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農村起義領袖們的下場如何,最慘的遭遇點天燈和騎銅馬

作者:許曆史說

我們都知道,清朝這個異族統治中國的王朝是多麼的殘暴和專制。對于漢族群眾來說,清朝無疑是一個重度壓榨的朝代。可是,大家可知道,在這漫長的清王朝統治期間,全國各地的農民們為了反抗壓迫、追求自由,進行了多少次不懈的起義嗎?這些勇敢的農民起義領袖們最後又遭遇了何種慘絕人寰的命運?據說,清朝對付這些"反賊"時,施加了一些令人發指的酷刑,比如"點天燈"和"騎銅馬"。這兩種酷刑到底是怎樣一種殘忍的手段?而這些農民領袖們又是如何英勇就義的呢?讓我們一同走進曆史,去探尋那些血淋淋的故事。

清朝農村起義領袖們的下場如何,最慘的遭遇點天燈和騎銅馬

清朝滅亡前民不聊生的艱難生活

打那起子,清朝統治下的農村可謂是陰暗潮濕、蕭條凋零。幹涸的田壟上布滿裂縫,搖搖欲墜的茅屋裡充滿了陰霾。一雙雙蒼老憔悴的眼睛無神地注視着地平線,仿佛在凝望着最後一絲希望的曙光。

"唉,今年又歉收了,怎麼過啊?"婦女拿着剩下的最後一點麥子面色黯淡。丈夫拄着拐杖長歎一聲:"我們也活不了多久了,就等着全家餓死在這片旱地吧。"旁邊的孩童瘦骨嶙峋,空有一雙大眼睛無辜地眨巴着,分明就是未來的幹屍。

生活對這些農人而言,就是在黎明與黃昏之間的一息之隔。貧困和死亡如影随形,無時無刻不在身邊徘徊。他們絞盡腦汁,用盡渾身解數也無法擺脫這無邊無際的苦難深淵。

清朝農村起義領袖們的下場如何,最慘的遭遇點天燈和騎銅馬

而壓迫則無孔不入,無處不在。貪婪的官僚們如餓狼般遊蕩在這片幹涸的大地,把最後一分一毫也勒索幹淨。"交租!快交租啊你們這些死癞老兒!"手持利器的彪形大漢踢打着那些瘦弱的農人,将他們趕做苦力、抓去充軍。"救命啊,我們什麼罪過啊!"妻子兒女的凄慘哭号響徹大江南北。

貧民們憎恨着這昏庸腐敗的王朝,恨不得将其肢解摧毀。"我們這樣活着,還不如一死了之!"有農人在絕望中呼喊道。可是,一切反抗都将被狠狠鎮壓,就連一點小小的異議,也将被重重懲戒,鐵蹄踐踏。

正當農人們死去活來,在淌着鮮血的泥濘裡掙紮時,一股反抗的希望之火開始在人心中燃燒起來。一些勇敢的農民領袖豁出性命,召集四野貧民,高舉大旗反抗壓迫。他們拿起了鐮刀犁鋤,沖上了戰場...

清朝鎮壓農民起義的殘酷手段

面對農民憤怒的反抗,清朝統治者決不手軟。他們縱兵鎮壓,所到之處血流成河,屍橫遍野。凡是不臣服者,統統格殺勿論。而對于叛軍首領,清廷更是恩威并施,采取了一系列令人毛骨悚然的酷刑。

其中最殘忍的,莫過于"點天燈"和"騎銅馬"。點天燈,顧名思義,就是将人劈腹剖肚,取出肝肺等髒器,點上蠟燭,令人活活被燒死。據說,這般兇殘的手段最早源于明末,由于存在一些争議,未得到大規模推廣。直到清王朝,才将此刑無所顧忌地大行其道。

清朝農村起義領袖們的下場如何,最慘的遭遇點天燈和騎銅馬

更加令人不齒的,還有騎銅馬這一酷刑。這是怎樣一番殘暴場景呢?首先,将囚犯赤身裸體,雙腿盤踞在一匹直立紅熱的銅馬身上,再用繩索将其四肢拉扯到極限。就這樣整日被烤燒、被撕裂,直至肉爛骨枯而亡。就連當世文人騷客,也被這種刑罰吓得酒足飯飽、遍體生寒。

除了肉體上的折磨,清廷還極盡侮辱之能事。比如對叛軍領袖家眷,絕不輕饒。他們往往被扒光衣服,遭到侮辱、虐打,最後全部殺害,連稚童嬰孩也不例外。更有甚者,清軍竟将屍體阖剖,取出心肝來祭奠陣亡将士,以示報複。

在剿滅農民起義的過程中,清軍無所不用其極。他們縱火燒村、活埋人口、屠城夷縣、誅九族,可謂人道盡失。即便是抓獲了叛軍首領,也絕不輕易赦免。他們往往将叛軍押解數千裡至京畿大獄,行刑前再次受盡折磨,直至絕望乞憐而死。

面對如此慘絕人寰的迫害,農民領袖們殊死反抗,與敵人血戰到底。比如張秀眉率領的苗民起義軍,就與清軍決一死戰,十八載征戰四方。即便被重兵圍困之際,他們甯死不降,奮勇殺出重圍,終至覆沒。這其中,當然少不了血淋淋的慘案...

兩位英勇領袖的頑強抗争

在那些農民起義領袖中,有兩位人物的故事尤其值得銘記。他們就是張秀眉和李自成。

清朝農村起義領袖們的下場如何,最慘的遭遇點天燈和騎銅馬

張秀眉,原是一名普通的苗族農民,生于黔東南一個貧苦之家。年少時,他就目睹了清朝官員對本族人民的殘酷壓榨和虐待。由于苗漢沖突激化,張秀眉年僅18歲就被強征為苗丁,被迫離開家園,在外漂泊多年。直到1795年,他才有機會返鄉,見到家破人亡的慘狀後毅然參與起義。

起初,張秀眉隻是一介草莽英雄,率領族人打家劫舍,伏擊官兵。但随着事态發展,其聲望和實力越來越大。幾經周折,到1804年,張秀眉已成為苗民起義的主要上司者,手下有數萬人馬。從此,他就帶領起義軍向各地征伐,攻占縣城,與清軍血戰連年。

直到1815年,張秀眉因内讧而被殺害,但起義仍在延續。其女婿張玉秀很快就接替了他,繼續率軍征戰。可惜好景不長,兩年後張玉秀被俘,押赴京城淩遲處死。此後,起義陷入低谷,終于在1819年被徹底撲滅。但縱觀全程,張秀眉和張玉秀上司的苗民起義,持續整整18年之久,可謂是頑強不屈。

與張秀眉相比,李自成的故事又将士衆生死與共,慷慨就義的情節推向了高潮。作為明朝遺老之一,李自成原本是皇帝身邊的親軍,後來被流放邊疆。當他得知家鄉陷入瘟疫和饑荒之時,終于按捺不住義憤,發動了史詩般的農民起義運動。

憑借過人的智勇和軍事才能,李自成很快就攻陷了中原數省,聲勢浩大。就連明朝的最後一任皇帝也不得不率軍出征,被李自成的大軍所擊潰。之後,李自成進逼北京,占領皇城内外。可是就在這千載難逢的機遇來臨之時,前來剿滅的滿清鐵騎已壓境而來。

于是,李自成果斷放棄北京城池,領軍西去抵禦。在山西的一座小城中,他同數萬将士拼死苦戰數月,幾經傾家蕩産,終因清軍重兵圍困而陷入絕境。就在最後的關頭,李自成對衆将士說:"我們就是投降了,也必遭淩遲。不如拼個同歸于盡!"說罷,率衆發起了最後的沖鋒...

清朝農村起義領袖們的下場如何,最慘的遭遇點天燈和騎銅馬

農民領袖臨終前的豪邁氣概

面對殘酷的迫害和嚴刑拷打,農民起義領袖們表現出了頑強不屈的氣節。他們臨終前的慷慨陳辭,更是流芳百世。

讓我們先來看張秀眉。當他在起義失利後被生擒時,清廷命人将他五馬分屍,以儆效尤。可是,就連在受刑的最後一刻,張秀眉也沒有一絲恐懼和悔意。反而大聲斥責道:"你們這些狗官污吏,是把我們百姓當狗看待嗎?把我們的老婆孩子都殺了,把我們的家園都焚燒一空!我們好不容易捍衛了一點性命,你們卻依舊要迫害我們!"

一旁的清兵見狀,更加獰惡地拷打他,将他的舌頭割下,塞進他的嘴裡。可張秀眉仍是咬緊牙關,直視着前方,絲毫不為所動。直到最後一刻,都沒有屈服求饒。

與張秀眉相比,李自成的臨終遺言就顯得更加慷慨豪爽了。據說,在被俘後,清軍将他困在一間狹小的牢房内。由于多日未進食水,他已虛弱不堪。但在最後關頭,他卻仍有力氣大聲咒罵道:"你們這些蠻夷,竟敢入主我大明河山,真是可恥可恨!不過,你們鐵蹄下的子孫後代,也終有一日要被我們漢人趕盡殺絕的!"

聽到這番大逆不道的狂言,清軍将領勃然大怒,指令獄卒用盡各種酷刑。他們先是用燒紅的烙鐵在李自成身上烙下數十個窟窿,接着又用銳器在他身上剜下一塊塊血淋淋的肉,都快要将他淩遲了。可李自成竟咬緊牙關,眼中倒映着熊熊燃燒的鬥志,半點不曾低聲下氣,直到咽氣前都在大罵清兵是"胡狗""敗類"。

清朝農村起義領袖們的下場如何,最慘的遭遇點天燈和騎銅馬

除了張秀眉和李自成,其他一些農民領袖臨終前的氣節也同樣令人敬佩。比如說上司雲南起義的楊彥?在被生剝鞭撻時,就曾豪放地說:"疼痛算什麼?莫非你們還能剝下我的皮,讓我當太陽下暴曬?"又比如宋江林等人,在被淩遲前也從未哭泣,反而面帶微笑,口中還在唱着小曲兒。

農民英雄永垂不朽的豐功偉績

縱觀曆史,農民起義英雄們雖然遭受了殘酷的迫害,但他們的豐功偉績卻永垂不朽。他們堅定的反抗精神和犧牲奉獻,将永遠銘刻在人民心中。

張秀眉上司的苗民起義軍,雖然最終覆沒,但在18年的浴血奮戰中,他們攻占了貴州、湖南、廣西等10多個府州縣,曾一度掃蕩整個黔中地區。他們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同清廷的重兵對壘近20載,可謂頑強異常。更難能可貴的是,盡管張秀眉等人身居窮鄉僻壤,教育程度有限,但他們用生命和鮮血捍衛了民族自尊和人身自由。

與之相比,李自成的起義就更加壯觀了。他隻用短短6年時間,就由一介區區武衛,發展成為震撼華夏的巨大力量。在李自成麾下,曾有60多萬軍民跟從。他們所到之處,皆以出人意料的戰績攻城掠地,使滿清入主中原前一度陷入絕境。後世史學家評價,李自成的起義是明朝覆亡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不僅如此,李自成軍還運用了許多當時先進的軍事戰術。比如在進攻北京時,他就發明了許多攻城利器,能有效突破城垣。再比如在作戰時,他也十分注重後勤補給,将軍民編為"伍"以確定物資供應。這種領先時代的軍事智慧,令人贊歎。

正是憑借出衆的軍事才能,李自成才能在艱苦的條件下,于滿清壓境之時屹立不倒。即便最終覆沒,他上司的農民軍也曾經将100多員清軍大将趕盡殺絕,使清廷心有餘悸。可以說,要不是李自成的頑強反抗,滿清未必能那麼快就統一中原。

除了軍事上的貢獻,這些農民領袖們更是民心所向,标杆人物。比如張秀眉就是受盡壓迫的人民翹楚,起家于布衣之徒,深受群眾擁戴。再比如宋江林等人,臨終前的豪氣更是成為後世民間傳頌的佳話。這說明,盡管農民起義最終失利,但其背後所代表的人民力量和理念,早已深深紮根于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

可以預見,隻要壓迫和專制依舊存在,這股力量就永遠不會消亡。它将在每一個群眾心中燃燒,直至戰火重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