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外需仍偏穩,内需待提振——2024年4月經濟資料點評(海通宏觀 李林芷、梁中華)

作者:梁中華宏觀經濟研究

重要提示:《證券期貨投資者适當性管理辦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通過本微信訂閱号釋出的觀點和資訊僅供海通證券的專業投資者參考,完整的投資觀點應以海通證券研究所釋出的完整報告為準。若您并非海通證券客戶中的專業投資者,為控制投資風險,請取消訂閱、接收或使用本訂閱号中的任何資訊。本訂閱号難以設定通路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敬請諒解。我司不會因為關注、收到或閱讀本訂閱号推送内容而視相關人員為客戶;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海通宏觀 梁中華團隊

本報告作者:

李林芷 S0850121060038

梁中華 S0850520120001

·概 要 · 4月經濟呈現内外需結構分化的趨勢。一方面,出口及相關行業生産表現強勁。另一方面,除政策落地見效、地産生産端出現一定改善,其他内需如商品和服務消費、制造業和基建投資等表現相對平淡。下一階段,外需或相對穩定,對經濟有一定支撐,内需能否改善則取決于政策力度。目前,各項穩增長政策還将繼續落地,例如裝置更新、耐用品以舊換新政策推進,各地限購政策放松等,耐用品消費、地産投資等經濟名額能否出現改善,還有待進一步觀察。經濟進一步回升向好過程中遇到的短期困難,不改變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風險提示:外需回落,政策不及預期。

1

4月經濟:分化持續

4月經濟呈現内外需結構分化的趨勢。一方面,出口及相關行業生産表現強勁。4月出口同比增速為1.5%,年化增速為4.3%,明顯好于3月,季調環比也為正。出口主導下,相關行業的生産保持強勁,例如汽車、電子裝置、運輸裝置等行業。

另一方面,除政策落地見效的闆塊,其他内需表現相對平淡。高基數和假期天數差異,導緻消費增速有所放緩;制造業投資受盈利收縮拖累,基建投資面臨到位資金不足的問題,建設進度偏慢;以内需為主的建材、鋼鐵、煤油等行業生産也相對偏弱。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地産政策持續優化,房地産融資協調機制在中國各地迅速落地,使得地産生産端出現較為明顯的改善,但其持續時間較短,還未能促進地産投資的回升。

下一階段,外需或相對穩定,對經濟有一定支撐,内需能否改善則取決于政策力度。目前,各項穩增長政策還将繼續落地,例如裝置更新、耐用品以舊換新政策推進,各地限購政策放松等,耐用品消費、地産投資等經濟名額能否出現改善,還有待進一步觀察。經濟進一步回升向好過程中遇到的短期困難,不改變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2

生産:外需驅動

生産增速回升。4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為6.7%,高于前一月的4.5%。從季調環比看,4月工業增加值環比增長0.97%,為2012年以來除了2020年的最高值,生産增長超季節性。

出口是生産的主要支撐,内外需分化加劇。4月工業企業産銷率當月同比增速為-0.1%,而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速為7.3%,均高于3月讀數,不過其中出口交貨值改善幅度較大,反映目前出口仍是産成品主要去向。根據投入産出表中出口占總産出比重的高低,我們将工業行業分為外需型和内需型,可以發現外需型行業的平均工增增速從3月的2.5%回升至4.2%,但内需組的平均工增增速仍在回落,從3月的3.4%降至2.1%。這說明目前内外需的分化還在進一步加劇。

外需仍偏穩,内需待提振——2024年4月經濟資料點評(海通宏觀 李林芷、梁中華)
外需仍偏穩,内需待提振——2024年4月經濟資料點評(海通宏觀 李林芷、梁中華)

具體來看,外需和内需型、新經濟和傳統行業分化明顯。從工業增加值看,汽車、電子裝置、運輸裝置等行業增速居前,橡塑制品、紡織、金屬制品行業的生産增速也擡升較快,增速偏低的大多是内需型行業,例如農副食品,地産相關的建材、鋼鐵,以及上遊行業中的煤炭開采、油氣開采。從産量看,新能源汽車、內建電路、工業機器人、SUV和汽車等出口主導的工業品産量保持同比高增,其次是太陽能、水電等新能源電力生産增速也較高。整體來看,行業中的分化較為明顯,外需型行業優于内需型行業,新經濟相關行業優于傳統經濟行業。

外需仍偏穩,内需待提振——2024年4月經濟資料點評(海通宏觀 李林芷、梁中華)

服務業生産受高基數影響,增速回落。4月服務業生産指數同比增長3.5%,連續第二個月回落,這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的高基數。除此之外,4月的清明節假期時長較短,居民或選擇将更多長距離出行遊玩推遲至五一假期,使得假期經濟對4月服務生産的貢獻相對有限。從目前公布的五一資料可以看出假期效應較為明顯,居民出行、旅遊和服務消費資料均有擡升,疊加基數的走低,或可期待五月服務業資料小幅邊際改善。

外需仍偏穩,内需待提振——2024年4月經濟資料點評(海通宏觀 李林芷、梁中華)

失業率季節性下降。4月城鎮調查失業率和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均為5.0%,分别較3月下降0.2和0.1個百分點。這主要還是因為季節性因素,除2020年和2022年,其他年份4月失業率均較3月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外需仍偏穩,内需待提振——2024年4月經濟資料點評(海通宏觀 李林芷、梁中華)

3

消費:高基數下增速放緩

服務消費回落,帶動整體消費增速放緩。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3%,其中限額以上社零同比增長0.9%,增速分别較3月回落0.8和1.7個百分點。從季調環比來看,4月社零環比增速為0.03%,較前一月增速放緩,且明顯低于2019年及之前的水準。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1-4月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8.4%,較一季度的10.0%下行。4月消費資料相對平淡,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高基數的影響,疊加節假日錯月,假期天數較去年4月減少2天,對消費有一定影響。

外需仍偏穩,内需待提振——2024年4月經濟資料點評(海通宏觀 李林芷、梁中華)
外需仍偏穩,内需待提振——2024年4月經濟資料點評(海通宏觀 李林芷、梁中華)

從分項來看,線上消費邊際改善,其他類别均邊際回落。4月商品零售和餐飲收入同比增速分别為2.0%和4.4%,較3月的2.7%和6.9%均有回落,這主要還是高基數的影響。線上銷售額當月同比增速為8.9%,較3月的7.4%有所回升,是各類消費中唯一邊際改善的。

對比具體行業,服務消費、更新型消費的主線仍占主導。消費更新類的通訊器材消費保持最高增速,且較3月有明顯擡升,這主要是由于4月新機和新品釋出量多、品類豐富。其他增速回升較多的品類還有醫藥、文化辦公等,或是由于季節性需求增加。假期效應較弱,與之相關的體育娛樂、糧油食品、煙酒等消費增速小幅回落。建材和汽車消費表現仍然較弱,增速在所有消費品類中最低,前者是由于地産整體表現較為低迷,後者則是由于目前補貼政策未全面落地。

外需仍偏穩,内需待提振——2024年4月經濟資料點評(海通宏觀 李林芷、梁中華)
外需仍偏穩,内需待提振——2024年4月經濟資料點評(海通宏觀 李林芷、梁中華)

4

投資:邊際走弱

投資增速回落。1-4月固定資産投資完成額累計同比增速為4.2%,較一季度的4.5%小幅回落;其中4月固定資産投資完成額當月同比增速為3.5%,低于3月的4.8%。從季調環比看,4月環比增速為-0.03%,再度轉負。

各項投資均邊際走弱。4月地産、制造業和廣義基建投資的累計同比增速分别為-10.5%、9.3%和6.0%,各項投資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回落幅度最大的是廣義基建投資。值得注意的是,4月民間投資當月同比增速為-0.2%,這是自2021年10月以來首度同比見負。

外需仍偏穩,内需待提振——2024年4月經濟資料點評(海通宏觀 李林芷、梁中華)

企業盈利收縮,拖累制造業投資。雖然出口仍對制造業投資有一定支撐,但是由于國内需求未見改善,疊加原材料漲價,使得3月工業企業利潤同比減少3.5%,自去年8月以來首度同比負增。企業盈利空間收窄,使得其擴産投資意願較前期有所減弱,這也是4月制造業投資增速小幅回落的主要原因。

資金到位較慢,拖累基建投資。今年1-4月新增專項債累計發行額為7225億元,低于除2021年的其他年份,前期資金到位較慢,使得後續項目落地、推進速度也有所放緩。從反映基建建設進度的石油瀝青裝置開工率來看,4月同比跌幅為28.1%,建設進度相對偏慢。

外需仍偏穩,内需待提振——2024年4月經濟資料點評(海通宏觀 李林芷、梁中華)
外需仍偏穩,内需待提振——2024年4月經濟資料點評(海通宏觀 李林芷、梁中華)

從基本面來看,生産端出現明顯改善。需求端,4月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的累計同比增速分别為-22.8%和-30.4%,跌幅較3月的18.3%和25.9%再度擴大。生産端,4月新開工、施工、竣工面積的累計增速分别為19.4%、-14.2%和-19.1%,均高于3月水準。其中施工面積同比增速由負轉正,改善幅度較大。今年1月以來,房地産融資協調機制在中國各地迅速落地,截至3月31日,各地推送的“白名單”項目中,有1979個項目共獲得銀行授信4690.3億元,1247個項目已獲得貸款發放1554.1億元。這批資金有助于保障地産項目正常開發建設,防範停工、逾期等問題,這或是目前地産生産端明顯提速的主要原因。

外需仍偏穩,内需待提振——2024年4月經濟資料點評(海通宏觀 李林芷、梁中華)
外需仍偏穩,内需待提振——2024年4月經濟資料點評(海通宏觀 李林芷、梁中華)

風險提示:外需回落,政策不及預期。

----------------

迎難而上——2024年海通宏觀經濟和政策展望(海通宏觀研究團隊)

外需仍偏穩,内需待提振——2024年4月經濟資料點評(海通宏觀 李林芷、梁中華)
外需仍偏穩,内需待提振——2024年4月經濟資料點評(海通宏觀 李林芷、梁中華)

法律聲明

本公衆訂閱号(微信号:海通宏觀研究)為海通證券研究所宏觀行業營運的唯一官方訂閱号,本訂閱号所載内容僅供海通證券的專業投資者參考使用,僅供在新媒體背景下的研究觀點交流;普通個人投資者由于缺乏對研究觀點或報告的解讀能力,使用訂閱号相關資訊或造成投資損失,請務必取消訂閱本訂閱号,海通證券不會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訂閱号内容而視其為客戶。本訂閱号不是海通研究報告的釋出平台,客戶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過研究報告釋出平台正式釋出的完整報告為準。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号所載資訊或所表述的意見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對任何因直接或間接使用本訂閱号刊載的資訊和内容或者據此進行投資所造成的一切後果或損失,海通證券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本訂閱号所載的資料、意見及推測有可能因釋出日後的各種因素變化而不再準确或失效,海通證券不承擔更新不準确或過時的資料、意見及推測的義務,在對相關資訊進行更新時亦不會另行通知。本訂閱号的版權歸海通證券研究所擁有,任何訂閱人如預引用或轉載本訂閱号所載内容,務必聯絡海通證券研究所并獲得許可,并必注明出處為海通證券研究所,且不得對内容進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海通證券研究所宏觀行業對本訂閱号(微信号:海通宏觀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權利。其它機構或個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證券研究所宏觀行業名義注冊的、或含有“海通證券研究所宏觀團隊或小組”及相關資訊的其它訂閱号均不是海通證券研究所宏觀行業官方訂閱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