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曆史上四大罪人,對曆史走向造成災難性打擊,于民族大義不顧

作者:安珈一
資訊源:本文陳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資訊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文丨星球杯

編輯丨星球杯

前言

中國上下五千年,期間出現了不少為國家做出貢獻的曆史名人。

但同樣也有很多令人鬧心的混賬玩意為了一己私利,置民族大義于不顧,進而對曆史走向造成災難性打擊。

中國曆史上四大罪人,對曆史走向造成災難性打擊,于民族大義不顧

這些禍國殃民的罪人都是誰?他們又做了哪些惡貫滿盈的事情呢?

趙高

趙高生年不詳,出生在趙國一個卑微的家庭,據傳其母因觸犯法律被處以宮刑,而趙高也是以自幼在秦宮中為奴。

趙高天資聰穎,不僅精通法律,更擅長書法與騎射,這份才能讓他逐漸在宮中嶄露頭角,最終得到了秦始皇的信任,被任命為中車府令,負責皇帝的車馬管理和文書工作。

中國曆史上四大罪人,對曆史走向造成災難性打擊,于民族大義不顧

除此之外,趙高還擔任了秦始皇幼子胡亥的老師,這也為他後來的權勢之路奠定了基礎。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遊途中突然病逝,留下遺诏立長子扶蘇為帝,但這份遺诏卻落到了趙高手上,面對權力的誘惑,趙高展現出了他深沉的野心和狡詐的手段。

中國曆史上四大罪人,對曆史走向造成災難性打擊,于民族大義不顧

他聯合丞相李斯,篡改遺诏,逼死扶蘇,扶持年幼且易于控制的胡亥登基,即秦二世,這一系列密室操作,不僅改變了帝國的命運,也标志着趙高個人權力的巅峰。

胡亥即位後,趙高成為了實際的掌權者,他利用秦二世的享樂心态,大肆排除異己,殘害忠良,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是“指鹿為馬”的典故。

中國曆史上四大罪人,對曆史走向造成災難性打擊,于民族大義不顧

趙高為了測試朝臣對他的畏懼程度,竟在朝堂之上指一匹鹿為馬,敢于直言的官員被一一清除,留下的皆是阿谀奉承之輩,這一事件不僅暴露了趙高權傾朝野的嚣張氣焰,也讓世人見識到了秦朝末年政治的荒謬與黑暗。

在趙高的操縱下,秦朝的暴政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加重賦稅,大興土木,征發大量民夫修建阿房宮和骊山陵墓,導緻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中國曆史上四大罪人,對曆史走向造成災難性打擊,于民族大義不顧

同時,他還推行嚴苛的法律,随意株連無辜,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錯案,社會沖突急劇激化,起義頻發。

趙高的倒行逆施,最終引發了秦朝的崩潰,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六國舊貴族紛紛響應,大澤鄉起義如星火燎原,秦朝的統治搖搖欲墜。

中國曆史上四大罪人,對曆史走向造成災難性打擊,于民族大義不顧

在這國家危亡之際,趙高非但沒有收斂,反而進一步策劃了秦二世的死亡,試圖自己登上皇位,但因群臣反對未能得逞,最終被迫擁立子嬰為秦王,而子嬰深知趙高之惡,不久便設計誅殺了趙高,結束了這位亂政者的生涯。

趙高的一生可以說是權力欲望膨脹、道德淪喪的悲劇,他以一己之私,颠覆了一個帝國的根基,使得秦朝迅速走向滅亡,留下了千古罵名,而後世常将趙高作為奸臣的典型,警示後人:權力若失去制約,将會帶來無盡的災難。

中國曆史上四大罪人,對曆史走向造成災難性打擊,于民族大義不顧

司馬倫

司馬倫字子彜,生于魏末晉初,是晉宣帝司馬懿第九子,在那個皇族内部鬥争激烈的年代,司馬倫憑借着血統的優勢,早早地便踏入了權力的旋渦。

然而與他的顯赫出身相比,司馬倫的政治生涯卻充滿了陰謀與背叛,他的名字幾乎成了權欲熏心、禍國殃民的代名詞。

中國曆史上四大罪人,對曆史走向造成災難性打擊,于民族大義不顧

早年間司馬倫并不出衆,直到晉武帝司馬炎去世,其子惠帝即位後,司馬倫的機會來了,惠帝性格懦弱,朝政大權逐漸落入皇後賈南風之手。

司馬倫見機行事,通過讨好賈後,逐漸獲得了朝廷中的重要職位,他善于僞裝,表面忠誠,實則暗藏野心,一步步編織着自己的權力網絡。

中國曆史上四大罪人,對曆史走向造成災難性打擊,于民族大義不顧

公元300年,賈後因謀害太子而失勢,司馬倫趁機聯合禁軍将領發動政變,以“清君側”的名義廢黜并毒殺了賈後,自己則搖身一變,成為掌控朝政的實際掌舵人。

但這隻是他野心的開始,不久之後,司馬倫更是上演了一出篡位的大戲,迫使惠帝禅位于他,自立為帝,改元“建始”。

中國曆史上四大罪人,對曆史走向造成災難性打擊,于民族大義不顧

司馬倫稱帝後,西晉的政局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亂,他大肆封賞親信,以至于當時“王侯滿街走”,爵位貶值如同廢紙,這種濫封爵位的行為極大地破壞了國家的秩序和制度,加劇了社會的不滿情緒。

更為甚者,司馬倫寵信奸佞小人孫秀等,這些人在朝中橫行霸道,A錢腐敗,欺壓百姓,使得朝野上下一片烏煙瘴氣,民不聊生。

中國曆史上四大罪人,對曆史走向造成災難性打擊,于民族大義不顧

司馬倫的統治不僅荒誕無度,還徹底激化了皇族内部的沖突,其他司馬氏諸侯王見狀,紛紛起兵讨伐,史稱“八王之亂”。

這場持續多年的内亂,使得西晉的國力大為削弱,邊疆民族趁虛而入,最終導緻了五胡亂華,中國曆史上一段長達數百年的動蕩時期。

中國曆史上四大罪人,對曆史走向造成災難性打擊,于民族大義不顧

司馬倫的帝王夢僅僅維持了幾個月,便在各方勢力的聯合打擊下迅速破滅,公元301年,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等聯軍攻入洛陽,司馬倫兵敗被俘,随後被賜死,他短暫而充滿争議的一生,至此畫上了句号。

安祿山

安祿山本名軋荦山,是粟特人與突厥人的混血,出生在今天的遼甯朝陽一帶,少年時期的他生活并不如意,但因其體格魁梧,勇猛過人,逐漸在唐朝的東北邊疆軍中嶄露頭角。

中國曆史上四大罪人,對曆史走向造成災難性打擊,于民族大義不顧

他精通多國語言,這在多民族交融的邊疆地區尤為寶貴,加之善于逢迎,很快得到了上司的賞識。

安祿山的仕途轉折點出現在他遇到了當時的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在張守珪的提攜下,安祿山憑借軍事才能和對時局的敏銳洞察,逐漸升遷,直至成為平盧、範陽、河東三鎮節度使,掌控了大唐北方的龐大軍事力量。

中國曆史上四大罪人,對曆史走向造成災難性打擊,于民族大義不顧

此時的他,已不再是邊境上的一個小人物,而是手握重兵,威震一方的重臣。

然而權力的滋味讓安祿山的野心膨脹到了極點,他表面上對唐玄宗百般谄媚,甚至認比自己小二十多歲的楊貴妃為幹娘,以此來鞏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中國曆史上四大罪人,對曆史走向造成災難性打擊,于民族大義不顧

但在私下裡,他卻暗中積蓄力量,密謀反叛,安祿山利用手中的軍權,招兵買馬,擴充軍隊,同時,他還利用與胡商的聯系,積累了大量的财富,為叛亂做足了準備。

終于在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安祿山以“清君側”為名,發動了震驚朝野的“安史之亂”,這場曆時八年的大規模叛亂,不僅使得大唐的國力遭受重創,更讓原本繁華安定的中原大地瞬間陷入戰火,無數生靈塗炭,百姓流離失所。

中國曆史上四大罪人,對曆史走向造成災難性打擊,于民族大義不顧

安祿山的叛軍一路南下,攻城略地,直逼長安,迫使唐玄宗逃往四川避難,唐朝由此由盛轉衰。

安祿山的叛亂不僅僅是一場軍事沖突,它深刻揭示了唐朝中央集權的衰落和地方勢力的崛起,尤其是邊疆節度使制度的弊端。

中國曆史上四大罪人,對曆史走向造成災難性打擊,于民族大義不顧

安祿山的倒戈,暴露了朝廷對邊疆将領控制力的薄弱,也直接導緻了後來的藩鎮割據局面。

至于為何安祿山會遭到後世的唾棄,原因顯而易見,他背叛了信任他的皇帝,背叛了曾經效忠的國家,更重要的是,他的行為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中國曆史上四大罪人,對曆史走向造成災難性打擊,于民族大義不顧

安史之亂期間,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人口銳減,文化凋敝,曾經輝煌的大唐盛世一去不複返,開啟了中唐以後的長期動蕩時期。

安祿山,這位曾是邊疆英雄的人物,最終成為了曆史的罪人,永遠背負着禍國殃民的罵名。

中國曆史上四大罪人,對曆史走向造成災難性打擊,于民族大義不顧

石敬瑭

石敬瑭是沙陀族人,出生于晚唐時期,年輕時便以勇猛善戰聞名,在那個群雄逐鹿的時代,石敬瑭憑借其軍事才能,逐漸在李克用手下嶄露頭角,後成為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和得力助手,李嗣源即位後,石敬瑭的地位更加顯赫,成為鎮守北方的重要将領。

随着權力的誘惑與不安定的時局,石敬瑭的心思漸漸活絡起來,加上後唐内部沖突的激化,石敬瑭開始籌劃自己的獨立之路。

中國曆史上四大罪人,對曆史走向造成災難性打擊,于民族大義不顧

公元936年,石敬瑭與後唐末帝李從珂的沖突達到頂點,他決定舉兵叛亂,但面對強大的後唐軍隊,石敬瑭感到力不從心,于是他做出了一個震驚天下的決定——向契丹求援,并許諾以燕雲十六州作為代價。

燕雲十六州,即今天河北北部和山西北部的大片領土,是中原的天然屏障,對于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入侵至關重要。

中國曆史上四大罪人,對曆史走向造成災難性打擊,于民族大義不顧

石敬瑭的這一舉動,不僅意味着将戰略要地拱手讓人,更被視為對中原民族的巨大背叛,契丹主耶律德光見有機可乘,欣然答應援助,親自率兵南下,幫助石敬瑭擊敗了後唐軍隊,建立了後晉政權。

作為交換條件,石敬瑭履行了他的承諾,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并尊耶律德光為父,自稱“兒皇帝”。

中國曆史上四大罪人,對曆史走向造成災難性打擊,于民族大義不顧

這一行為不僅使石敬瑭個人背上了千古罵名,更對後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燕雲十六州的丢失,使中原失去了北方的屏障,直接威脅到宋朝乃至後來多個朝代的安全,為後來的民族紛争埋下了隐患。

石敬瑭在位七年,雖然在位期間采取了一些措施穩定局勢,發展經濟,但都無法抹去他賣國求榮的污點。

中國曆史上四大罪人,對曆史走向造成災難性打擊,于民族大義不顧

他依靠外族力量取得的皇位,以及對契丹的卑躬屈膝,讓他在曆史上留下了恥辱的印記,石敬瑭死後,後晉不久便因内亂和契丹的壓力而滅亡,他的繼任者也無法改變國家分崩離析的命運。

資訊源

辛德勇讀《趙正書》︱細說趙高:與秦王族不相幹的趙氏——澎湃新聞

《安祿山》——中國大百科全書

石敬瑭割燕雲——《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

《晉書·惠帝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