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人上梁山前武功蓋世,上山後從來不上陣打仗,宋江也拿他沒辦法

作者:小智笑談古今

《水浒傳》裡的撲天雕李應,這位高手在梁山衆好漢中實屬難得的武藝高強者,宋江為了把他納入麾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位一身絕技的撲天雕上了梁山之後,卻始終未曾真刀真槍上陣殺敵。

此人上梁山前武功蓋世,上山後從來不上陣打仗,宋江也拿他沒辦法

說起李應,這位北宋時期的獨龍崗李家莊的少莊主,其實從小就注定不凡。老來得子的李家主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夠文武雙全,光宗耀祖。李家主深知商人地位低下,不想讓兒子也受人白眼,便早早地就把他送到學堂讀書。

此人上梁山前武功蓋世,上山後從來不上陣打仗,宋江也拿他沒辦法

李應聰明過人,學業成績遠超同齡人,深得先生們的喜愛和贊賞。冬日的一次偶遇,更是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一位身負箭傷的老人被他救回家中,李應和父親悉心照料。老人傷愈後,見識到李應的勤奮與聰明,決定傳授他高深的武藝。原來,這位老人不是一般的流浪漢,而是一位江湖上赫赫有名的隐世高手。

此人上梁山前武功蓋世,上山後從來不上陣打仗,宋江也拿他沒辦法

在老人的指點下,李應學得了一手好飛刀技藝。日複一日,風雨無阻,李應的武藝日漸精進。幾年時間,從一個書生變成了武林高手。老人臨走時留給了李應九把飛刀,并寄望他未來能有所作為。

此人上梁山前武功蓋世,上山後從來不上陣打仗,宋江也拿他沒辦法

命運弄人,李應的科舉之路并不順遂。考取功名無望,加之國家内憂外患,李應家的日子也愈發艱難。在這樣的背景下,李應選擇了加入梁山,成為宋江麾下的一員。

此人上梁山前武功蓋世,上山後從來不上陣打仗,宋江也拿他沒辦法

李應的到來,本應是梁山的一大助力,但他上山後卻鮮少參與戰鬥。這并非他怯戰,而是出于對武力的深思熟慮。李應深知,武力雖壯,但非長久之計。他更希望通過智慧和政策來幫助梁山,而非單純的武力對抗。

此人上梁山前武功蓋世,上山後從來不上陣打仗,宋江也拿他沒辦法

這種思考,與梁山衆多好漢的行事風格大相徑庭。許多梁山好漢豪邁直率,以武會友,以力取勝,這種英雄本色固然令人敬佩,但也難免使梁山在與官軍的對抗中屢屢陷入苦戰。而李應更多的則是在幕後出謀劃策,他的戰略眼光和冷靜思考,為梁山解決了不少危機,卻也是以鮮為人知。

此人上梁山前武功蓋世,上山後從來不上陣打仗,宋江也拿他沒辦法

不過,這并不意味着李應在梁山沒有發揮作用。實際上,他多次在宋江面臨決策困境時提出了中肯的建議。例如,在對付高唐州的戰役中,正是李應提出夜襲的政策,這一政策大大減少了梁山好漢的傷亡,也為他們赢得了寶貴的時間和主動權。

此人上梁山前武功蓋世,上山後從來不上陣打仗,宋江也拿他沒辦法

李應之是以不願輕易上陣,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對生命的尊重。在他看來,每一場戰鬥都可能帶來無謂的犧牲,如果可以通過智慧避免血腥沖突,那麼這無疑是更高明的選擇。這種思想在梁山衆多以武猛著稱的好漢中顯得尤為獨特。

此人上梁山前武功蓋世,上山後從來不上陣打仗,宋江也拿他沒辦法

李應對自己的武藝有着極高的自制力。他知道,一旦依靠武力解決問題,就可能變成依賴,進而忽略了其他解決問題的可能性。他的飛刀技藝雖然精湛,卻很少在人前展示,隻在絕對必要時才會使出,每一次出手,都是精準制敵,從不留餘地。

此人上梁山前武功蓋世,上山後從來不上陣打仗,宋江也拿他沒辦法

盡管這樣的行為方式在梁山引起了一些不滿和誤解,但宋江卻能夠了解李應的用心良苦。宋江知道,李應這種深藏不露的性格和他的智慧,是梁山寶貴的财富。在許多關鍵時刻,李應的冷靜和智慧幫助梁山渡過了難關。

此人上梁山前武功蓋世,上山後從來不上陣打仗,宋江也拿他沒辦法

不上陣殺敵的李應,在梁山是否真的得到了他想要的生活呢?他的内心世界又是如何平衡他的武藝與他的智慧?在梁山這樣一個以武力為尊的環境中,李應如何保持他的原則和信念?

此人上梁山前武功蓋世,上山後從來不上陣打仗,宋江也拿他沒辦法

這些問題,或許隻有李應自己能給出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他的故事給我們提供了另一種英雄形象的可能性:在亂世中,不僅是通過刀劍,更是通過智慧和内心的強大,一個人才能真正地成為英雄。

此人上梁山前武功蓋世,上山後從來不上陣打仗,宋江也拿他沒辦法

撲天雕李應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同于傳統英雄的英雄形象。在《水浒傳》這部充滿血腥與硝煙的史詩中,李應用他的智慧和克制展現了另一種力量。他的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強者,不隻是在戰場上無所畏懼,更在于心中有着不為外界所動的堅持和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