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揭開國産劇“厭女”面目!中國式結局甩鍋女性,網友:為了過審?

作者:柳飄飄了嗎

一個字評價《新生》大結局:

揭開國産劇“厭女”面目!中國式結局甩鍋女性,網友:為了過審?

第一集是“好一個詐騙劇”,最後一集是“好詐騙一個劇”。

開播靠着對“殺豬盤”“同志”等内娛罕見元素的精彩刻畫,狠狠賺了一波熱度,結果演到中間一個腰斬,告訴你全都是泡沫,是一刹的花火。

每個人的故事都是假的,是利己的,是給費可潑髒水的。

要說懸疑劇來這麼一下也實屬正常,但反轉這件事最忌的是,轉了不如不轉。

《新生》就是這麼個典型,“假故事”裡的費可,比反轉版本的精彩太多。

甚至可以說,反轉後的費可,沒有任何可以撐起主角的魅力。

我們一直認為,費可是個天賦異禀的犯罪天才。

而(前期劇情中)他對人性的谙熟,恰恰讓這部劇有了點解剖現實的狠辣。

他幾處詐騙的點都抓的很準,比如為佳佳和他爸分别設計了兩套遞進的家世背景:

對佳佳是“有一點小錢但不如你多,可人品素養學曆樣樣拉滿的青年才俊”。

揭開國産劇“厭女”面目!中國式結局甩鍋女性,網友:為了過審?

當初看到這個設定我是拍了兩下大腿的,覺得蒼天啊,終于看到符合現實中“暴發戶家那個讀過書的小女兒”的真實擇偶觀的塑造了。

富家女愛開車司機,我也不敢說這事沒有,但大多數情況應該是在司機腦中的意淫。

真實世界裡,這類“有知識沒閱曆”的女孩的選擇,其實就很費可。

比起沒文化的父母,讀過書的她們往往看人的次元會更多,人品、素養、學曆,都在考慮範圍内,在這些部分都滿足的時候,會一定程度向下相容對方目前的财力情況,不是做慈善,而是基于現實的考量。

揭開國産劇“厭女”面目!中國式結局甩鍋女性,網友:為了過審?

畢竟全方位和自己勢均力敵的男生往往會在親密關系中占上風,因為具有天然的性别優勢,男方家就會理所當然地覺得可以提出讓女方相夫教子類的請求,這種不尊重一般是讀過書的女方不可接受的,是以甯可在金錢上做一定妥協,達到一種表面平等。

但資産過億的家世背景很難相容月薪8000的開車司機。

喝白粥這種神話隻能在男的腦子裡發生。

揭開國産劇“厭女”面目!中國式結局甩鍋女性,網友:為了過審?

總之,費可這一套“關愛自閉症兒童、聊到哥大背景、同居展示自己在租房”組合拳,對佳佳這種女孩,打得是非常漂亮的,屬于對對方擇偶需求的顆粒度拿得死準。

對他爹就更不必多說,土礦部管理人員+高校教師的原生家庭,簡直是礦老闆們的夢中親家。

前者拿捏現實,後者拿捏虛榮。

揭開國産劇“厭女”面目!中國式結局甩鍋女性,網友:為了過審?

還有什麼裝“窘迫男大”勾引中年給子,天天在家白襪配短褲;

揭開國産劇“厭女”面目!中國式結局甩鍋女性,網友:為了過審?

以及對缺愛姐姐以退為進:

帶姐姐去看畫展,先用前一天速成的導覽知識裝逼,約會結束後又承認自己是在裝逼。

靠承認不真誠來演繹真誠。

知道三十多的女性對“我考考你”早不感冒,但對“我笨拙為你付出”的真心沒一點抵抗力。

揭開國産劇“厭女”面目!中國式結局甩鍋女性,網友:為了過審?

這種程度的心理拿捏,開個班都能壟斷“殺豬盤”市場。

However,在何珊的筆下,這劇開轉。

前面一切一切都被推翻,費可毫無心機,就算釣魚都是姜太公直鈎,甚至有時候可能都沒在釣,屬于是順水推舟搞詐騙,“不情不願”地卷錢。

富家女愛的還是司機,程浩那段更是沒一點詐騙迹象,比較像“單純男大被中年給子圈禁包養被迫建老鼠倉然後起了貪心”的社會新聞。

那麼請問,沒了心機的費可,魅力在哪?

他的聰明,隻剩很工具性的“記憶力好”(能把聽過的話用上)和“讀過金融”,和一個模範學生沒有任何差别,揣測人性的這種深度魅力他是一點兒沒有,搞到最後自己都被綁架。

估計編劇也覺得沒了爽感,就要給費可搞點别的性感,是以給他添一段“父母離異導緻一念之差去替考”的凄苦身世。

揭開國産劇“厭女”面目!中國式結局甩鍋女性,網友:為了過審?

但在完全推翻高智商犯罪形象的前提下,這段劇情對費可這個人的立體度起到的,就是一個起到的作用。

畢竟他的性格沒有任何下文,也沒黑也沒白,就徒增苦難。

其實這段戲單拎出來是不錯的,很多人不了解這個點,覺得他給弟弟替考然後塗黑試卷是殺敵1000自損1200,但我還挺能了解這種恨意,費可不是不知道這會自毀,但是一般對仇人的恨意,與小孩對父母的恨意是有點不同的。

孩子和家長畢竟在根上是共同利益體,是以當孩子對家長的恨意到達頂點的時候,時常就會産生以自毀的形式摧毀父母的念頭,某種意義上,費可就是奔着玉石俱焚去的。

揭開國産劇“厭女”面目!中國式結局甩鍋女性,網友:為了過審?

是以如果劇能把為報複父親“自毀到底”這個點诠釋透了,那也是内娛獨一份的人格魅力,結果也沒有。

你以為他對着他爸來一句“我會很有錢,永遠不向你要”是要搞什麼大動作,結果最後就是去大學蹭個課,我是那個爹都會流淚感慨一句“懂事”的地步。

揭開國産劇“厭女”面目!中國式結局甩鍋女性,網友:為了過審?

那費可還剩點啥?

和同行們對比一下,善良比不過江陽,邪惡比不過朱朝陽,立體比不過沈默。

就可憐勁兒給的足。

但單單一個可憐,成就不了主角需要的角色魅力。

我知道井柏然表現不錯,也知道偷吃牛排那段讓人動容。

但觀衆的共情是分層次的,一個爛劇可能會因為一個刻畫親人的片段讓人流淚,但那個淚隻是為對“親情”這個廣泛概念而流,沒有為這個具體角色的具體命運而流。

揭開國産劇“厭女”面目!中國式結局甩鍋女性,網友:為了過審?

而編劇顯然就隻是在圍繞“可憐”這個詞塑造費可,沒給他一點其它人物弧光。

整個人粘嗒嗒濕乎乎,莫名其妙。

當你把他的故事順着時間線捋一遍的時候,就會發現這就是一個“父母離婚後媽惡毒造成小孩心裡不太健康”的,非常俗套的故事。

但俗套的故事模子也可以拍的很好,這就需要大量足夠準确的細節描畫,像刻雕塑一樣給觀衆實感,或者一個很好的講述角度,比如前段時間的《不夠善良的我們》,就是大架構俗套但把角度和細節都做到極緻的劇。

可這些《新生》都沒有,它真的就是靠閃回一些後媽的惡毒片段,非常籠統地勾勒了一個最俗的邊。

揭開國産劇“厭女”面目!中國式結局甩鍋女性,網友:為了過審?

說到底,這個故事全部魅力,都是“懸疑”這個形式給的,非要搞一個“全員撒謊然後反轉”的模式。

當懸疑劇隻剩懸疑,那就完了。

結果就是,費可這個角色,黑得不徹底,白得不幹淨,灰得沒厚度,甚至搞純愛都搞不過程浩。

說難聽點,陳樹發當主角,都比他強一點。

整個故事的邏輯就像重慶的導航,指着目的地亂來一通。

目的地是啥?就是“人隻說對自己有利的話”這個兩集就能講明白的“大道理”。

為這個道理,最後還硬再來一下:

“哦莫,原來一切都是何珊寫的呀!”

揭開國産劇“厭女”面目!中國式結局甩鍋女性,網友:為了過審?

真的讓我扶額。

望周知,“最後一筆還在轉”這種模式是要基于你前面故事足夠精彩又留有伏筆,才能讓人毛骨悚然。

而不是寫出一坨shit然後對着觀衆邪魅一笑說“哈哈,上當了吧,其實前面都是bullshit。”

謝,我一直都很知道。

也是在詐騙犯最後是小可憐這種沒有案件的虛空推理中,我甚至都懶得去聊這個故事的反轉在深層邏輯下有多厭女。

本以為是看劇本殺之餘順便給姐妹們拉警鐘的一個劇,最後彈幕飄的全是辱女字眼。

揭開國産劇“厭女”面目!中國式結局甩鍋女性,網友:為了過審?
揭開國産劇“厭女”面目!中國式結局甩鍋女性,網友:為了過審?
揭開國産劇“厭女”面目!中國式結局甩鍋女性,網友:為了過審?

而“爛尾”這個結果也與“結局由何珊講述”緊緊綁定。

因為女人講故事,就隻能講出《腹黑學霸愛上我》和《傲嬌大小姐的黑化小司機》呗?

揭開國産劇“厭女”面目!中國式結局甩鍋女性,網友:為了過審?

寫出這樣的故事,也不知道是在暴露誰貧瘠的想象力。

不過話說回來,這類創作者創出來的東西也不是毫無優點的。

雖然做不到小而精,但他們最愛大而全。

是以寫出了一種很新的“新生”:

前面搞本格推理,中間告訴你是叙事性詭計,最後一下變成社會派推理。

前五集和後五集看似在兩個圖層,但怎麼不能說這是推理文學的集大成之作呢?

忽想起斯皮爾伯格那部同樣描寫天才騙子的《貓鼠遊戲》。

其中最精彩的橋段,一定是小李子如何用一堆破爛僞造支票,再利用美色去各大銀行套現。

揭開國産劇“厭女”面目!中國式結局甩鍋女性,網友:為了過審?
揭開國産劇“厭女”面目!中國式結局甩鍋女性,網友:為了過審?

第二精彩的橋段,又一定是他和警察鬥智鬥勇多年,锒铛入獄後,又峰回路轉成為FBI的犯罪鑒定專家。

揭開國産劇“厭女”面目!中國式結局甩鍋女性,網友:為了過審?

是的,炫技、反轉,是犯罪電影曆來的兩大殺招。

但《貓鼠遊戲》中沒那麼精彩、卻最為重要的橋段,是這個犯罪天才在被招安後的不安、痛苦與焦慮。

這個職位在我們看來,是他最好的歸宿,但之于一個自由人而言,這種被豢養、囚禁的安穩,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揭開國産劇“厭女”面目!中國式結局甩鍋女性,網友:為了過審?

他甚至故技重施,再度以飛行員的身份進行了一次出逃。

隻是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一次賭氣式的抵抗。

他必須回到這個位置,因為這已經是最後一次反轉,他再敢造次,就真是死路一條了。

揭開國産劇“厭女”面目!中國式結局甩鍋女性,網友:為了過審?

也就是這一瞬,這部看似犯罪狂歡的電影,終于流露出對人性的哀歎。

至此,經典才立住腳跟。

再回頭看《新生》這樣的劇。

看罷如同聽了一整段“你有那麼高速運轉的機械進入中國”。

人說了那麼多,怎麼能不算一段話呢?

深刻不足,幽默有餘。

也算這兩周追劇的生命沒被浪費罷。

#頭條創作挑戰賽##井柏然##新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