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實的武工隊副隊長并未犧牲,負傷返鄉當村幹部,享年101歲

作者:熱情的逗狐狸

本文内容均基于權威曆史資料整理撰寫,文末有文獻引用來源。

在華北大平原的一片遼闊田野中,王村坐落在一條蜿蜒的小河旁。

在抗日戰争烽火連天的年代,這裡曾是一支特殊隊伍的故鄉——冀中9分區武工隊。他們在敵後與日僞軍展開了無數次的較量,每一次出擊都是生與死的考驗。而今,這些英雄的事迹似乎隻剩下村中老人間零星的談資。

真實的武工隊副隊長并未犧牲,負傷返鄉當村幹部,享年101歲

組建背景與初期配置

1940年的重大曆史轉折中,冀中4分區的改組導緻了冀中9分區的成立。在這一轉變中,賈正喜和他的第一營四連因參與百團大戰而聲名鵲起。這場大戰是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意在摧毀日軍的交通線和後勤補給,賈正喜和他的連隊在戰鬥中表現出色,由此成為新成立的9分區的核心力量。

新組建的冀中9分區敵後武工隊最初人數不多,僅有40餘人,由于作戰需要,很快被分為兩個小隊。賈正喜和馮志所在的小隊是其中之一,隊伍雖然人數不多,隻有20餘人,但裝備精良。小隊配備了一挺輕機槍,這種武器在提供火力支援時尤為關鍵;一具擲彈筒,用以對付密集的敵人或加強火力點;還有四支沖鋒槍,這種近戰武器适合快速突破敵人防線;隊員們還各持一支馬步槍,這種輕便的武器适合長時間攜帶與遠距離移動,保證了在敵後作戰中的靈活性與自保能力。

真實的武工隊副隊長并未犧牲,負傷返鄉當村幹部,享年101歲

此外,每位隊員還裝備了一支盒子炮,盡管體積較大但火力強大,非常适合對敵進行突擊和防守時使用。這種全員重武器的配置,顯著提高了小隊在敵後的戰鬥力和生存能力,使他們能在極端不利的條件下執行任務,并有效對抗日僞軍的追捕與圍剿。

小隊成員在裝備檢查後,進行了一系列針對性的訓練。他們在隐蔽的山林和村莊之間穿行,練習如何在不同的地形中使用各種武器,如何快速調整戰鬥隊形,以及如何在夜間或惡劣天氣條件下進行協同作戰。這些訓練不僅鍛煉了隊員們的體能和戰術應變能力,也增強了他們之間的默契和信任。

在數次小規模的遭遇戰中,賈正喜和馮志的小隊展示了他們的戰鬥技巧和勇氣。他們利用地形和裝備優勢,成功地打擊了數次試圖滲透其根據地的日僞巡邏隊。在一次夜襲中,小隊利用輕機槍和沖鋒槍的火力優勢,配合擲彈筒和盒子炮的強大破壞力,突破了敵人的防線,摧毀了一個重要的通訊站。

真實的武工隊副隊長并未犧牲,負傷返鄉當村幹部,享年101歲

關鍵戰役與任務

不久後,武工隊接到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護送幾十名重要的抗戰幹部穿越由日僞軍嚴密封鎖的區域,安全回到冀中路東敵占區。這些幹部是地下工作的關鍵人物,對于維護和擴充抗日根據地的工作至關重要。這一任務的成功直接關系到抗日根據地的穩固和反抗力量的士氣。

賈正喜和魏樹槐被標明為先鋒,他們的主要職責是偵察和清除前方的障礙以及可能的敵軍。他們兩人各自攜帶了沖鋒槍和手榴彈,準備應對突發的戰鬥。在他們之後,是被稱為雷牛兒的隊員,他攜帶着輕機槍,這種火力強大的武器是他們小隊的主要火力點,可以在必要時提供壓制火力。

小隊長馮志則在隊形的中間和尾部之間來回移動,他負責指揮整個隊伍的行動,并確定護送的幹部們安全。馮志手持盒子炮,這種武器雖然笨重,但威力巨大,适合在遭遇突然襲擊時快速制造出一片火力覆寫區,為隊伍争取突圍的時間。

真實的武工隊副隊長并未犧牲,負傷返鄉當村幹部,享年101歲

在實施任務的過程中,隊伍避免了主要道路和已知的日僞軍哨點,選擇了一條隻有少數人知道的小徑穿行。他們利用夜色和密林作為掩護,緩慢而謹慎地前進。賈正喜和魏樹槐在隊伍前方約五十米處偵察,每發現一處可疑之處,便停下來觀察,確定安全後再示意隊伍繼續前進。

在一次夜間行進中,前方的魏樹槐突然示意停止前進,他發現了前方不遠處有煙火的痕迹,可能是敵軍的臨時營地。小隊立刻停下,賈正喜和魏樹槐悄無聲息地接近觀察,确認了敵人的人數和火力部署後,決定繞行以避免直接沖突。這種靈活機動的戰術允許他們多次成功避開敵人的視線,保證了任務的隐秘性和安全性。

真實的武工隊副隊長并未犧牲,負傷返鄉當村幹部,享年101歲

在接近封鎖線的最後一段路程,隊伍遭遇了一次小規模的伏擊。雷牛兒迅速使用輕機槍進行壓制,而賈正喜和魏樹槐則分别從兩側進行了迅速的包抄。馮志在此時指揮護送的幹部迅速躲避到預先偵察好的掩體中,同時用盒子炮覆寫隊伍撤退的方向。穿越封鎖線後,小隊繼續前行數公裡才安全将這些幹部送達指定地方。

英勇犧牲與傷痛

在一次激烈的反掃蕩戰鬥中,副隊長賈正喜所在的小隊遭遇了突如其來的敵軍攻擊。在那次交火中,賈正喜在組織隊員撤退的過程中被一枚手榴彈的碎片擊中,碎片刺入了他的頭部。傷勢雖然緊急,但戰場上的醫療條件極為有限,隻能進行簡單的急救處理,無法徹底取出嵌入顱骨的彈片。

盡管受到了嚴重的傷害,賈正喜在隊友的幫助下仍堅持指揮餘下的戰鬥,并成功帶領小隊撤回安全區域。傷後,他被暫時送往後方的戰地醫院接受治療。醫生在簡陋的條件下為他進行了清創,但由于手術風險和裝置的限制,決定暫時不取出顱内的彈片。

真實的武工隊副隊長并未犧牲,負傷返鄉當村幹部,享年101歲

賈正喜在醫院中的恢複期比預期要長,但他始終關注前線的戰事和小隊的情況。盡管頭部受傷,他仍頻繁詢問戰友和上級關于戰況的更新,并急切地希望傳回戰場。幾周後,盡管醫生建議他繼續休養,賈正喜堅決要求傳回部隊,他的堅持最終得到了準許。

傳回部隊後,賈正喜的身體狀況雖然尚未完全恢複,但他仍以副隊長的身份積極參與戰鬥準備和指揮任務。他的存在極大地鼓舞了隊伍的士氣。在随後的幾次戰鬥中,盡管賈正喜不能像以前那樣沖在最前線,但他的戰術安排和指揮排程在戰鬥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随着抗戰進入最後階段,賈正喜帶領小隊完成了多項重要任務,包括夜襲敵軍倉庫、破壞交通線路和潛入敵後收集情報。每一次行動,他都親自參與戰術布置,確定每個細節都有備無患。

真實的武工隊副隊長并未犧牲,負傷返鄉當村幹部,享年101歲

1948年,随着戰局的變化和後方醫療條件的改善,賈正喜終于有機會接受更為複雜的手術。在一個較為安全的後方醫院,經過細緻的手術,醫生成功地将他頭部的彈片取出。這次手術雖然成功,但也讓賈正喜需要較長時間的恢複,這段時間他被迫離開了一線戰場。

戰後的生活與回憶

抗戰勝利鋪展了和平的序幕,賈正喜在經曆了無數艱難戰鬥和身體上的嚴重傷害後,面臨了人生的新轉折。在戰後的複雜局勢和身體狀況影響下,上級提出讓他退居幕後,考慮到他的傷病和文化水準,建議他擔任較為輕松的後勤或行政工作。然而,賈正喜選擇了不同的道路,他決定回到自己的故鄉王村,繼續在那裡服務鄉親,承擔起民兵隊長、生産隊長和村支書等職責。

真實的武工隊副隊長并未犧牲,負傷返鄉當村幹部,享年101歲

回到王村後,賈正喜積極投身于鄉村建設和管理中。作為民兵隊長,他負責組織村民進行自衛訓練,確定村莊的安全防護,防止可能的盜匪侵擾;在他的上司下,村民們形成了一支能夠有效維護村莊安全的民兵隊伍。作為生産隊長,他又帶領村民們開墾土地,改善農業生産,努力提高糧食産量,以解決村裡的食物供應問題。同時,身為村支書,他負責村裡的行政管理和外部聯系,處理村民間的糾紛,維護村莊的和諧穩定。

雖然賈正喜的生活遠離了戰火的硝煙,他依然以一種平凡但關鍵的方式,為家鄉的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他的經曆和努力,雖然不再是戰場上的壯烈,但在村民們的心中,他依舊是那位無畏的戰士,他們對他的尊敬和感激随着時間的流逝而愈發深厚。

真實的武工隊副隊長并未犧牲,負傷返鄉當村幹部,享年101歲

在這一時期,馮志所著的《敵後武工隊》一書的出版,為賈正喜帶來了另一種形式的認可和紀念。這本書詳細記錄了賈正喜和他的戰友們在敵後如何開展遊擊戰,以及他們如何以弱勝強,擾亂敵人後方。書中不僅描述了賈正喜的英勇行為,還描繪了他和戰友們的智勇和犧牲精神。

讓人哭笑不得是,當村裡人看完《敵後武工隊》紛紛說賈正喜是騙子,因為書中以他為原型的賈副隊長已經犧牲了,而他卻好好活着,這讓賈正喜不得不和同村人解釋無數遍,那是書中人物的故事,不是全部都真的。

真實的武工隊副隊長并未犧牲,負傷返鄉當村幹部,享年101歲

傳承與永别

2015年,正值抗戰勝利70周年的重要時刻,賈正喜有幸與他的老戰友“小秃”李振昌在一個紀念活動中重逢。這場活動是專門為了紀念那些年抗戰中作出傑出貢獻的老兵而舉行的,賈正喜和李振昌都是受邀的嘉賓。兩位老兵上一次見面已是多年前的事了,而此次重逢無疑為他們在人生晚年增添了不少溫馨與慰藉。

活動當天,主辦方在會場布置了大量抗戰時期的照片和曆史資料,其中不乏賈正喜和李振昌以及他們所在的冀中9分區武工隊的珍貴影像。兩位老兵在照片前駐足良久,回憶那些艱苦卻意義非凡的歲月。他們的重聚,成為了現場最感人的一幕,也吸引了不少媒體的關注。

真實的武工隊副隊長并未犧牲,負傷返鄉當村幹部,享年101歲

在随後的交流中,賈正喜和李振昌交換了彼此的近況,并回顧了過去共同經曆的那些戰鬥和生活的點點滴滴。盡管年事已高,但兩位老兵依然保持着當年的豪情與堅韌。在這樣的場合,他們既感受到了對過去的緬懷,也表達了對未來一代的希望與期待。

随着時間的推移,賈正喜的健康狀況逐漸走下坡路。然而,他始終保持着樂觀的态度,頻繁參與各種老兵聚會和社群活動,成為人們敬仰的對象。直到2022年12月10日,賈正喜在安詳中去世,享年101歲。

來自 李延青,王律著. 向陽而生:紅色經典背後的故事[M]. 2022

真實的武工隊副隊長并未犧牲,負傷返鄉當村幹部,享年10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