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之後如果沒有清朝,中國最終疆域會有多大,結果出乎人意料!

作者:雲貝勒說曆史
創作聲明:本文是根據曆史内容所編,文中有關細節可能有所改動,請勿與現實關聯,敬請各位理性閱讀

熟悉曆史的人都知道,清朝是大陸古代版圖最大的朝代之一,幾乎完整地控制了中原華夏、東北、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西域等地區!

可以說是統治了共計一千三百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長達100多年的時間!

于是,在曆史學界中便出現了這樣一種觀點:那就是如果沒有滿清政權的出現,中國就打不下這麼廣袤的疆土面積,而最終的國土面積将會讓人難以接受!

那麼這個觀點是否合理呢,本篇文章将帶大家來進行詳細的分析。

之是以會有部分人持以上觀點,無非是因為以下兩條原因。

原因之一是:他們認為擁有“胡族”身份的滿清統治者更懂得如何去統治塞北的胡族,而相比之下的漢人統治者就沒有這個優勢!

原因之二則是:作為漢人政權的宋、明兩個朝代的疆域都很小,尤其是清朝建立前的明朝,後期國土的疆域更是萎縮到隻有漢地十八省!

也正因如此,在網絡上便出現了一種言論:就是如果沒有清朝的出現,而讓明朝再繼續延續下去的話。

直到歐美各國來華的時候,中國的領土可能隻會有三百多萬平方公裡的大小!

明朝之後如果沒有清朝,中國最終疆域會有多大,結果出乎人意料!

而這樣的觀點其實也是錯的離譜的,首先,不是隻有胡人政權才懂得統治胡人之地。

“西漢吞并西域,東漢收複南匈奴,唐朝統治西域和漠北”,這些都是中原政權拉攏和統治胡人的典型案例。

後來的明朝也是恢複了漢唐王朝對外擴張的勁頭,不僅西控青藏,而且東控東北,甚至還多次北伐,深入草原地區。

與後面的清朝相比,明朝缺少的隻不過是蒙古草原和西域這兩個闆塊。

而與漢唐相比,明朝雖然沒有擁有西域,但是卻控制了青藏和東北地區。

至于明朝晚期疆域隻剩下了漢地十八省的原因:那是因為到了明朝晚期,因國力衰弱導緻喪失了對邊疆的控制罷了,這也是任何王朝末期時疆域萎縮的通病!

在清王朝衰落的後期,也是同樣地不斷丢城失地!

平心而論,在對滿、蒙、回,藏四個闆塊的控制上,滿清真正強于曆代漢人王朝的地方:那就是對于蒙古草原的控制!

明朝之後如果沒有清朝,中國最終疆域會有多大,結果出乎人意料!

為什麼這麼說呢?那麼下面咱們就對東北、青藏、西域和蒙古這四個地區來進行輪流解讀。

但在解讀之前先要給大家解釋一個概念:那就是“羁糜統治”。

“羁糜統治”,就是中央在少數民族地區設立特殊的行政機關。

而該地區除了在政治上隸屬于中央王朝和經濟上有朝貢的義務外,其餘的一切事務則均由地區的少數民族首領自己進行管理!

解讀地區之一:東北區域

嚴格地來說:滿清政權對于東北并不是完全實際控制的。

當時東北“郡縣化”的隻有奉天(今遼甯)、吉林和黑龍江的南部(松嫩平原長白山)。

也是因為這些地方有清朝駐軍的長久駐紮,是以控制力才稍微地強一點。

明朝之後如果沒有清朝,中國最終疆域會有多大,結果出乎人意料!

而吉林和黑龍江的北部,也就是三江平原,黑龍江的中下遊卻基本上便是羁糜統治。

讓當地的東海女真各個部落臣服于清朝便了事了,沒事的時候進貢點貂皮和人參就行。

這也是為什麼在晚清時期,俄羅斯那麼容易就奪走了外東北的原因。

在這一點上,清朝比明朝強不了多少,明朝當時是直接統治東北南部,設定遼東都司,下轄各個衛所。

在東北的中北部也是實行的羁縻統治,讓當地的土著部落臣服了事。

相比之下比較差一點的就是:明朝對吉林的控制力比較弱,而清朝對吉林的控制力強一點。

而這方面的原因:則跟清朝統治集團本身就起源于吉林地區有很大的關系!

明朝之後如果沒有清朝,中國最終疆域會有多大,結果出乎人意料!

解讀地區之二:青藏一帶地區

清朝對于青藏地區其實也不是實控的!

在名義上,清朝把康藏割給了四川,把安多單獨設為了青海省,然後還偶爾派兵進入衛藏。

但除了西甯所在的湟水谷地外,其他地方仍然都是羁糜統治。

在這一點上,清朝與明朝對于青藏地區的統治其實沒什麼差别。

解讀地區之三:西域一帶地區

清朝對西域的控制要分成兩個部分,那就是北疆和南疆。

天山以北的北疆,因為清軍與準噶爾的長期戰争,最終武力占領了北疆,并且還遷走了準噶爾餘部。

同時還讓滿洲的親族錫伯人,移民屯墾北疆,是以滿清對于北疆算是實際控制!

明朝之後如果沒有清朝,中國最終疆域會有多大,結果出乎人意料!

但是對于南疆部分,清朝則是冊封各個地區的土官,直接羁糜統治了事。

在這一點上,清朝與漢唐兩個朝代非常相似,但是又有所不同。

漢唐兩朝對北疆的遊牧不足,直接羁糜統治了事,對南疆西部的土著城邦,也是“冊封羁糜”了事。

但對于南疆東部地區實行的則是“郡縣統治”。

漢唐時均在南疆中部的輪台(庫車),長期駐紮了軍隊鎮守。

兩者的差別就在于:清朝對新疆的實控區是北疆,然後羁糜南疆,而漢唐兩朝對新疆的實控區則是南疆東部,另外羁糜北疆和南疆西部。

要論針對新疆的整體控制,清朝與漢唐兩朝其實就是“半斤八兩”。

明朝之後如果沒有清朝,中國最終疆域會有多大,結果出乎人意料!

解讀地區之四:蒙古一代地區

無論是漢朝還是唐朝,亦或是明朝,都在是強盛的時候深入漠北,“封狼居胥”,“勒石燕然”,而在衰落的時候則隻能“望草原興歎”了。

在控制草原的努力上,漢朝策反了南匈奴,唐朝短暫設定了瀚海都護府,明朝短暫冊封了草原的部族首領為王。

但是這些都是短暫的“羁糜統治”或者“局部羁糜”,根本談不上“長期而整體的羁糜”,更談不上“實際控制的地區”!

而清朝對外蒙古則是實作了長期的“羁縻統治”,對内蒙古更是實作了長期的“實控統治”。

解讀完以上四個地區之後,如果我們在明朝之後,把接續的清朝換成一個漢人王朝,在這裡我們姑且将其稱作“新王朝”。

那麼,這個“新王朝”是否又能夠像清朝那樣做到對滿、蒙、回、藏四個地區一定程度上的控制呢?

明朝之後如果沒有清朝,中國最終疆域會有多大,結果出乎人意料!

首先,我們需要明确一下這個假設中的“新王朝”具體是怎樣建立起來的,方式無非就是兩種:

第一種便是:農民起義軍中的最強者成為“新王朝”的創始人。

第二種便是:農民起義軍打頭陣,但最終是在正規軍閥的混戰中競争出一個最強者,成為“新王朝”的創始人。

但是,“新王朝”最終也會和塞北的清國進行對峙,這又與“宋遼對峙”有所不同。

宋遼對峙形成之前,中原經曆了五代十國的割據時期,在五代十國之前,更是經曆了上百年的“晚唐藩鎮割劇”時期。

強大的武人集團力量,讓宋朝矯枉過正,對武将的壓制比較誇張。

這就降低了宋王朝的對外戰争能力,而晚明則很大程度上是亡于崇祯皇帝不願下放權力。

是以,“新王朝”可能會總結前朝滅亡的教訓,不會像宋朝和晚明那樣過分的強幹弱枝,自貶武功。

明朝之後如果沒有清朝,中國最終疆域會有多大,結果出乎人意料!

另外,鑒于晚明時期清國對于中原的巨大威脅,中原的“新王朝”必然會以北清為第一大敵。

在新王朝的初期,戰争會在山海關和遼西一帶長期地上演。

以中原新王朝的國力,在發揮正常的情況下,用一兩代帝王的時間滅掉清國,收複遼東和控制東北,這都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

而且,由于明朝在東北“以夷制夷”,“羁糜女真”政策的失敗。

這個經驗教訓也會促使新王朝從中原遷移更多的漢人來充實遼東和吉林一代。

新王朝到時後實際控制遼東、吉林,羁糜黑龍江中下遊的局面,大體上會和曆史上的清朝很相似。

而且,由于新王朝不會限制漢人移民屯墾,長此以往,東北地區人口也會迅速充實。

那麼,沙俄入侵東北的難度就會變得很大,外東北也就不會那麼輕易的被割走了。

既然東北地區已得,那麼接下來的賽場就變成了新王朝對戰準噶爾!

明朝之後如果沒有清朝,中國最終疆域會有多大,結果出乎人意料!

準葛爾是一個獨特的政權,它以藏傳佛教為國教,尊教宗“五世達賴”為師,這樣便能最大限度地統合整個蒙古人的世界。

這其中便包括了青海蒙古,漠北,漠南蒙古,北疆蒙古,甚至還可以容納藏人各部。

這意味着準噶爾汗國可以控制蒙、疆、藏三個大版塊,對中原和東北形成極大的地緣優勢!

這也是當初清王朝為什麼拼了三代帝王,幾乎耗盡了國力也要平定準噶爾的原因。

清朝平定準葛爾,在一方面是因為有漠南、漠北蒙古的幫助。

如果換成是假設的新王朝,沒有了蒙古草原各部的幫助。

新王朝解決西北威脅的方案更可能是:先打敗準葛爾的進攻,然後再伺機瓦解對方。

明朝之後如果沒有清朝,中國最終疆域會有多大,結果出乎人意料!

接下來,新王朝很可能向西漢占領南疆,斷匈奴右臂那樣,出兵占據南疆,拉攏南疆各個綠洲農業城邦。

并且設定類似于“西域都護府”那樣的機構,截斷準噶爾與西藏的聯系。

與此同時,新王朝也會北伐蒙古草原,打敗那些在準噶爾和新王朝之間觀望的牆頭草。

接着冊封并許諾各種利益,以防止他們成為準葛爾南下的幫手。

最後,再利用準噶爾汗國内部的捍衛争奪戰,新王朝很可能會扶持親近中原的溫和派上位。

最終,青藏各部也會延續原初和明初的傳統倒向中原的新王朝,延續“羁糜臣服”的傳統,南疆也很可能會被中原新王朝劃入半實控。

新王朝會在關鍵城市設定駐軍,并從内地遷移漢人屯墾戍守。

而北疆的準噶爾政權,則很可能會繼續地維持名義上臣屬于新王朝,獲得像北韓那樣的郡王爵位。

明朝之後如果沒有清朝,中國最終疆域會有多大,結果出乎人意料!

最後一個問題,蒙古各部接下來會不會很快統一呢?答案顯然是不會的。

蒙古草原先是被清國控制的,然後再被準格葛爾控制的。

新王朝在摧毀了準噶爾的霸權之後,草原各部至少需要一百年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形成真正的統一政權。

當然,最終統一的結局也可能不會發生!

因為當初終明朝二百七十多年的時間,除去明朝早期的幾次北伐漠北外。

足足有兩百年的時間裡,草原沒有任何外來勢力的幹涉,但是結果又是怎樣的呢?

結果是:原本隻分裂成鞑靼和瓦剌兩部分的蒙古,到了明朝末期,繼續分裂成了三十幾個部落。

明朝之後如果沒有清朝,中國最終疆域會有多大,結果出乎人意料!

草原勢力不斷分裂的原因我們不太清楚,但是很可能與藏傳佛教培養出了宗教貴族階層,繼而形成封建割據勢力有莫大的關系。

這一點比較像吐蕃帝國,在吐蕃分裂之後,藏傳佛教徹底替代了苯教,成為了高原地區唯一的宗教。

吐蕃帝國從此再沒統一,四分五裂的局面一直延續了上千年。

這樣的話,明朝之後假設的漢人新王朝,很可能就會像“羁糜青藏高原”那樣:冊封蒙古草原各個部落的首領喇嘛為土司和法王,直接進行羁糜統治了事。

其實在事實上,滿清第二代帝王皇太極整出來的“盟旗制度”也不是原創的。

是明朝晚期“羁糜草原”的政策,給了皇太極很大的啟發。

由于新王朝的中原特點,和蒙古各部聯姻的可能性也不會很大,是以“羁糜草原各部”是大機率的事件。

明朝之後如果沒有清朝,中國最終疆域會有多大,結果出乎人意料!

但是像清朝那樣,做到實際控制漠南蒙古這個可能性就比較小了。

至于網絡上流傳的說法:“如果明朝之後沒有清朝,而是漢人新王朝,那麼中國的領土就隻剩下關内十八省了”。

對于這種說法,經過了我們整個的論證,完全就可以一笑而過了!

故事素材圖檔均來源于網絡,敬請各位理性閱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