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未完成的戶外比賽:8天8場被取消或熔斷

作者:南方周末
未完成的戶外比賽:8天8場被取消或熔斷

戶外比賽遭遇極端天氣,對選手的挑戰極大。視覺中國/圖

人生是曠野,不是軌道。這句話烙在許多戶外運動愛好者心裡,而真正的曠野危機四伏。

2024年4月14日,廖洪濤參加了甯波“雪窦山江南百英裡越野賽”,在狂風、暴雨、雷電和山洪的追趕下,幸運地找到一座寺廟。手機沒有信号,GPS呼救沒有回音,饑寒交迫的選手們與外界失聯,身心俱疲,坐在地上沉默無言。廟内的神像莊嚴肅穆,有選手開始祈禱。

風和日麗的人間四月天本是戶外賽事的最佳時機,但據南方周末記者統計,4月13-21日,8天時間内,全國有8場越野跑、馬拉松、自行車等戶外比賽因強對流等極端天氣遭取消或熔斷。

中國氣象局統計了2024年4月份釋出的氣象災害預警資訊:全國3.88萬條,強對流、冰雹、雷雨大風等預警均為曆年同期最高。

躲雨的寺廟裡,雖然沒人提白銀事件,但大家都心照不宣。2021年,在甘肅白銀市舉辦的黃河石林百公裡越野賽遭遇冰雹、凍雨、大風等極端天氣,21名選手不幸遇難。

白銀事件後,體育賽事熔斷機制的要求加強。國家體育總局2023年釋出的《體育賽事活動管理辦法》提到,組織者應密切關注氣象等預警、災害、事故資訊,規定了啟動“熔斷”機制的突發情景包括氣象災害、交通事故等。

但斷不斷,斷了之後怎麼辦?兩難。不斷,生命安全至上;斷了,萬一天氣突然轉好,将背負選手的不滿和經濟損失。

未完成的戶外比賽:8天8場被取消或熔斷

熔斷前:天上甚至挂着太陽

4月20日7點,肇慶鼎湖山,1200多名選手準時開跑。

肇慶鼎湖山100越野賽設定8、30、60和100公裡四個組别。2024年4月,廣東降雨量打破了同期曆史紀錄。比賽前一晚10點多,雨還在下,組委會通知100公裡組比賽取消,選手可以改為參加賽道不同、難度稍小的60公裡組,或退賽并返還報名費。

60公裡組的賈華做好了“雨戰”的心理準備。他有近十次越野跑比賽經曆,冒雨奔跑雖有挑戰,也是常态,甚至被不少選手視作這項運動的魅力之一。出乎他意料的是,比賽當天早上天氣不錯,陰天、涼爽。

南方周末記者統計的8場取消/熔斷的戶外賽事集中于戶外運動愛好者多的華東、華南地區。3月中旬-4月下旬是全年好天氣的視窗期,可謂天時地利人和——氣溫合适,氣候相對穩定,選手不易遭遇低溫或中暑風險,沿途風景優美。

與賈華的經曆相似,4月21日,二百多公裡外,參加深圳陽台山越野公益賽30公裡組的陳笑笑出發時,天氣也很好,天上甚至挂着太陽。

此前一周,4月13日,距離鼎湖山1200多公裡外的安徽歙縣,“黃山徽州古城百公裡越野賽”啟動,前一天剛下過雨,天氣涼爽,奔跑在古城巷子的石闆路上,選手山客的心情像風景一樣美麗。

但他們的美麗心情并未持續到中午。

出發一兩個小時後,陳笑笑爬到半山腰,突然暴雨傾盆、狂風大作,她感覺很難控制住身體,若不是有樹木擋風,甚至站不穩腳跟。在幾處陡坡,水流從上傾瀉而下,幾乎形成了瀑布。她小心翼翼地繞着前人踩過的水坑行走,依然摔倒了兩次。

在一個岔路口,陳笑笑走錯了路。暴雨把道路的辨別沖刷得很不明顯,回到正确的賽道後不久,她又在一片樹林中迷了路,最後依靠地圖和聲音定位才找到方向。

過了中午,賈華也發現風雲突變。下午一點左右,雨點落下,十分鐘後暴雨傾盆,狂風呼号,又過了十幾分鐘,雷聲隆隆作響。最擔憂的雷暴還是來了。

雷暴是一種局地性強對流天氣,發生時可伴随有雷擊、閃電、強風、暴雨或冰雹,常發生于春季和夏季午後。若被雷擊中,可能緻命。

約在下午三點半,山客的運動手表上也彈出一條暴雨預警的天氣預報,小雨淅淅瀝瀝地落在身上,甚至有點惬意。他還以為,“是不是手表報錯了,看着天氣不太像是有雷暴”。

未完成的戶外比賽:8天8場被取消或熔斷

黃山徽州古城百公裡賽,下午三點半左右,選手的運動手表收到暴風雨警示。受訪者/圖

一個多小時後,雨勢漸大,山客換上了沖鋒衣。此時他剛爬過一個難度較大的陡坡,面前是很容易的台階路。前行至一個村莊時,雨勢已升至暴雨級别,他到一個小賣部躲雨,同時收到了組委會暫停比賽的通知。室外大雨傾盆,山客在小賣部喝水休整,很幸運,沖鋒衣之下的衣物都沒濕。

迷路的陳笑笑沒有那麼幸運,她感覺到寒冷,告訴自己必須堅持跑下去,否則一旦停下,熱量大量散失,有失溫的風險。

失溫,戶外運動中最可怕的危險之一,是白銀越野賽導緻傷亡的重要原因——人體熱量流失大于補給,核心區溫度降低,導緻寒顫、心肺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熔斷:有人遺憾,有人期盼

什麼天氣需要啟動熔斷,并沒有統一的規定,但雷暴顯然是公認觸發點。

下午兩點左右,賈華從其他選手處聽聞,比賽已熔斷。他同時收到手機短信:受持續強雷雨等強對流天氣影響,經組委會審慎決定,決定啟動熔斷機制,請所有選手聽從從業人員指揮,到相應CP點(Check Point,打卡點)集合,組委會将安排車輛接駁轉運。

山客在小賣部待了二十多分鐘後,雨勢漸小,組委會通知可以繼續比賽。沒想到走了2公裡多,打卡點的從業人員告訴他比賽熔斷了。山客有點不甘心,覺得隻是小雨,而且最難的幾個路段已經走過了,完賽仿佛隻剩臨門一腳。

熔斷意味着成績取消,挑戰自己的心願落空,前期付出的備賽努力也白費,甚至可能連一張照片也沒留下。

有人不想熔斷,有人則着急期盼着熔斷。

廖洪濤收到比賽熔斷消息時,已是與外界失聯7小時之後。

他參加的110公裡組,選手需要在28小時内到達終點,這意味着晝夜不停地奔跑。淩晨1點多,他抵達了CP6,此時當地氣象台已經發送了暴雨和雷電預警,他檢視了手機,沒有熔斷通知。雖然有點猶豫,他還是選擇相信組委會的判斷,繼續比賽。

前方等待他的是三尖山,在幾個“絕望坡”中被選手們公認為最讓人“絕望”,需要像攀岩一般手腳并用,還有一段幾乎垂直的峭壁,隻能拉着繩索攀登上去。

未完成的戶外比賽:8天8場被取消或熔斷

攀爬一個“絕望坡”的廖洪濤。受訪者/圖

他雙手拉着繩子,兩腳踩着峭壁,靠上肢力量把自己一點點往上拉。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登頂後,幾聲響雷突然炸在附近。山頂有樹,還有電線杆,很容易遭到雷擊。廖洪濤和其他選手立馬逃命似的跑下山,暴雨劈頭澆下,狹窄陡峭的土路瞬間成了泥濘的溪流,一行人隻能“屁降”——坐着下滑,連滾帶爬,狼狽不堪。

熔斷後:一個庇護所比家還要溫暖

熔斷意味着比賽結束,但選手們還分散于賽道,主辦方難以一一接回,選手是繼續走還是往回撤,往往騎虎難下。

賈華就面臨這樣的兩難。收到熔斷消息時,他正從CP2前往CP3,二者間隔着一座海拔一千多米的山峰,他隻能先翻過山,才能抵達CP3,那裡停着接駁車。

暴雨導緻山溪水量暴漲,選手們穿着沖鋒衣、披着保溫毯,手拉着手涉過水深至小腿處的路段。在一處涉水路段,道路被洶湧的山洪截斷,賈華和三四十人一起被困在山腰,和旁邊的石頭一起淋雨。

選手們感受到了野生動物遇到風雨時的無助。雖然沖鋒衣、保溫毯等“救命裝”為強制裝備,一些穿着背心短褲的選手還是控制不住地發抖。擁有豐富經驗的賈華知道,這是失溫的前兆。他建議,先脫掉濕衣,再披保溫毯,身體幹爽才有保暖效果。他自己也吃了幾根能量膠,補充熱量,身體持續小幅運動。

雨下個不停,似乎在和選手比拼着耐力,此時,一個庇護所比家還要溫暖。

閃電和雷聲間隔的時間越來越短,這說明雷正越來越近。廖洪濤下山後沿着公路狂奔,沖鋒衣已被暴雨打透,像絲綢般緊緊黏在身上。除了頭燈的光亮,四周黑漆漆一片,前不着村,後不着店,雷公仿佛在後面緊緊追趕,令他感到害怕。

跑了約三公裡後,突然出現了一座寺廟,“得救了!”無神論的他禁不住感恩。

此時已是淩晨三點多,廖洪濤本想待到雨小點後繼續前進。沒想到雨不見小,雷一直打到早上六點多,有幾聲感覺就炸在頭頂。49名選手被困在寺廟裡,好在他們都按照強制裝備要求,攜帶了羊毛内衣、保溫毯等裝備,沒人受傷或失溫。

未完成的戶外比賽:8天8場被取消或熔斷

“江南一百”越野賽,49名選手被困在寺廟,與外界失聯7小時。受訪者/圖

賽前就取消:褒貶不一

賽事結束後,廖洪濤和跑友發表公開信,質疑組委會、主辦方等安全保障機制混亂、熔斷機制遲鈍等。甯波百英裡越野賽賽事總監以“政府調查結論尚未公布”為由,拒絕了南方周末記者采訪。

老天爺不止在一地“不講道理”。在廖洪濤參賽的同一天,華東地區原計劃舉行的還有千島湖·環淳西南公路自行車賽、甯波女子半程馬拉松賽,三場比賽相隔不遠,後二者都在賽前一兩個小時臨時取消,選手們褒貶不一。

千島湖自行車賽是鄭永明2024年參加規格最高的比賽,意義高達可“放棄任何一場其他比賽”。但比賽當日早7點多,賽事卻因暴雨而取消。

千島湖天氣多變,雨很快就停了,8點半,太陽甚至出來了。心懷遺憾的鄭永明和騎友們沿着美麗的賽道騎行了約30公裡。空氣清新,藍天白雲,陽光刺破雲層形成丁達爾效應,照在蔚藍的湖面,橡膠跑道色彩斑斓。

未完成的戶外比賽:8天8場被取消或熔斷

千島湖天氣變化迅速,雨後不久即出現藍天白雲。受訪者/圖

但他還是發現,部分賽道有積水和碎石,的确不具備比賽條件,高速騎行的車手很可能滑倒或爆胎,造成大規模摔車。

未完成的戶外比賽:8天8場被取消或熔斷

雨後,千島湖賽道濕滑,不利于公路車比賽。受訪者/圖

在鄭永明備賽期間,洪莉也在興奮地期待着人生首場半馬。她準備周全:購置運動裝備和手表,提前吃益母草調整生理期,賽前一晚編好“戰鬥狀态”的拳擊辮、穿戴着整齊的裝備入睡。比賽當天,她早早出發,乘坐第一班接駁車抵達賽場。

坐在接駁車上,手機突然“叮”一聲,緊接着是一片“啊”——比賽因雨臨時取消。洪莉失望至極。“下雨我不怕,我都做好了最壞的準備,連電子裝置都不打算帶。”

打道回府補覺後已是上午9點,窗外放晴,大大的太陽挂在天空。那一刻,洪莉感覺“嘲諷拉滿”。晚上7點,洪莉穿上跑鞋出門,獨自完成了屬于自己的半馬。

熔斷标準:依賴經驗

什麼條件下繼續比賽,什麼條件下取消、熔斷?标準和決定權掌握在賽事主辦方手中,但主辦方也左右為難。

盈利是賽事公司的重要考量。黃山徽州古城百公裡越野賽的賽事總監姚佳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一場比賽的收入大頭來自于選手的報名費。姚佳在2020年參加過白銀越野賽,深知戶外賽事從疫情中堅持過來,恢複元氣的不易。

疫情期間,北京、武漢、成都馬拉松等數十場賽事取消或延期,長沙馬拉松甚至三次改為線上參賽——競賽規則在跑步App上釋出,跑友們上傳戶外跑步軌迹及成績。

疫情後,重視健康、跑步鍛煉的人增多,賽事随之複蘇,也帶來餐飲、住宿、交通、旅遊等經濟效益。2024年4月,全國有100多場馬拉松開跑,單4月21日這個周日就有約50場。

一位華南馬拉松愛好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自己拒絕了一華東地區比賽的邀請。她察覺,疫情前短線賽事多,比如五公裡、十公裡的城市跑。疫情後,百公裡的長線賽事多,“多到選手都不夠用了”。

對于賽事組織方而言,不會輕易取消或熔斷。在華東地區,除了3-4月,好天氣視窗期也隻有10月上旬-11月中旬,且籌備工作非常繁雜,擇日重賽并不容易。

取消或熔斷後的損失不小,4月18日23:58,開賽前16小時,山西雲丘山越野賽也因強對流天氣風險,168公裡組的賽道路線緊急變更,開賽前夕,賽道總監對更新的賽道進行了解讀。組委會不僅為退賽選手退還報名費,還承擔交通和住宿費;為繼續比賽的選手返還300元現金。

姚佳坦言,這樣的操作是榜樣,也得到了選手的“零差評”,但隻有少數财力雄厚的賽事公司才能這麼“豪氣”。

成本的另一邊,是選手的生命安全。

“現場執行熔斷的标準一定比預案更為嚴苛。甯可讓選手覺得我們小題大做,也不願意冒險。”姚佳說,不同賽事熔斷的“門檻值”不同,不同組織者想法不同,即便賽前做了完備的預案,但執行中還是存在模糊的空間。熔斷與否,除了即時判斷,很依賴長期在該地辦賽的經驗——每場戶外比賽的地貌、環境、海拔、難度都不同,很難用一套熔斷标準指導所有賽事。

雷暴後不久,徽州古城越野賽組織方就決定熔斷。姚佳稱,沒有過多糾結,從讨論到決定,用了差不多半個小時,組委會一緻意見是必須熔斷,分歧在于是部分還是全部熔斷——除了天氣和可能帶來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選手能力也被納入考慮範圍。因賽道難度較低,吸引了很多入門級選手,有的甚至是首次參加百公裡比賽。

徽州古城越野賽熔斷之後,心有不甘的山客登上接駁車。窗外開始打雷,暴雨如注,他看到有的選手還在艱難地趕往打卡點。接駁車司機是本地人,說後面還有幾座山,雖然海拔不高,但下坡很陡,都是土路,非常危險。果然,有隊友說晚上十點多遇到了司機說的陡坡,疲乏導緻注意力下降,踩滑撲倒,差點墜下山溝,回想起來心仍有餘悸。

未完成的戶外比賽:8天8場被取消或熔斷

暴雨之下溪水暴漲,越野賽選手要在這種環境下比賽,風險很高。受訪者/圖

熔斷細節:期待專業指導

萬幸的是,8天8場被取消或熔斷的戶外比賽未公布有人員傷亡,但在社交媒體上留下了一堆吐槽。

“我能了解熔斷,但不滿賽事方隻發了一個冷冰冰的公告,沒有做任何解釋說明。”鄭永明認為,在資訊對稱方面,賽事方可以做得更好。

雨天賽事的考驗本就加大,疊加熔斷,雨中奔跑的選手有的不便或不敢看手機,有的甚至失聯,如何通知、接送,細節非常多。

廖洪濤躲雨的寺廟内沒有手機信号,選手們按下組委會發的GPS“緊急救援”紅色按鈕,也沒有收到回應。直至次日早上六七點多,村民來到寺廟,告訴選手們附近一地有信号,才終于聯系上組委會。寺廟附近沒有公路,選手又拖着疲憊的身軀步行三公裡才上了接駁車。

失聯急壞了家人,廖洪濤打通妻子的電話時,她已經買好了票,準備坐高鐵來找他。

未完成的戶外比賽:8天8場被取消或熔斷

“江南一百”越野賽,選手與外界獲得聯絡後,又步行3公裡才坐上接駁車。受訪者/圖

2022年,國家體育總局釋出的《關于建立健全體育賽事活動“熔斷”機制的通知》提到,體育總局各項目管理中心和全國性單項體育協會應當給予技術支援和專業指導,進一步細化“熔斷”技術規範,明确各方責任,提供必要服務。

姚佳坦言,作為賽事公司,需要行業協會或專家對熔斷機制給予指導和建議,“如果标準能再具體一些會更好”。最近,他的同僚正在向登山協會學習相關經驗,以在日後遭遇突發事件時能及時精準決策。

在遇山洪受阻一個多小時後,雨勢變小,賈華和其他選手步行下山,坐上了組委會安排的接駁車。複盤這次經曆,他認為組委會不僅要及時作出熔斷決定,更應該在賽後主動公開熔斷時的氣象和環境、熔斷決策依據、善後工作安排等資訊,這樣選手也能更加了解和包容。遺憾的是,目前很少有賽事能做到這一點。

陳笑笑是從幾位選手口中聽到的熔斷消息,最先走到了打卡點的選手,得知30公裡組比賽已熔斷,下撤之時,消息口口相傳。但直至到家,她也沒等到組委會确認選手平安的電話。

(賈華、陳笑笑、山客、洪莉為化名)

南方周末記者 林方舟 南方周末實習生 譚梓莜 衛雅琪

責編 汪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