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催收”的這些問題,你們知道嗎?

作者:壹家媒
關于“催收”的這些問題,你們知道嗎?

在近年來的信用卡和網貸市場中,負債人因各種原因未能按時償還債務的情況時有發生。然而,在這一過程中,許多負債人卻不幸遭遇了來自各種身份不明的催收機構的壓力,這些催收機構中的一部分自稱為“催收”的身份不明人員,采取惡意騷擾、恐吓等手段,給負債人及其親屬好友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這些身份不明的催收人員往往利用虛拟撥号軟體、改号軟體等非法工具,刻意隐藏自己的身份資訊,以逃避法律的制裁。他們通過電話、短信、社交媒體等管道,頻繁地聯系負債人,甚至通過非法手段擷取負債人的個人資訊,如家庭住址、親屬聯系方式等,進而對負債人及其親屬好友進行騷擾和恐吓。

這些惡意催收行為包括但不限于:不分時間段的電話轟炸、侮辱謾罵、威脅恐吓、甚至捏造虛假資訊進行詐騙。這些行為不僅嚴重侵犯了負債人的人格尊嚴和隐私權,也給他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擾。更為嚴重的是,一些催收人員甚至将矛頭指向了負債人的親屬好友,通過騷擾他們來迫使負債人償還債務,這無疑加劇了負債人的心理負擔和社交壓力。

這些身份不明的催收人員的行為,實際上已經構成了違法犯罪行為。根據大陸相關法律法規,惡意騷擾、恐吓、侵犯個人隐私等行為都是違法的,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然而,由于這些催收人員刻意隐藏自己的身份資訊,使得負債人及其親屬好友在維權時面臨了極大的困難。他們往往無法确定這些催收人員的真實身份,也無法有效地向相關部門進行投訴和舉報。

關于“催收”的這些問題,你們知道嗎?

近日,河南的小趙向我們反映,她頻繁接到自稱是某某網貸平台貸後風控從業人員的電話,電話中對方聲稱小趙的一位朋友在該平台有一筆6000元的貸款已經嚴重逾期,并要求小趙督促這位朋友盡快還款。這一連串不明來電給小趙的正常生活帶來了不小的困擾。

據小趙描述,這些電話的來電号碼每次都不相同,且對方在電話中總是以嚴肅的語氣強調貸款的嚴重性。他們聲稱小趙的一位前同僚在他們平台有一筆6000元的貸款已經嚴重逾期,并要求小趙督促這位前同僚盡快還款。更為嚴重的是,這些催收人員甚至威脅稱如果不及時還款,将會對借款人的信用記錄産生嚴重影響。

然而,讓小趙感到困惑的是,這位前同僚是很久以前在小趙公司上班的員工,自從他辭職後,兩人便沒有再聯系過。按照常理推斷,小趙和這位前同僚已經有一年多沒有任何聯系了。這不禁讓小趙開始懷疑,這些所謂的“催收”是如何擷取到她的個人隐私資訊的?

面對這一連串的疑問,小趙不禁對個人資訊的安全保護産生了深深的擔憂。她意識到,在這個資訊化時代,個人隐私資訊可能在不經意間被洩露出去,成為不法分子利用的工具。這些催收電話不僅侵犯了她的個人隐私權,還給她帶來了精神上的壓力和困擾。

為了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小趙首先通過網際網路搜尋了這家網貸平台的名稱及相關資訊。她發現,在相關的工商資訊網站上,該平台的營業執照已于2022年5月被吊銷。吊銷的主要原因是在2020年和2021年連續兩年未依照《企業資訊公示暫行條例》第八條規定的期限公示年度報告,同時還存在稅務違法及多次被列為被執行人和限制高消費等嚴重問題。

關于“催收”的這些問題,你們知道嗎?

面對這樣一家存在嚴重問題的網貸平台,小趙不禁感到震驚和憤怒。她不明白,為什麼這樣一家已經被吊銷執照、存在諸多違法違規問題的公司,還能繼續通過惡意騷擾負債人及其親友的方式進行催收。更讓小趙感到不解的是,自己與這些所謂的“債務”并沒有任何關系,卻被無辜地卷入其中。

更讓小趙疑惑的是,自己與這筆債務毫無關系,僅僅是與催收對象認識而已,那麼自己的個人隐私資訊是如何被非法擷取的呢?這讓她不禁想起了網上流傳的“一人借款,百人遭殃”的說法。

為了解開這個謎團,小趙開始深入調查。首先,小趙聯系了幾位金融業内的朋友,尋求專業的解釋和幫助。這些朋友告訴她,許多網貸平台在負債人下載下傳安裝其用戶端時,會要求擷取過多的權限。這些權限包括但不限于手機通訊錄、通話記錄、短信彩信、視訊以及相冊等敏感資訊,甚至還包括手機撥号和短信發送的權限。這意味着,即使負債人并未在這些平台上借款,他們的手機隐私也已被非法擷取。

小趙聽後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她意識到,這不僅僅是她一個人的問題,而是許多人都可能面臨的困境。她決定繼續深入調查,找出這些網貸平台是如何非法擷取使用者隐私的。

關于“催收”的這些問題,你們知道嗎?

在進一步的調查中,小趙發現,這些網貸平台在負債人安裝好用戶端後,還會通過資質評估授信、申請貸款等環節,要求負債人填寫營運商的驗證碼。這一行為實際上是通過收取營運商驗證碼的方式,非法擷取申請使用者半年以内的通話記錄。這樣一來,當負債人逾期未還款時,他們的親屬好友以及通訊錄、通話記錄中的聯系人都會接到這些所謂“催收”的電話。

更讓小趙震驚的是,這些網貸平台還會時不時地非法擷取借款使用者的手機相冊。他們利用這些照片進行惡意威脅,逼迫使用者盡快還款。

然而,在網貸行業的繁榮背後,卻隐藏着一些不為人知的隐患。尤其是在債務催收環節,一些網貸平台在将債務轉交給第三方催收機構時,會提供一份詳盡的負債人資訊目錄,這一做法不禁讓人對資訊安全和隐私保護産生嚴重擔憂。

這份資訊目錄的内容之詳細,令人咋舌。它不僅包含了負債人的姓名、身份證号、手機号、家庭住址等基本資訊,還涉及到了手機通訊錄、通話記錄、手機相冊等高度敏感的個人資料。更為嚴重的是,目錄中還可能包含了負債人親屬好友的聯系方式,這無疑是将負債人的隐私完全暴露在了催收機構的面前。

關于“催收”的這些問題,你們知道嗎?

然而,我們不禁要問,這些催收人員是如何輕易擷取到這些資訊的?在正常情況下,這些敏感資訊應當受到嚴格的保護,隻有經過負債人明确授權,才能被相關機構擷取和使用。但在網貸行業中,我們卻很難相信這些催收機構會如此合規地擷取和使用這些資訊。

事實上,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敏感資訊的擷取很可能涉及到了非法手段。一些網貸平台或催收機構可能通過技術手段或非法管道,擅自擷取了負債人的個人資訊。這種行為不僅違反了法律法規,更是對負債人隐私權的嚴重侵犯。

一旦這些敏感資訊被洩露或被不法分子利用,将會給負債人帶來極大的風險。詐騙電話、騷擾資訊、甚至人身安全威脅都可能接踵而至。同時,這些資訊的洩露也會讓負債人的親屬好友陷入不必要的麻煩之中。

相關業内人士表示,随着網際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通訊工具也日益多樣化,其中網際網路撥号軟體和改号軟體因其特殊功能而備受關注。這兩類軟體不僅能夠修改和模拟來電顯示的号碼,還能自動生成虛假号碼,為電信詐騙分子提供了便利的“隐形外衣”,讓受害人難以分辨電話的真僞,進而陷入詐騙陷阱,而詐騙分子可以通過這些軟體,将原本屬于他們的電話号碼修改為銀行、公檢法等國家機關或電商平台的官方号碼,使受害人誤以為來電者是可信的機構或個人。此外,一些虛拟撥号軟體還能自動生成虛假号碼,進一步增強了“僞裝”效果,讓受害人更加難以辨識真僞。

關于“催收”的這些問題,你們知道嗎?

特别是在一些電信詐騙案件中,網際網路撥号軟體和改号軟體的應用十分廣泛。詐騙分子利用這些軟體,可以輕易地将自己的電話号碼僞裝成官方機構的号碼,然後向受害人撥打電話或發送短信,以虛構的罪名、賬戶異常、商品退款等理由,誘騙受害人洩露個人資訊或進行轉賬操作。由于這些軟體能夠生成虛假的來電顯示号碼,受害人往往難以分辨電話的真僞,進而輕易上當受騙。

此外,這些軟體的使用給受害人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和傷害。首先,由于受害人難以分辨電話的真僞,他們往往會在沒有懷疑的情況下接聽電話或檢視短信,并按照對方的訓示進行操作。這可能導緻他們洩露了個人敏感資訊,如身份證号碼、銀行卡号、密碼等,給個人财産安全帶來嚴重威脅。其次,即使受害人及時發現了詐騙行為,但由于詐騙分子使用了虛假号碼,受害人往往難以追蹤和報案,導緻詐騙行為得不到及時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