順便可以監視這裡的吳國舊貴族。

但沒想到弟弟豫站了出來,挑撥離間,想要暗中殺了太子諸咎。

勾踐滅吳成為春秋一霸,但為何在戰國時期,越國卻籍籍無名?

大争之世,越國卻長期内讧

好在豫的陰謀未能得逞,反被諸咎誅殺。

豫既死,諸咎手握大軍,弑父強行自立,如此惡行引來越人的不滿,僅僅三個月,諸咎就被趕下台,而後身死。

那麼選擇誰來當新的越王呢?選來選去,又選擇諸咎兒子錯枝。

錯枝是一百個不樂意,看到爺爺、父親、叔叔、堂兄弟為了争奪王位自相殘殺,深怕自己也落到這個結局,直接逃到山洞裡,被一把大火給熏了出來。

雖然成了越王,但錯枝依舊不怎麼樂意,想方設法讓位,最終将王位傳給叔叔無餘。

無餘剛當上越王,越國内部就發生了内亂,舊吳國貴族和越國貴族沖突激化,雙方大打出手,好不容易平定内亂,卿大夫寺區的弟弟則趁着平叛的機會誅殺了無餘。

随後扶持了新的越王無颛,自己掌權。

就在越國長期内耗的時候,各國卻不斷變法圖強,戰國大争之勢早已來臨。

無颛也意識到這樣下去,越國遲早要完,于是遷回了越國一開始的都城——會稽,想要靠越國的興盛之地重制越國的輝煌,但此時的越國早已在長期的内耗中虛弱不堪,加上頻繁遷都,并沒有什麼效果。

勾踐滅吳成為春秋一霸,但為何在戰國時期,越國卻籍籍無名?

越國後期遷都會稽

無颛去世後,他的弟弟無疆成為新的越王。

他也打算重振越國輝煌,積累實力後,打算挑周圍相對弱勢一點的齊國,結果在齊國使者的一番遊說下,不僅放棄攻打齊國,轉而攻打楚國。

此時楚國和三晉争鬥,無疆想要學勾踐,趁着敵疲的時候斬首。

但前面說了,早在勾踐時期,楚國就對越國呈包圍之勢,而經過楚國這麼多年的攻伐,已經成為南方第一大國,現在攻打楚國,無異于自取滅亡。

得知越國來攻,楚威王親自率兵出擊,誅殺了無疆,甚至占據了大量越國疆域。

無疆既死,越國宗室為了争奪王位大打出手,紛紛選擇自立,互相之間争鬥頻繁,越國徹底分崩離析。

等待越國的命運,大概就是被七雄們吞并吧!

勾踐滅吳成為春秋一霸,但為何在戰國時期,越國卻籍籍無名?

越國分崩離析

其實越國有機會成為戰國七雄嗎?有是有,就看越王如何考慮了。

滅吳之後,楚國雖然是身邊大敵,但楚國又不是隻和越國接壤,身邊還有不少諸侯國。

一方面楚國需要和秦國不斷攻伐,一方面還要應付中原諸侯國,越國想要生存,就是利用楚國和中原諸侯的沖突,逐漸蠶食楚國疆域,最好的狀态就是恢複吳國的疆土。

但勾踐野心頗大,明知越國實力不足卻強行稱霸,甚至主動放棄和楚國的盟約,全然忘記當初自己是如何卧薪嘗膽的。

然後強行遷都,試圖經略中原,卻直接導緻越國舊地也控制不穩,到了越王無颛時期又被迫遷回去。

勾踐滅吳成為春秋一霸,但為何在戰國時期,越國卻籍籍無名?

越國後期

是以說想要在戰國稱雄,疆域大不是唯一的參考,霸主的名頭也不實用,唯一能立得住的就是自身的實力,别看南韓是戰國七雄裡疆土最小的,但南韓的實力也不是越國能比的。

參考資料:

清華簡《越公其事》

《吳越春秋》

《史記.楚世家》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越絕書·記地傳》

《韓非子.說林(下)》

《墨子.非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