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論文查重,怎麼就成了畢業生們的一塊“心病”

作者:半月談新媒體

“查重過了嗎”“論文降重了嗎”……快到一年畢業季,畢業生之間的“問候語”悄然發生了變化。出于對學術不端行為的限制,查重率是衡量論文原創性的重要名額。為了讓畢業論文順利過關,學生往往自行付費購買查重服務。然而,五花八門的查重管道、良莠不齊的查重結果、水漲船高的查重費用等,讓畢業生們很心累。

畢業生的一塊“心病”

“查重花了幾千塊錢”“非常不準,這家店查重率4.7%,學校查28.9%,差點延期畢業”“學校查完重新修改,改了後自己付費查出來19%,換另一家6.8%,差距太大又得多出一份錢再找一家檢測”……

半月談記者檢索發現,一些購買查重服務的網店評價裡充斥着畢業生的抱怨,他們因各平台的查重結果良莠不齊而困擾,輾轉花了不少冤枉錢。根據不同資料庫和查重方式,費用每千字1元到10元不等,一些打着“與學校查重比對庫結果一緻”旗号的平台,一篇論文則需要三百至五百元,乃至上千元。

論文查重,怎麼就成了畢業生們的一塊“心病”

即将從一所福建普通大學院校畢業的曆史學大四學生小張完成畢業論文後,為查重煞費苦心地查找攻略。“查重網站種類名目繁多,知網、維普、萬方、超星等,令人眼花缭亂,找個靠譜實惠的着實不容易。”他說,作為文科生,即便是原創論文也擔心引用文獻導緻查重率太高,提前查重必不可少。

“許多學校供應的免費查重軟體限制了查詢次數。絕大多數學生為了達到查重要求,不得已需要付費另行查重。”北京大學研究所學生小何說。

半月談記者梳理發現,高校對學位論文查重率上限要求在10%至30%不等,不同學位層次的論文要達到不同标準,各個學校自行設定标準。若查重率超過上限要求,将不得參加論文送審進而導緻延畢,對論文至少修改3個月後方可重新申請查重檢測。

查重率超标時,學生們便千方百計“花式降重”。江蘇某高校研究所學生譚曉說,自己的論文光是一個專有名詞就有10多個字,再加上幾個常用的固定搭配,一查重馬上就标紅,讓人啼笑皆非。“為了把查重率降下來,我們想了很多辦法,要麼替換同義詞,要麼調整句子結構、改變排列組合,真是絞盡了腦汁。”

學生反映,由于查重是“剛需”,市面上不僅出現假冒知網、萬方、維普的微信公衆号、淘寶賬号等,導緻查重結果不準,還出現将送出的查重論文倒賣,他人搶先發表的“論文洩露”問題,使得學生們“愁上加愁”。

市場火爆誰人催生?

查重的本意是為了督促學生規範撰寫論文,提高學術成果品質,然而在供求關系與市場牟利操弄中“變了味”。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平台、學生和學校各方都為查重市場“添了把火”。

當下,查重比對資源主要由一些資料庫平台壟斷。業内人士反映,知網、維普等收錄期刊論文、圖書及網絡資源較廣的資料庫,成為高校尋求合作的主要對象。例如東北一所大學釋出的論文查重管道顯示,該校圖書館指定采用“(知網)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5.3”進行付費檢測,而被檢測的學位論文自檢測之日起一年後自動進入知網公司的學術論文聯合比對庫。

論文查重,怎麼就成了畢業生們的一塊“心病”

“這意味着,查重機構不僅賺到由學生買單的查重費用,還擷取到學生個人資料和論文全文,收錄進資料庫進一步豐富資源。”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副教授洪志忠說。

各類商業查重平台更是亂象頻出。一些機構聲稱查重系統包含“學校自建庫”,是“高校剩餘名額”,能與學校查重結果一緻,不斷哄擡價格。業内人士透露,不少商業查重系統為了多賣查重報告,轉化人工降重、AI降重盈利,故意提高查重率。

受訪學生表示,學生們反複查重、高價查重,也有自己寫論文不認真以及抄襲的因素。“學生在撰寫論文的時候應該非常清楚自己有沒有抄襲,有的人試圖通過查重後同義詞替換、語序替換來蒙混過關。”清華大學黃同學說。這也催生了“查重降重一條龍服務”,機器降重、人工付費降重、技術降重、翻譯轉換等操作遊離于灰色地帶。

同時不少專家開始質疑,設定查重标準是否合理?西南政法大學教授程德安指出,受技術所限,查重系統雖然可以識别出送出論文與資料庫文獻間的重複内容,但還不能準确判别引證關系,存在“誤判”和“漏判”的問題。

近年來,各大高校紛紛提高畢業論文查重标準,不少名校要求查重率低于5%,甚至個别導師要求低于2%,一些課程中的小論文或者報告都開始要求查重。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助理教授吳秋翔認為,單純采用查重這一技術手段“一刀切”判定學生論文情況,甚至對論文品質進行高低評價,并不科學,隻能逼着學生投機取巧,用各種方法規避查重率高的問題。

讓查重回歸本來意義

“論文查重有必要,提升品質更關鍵。”程德安認為,高校需進一步完善論文品質稽核方法,多元度評閱論文,破除将論文查重率作為進入答辯的絕對标準。

由于人文社科與理工科的論文寫作性質不同,有必要針對不同學科進行查重标準分級,對一些人文社科專業的論文适當降低查重要求。例如,政策文本分析、研究名人觀點、引用法律條文和曆史文獻,都有可能導緻較高的文本重複,但這并不屬于學術不端的範疇。

吳秋翔等受訪專家建議,可以為查重率超标的學生提供申訴機會,組織專家力量對這部分論文進行評審并做出決議。針對查重率合格的論文,還可以從論文的思想表達、創新性、理論性等多方面進行審議,避免“以查重論優劣”。

不少學生呼籲,希望學校進一步開放資源,提供正規管道多次查重服務,而不是自己在網上到處找。

洪志忠認為,還需加強查重平台管理,強化市場監管和輿論引導,規範查重平台的付費服務,建立科學透明的服務體系,整頓非法牟利行為。亟待有關部門對機構的收費标準給出指導意見,并稽核相關資質。

歸根結底,學術規範需從源頭抓起,高校從大學生階段就要抓好學生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教育,開展必要的論文寫作指導。學校和導師要切實承擔指導職責,對學生開展相關訓練,提升其學術道德意識。

半月談記者:鄧倩倩 魏夢佳 柯高陽

*本文為《半月談》2024年第8期内容

原标題《這家店查重率19%,換一家6.8% 論文查重,畢業生們有點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