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斯克腦機接口公司 Neuralink 計劃将 Link 功能擴充至現實世界,實作控制機械臂、輪椅等

作者:動點科技

更新:Neuralink 在一篇部落格文章中寫道,該公司為首位人類患者植入的裝置出現了機械故障,這對該公司來說是一個挫折。該公司稱,在 1 月份對患者諾蘭-阿博夫(Noland Arbaugh)進行手術後的幾周内,位于腦組織中的一些電極線開始從腦組織中回縮,導緻該裝置無法正常工作。Neuralink 表示,他們通過一系列軟體修複措施彌補了這一問題,(他們)産生了“迅速而持續”的改進,現在已經超越了諾蘭的“初始性能”(initial performance)。

原文:

馬斯克的腦機接口裝置公司 Neuralink 發表部落格文章,公布了其 PRIME 研究最新進展。

據估計,美國目前約有 18 萬人處于四肢癱瘓狀态,每年約有 1.8 萬人遭受癱瘓性脊髓損傷,此類癱瘓患者往往會因為難以與數字世界自然互動而面臨獨立性下降、社交孤立和經濟挑戰等問題。是以,Neuralink 希望能夠為四肢癱瘓的病人提供一個高性能腦機接口,進而讓他們能夠更好地控制數字裝置,釋放他們的個人和職業潛力。

為了實作這一目标,Neuralink 于 100 多天前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巴羅神經研究所迎來了 PRIME 研究項目的首位參與者 Noland Arbaugh。Noland 在這裡接受了 Neuralink 腦機植入物(Link),手術非常成功,成功到他第二天就回家了。

PRIME 研究的目的是為了證明 Link 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保證足夠安全且有效,是以 Neuralink 實際上會對他進行遠端監控,并通過記錄 Link 獨立使用時間、評估其如何影響研究參與者生活,來量化其為患者帶來的好處。對于這一變化,Noland 表示:

“你們為我提供了太多幫助,就像是一種奢侈的幻想,我已經八年沒法去做這些事了,現在都不知道從哪裡開始下手。”——Noland Arbaugh

據介紹,在植入 Link 之前,Noland 主要使用的數字接口是通過由護理人員放置在口中的平闆電腦手寫筆(咬棍),但這種方式隻能在站立姿勢下操控平闆電腦,長時間使用會導緻身體不适、肌肉疲勞和褥瘡,同時也妨礙了患者正常說話。

“最舒适性的是,我可以躺在床上使用(Link)。任何其他輔助技術都需要由别人幫忙或者讓我坐起來(才能使用),而如果一直坐着會給我的精神和身體帶來壓力,這又會導緻褥瘡或痙攣的出現。得益于 Link,我終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生活,不需要别人整天幫我。”——Noland Arbaugh

在手術後的幾周裡,Noland 已經可以使用 Link 以不同的姿勢控制他的筆記本電腦,例如躺在床上和朋友玩聯機遊戲(國際象棋、文明 6、殺戮尖塔),還可以浏覽網上的新聞或者進行直播,當然也可以在他的 MacBook 上使用其他應用程式,而以上所有這些操作都可以通過用意念(控制光标)來完成,甚至還可以用 Link 在 Switch 上玩《馬力歐賽車》,而這也是從自他脊髓受傷後就一直想做卻沒法做的事。

“(Link)幫我重新與世界、朋友和家人建立了聯系,進而讓我能夠再次自己去做一些事,而不需要家人把一整天的時間都耗在我身上。”——Noland Arbaugh

Neuralink 表示,Noland 工作日中平均每天會參加 8 小時的研究會議,而周末時每天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和娛樂時間超過 10 小時,最近一周内總共使用該裝置 69 小時,包括 35 小時的結構化會議時間和其他 34 小時的個人使用時間。

“實際上,一個月前我還覺得咬棍比腦機接口好得多,但當我把它們放在一起比較時才發現腦機接口完全不落下風甚至還要更好,而且它還在不斷改進;我現在玩遊戲已經比以前好得多,甚至可以打敗一些作為四肢癱瘓患者的我本不可能打敗的朋友。”——Noland Arbaugh
馬斯克腦機接口公司 Neuralink 計劃将 Link 功能擴充至現實世界,實作控制機械臂、輪椅等

據介紹,讓 Noland 參與研究可以使 Neuralink 更好地評估 Link 的性能。衡量光标控制速度和準确性的标準方法是網格訓練中的每秒比特數(BPS),BPS 值越高代表使用者可以越好地控制光标。在他第一次參與研究時,Noland 以 4.6 BPS 創造了人類腦機接口控制光标的新世界紀錄,後續又達到了 8.0 BPS,目前正試圖擊敗使用滑鼠(~10 BPS)的 Neuralink 工程師。

Neuralink 介紹稱,Link 能夠區分左右鍵點選,并提供足夠精細的光标控制能力,可以選擇類似于筆記本電腦螢幕上最小圖示和按鈕大小的目标,進而使 Noland 能夠更好地使用各類 App,還可以去玩他以前用咬棍根本玩不了的遊戲。

此外,Noland 手術後的幾周内由于部分連接配接線脫落,使有效電極數量減少,進而導緻 BPS 降低。為了應對這一變化,Neuralink 調整了算法以使其對神經信号更敏感,并進一步優化了将這些信号轉換為電信号的技術,并優化了使用者界面,進而使 BPS 快速且持續提高,甚至目前已經超過了 Noland 的初始 BPS 表現。

Neuralink 還透露,他們目前工作的重點是将光标控制性能提升到與健全使用者相同的水準,并擴充文本輸入等功能; 未來還打算将 Link 的功能擴充到現實實體世界,以實作控制機械臂、輪椅和其他可能幫助提高四肢癱瘓患者獨立性的技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