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8家上市銀行2023年報盤點:利息淨收入2017年來首次負增長,加快布局大模型

作者:财經新媒體

作者 | 劉芬 編輯 | 蔣詩舟

随着58家上市銀行2023年報披露收官,備受關注的數智化轉型進展,以及經營業績、資産品質、經營模式等最新變化浮出水面。

據安永釋出的《中國上市銀行2023年回顧及未來展望》(下稱“報告”),在宏觀經濟承壓的2023年,上市銀行經營發展也面臨挑戰。從58家上市銀行的營收結構看,淨利息收入占比最高,達75.40%,較2022年下降1.55%,主要受淨息差收窄的影響。2023年,上市銀行的平均淨息差為1.69%,已連續四年下降;利息淨收入自2017年以來首次出現同比下降;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較2022年下降8.05%,連續2年下降。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上市銀行在2023年實作營收合計5.87萬億元,同比下降0.98%,但通過降本增效、加強風險防控降低信貸成本,仍實作淨利潤合計2.17萬億元,同比增長1.43%。其中,不同類型銀行的經營業績分化明顯,相比大型銀行,中小銀行受宏觀環境變化的影響更大。

一、上市銀行承壓,業績分化明顯

在安永看來,上市銀行淨利潤增速放緩主要由于在經濟增速放緩壓力和市場競争加劇環境下,上市銀行營業收入持續承壓。其中44家上市銀行淨利潤同比增長,14家上市銀行淨利潤同比下降。

分類别看,6家大型銀行淨利潤合計1.39萬億元,增幅為2.47%,其中農行和中行2023年度淨利潤增幅均超過4%,其餘4家大型銀行淨利潤增幅在0.83%-2.34%。

10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淨利潤合計5020.87億元,下降3.18%。其中有6家銀行淨利潤上升,浙商淨利潤增幅最高,為10.75%。有4家銀行淨利潤下降,其中,浦發淨利潤同比下降28.02%,渤海、興業、光大的淨利潤分别同比下降16.80%、15.97%和8.80%。

29家城商行淨利潤合計2238.72億元,增幅為6.09%。其中有7家城商行淨利潤下降,九江銀行、江西銀行淨利潤下降幅度較大,分别同比下降55.65%、32.92%。有22家城商行淨利潤上升,其中哈爾濱銀行、杭州銀行、泸州銀行淨利潤分别增長24.54%、23.15%、23.02%,齊魯銀行、蘇州銀行、成都銀行、青島銀行、江蘇銀行和甯波銀行的淨利潤增幅也超過10%。

13家農商行淨利潤合計496.45億元,增幅為1.47%。其中有3家農商行淨利潤下降,九台農商行降幅最大,為89.35%。有10家農商行淨利潤上升,其中江陰農商行淨利潤增長 24.92%,常熟農商行、蘇州農商行、瑞豐農商行和青島農商行的淨利潤增幅超過10%。

報告指出,資産規模方面,2023年末上市銀行總資産合計293.91萬億元,同比增長11.14%。其中,貸款餘額(扣除減值準備後的淨值)同比增長10.91%。同時,2023年上市銀行加大對制造業的貸款投放力度,制造業貸款總額增長18.71%;房地産行業貸款餘額增長3.08%,但增速較2022年下降2.05%。個人貸款中的房地産行業貸款增速持續下降,2023年上市銀行的個人住房貸款餘額由2022年的增長1.49%轉為下降1.59%。

負債方面,2023年末,上市銀行負債總額合計270.48萬億元,同比增長11.37%。資産品質方面,2023年末,上市銀行不良貸款餘額合計2.16萬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490.95億元,權重平均不良貸款率從2022年末的1.33%下降至1.29%;權重平均撥備覆寫率為240.10%,較2022年末上升2.39%;權重平均資本充足率為15.80%,與上年持平。

安永同步釋出的《中國42家A股上市銀行2024年一季度業績概覽》顯示,42家A股上市銀行2024年一季度實作營收同比減少1.73%,淨利潤同比減少0.81%。其中,大型銀行淨利潤增速為-2.19%,較去年同期下降4.61%,郵儲銀行淨利潤增速下降幅度最大,下降6.28%。全國性股份制銀行淨利潤增速為-0.34%,同比下降2.15%,平安銀行增幅下降最大,下降11.37%。城商行增速為6.83%,同比下降5.09%,江蘇銀行、鄭州銀行、蘇州銀行和廈門銀行的淨利潤降幅分别為14.47%、21.39%、10.53%和11.63%。農商行增速為1.56%,同比下降10.28%,其中重慶農商行增速下降幅度最大,下降18.11%。

58家上市銀行2023年報盤點:利息淨收入2017年來首次負增長,加快布局大模型

(圖檔來源:安永報告)

二、加快布局大模型,落地難在哪?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銀行業對大模型的關注度增強,越來越多的上市銀行布局大模型技術,在基礎能力建設和業務場景搭建方面取得突破,由“數字化轉型”邁向“數智化轉型”,革新現有的産品、流程、營運方式、商業模式,其中不乏城、農商行身影。

安永報告顯示,2023年共有25家銀行在年報中披露金融科技/資訊科技投入金額,合計1970.12億元。有27家上市銀行在年報中披露金融科技/資訊科技人員數量,相關科技人員合計超14.42萬人。

從數量上來看,工行金融科技人員最多,繼續維持在3.6萬人;建行、農行、中行和招商均超萬人。從增長情況來看,部分銀行的金融科技人才增幅超30%,其中,重慶銀行增長最快,達57.62%;交行和農行排名第二和第三,分别為33.30%和31.22%;青島銀行為30.20%。從科技人員占比來看,興業銀行最高,達13.91%,渤海銀行其次,為11.30%,上海銀行第三,為10.75%。

同時,更多銀行在用開放的姿态擁抱大模型落地。比如,年報顯示,中信銀行董事長方合英直言,“ChatGPT和Sora的橫空出世正在重構銀行服務生态”。工商銀行在2023年度建立了行業内首個全面自主研發且具有千億參數級别的AI大模型技術體系,并在多元金融業務場景中實作了創新性應用。興業釋出百億級大模型 ChatCIB,聚焦财富、投資、報告等垂直領域。平安銀行将大模型技術用于零售貸款審批、營運管理數智化更新、消保降訴、汽車金融AI 驗車等場景,提高金融服務可獲得性。

“目前,數智化能力已成為上市銀行的核心競争力,對大模型技術的探索和實踐将進一步革新現有産品服務、業務流程、營運方式乃至商業模式,為銀行業轉型帶來全新的機遇。”安永華北區金融服務審計主管合夥人姜長征表示,盡管大模型在銀行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但在實際落地過程中也面臨着一些挑戰,如資料隐私和安全、模型的可解釋性、預測的準确性以及倫理法律保護等。

在安永看來,在場景搭建方面,上市銀行需形成适合自身發展的場景地圖、用例地圖及實施路線圖,避免求大求全。在平台建設方面,上市銀行應基于不同的場景,合理應用不同的工具及平台,避免盲目使用、浪費科技資源。在模型應用方面,要綜合考量成本、基礎設施、模型性能等因素,最終明确模型的調用或直采授權。對于部分中小銀行而言,由于客戶體量小、邊際效益低,可能較難承擔數智化轉型所需的科技資源投入,行業分化或将進一步加劇。是以,在數智化趨勢下,中小銀行可考慮組建聯盟,實作能力共建、成本共擔機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