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量子産業掀起新的淘金熱

作者:半導體産業縱橫
量子産業掀起新的淘金熱

本文由半導體産業縱橫(ID:ICVIEWS)綜合

到2029年,量子市場總額預計将達到18.32億美元。

量子産業掀起新的淘金熱

量子技術涵蓋計算、通信和傳感,其中量子計算在模拟、優化和人工智能中發揮着關鍵作用。雖然研發工作和投資主要針對量子計算,但人們對量子網絡和超靈敏傳感器的興趣日益濃厚。

yole預測,量子計算硬體和 QaaS 将大幅增長,到 2029 年将分别達到 4.38 億美元和 5.28 億美元。在 QKD 和 QRNG 的推動下,預計同年将其市場規模擴大至 2.49 億美元。盡管量子傳感處于利基地位,但它提供了各種參數的精确測量能力,預計到 2029 年市場價值将達到 6.17 億美元。

總體而言,到 2029 年,量子市場總額預計将達到 18.32 億美元,其中量子計算将在 2030 年後占據主導地位,到 2034 年,在 QaaS 的推動下,量子市場總額将達到 33.24 億美元。

量子産業掀起新的淘金熱
量子産業掀起新的淘金熱

在合作研究項目、專利積累、初創公司組建以及半導體供應商和裝置制造商加入競争的支援下,量子生态系統正在穩步發展。然而,合作夥伴關系仍然至關重要,因為隻有少數人可以同時追求多種量子位研發方法。

公共和私人對量子技術的投資已達到顯著水準,迄今為止公共投資總額為 300 億美元,私人投資估計為 40 億美元。歐洲和美國在量子科學投資方面處于領先地位,其中歐盟是量子研究最大的公共投資者。美國受益于 IBM、谷歌、微軟和英特爾等科技巨頭的大量行業投資,以及強大的創業融資生态系統,充分利用了其國内市場規模和活力。鑒于量子計算硬體的發展需要大量資本,這些資金中的大部分(約 75%)都用于量子計算硬體。其餘部分主要支援系統和應用軟體。此外,公司正在從私人融資轉向首次公開募股、并購和分拆企業等途徑。然而,由于量子技術領域缺乏短期收入預期,IPO面臨挑戰。

展望未來,量子計算機的成功取決于解決 SWaP-C 問題。盡管量子技術具有長期性,但如今的投資機會已經成熟,特别是考慮到為量子計算開發的技術,如光子學、低溫學、射頻、AP和控制電子學,在非量子計算應用中也有希望。

國内量子計算好消息頻頻

近段時間,國内量子計算方面頻頻傳出好消息。

5月16日,本源量子計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發文宣布:高密度微波互連模組順利實作完全國産化。

據本源量子官方介紹,量子晶片可以比作“量子計算大腦”,需要在-273.12℃或更低的極低溫環境中工作,高密度微波互連模組則可類比為量子計算機中的“神經網絡”,模組内置極低溫特種高頻同軸線纜,能夠在量子晶片與外部裝置之間建立起高速、穩定的連接配接,準确、快速地傳輸控制信号。

該技術此前一度被日本壟斷,采購價格高昂,本源量子計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 40 研究所申報安徽省揭榜挂帥項目,以低于進口裝置的價格,完成适用于極低溫環境的高密度微波互連模組技術攻關,并實作了該模組的國産化。

據悉,這款國産高密度微波互連模組可為 100 + 位量子晶片提供微波信号傳輸通道,能夠在極低熱洩漏環境下實作微波信号的跨溫區穩定傳輸,助力量子晶片發揮出更強大的計算能力。

4月29日,2024中關村論壇重大成果專場釋出“超大規模內建的光量子晶片”。

曆時6年攻關,大陸科學家終于研制出迄今為止全球最大內建規模——有着高達2500個內建元器件的光量子晶片,并成功實作了基于圖論的光量子計算和資訊處理功能。相關成果以《超大規模內建的圖論量子光子學》為題,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光子學》。

量子産業掀起新的淘金熱

圖為超大規模內建的光量子晶片結構示意圖。

“這一超大規模內建的光量子晶片,通過發展高性能量子光源、低損耗量子線路、高效率單光子探測器等核心器件,使多光子且高次元的量子糾纏态在晶片上的制備,以及操控、測量和糾纏驗證成為可能。”這一成果的第一作者包覺明表示。

超大規模內建的光量子晶片的研制,對于內建光量子晶片領域具有重要意義。在硬體層面,它具備了晶圓級晶片加工能力,在架構層面可充分利用圖的高度可視化功能和強大數學工具包,可為量子計算機的研制提供可擴充、可程式設計、高穩定的量子晶片核心。

4月25日,中國科學院量子資訊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向該公司傳遞了一款504比特超導量子計算晶片“骁鴻”,用于驗證國盾量子自主研制的千比特測控系統。此款晶片重新整理了國内超導量子比特數量的紀錄,後續還計劃通過中電信量子集團的“天衍”量子計算雲平台等向全球開放。

*聲明:本文系原作者創作。文章内容系其個人觀點,我方轉載僅為分享與讨論,不代表我方贊成或認同,如有異議,請聯系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