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融頭條】資料資産“活”起來 變現途徑有待探索

作者:經濟觀察報
【金融頭條】資料資産“活”起來 變現途徑有待探索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老盈盈 5月初,上海芯化和雲資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芯化和雲”)全體人員喜迎“大事件”。該公司以資料資産質押的方式獲得上海銀行150萬元授信。這是化工行業首單資料資産質押融資。對于芯化和雲來說,這一“大事件”的意義遠大于授信本身。該公司更希望通過這筆授信,向市場證明自己的資料資産是具有價值的。

資料資産融資需要經曆資料資産确權登記、入表(将資料确認為企業資産負債表中的一項資産)、質押、評估等環節。相較常見的固定資産融資,這是個嶄新的嘗試。

芯化和雲營運總監李川參與了整個過程。他們先在上海資料交易所(下稱“上海數交所”)完成了場内登記,接着進行資料資産入表。企業自行聘請審計機構對報表中的資産進行審計,之後進行資産評估,讓第三方評估公司和銀行參與進來,完成質押融資閉環。

放眼全國,除了上海數交所,廣州資料交易所、深圳資料交易所,以及一些資料交易平台或者交易中心,都在提供類似的準入服務。

像芯化和雲這種大資料服務類科創企業,普遍具有“輕資産、重資料”的特點,資料要變現,關鍵是要讓資料變“資産”。企業各項資料要素需要經過權威機構的分析、在資産管理部門進行登記确權、評估後确認其價值,才能變成可以用來質押的資産。

李川表示,資料要素市場還沒有形成官方的統一市場,目前資料資産有融資需求,但是沒有哪家第三方評估公司的評估結果能被資金供給方普遍認可。資料資産今年剛開始入表,相關案例比較少,還需要時間探索。

在銀行機構看來,在資料資産的應用中,确權、估值和合規安全一直是兩大難題。資料資産品類複雜導緻其價值評估較為複雜,銀行需要與專業評估機構合作,對資料資産市場價值、獨特性、變現能力等進行全面評估。多位銀行業内人士認為,在相關政策的規範和支援下,随着該業務模式的日益成熟,會有更多銀行加入這一創新業務之列,資料資産融資将實作更快的發展。

尋求合規身份

作為一家專注于化工上下遊産業鍊的大資料研究與應用公司,芯化和雲目前的資料産品涵蓋了企業資料、倉儲物流資料、價格行情資料和産業鍊資料等,主要為地方政府和化工企業提供産業分析服務。

服務地方政府時,李川發現,由于自然資源的不同,各地化工産業的特點也不一樣,産業鍊上某一個環節可能有缺失的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時,非常希望能把産業鍊補齊(強鍊補鍊)。服務企業時,芯化和雲有一個針對化工企業的産業鍊資料産品,通過算法模型能掌握更多企業的經營資料,例如哪個化工企業在經營和銷售産品,産品是否有采購需求等。

2022年7月,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對滴滴公司開出80.26億元的巨額罰款,為資料行業敲響了警鐘。芯化和雲的管理層深刻地意識到資料合規的重要性。但作為企業,自己研究資料合規與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是以,他們想到了上海數交所。該機構成立于2021年11月。對企業而言,上海數交所像一個指導機關,為資料企業如何更安全合規地經營業務指明方向。

2022年,芯化和雲着手在上海數交所進行登記。在李川看來,登記的難點在于資料确權過程。公司需要提供與資料相關的證明,如資料持有權、資料合法采集的證明。如果資料是外采的,公司還需要提供相關合同等。

李川告訴經濟觀察報,企業想變現某個資料,就必須有資料的持有權或者經營權。确權是個難點,因為在相關法規出台之前,資料類的業務已經開展一二十年了,以前很少有人能知道每一個資料的來源,而且企業也難以確定其所有資料完全合規。

上海數交所相關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企業需要通過數交所一整套确權規則體系的稽核和确認,數交所還會引入律師事務所等相關資料服務商。

李川表示,律師事務所會從各個緯度對企業的資料産品進行認定,确認相關的證據鍊完整,才會為企業出具合規評估報告。

整個資料确權持續了一到兩個月,芯化和雲通過了評估,完成了登記工作。芯化和雲入駐上海數交所後,其資料産品可以挂牌上市。挂牌後,芯化和雲的資料得以進入場内,相當于擁有了“産權證”。資料業務更加合規,讓企業經營更有“安全感”。

登記完成後,芯化和雲團隊在思考如何作為一家科技企業真正反映出技術的價值。芯化和雲的研發投入在公司的資産負債表中會計入“支出”科目,但這并不能客觀地反映出技術團隊為企業帶來的價值。

2023年8月,财政部下發《企業資料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下稱《暫行規定》)。芯化和雲的管理層學習相關政策時發現,資料資産入表,能在财務報表中展現出技術團隊的真實價值與業務貢獻。

2024年1月1日,《暫行規定》開始實施,芯化和雲就着手開展資料資産入表的工作,聘請審計機構對資料資産進行審計。

據記者了解,目前,根據會計準則進行入表的資産,采用的是成本法。根據芯化和雲的産品屬性,該企業在研發過程中投入的成本包括人力、技術伺服器、資料資源等,這些都以成本的方式計入資産負債表的“無形資産”科目。

上述上海數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暫行規定》,企業對自身的資料資源進行梳理并計入會計報表後,可成為在上海數交所交易的資産包。

從資産評估到融資

資産入表後,如果企業有質押融資的需求,上海數交所會聯合第三方評估機構,依托企業入表的資料資産,根據場内企業的交易資料等對企業的資産價值進行評估。上述上海數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評估機構無法拿到市場交易的資料,在資料資産評估過程中,大多數評估機構采用的是收益法,即通過預計資料資産所帶來的收益來評估其價值。

據李川介紹,評估主要看的是資料帶來的經濟價值,即資料是否可以變現。無論是開發的資料産品還是撰寫的資料報告,通過一定的計算,證明其在合法的基礎上能夠變現,這些資料才能成為有用的資料資産,否則它們就是躺在資料庫裡的“垃圾資料”。

上述上海數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評估的時候還會考慮資料資産的獨特性和增長潛力,也會考慮企業自身的規章制度和在資料資産管理上的先程序度。

入表完成後不久,芯化和雲決定在上海數交所參與評估,進行融資。李川表示,對于芯化和雲來說,質押貸款的初衷是證明公司資料資産的價值,以獲得市場的認可,為化工行業内大資料企業起到示範作用。至于融資額度的多少,芯化和雲并不太在意。

芯化和雲此次參與評估,整個過程耗時一個多月。在此期間,該公司與上海數交所和上海銀行開了多次會議,不斷磨合。李川記得,他們會抛出一個想法,但是銀行會有自己的考慮。畢竟資料資産不同于傳統的固定資産,銀行需要關注産品目前的價值和未來能夠實作的盈利空間,也需要保證質押資産的安全,基于此才能為企業進行放貸。上海數交所作為牽頭機關,在評估的過程中也會進行協調,并引入第三方評估公司參與評估。

無論是上海數交所,還是第三方評估公司,都會有一整套評估模型和流程,但如何能被不同銀行所采納和接受,在李川看來,這些都需要磨合。銀行内部會有自己的一套評估體系,根據第三方評估機構出具的評估報告,對報告裡的某些點提出自己的疑問,無法完全按照第三方評估公司對資産價值的評定來确定貸款額度。企業、銀行與第三方評估公司需要逐漸理順這些質疑點,這個過程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

“資料資産與固定資産屬于兩種不同的資産,資料資産評估在行業内缺乏足夠的案例支撐,是以,機構在評估的過程中會更加審慎,會摳很多細節,是以整個評估流程比固定資産的評估耗時更長。”李川稱。

據經濟觀察報了解,通過上海數交所對資料資産的形成、确認、估值等工作,幫助盤活企業資料資産的模式名為“數易貸”。目前,“數易貸”落地了7個案例,主要合作方除了上海銀行外,還有建設銀行、農業銀行等。

模式探索的意義

除了交易所能提供登記和評估的服務外,市場上的第三方評估公司也可以提供确權登記、評估和出具報告的服務。北京中金浩資産評估公司(下稱“中金浩資産評估”)的一位評估從業人員對經濟觀察報表示,企業進行資料資産評估,需要先把資料盤點和資料資産入表這兩個工作完成。他們可以為企業提供一些資料盤點和入表的方法。在企業的資料資産确權登記後,他們會授予企業合規證書,再進行資産評估。

上述從業人員稱,企業在做資料盤點時,應按照資料資産類型進行整理,并确認資料是否可以歸入資料資産中,最好先梳理出具有可變現價值的資料資産,以便後續評估。

據經濟觀察報了解,在與中金浩資産評估的共同推動下,興業銀行成都分行于今年3月27日落地了四川省首單資料資産質押貸款,為企業提供貸款500萬元。

一些銀行開始嘗試将企業的資料資産作為質押物,為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興業銀行從2023年底開始探索基于資料資産的金融産品服務。而2023年4月,光大銀行深圳分行與深圳資料交易所合作,已經成功落地了全國首筆小微企業資料資産融資業務。

企業、評估機構、數交所和銀行在資料要素資産化方面的探路,讓資料資産“活”了起來。

數字經濟已成為近年來帶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數字化程序深刻地影響着金融行業。随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深入發展,數字化浪潮蓬勃興起,資料作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和關鍵生産要素的地位日益凸顯。

平安銀行的相關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金融機構高度重視資料資産價值,将其作為核心競争力。金融行業資料要素的資産化可以有效促進資料多場景應用、多主體複用,培育基于資料要素的新産品和新服務,實作知識擴散、價值倍增,推動資料資産金融服務的創新。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資料資産質押融資模式的探索具有積極意義。對于擁有大量資料而缺少廠房、裝置等傳統抵押物的科技型企業而言,這些探索可以解決他們有融資需求卻又缺少合格抵押物的問題。對于一些既有固定資産、又有無形資産的大中型企業,該模式豐富了企業的抵押質押品,更便利其進行融資。

興業銀行相關人士亦認為,随着中國資料要素市場駛入發展快車道,全國各地積極探索利用資料資産融資的新模式,展現了資料資産金融化的巨大潛力。在相關政策的規範和支援下,資料資産融資将會實作飛速發展。

更多未解的難題

中國的資料要素的資産化仍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資料資産的确權估值、安全合規使用、風險把關,以及貸後風險處置等,還在探索當中。

經濟觀察報從采訪中了解到,金融機構普遍感到方向明确、資金充足,但抓手不夠。受成本、能力等限制,部分中小銀行的基礎數字化能力仍相對落後,需要低成本、高效的第三方平台來推動整個産業的數字化改造。此外,資料資産品類複雜導緻其價值評估也較為複雜,銀行還需與專業評估機構合作,對資料資産的市場價值、獨特性、變現能力等進行全面評估。

上述平安銀行人士認為,資料資産的确權估值以及安全合規使用依舊是阻礙資料資産應用的兩大難題。由于資料資産的無形性、複雜性和技術依賴性,建構合适的資料資産價值評估體系、建立明确的資料權屬制度等,對加速資料資産的廣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與此同時,資料資産要用好也要管好,如何安全有效地應用資料資産,也是值得探讨的一大課題。

如何對資料資産的風險進行把關,又是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經濟觀察報從上海數交所了解到,上海數交所目前能夠依托場内資料,定期用市場法對企業的資料資産價值進行評估,為銀行提供風險預警。市場法是一種基于市場行情的資料資産評估方法,通過對比分析相同或者相似資料資産的近期或曆史成交價格來評估其價值。

光大銀行深圳分行一位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資料資産的價值波動性較強,貸中實時的價格監測、跌價風險預警難度較大。

興業銀行人士認為,做好資料資産風險管理,主要關注借款企業的經營狀況、資料資産價值變動,以及市場環境的變化。此外,資料資産的市場流動性決定了資料資産變現的難易程度。未來,資料資産的變現途徑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上述平安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從銀行的角度看,通過定期對資料資産進行風險評估,能夠識别潛在的安全威脅和漏洞。此外,銀行還可以持續投資最新的資料保護和管理技術,如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以提高資料安全性和處理效率。并且,階段性更新系統和軟體,利用最新的安全特性和修補安全漏洞等方式,持續進行資料資産評估和技術更新,有效地管理和保護資料資産,可以減少資料相關風險。

對數字資産進行風險把關,是銀行在做這項業務時的重要考量。如果資料資産融資貸款出現風險,該如何處置?在董希淼看來,這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後續需要解決資料資産如何定價和轉讓、流通等問題。如果該業務案例漸漸多起來,對資料市場的轉讓和流通都會提出新的要求,包括完善資料資産的基礎設施建設、建立交易轉讓流通平台、推出相關制度及配套措施,如打造全國統一的資料交易市場(交易所),否則資料資産就很難發揮真正的價值。

“目前資料要素市場建設尚處于培育初期,如何處置資料資産暫未有标準模式和參考案例。”上述光大銀行深圳分行人士建議,在法律層面,需要制定專門的法律法規,明确資料資産的權屬登記、交易流轉等規則;在監管方面,需要制定市場準入、風險管控、資訊披露等管理制度,防範道德和操作風險。随着相關工作和配套措施的完善,資料資産才具備大規模金融化利用的條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