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于謙何罪?明英宗朱祁鎮為何不顧天下蒼生反對,執意将他斬首?

作者:V盟文史

明朝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一個太監匆匆進門禀報:“禀報皇上,太上皇他,回來了!”

代宗皇帝朱祁钰聽了後臉色大變,狠狠地罵道:“楊善這個小子,你可害苦了朕!”

于謙何罪?明英宗朱祁鎮為何不顧天下蒼生反對,執意将他斬首?

一年前,即正統十四年(1449年),英宗朱祁鎮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下,率數十萬明軍精銳迎戰入侵瓦剌軍隊,結果在土木堡兵敗被俘,史稱“土木堡之變”。

皇上被俘,人心大亂,明朝到了生死存亡關頭。國不可一日無君,于謙等大臣建議讓英宗異母弟弟郕王朱祁钰當皇帝,這個建議也得到了太後的恩準。

朱祁钰不想幹,他說:“萬一我哥哥英宗要是回來了,把我往哪擱?”

大臣們紛紛勸告:“國難當頭,你想那麼多幹嘛,再說了,宋徽宗、欽宗的曆史你還不了解?”

于謙何罪?明英宗朱祁鎮為何不顧天下蒼生反對,執意将他斬首?

那意思是說,英宗他還有機會回來嗎?就這樣,郕王朱祁钰臨危受命,尊英宗為太上皇,自己登上皇位(代宗皇帝)。在代宗的坐鎮下,明朝軍民萬衆一心,在于謙的帶領下進行了北京保衛戰,終于打退了侵略者,保住了大明江山。

實事求是地說,當時的瓦剌具備了推翻明朝的實力。土木堡之變中,明朝集中了所有精銳,都被打得稀裡嘩啦,瓦剌要滅明朝,隻要政策得當,并非不可完成的任務。

于謙何罪?明英宗朱祁鎮為何不顧天下蒼生反對,執意将他斬首?

但瓦剌大軍實際上缺乏凝聚力,各部落一盤散沙,内鬥不止,在這前提下,很難對大明無法構成實質威脅。

土木堡之變起因,并非是因為他們想要入侵明朝,而是在朝貢的時候,因為供品品質和數量雙方發生争執,演變成為一場沖突。

對于内鬥不停的現狀,瓦剌首領也先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隻想去攻打明朝城池,撈取戰利品回來分贓,通過外戰,維持内部現狀。

于謙何罪?明英宗朱祁鎮為何不顧天下蒼生反對,執意将他斬首?

是以,他們沒有像當年金人對待宋朝徽宗、欽宗二帝那樣,無限期扣留。對也先來說,多一個人多一張嘴,是一筆不小的經濟負擔,還不如說放了,從明朝那裡得到點好處。

第二年的六月,瓦剌那邊派使者來大明了,表态說:“我們想把你們的太上皇給放回來,隻要多給我們點好處就行。”

明朝的大臣一聽拍手歡迎,對代宗說:“皇上,這主意不錯,讓太上皇回來吧。”

代宗一聽就急了,心說當初是你們把老子推上皇位的,現在我哥哥回來,這皇位我還能坐得住嗎?

于謙何罪?明英宗朱祁鎮為何不顧天下蒼生反對,執意将他斬首?

代宗一聽大臣的建議便耷拉下了臉,半天不說話。

這個時候,于謙站出來說話了:“現在皇位已經定了,木已成舟,哪還有會更改的道理?臣以為還是把太上皇接回來,不然咱大明面子上也過不去。”

朱祁钰能登上皇位,能穩住局勢,全靠于謙。如今見于大人都這麼說,他也不好再說什麼,隻好打官腔說:“那就讓右都禦史楊善、工部侍郎趙榮去瓦剌磋商一下這事吧。”

代宗的意思是,派大臣去走走過場,堵住大夥的嘴就算了,最好是拒絕瓦剌的要求,放人固然好,不放人最好。但是讓他沒想到的是,這使者楊善卻認了真。

于謙何罪?明英宗朱祁鎮為何不顧天下蒼生反對,執意将他斬首?

楊善從永樂帝朱棣時就開始為大明效力,深受皇恩,對英宗忠心耿耿。代宗即位後,楊善繼續受到重用,但是他卻對英宗念念不忘。

舊臣因為升官而高興,唯獨他淚流滿面說:“你們忘記太上皇的處境了嗎?”盡管代宗不冷不熱,沒有明确表态,楊善還是暗下決心,一定要讓英宗回來。

臨走的時候,朝廷沒批多少經費,他居然将家産都變賣了,打算用這筆錢疏通瓦剌相關人員。

在楊善的努力下,英宗終于獲釋,回到北京。代宗聽到這消息,如遭晴天霹靂,心說麻煩來了,這可如何是好?

于謙何罪?明英宗朱祁鎮為何不顧天下蒼生反對,執意将他斬首?

為了防止朱祁鎮跟舊臣串通奪回皇位,他随即将對方送入南宮(延安宮)的崇質殿,将其軟禁。 代宗還下令将大殿的門緊鎖,食物隻能從從一個洞口送進去,外人不管是誰,不能入内。

其實在代宗登基的時候,英宗的生母孫太後就說了,你雖然當了皇帝,太子還是你哥哥(英宗) 的兒子朱見深,将來皇位還是要還給大侄子的。

當朱祁钰嘗到權力滋味之後,自然不肯放手,就在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把太子朱見深降為沂王,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

但是朱祁钰還是心軟了一點,犯下兩個錯誤,一是沒有讓英宗神秘消失,給了舊臣複辟的希望;二是朝廷大臣沒有大換血,給英宗複辟創造了條件。

這也不能全怪朱祁钰,是制度造成的。

于謙何罪?明英宗朱祁鎮為何不顧天下蒼生反對,執意将他斬首?

當皇帝是有學問的,必須精通帝王術,帝王術是什麼?就是心狠手辣,駕馭大臣的技術。在古代,隻有太子才能進行這方面的教育訓練,别的皇子如果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是要被砍頭的。是以半路當皇帝的皇子,不管你再有能耐,一般都幹不好,比如朱由檢(崇祯皇帝)。

朱祁钰根本不是當太子培養的,當皇帝很偶然,對帝王術一竅不通,做事的時候拖泥帶水,不夠果斷。是以,代宗釀成大錯,留下心腹之患,也把自己送上了不歸路。

景泰七年(1456年),眼見代宗身體一日不如一日,一個叫石亨的大臣産生了一個想法,讓英宗複辟。

他的好哥們,左副都禦史徐有貞,首先表示支援。

于謙何罪?明英宗朱祁鎮為何不顧天下蒼生反對,執意将他斬首?

二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跟于謙有過節。石亨是一個軍官,在于謙的提拔下能征善戰,在抵抗瓦剌入侵的戰鬥中屢建奇功,代宗對他也很器重,立他為太子太師。

于謙曾經給了他不少照顧,作為回報,石亨就向代宗皇帝建議,破格提拔于謙的兒子。但是于謙性子直,不但不領情,還曾經在工作場合怒怼石亨,說他是個小人。是以,二人結怨,石亨心中埋下仇恨的種子。

于謙何罪?明英宗朱祁鎮為何不顧天下蒼生反對,執意将他斬首?

再說,石亨雖然位高權重,可是比起于謙來,還差不止一點。如果讓英宗複辟,就能幹掉于謙,讓自己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而當時石亨又是總兵,掌握兵權,有政變條件。

至于徐有貞,跟于謙更是仇深似海。

此人名叫徐珵,在英宗時期就成為侍講,專門為皇帝和太子講課。在土木堡之變發生後,這貨被吓破膽子,在朝堂上竟然主張逃跑,遭到于謙等人怒斥,他的政治前途也被斷送。無奈之下,他才改名徐有貞,又混進官場。

于謙何罪?明英宗朱祁鎮為何不顧天下蒼生反對,執意将他斬首?

如果政變成功,他徐有貞就是開國元勳,還能把政敵于謙幹掉,一箭雙雕。

除了他倆,宦官曹吉祥、都督張軏、都察院左都禦史楊善、太常卿許彬等人抱着不同目的,全都支援發動政變。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代宗朱祁钰病重,這些人看到了機會,決定動手。

正月十六晚,這些人放出朱祁鎮,來到奉天殿登上皇位。

于謙何罪?明英宗朱祁鎮為何不顧天下蒼生反對,執意将他斬首?

對此,病重的代宗全然不知。正月十七早上,他很早就起床,洗漱打扮,吃過早點,強打精神還打算去上朝呢。

這時候,宦官匆匆忙忙前來報告:“皇上,大事不好!”

“何事慌張?”

“太上皇……”

“太上皇怎麼了?”

“太上皇……他……他複位了。”

代宗聽了呆若木雞,沉吟良久,他喘着粗氣,長歎一聲說:“好,好,太好了 ……”說完,一屁股蹲在椅子上,絕望地閉上眼睛(幾天後便去世)。

其實這時候他唯一的兒子太子朱見濟已經死了4年,即使沒有發生這事,江山将來也是大侄子的。從這個角度說,英宗複辟對他影響不是那麼大。

隻是于謙的人生是以發生重大改變,遭遇滅頂之災。

于謙何罪?明英宗朱祁鎮為何不顧天下蒼生反對,執意将他斬首?

英宗複位後,改年号為天順,封賞政變功臣。當天,英宗立即下令逮捕兵部尚書于謙、吏部尚書王文。政變僅僅五天,即二十二日,英宗就迫不及待地以謀逆罪殺了于謙和王文。

其實殺于謙的時候,英宗也糾結過,畢竟當初如果沒有于謙力挽狂瀾,大明早就完了。如果殺了他,會不會讓天下人議論,說自己無情?

這時候,徐有貞說話了:

“于謙是代宗的得力助手,當初讓郕王朱祁钰即位,後來廢太子朱見深,再後來囚禁聖上您,于謙都是幕後策劃者,或者是默許的!最最關鍵的還是,如果不殺于謙,那聖上此次複辟之舉,就失去合法性。”

英宗聽了連連點頭,随即下了決心。

于謙何罪?明英宗朱祁鎮為何不顧天下蒼生反對,執意将他斬首?

諷刺的是,參與政變的大臣,後來下場普遍都不好。石亨受侄子謀反案牽連,削職為民。徐有貞也被免職,流放外地。曹吉祥因為謀反,被處以死刑。

參考史料 :

《明史·卷一百七十一·列傳第五十九》

《明實錄·英宗睿皇帝實錄》

《明通鑒·卷二十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