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近守護洪澤湖碧水安瀾的水利人 著名詩人洪澤湖水利工程詩歌采風成功舉行

作者:江蘇經濟報

萬頃碧波蕩漾,百裡長堤綿延。初夏時節,漫步洪澤湖畔,遼闊水面似細膩綢緞,一群群水鳥在水面上嬉戲,一幅動人畫卷在陽光下徐徐鋪展。

走近守護洪澤湖碧水安瀾的水利人 著名詩人洪澤湖水利工程詩歌采風成功舉行

5月10日至11日,由新華報業傳媒集團主辦,江蘇經濟報社、江蘇省水利資訊中心、江蘇省洪澤湖水利工程管理處聯辦的“讴歌新時代巨變詩頌高品質發展”——著名詩人江蘇行系列采風活動在美麗的洪澤湖畔舉行,媒體人、知名詩人齊聚洪澤湖畔,探尋洪澤湖治理保護的重大成就,暢寫系統治理後洪澤湖水環境的改善和一湖碧水為人民群衆帶來的幸福生活。這也是今年系列采風的首場活動。

走近守護洪澤湖碧水安瀾的水利人 著名詩人洪澤湖水利工程詩歌采風成功舉行

水是江蘇最豐裕的自然禀賦、最靈動的生态要素和最鮮明的文化符号,江河湖海四水俱全是江蘇最有福分的自然饋贈。水塑造了江蘇靈秀的山川、柔美的氣韻、堅韌的品性。在漫長的治水曆程中,先人們既留下很多以水寄情、以水明志的詩詞、音樂和書畫,也産生了很多治水人物、治水理念、治水制度和燦爛的治水文化,蘊含着人水和諧的哲學理念、博大精深的水利科技和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這些物質和精神的凝結,形成了江蘇獨特的水文化基因。

洪澤湖是大陸第四大淡水湖,也是江淮生态大走廊的“生态綠心”。省委、省政府始終把洪澤湖治理保護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制定了《加強洪澤湖生态保護和科學利用的實施意見》《洪澤湖治理保護三年工作計劃》,高位推動洪澤湖治理保護工作。在沿湖各地和各相關機關的協同發力下,洪澤湖治理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水安全得到有力保證,水生态、水環境得到有效改善,水文化得到傳承和弘揚,周邊群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普遍增強。近年來,省洪澤湖管理處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積極履行省水利廳黨組賦予的職責,大力開展洪澤湖治理保護,為推進洪澤湖生态修複、漁民上岸、退圩還湖以及滞洪區建設等作出了積極貢獻。

走近守護洪澤湖碧水安瀾的水利人 著名詩人洪澤湖水利工程詩歌采風成功舉行

江蘇經濟報社社長、總編輯吳劍飛說,2024年,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華誕,為讴歌中國共産黨和偉大祖國,展現江蘇各行各業、人民群衆在實作高品質發展過程中的積極作為、重大貢獻和幸福生活,“讴歌新時代巨變詩頌高品質發展”著名詩人江蘇行系列采風活動隆重推出。各位詩人來到洪澤湖畔,看到雄偉的水利工程,心潮澎湃,詩情湧動,為古代勞動人民的治水智慧和精神所傾倒,為今天江蘇水利高品質發展和江蘇水利人的無私奉獻點贊。

走近守護洪澤湖碧水安瀾的水利人 著名詩人洪澤湖水利工程詩歌采風成功舉行

随後,詩人們在三河閘國家水利風景區采風。風景區内豔陽高照,花紅柳綠,粉牆黛瓦,蝴蝶翻飛,布谷聲聲。走進洪澤湖展館和三河閘展館,通過圖文展闆、視訊影像等全面了解洪澤湖和三河閘的古今,回想淮河和洪澤湖治理的綿長曆史,感受新中國治水的輝煌業績。三河閘已被打造成集水利風景區、水情教育、水利遺産、科普教育等于一體的綜合性基地,成為地方旅遊和水利研學的重要節點。氣勢非凡的三河閘共63孔、長700米,安裝63套啟閉機,設計洩洪量12000立方米/秒。建成以來,成功抗禦了1954年、1991年、2003年、2007年等年份的大洪水,為保證裡下河地區3000萬畝農田和2600多萬人民生命财産的安全作出了卓越貢獻。詩人代表、江蘇省水利廳财務審計處原一級調研員張古軍說,多年未到三河閘來,此次看到這裡風景如畫,很震撼。洪澤湖像一隻展翅欲飛的天鵝,洪澤湖管理處是新時代的弄潮兒、天鵝的保護神,在實作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上,創造了輝煌的業績。

走近守護洪澤湖碧水安瀾的水利人 著名詩人洪澤湖水利工程詩歌采風成功舉行

近70公裡長的洪澤湖大堤,讓詩人們再次興奮不已。洪澤湖大堤始建于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曆史,文化積澱豐厚。2014年,作為大運河申遺的重要節點,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2023年,依托洪澤湖大堤的“洪澤古灌區”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名錄。詩人看到5月的洪澤湖大堤,古堰巍巍,杉樹吐綠,百花盛開,美不勝收。這裡治水遺存豐厚,周橋大塘遺址、信壩遺址、鎮水鐵牛以及治水石刻等遺存,讓人仿佛回到過去,思古探今,思緒萬千,詩情漸漸釀成。

走近守護洪澤湖碧水安瀾的水利人 著名詩人洪澤湖水利工程詩歌采風成功舉行

11日,詩人們登船入洪澤湖,沿途細雨蒙蒙,堤柳如煙,蘆葦新綠,湖水蕩漾,長長的洪澤湖大堤在船舷蜿蜒後去,一隊隊的運輸船,載着滿滿的希望和責任,從洪澤湖進入蘇北灌溉總渠及京杭大運河。中國作協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江蘇交通文聯秘書長兼作協主席陸新民很高興能參加這次采風。他說,水是江蘇最具神韻也最靈動的地域符号。江蘇水利人,在守護江湖安瀾、傳承弘揚水文化的使命中一馬當先,我們要用詩歌記錄和頌揚這一切。

江蘇經濟報記者 王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