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加工食品一定就是“垃圾食品”嗎?

作者:女紳士明星的話題

參考消息網5月17日報道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5月8日報道,近年來,有關加工食品的消息滿天飛。有人說,食品工業是邪惡的,不斷欺騙你,鼓勵你吃不健康的産品。任何包裝食品都不利于你的健康,隻有購買新鮮食品,你才能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資訊或出于善意,或出于某種隐含利益(擁有更多粉絲或受到算法的青睐也是一種利益),設法讓你相信,經過加工的任何東西都不可能是富有營養和健康的。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筆者不想為食品工業辯護。實際上,食品工業在很大程度上緻力于操縱你的味覺,以最扭曲的方式制造混亂,把不健康的産品送到你手中,讓你相信這是一種健康的選擇進而購買它們,甚至為了自身利益影響公共政策。哪怕這要以社會健康為代價,食品工業也要制造錯誤觀念,以便把真正的垃圾食品塞給你。

然而,我拒絕提供不加分辨的資訊,例如“加工食品等于垃圾食品”。在這種資訊中,整個背景都失去了作為複雜環境解決方案的作用。因為最終受害的将是你,因為在這種二分法的背景下,你隻能像坐跷跷闆一樣在兩種想法之間搖擺。一種認為唯一的選擇就是經常購物,以便在家裡吃到新鮮的食物。但這種想法會讓你的生活變得很累,除非你有大把閑暇時間。另一種做法是徹底放棄有選擇地購物,破罐破摔,把友善面、袋裝沙拉或早餐麥片一股腦地放進手推車。

加工食品也能健康實惠

幸運的是,部分食品工業也在做正确的事情,為我們提供對健康和生活效率都有價值的産品。當然,他們并不是慈善機構,也在追求利潤。但他們也為我們開辟了第三條道路:一份健康而實惠的優質加工食品清單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輕松。

你會說,冰櫃會占用廚房空間,而且冷凍食品已經失去營養價值,味道也不好。那麼請擺脫這些誤解,因為從收獲、屠宰到烹饪,食物的營養價值都在不斷變化,但冷凍方式卻能很好地保持其營養價值。

最值得推薦的是生鮮冷凍蔬菜,例如菜薊、豌豆、四季豆等,以及提前切好的蔬菜,如切碎的洋蔥等,以防皮膚過敏。

其中包括豆類、蘑菇、蔬菜的混合菜,或者蒜蓉炒雞蛋、蘆筍煎大蝦等冷凍菜肴。你隻需在幾分鐘内加入自己喜歡的調料,就能做出一盤菜。筆者強烈建議準備一個微波爐蒸鍋,這樣就可以在兩分鐘内烹饪任何冷凍蔬菜,加入喜歡的配料和調味料即可。

本着同樣的理念,你還可以買到預制的冷凍蔬菜,包裝上會說明其處理方法。你甚至還能找到預煮豆類。當然,對于這些食材的烹調方法,必須小心,因為其中存在差異,例如隻含有蔬菜的烹調方法,和含有奶油、面粉、奶粉、澱粉或糖等其他成分的烹調方法就不盡相同。

優質罐頭可合理“囤貨”

有些人會嘲笑他人在新冠大流行期間囤積衛生紙的行為,其實當時被人們裝滿手推車的還有罐頭食品。很多人喜歡罐頭,它們經常把忙碌的人們從非自願的間歇性禁食中解救出來。有比這種能在室溫下儲存數年、拿出來就能吃的食品更好的嗎?沒有。

值得注意的是,滅菌食品的用途非常廣泛,你可以在罐頭中找到各種各樣的食品,但并不是所有的食品都值得推薦。哪些食品可以填滿你的儲藏室呢?筆者特别推薦熟制豆類,例如罐頭鷹嘴豆、扁豆等。它們通常是原汁原味,除了水、鹽和一些防腐添加劑外,沒有其他配料。

用罐裝豆類可以做出美味的菜肴,比如鷹嘴豆炒芥藍。如果你能按照食譜用煮熟的鷹嘴豆在五分鐘内做出美味的鷹嘴豆泥,那麼肯定就不會再買現成的鷹嘴豆泥了。

罐頭蔬菜也很受歡迎:蘆筍、菜薊、玉米、青椒、豌豆、青豆和蘑菇。它們随時可以與天然魚類和海鮮一起成為桌上的美味佳肴。同樣,如果你甚至連将不同的罐頭組合在一起的時間和精力都沒有,還有一個解決方案:現成的菜肴罐頭,例如鷹嘴豆配菠菜,這類菜肴在營養方面都沒有問題。

條件有限如何攝入蔬果

如果你在旅行,隻帶了一個包,包裡有平闆電腦、筆記本、所有基本物品、衣服和洗漱包。你不知道要去哪裡吃飯,但因為行李太重,多放一根香蕉的空間都沒有。那麼筆者的建議就是:水果幹。

有一些最常見的水果幹,比如杏幹、葡萄幹或話梅幹,但也可以找到袋裝蘋果幹、鳳梨幹、甜瓜幹或芒果幹,它們會讓你免于出現低血糖。

盡管水果幹的确比新鮮水果貴,卻可以幫助你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攝入水果。實際上,吃水果幹和吃新鮮水果一樣健康,但前提是唯一的成分是水果,并且不含有脂肪或糖等其他成分。

盡管袋裝蔬菜并不是最便宜或最環保的,但洗淨即食的袋裝蔬菜有時是我們偷懶時的救命稻草。從營養角度講,它們和現買的蔬菜一樣,隻要你買的是純蔬菜沙拉,而不是那些已經加入高鹽高脂配料的沙拉。

你可以用新鮮、未經清洗的蔬菜做任何菜肴,而且效率會更高。你甚至可以把幾種不同的加工蔬菜組合起來,做成一道美味沙拉。誠然,在超市裡能找到的大約10000種食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超加工食品,但我們不能因為有些經過包裝,就忽略那些完全健康、價格适中、易于獲得且用途廣泛的食品。

簡單區分加工與超加工

在“反超加工食品”的資訊轟炸下,我們可能會迷失方向,錯誤地将任何加工食品都認定為超加工食品。本文将把分類簡化為加工類和超加工類。

這裡有一條找出超加工食品的線索:它們不是制造出來的,而是設計出來的。說得更具體一點,你能識别它們的原因是:

1.成分陌生,廚房裡也沒有;

2.經過了你在家裡無法完成的技術流程;

3.含有添加劑,其目的不是保持食品的特性,而是改變食品的特性,使其更具吸引力,例如增味劑、甜味劑、色素;

4.讓人無法抗拒,以至于一旦開始食用就停不下來;

5.其目的是取代未經加工的食品:用乳制品甜點取代天然酸奶,用早餐麥片取代純燕麥片,用鳕魚條取代鳕魚肉。

所有超加工食品都不健康嗎?除了奶粉等例外,我們可以說是的。

這裡有一個問題:如果不是超加工食品,就是健康食品嗎?當然不是。有很多食物雖然“隻是”加工食品,但也最好不要食用,例如腌火腿、風味香腸、酒精飲料、加鹽或加糖的堅果、果汁和水果罐頭等,這類食品我們吃得越少越好。(編譯/劉麗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