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除香港澳門外,中國還有一個地方被“強租”99年,知道是哪兒嗎?

作者:單純生活家PvR

除香港澳門外,中國還有一個地方被"強租"99年,知道是哪兒嗎?曆史總是充滿了戲劇性與曲折,一個小小的地區,竟然被外國列強強行租借了近一個世紀。在這片土地上,發生了多少悲慘的故事?中國人民又付出了怎樣的代價?這個飽經戰火蹂躏的地區,最終是如何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讓我們一起追溯這段屈辱曆史,一探究竟吧。

除香港澳門外,中國還有一個地方被“強租”99年,知道是哪兒嗎?

一個不起眼的小漁村

山光潋滟,海闊雲卷,偎依東海之濱的一座小漁村,原本安甯祥和。這裡四面環山,背倚大海,林木蔥郁,環境宜人。一望無際的蔚藍海域,滋養着無數魚蝦貝類,成為世代漁民賴以為生的家園。

除香港澳門外,中國還有一個地方被“強租”99年,知道是哪兒嗎?

村民們世代以捕魚為生,生活雖然清貧,但也過得無憂無慮。每當夜幕降臨,隻見海面上漫漫燈火,點點漁船歸來,船上裝着蝦蟹鮮魚,男女老少争相分割着美味佳肴。

傍晚時分,鹹濕的海風徐徐吹拂,帶着濃郁的腥味撲鼻而來,老漁民們就手把青蚝鍋裡飯後甜點一款款蒸好,品嘗着這鹹香可口的好味道。孩子們在月光下你追我趕,嬉鬧打鬧,洋溢着無憂無慮的童真笑臉。

除香港澳門外,中國還有一個地方被“強租”99年,知道是哪兒嗎?

小漁村中立有一座古老的海神廟,廟宇高大,滄桑依舊。村民們每逢佳節,就攜家帶眷前來禮佛求平安。

清晨時分,一輪火紅的太陽緩緩升起,老漁民們便挎着漁簍、魚跳、網兜等漁具,順着棧橋往外走去。孩子們就蹲在沙灘上堆沙堡,壘石子,捉貝殼,天真無邪地玩耍。孩子們的笑聲夾雜在海浪的起伏聲中,歡快悠揚,引得浪花都跟着起舞。

除香港澳門外,中國還有一個地方被“強租”99年,知道是哪兒嗎?

這樣祥和安甯的景象,恰如一幅世外桃源圖,令人向往。但誰曾想,這裡竟也惹起了列強的觊觎目光。貪婪的鐵蹄很快就要這方天地踩平,将和平的年代徹底打破。

列強的鐵蹄踏平和平年代

除香港澳門外,中國還有一個地方被“強租”99年,知道是哪兒嗎?

19世紀下半葉,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領土的狂潮。一時間,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家憑借武力,在中國的土地上碩果累累,搶占了大量殖民地。在這股狂熱的侵略浪潮中,西方列強對中國這片富庶之地虎視眈眈,旨在利用殖民統治榨取中華民族的富足資源。

作為一個不起眼的小漁村,它也成為了列強觊觎的目标。1897年,一艘神秘的法國輪船"白瓦特号"自法國啟航,載滿了法國侵略者的陰謀,向着中國的海域緩緩駛來。

除香港澳門外,中國還有一個地方被“強租”99年,知道是哪兒嗎?

當時,法國正處于工業革命的重要時期,對原材料和勞動力的需求量巨大。正值此際,這個地理位置優越、臨近海灣的小漁村便進入了法國人的視線。法國人認為,若是能在這裡建立海軍基地,将會極大地推動其遠洋貿易的發展。

于是,法國人開始了行動。他們煞有介事地将這個小漁村命名為"貝亞德城",昭示着即将到來的殖民統治。1898年4月22日,一支強大的法國艦隊蓄勢待發,迅速搶占了這座小漁村并升起了法國國旗,宣告了對這片土地的占領。

除香港澳門外,中國還有一個地方被“強租”99年,知道是哪兒嗎?

面對法國人的鐵蹄鋪地而來,腐朽無能的清朝政府猶豫不決,最終在法國的強硬要求下,于1899年簽訂了《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将這個小漁村及其附近遼闊海域全部割讓給了法國殖民者,租期長達99年。

就這樣,一個曾經祥和甯靜的小漁村,轉眼間淪為了法國殖民統治的對象。法國人在這裡燒殺搶掠,橫行霸道,将當地百姓的家園徹底踩平。一派和平景象在鐵蹄的踐踏下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哀鴻遍野、硝煙彌漫的慘狀。

除香港澳門外,中國還有一個地方被“強租”99年,知道是哪兒嗎?

漁村百姓不屈不撓的抗争

面對法國殖民者的鐵蹄踏平家園,漁村百姓沒有懼怕,反而懷着一股不屈的鬥志,自發組織起來,對殖民統治進行了頑強的抗争。

除香港澳門外,中國還有一個地方被“強租”99年,知道是哪兒嗎?

起初,一批愛國志士冒着生命危險,暗中策劃了一場武裝起義。他們悄悄收集武器,組建民團,四處宣傳愛國主義思想,呼籲人民一起捍衛家園。

1902年的一個夜晚,愛國志士們給法國殖民當局的駐軍設下了伏擊。在黑暗中,槍聲突然大作,打響了一場殘酷的殖民戰争。志士們奮勇向前,與殖民軍展開了激烈的槍戰,場面一度十分混亂。

除香港澳門外,中國還有一個地方被“強租”99年,知道是哪兒嗎?

然而,這場起義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法國殖民軍很快就鎮壓了這次武裝反抗,将頭目分子逮捕,嚴懲不馨。可歌可泣的是,為了煽動人民起義,一批志士甯死不屈,他們高喊着"收複家園"的口号,在行刑前一直堅貞不渝。

愛國志士們的鮮血,讓更多的漁村百姓燃起了抗争的希望。幾位曾在香港留學的知識分子回到家鄉,紛紛響應了抗争的呼聲,他們利用自己所學的新知識,向村民宣傳民族獨立的理念,組織群衆進行罷工、遊行等和平抗議活動。

除香港澳門外,中國還有一個地方被“強租”99年,知道是哪兒嗎?

漁村百姓們雖然手無寸鐵,但每當殖民軍壓迫時,他們就會集結成群,高舉愛國智語,高喊"法國殖民者滾出去"的口号。婦女們更是使出渾身解數,有的人用針線縫制抗争旗幟,有的則在暗中為愛國志士提供食物和掩護。

祖國的堅定力量終将勝利

除香港澳門外,中國還有一個地方被“強租”99年,知道是哪兒嗎?

面對法國殖民者的鐵腕統治,漁村百姓雖然奮力抗争,但終歸力量有限。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國政府才有了足夠的實力,開始為奪回被割占的領土而努力。

新中國成立之初,時任中國政府總理的周恩來就親自寫信給法國政府,要求法方切實履行《中法展拓香港租界專條》規定,在1997年12月31日香港主權移交時,将廣州灣一并歸還中國。

除香港澳門外,中國還有一個地方被“強租”99年,知道是哪兒嗎?

然而,法國政府對此熟視無睹。周恩來不得不再次與法方交涉,表明中國政府決心收複被租借的領土。1963年11月,時任國務院總理的周恩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公開指出:"香港和廣州灣租界的期限均于1997年屆滿,我們堅持全部收回。"

在中國政府的堅持下,法國政府最終在1966年同意就廣州灣的歸還問題與中國進行談判。談判一開始,雙方在租期期限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法方執意要将租約延續至1997年,而中方則堅持盡早收複領土,态度堅決。

除香港澳門外,中國還有一個地方被“強租”99年,知道是哪兒嗎?

斡旋多時後,法方終于在中國政府的強硬态度下做出了讓步。1973年6月,中法兩國簽訂了《關于提前收回廣州灣法租界的協定》,決定将廣州灣的租期縮短至1976年4月20日。這意味着法國要提前20多年将租界歸還中國。

至此,廣州灣終于擺脫了近80年的殖民統治。1976年4月20日,中國政府派出專員與法國代表正式移交。當五星紅旗再次升起在漁村上空時,百姓們自發夾道歡呼,年複一年盼望的景象終于來臨。從此,這個小漁村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華麗蛻變,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除香港澳門外,中國還有一個地方被“強租”99年,知道是哪兒嗎?

愛國主義薪火相傳

這段屈辱的曆史,見證了中華民族在列強鐵蹄下不屈不撓的頑強抗争。近80年的殖民統治,給這個小漁村帶來了無盡的苦難,但同時也鍛造了人民堅韌不拔的愛國主義精神。

除香港澳門外,中國還有一個地方被“強租”99年,知道是哪兒嗎?

即便是在法租時期,漁村百姓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努力傳承着這份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他們将孩子們起名叫"複圜"、"奪還"等,希望新一代能時刻牢記奪回家園的理想;将過去抗争的故事代代相傳,把愛國熱血一脈相承;每逢佳節,村民就聚在一起,懷念故土,詠歎家國情懷。

直到1976年,當五星紅旗重新升起在漁村上空時,人們的愛國熱情終于如獲重釋。老一輩的抗争者紛紛拾級而上,含着熱淚親吻國旗;年輕人高喊祖國萬歲的口号,洋溢着振奮的喜悅;婦女們簇擁在一起,熱烈鼓掌歡呼。仿佛這一刻,所有的苦難都一掃而空,隻剩下對祖國的驕傲與自豪。

解放後,這個小漁村很快就煥然一新。新中國政府出資修建了學校、醫院、碼頭等基礎設施,徹底改變了落後面貌。漁村百姓也在黨和政府的呼籲下,學習了新的知識和技能,過上了安康富足的新生活。

但是,不管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人們對于這段峥嵘歲月的記憶卻始終銘記在心。漁村将往事遺留下來的一些舊物折射着那段峥嵘歲月,如被法租時期留下的行刑台等,都被當地人妥善儲存下來,成為了弘揚愛國主義教育的寶貴資源。

政府也是以在當地修建了紀念館,讓後人永遠銘記這段屈辱的殖民曆史,從中汲取力量和智慧。每逢重大節日,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就會在這裡如火如荼地開展,老一輩的親曆者還會被邀請來訴說往事,讓愛國主義精神熊熊燃燒、代代相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