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市公司密集被實施ST,“退市警報”頻頻拉響 A股加速“出清”

上市公司密集被實施ST,“退市警報”頻頻拉響 A股加速“出清”

經濟觀察報

2024-05-18 11:59釋出于北京經濟觀察報官方賬号

上市公司密集被實施ST,“退市警報”頻頻拉響 A股加速“出清”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蔡越坤 在監管重拳出擊下,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因觸碰監管紅線而遭到風險警示,“披星戴帽”“退市警報”頻頻出現。

5月15日,世龍實業(002748)因公司披露的年度報告财務名額存在虛假記載,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自5月17日開市起複牌并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變更為“ST世龍”。

5月14日,彙金股份(300368.SZ)、海峽創新(300300.SZ)、特發資訊(000070.SZ)是以前年報存在虛假記載,被當地證監局采取監管措施或行政處罰,且均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戴上了“ST”的帽子。

自4月12日新“國九條”和退市系列監管政策亮相以來,A股市場被實施風險警示的上市公司數量激增。近1個月以來,因為觸碰年度報告财務名額存在虛假記載等“紅線”,有百餘家上市公司遭到監管處罰,密集将證券簡稱冠以“ST”辨別,進而掀起史上最密集的一波證券簡稱變更潮。Wind資料顯示,在5月6日至5月15日的短短十天内,有超過50家上市公司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

與此同時,在退市新規的利劍高懸之下,“退市警報”在A股上空頻頻鳴響。

大量ST類股票(含ST股和*ST股,下同)連連下跌,遭遇投資者的恐慌性抛售。截至5月15日,*ST保利、ST彙金、ST峽創、*ST農尚(300536.SZ)、ST元成(603388.SH)、ST百利(603959.SH)等近30隻ST類股票在5個工作日内股價跌幅超過20%。

經濟觀察報注意到,彙金股份、海峽創新、特發資訊3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分别為邯鄲市國資委、平潭市國資委、深圳市國資委。國資背景的上市公司被實施ST,颠覆了投資者傳統的預期,顯著加劇了資金對ST闆塊的恐慌情緒。

這場盤旋在A股上空的“ST”風暴,讓一些曾經的高市值公司迅速走下神壇。例如,*ST美尚(300495.SZ)上市之初市值即超過百億元,随後一瀉千裡,并被質疑造假上市。如今,該股市值僅剩下0.9億元。這類現象的存在,對A股市場的投資環境造成了沉重打擊。

多家被實施ST的上市公司董事會辦公室的相關人士普遍認為,公司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監管挑戰。上市公司将更加注重加強主營業務的規範運作,確定合規經營,以适應監管政策的新要求。同時,他們也在探索和實施一系列積極措施,旨在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營運品質和管理水準。

ST股股價巨震

4月12日,《關于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品質發展的若幹意見》(即新“國九條”)和《關于嚴格執行退市制度的意見》(下稱《退市意見》)釋出;4月30日,滬深交易所修訂并重新釋出了《股票上市規則》,将各類型的退市标準進行了細化、修改。

在嚴監管的态勢下,A股市場中的ST股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恐慌性抛售。

彙金股份被ST後,其股價在5月14日、15日連續跌停。

3月14日,彙金股份收到河北證監局出具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載明該公司2021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5月10日,彙金股份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公司股票将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

彙金股份證券部人士向經濟觀察報表示,4月30日,深圳證券交易所釋出了《股票發行上市稽核規則》,新規釋出即實施,彙金股份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如果彙金股份在4月30日之前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可能也不會被ST。

5月15日,彙金股份在公告中稱,公司及相關人員将認真吸取教訓,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公司治理水準,提高資訊披露品質,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加強與投資者的溝通。

5月12日,特發資訊披露,因特發資訊子公司深圳特發東智科技有限公司為完成業績承諾,通過跨期調節營業成本、虛構業務等方式虛增收入、虛增或虛減營業成本和利潤,上述行為導緻特發資訊披露的2015年至2019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5月14日起,特發資訊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5月14日至16日,特發資訊的股價連續3個交易日跌停。

這波ST股集體下跌,與2023年年報和2024年一季報的集中披露有關。許多公司因業績名額、公司治理等觸碰監管“紅線”而被實施風險警示。特别是監管對分紅不達标的公司實施了強限制措施,讓市場對ST股的避險情緒加劇。

截至2024年5月15日,A股市場共有178隻ST股票。從年初至今,有166隻ST股的股價下跌,僅有12隻上漲。其中,*ST保力(300116.SZ)、*ST美尚(300495.SZ)、*ST越博(300742.SZ)、*ST三盛(300742.SZ)、*ST商城(600306.SH)、*ST太安(002433.SZ)等近60家上市公司的股價跌幅超過50%。

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表示,ST股股價暴跌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因為财務造假或者公司經營出現重大問題而面臨退市,該股後期回歸A股的機率較低,同時會在三闆失去流動性,是以會出現大幅度貶值;第二,因為股價長期低于1元等情況可能會觸發交易類強制退市,雖然未來仍有回歸A股的機會,但這類ST股也會因為中期失去流動性而貶值;第三,數十家上市公司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反映出監管層加快市場優勝劣汰的決心,希望通過短期的整理将市場整體品質提升。

一位資深券商分析師稱,盡管股票被實施ST并不直接等同于退市,但監管層對于财務造假等違規行為的嚴厲打擊态度,無疑向市場傳遞了一個明确的信号:即便是國資背景的公司,也必須嚴格遵守市場規則和法律法規。這促使投資者在面對ST股時,采取更加審慎的投資政策。

多家公司“自救”

部分面臨退市風險的ST公司采取一系列自救措施,以期穩定股價,恢複投資者信心,在逆境中尋求轉機。

在股價出現7個跌停闆之後,深圳市證通電子股份有限公司(002197.SZ,下稱“ST證通”)的高管們“坐不住”了,對外宣布了股份增持計劃。

5月14日,ST證通披露,董事兼副總裁楊義仁等三位高管計劃在2024年5月15日起6個月内以自有資金或自籌資金通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的方式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額合計不低于200萬元。

在此之前,該公司因被中勤萬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出具了否定意見的《内部控制審計報告》,5月6日起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5月6日至5月14日,ST證通的股價遭遇連續7個跌停。

ST證通董事會辦公室相關人士向經濟觀察報表示,高管增持股份是為了維護資本市場穩定,提振投資者信心。

盡管如此,5月15日,ST證通仍舊跌停;5月16日跌勢放緩,全天股價下跌1.99%。

5月6日,青海春天(600381.SH)的股票簡稱變更為“ST春天”,其股價應聲跌停。當日,ST春天披露,拟使用不低于人民币3000萬元(含)且不超過人民币5000萬元(含)的自有資金,以集中競價的方式回購公司股份,用于維護公司價值及股東權益。但該股仍維持5個交易日跌停,此後才止跌回穩。

在增持或者回購股份以外,部分ST上市公司拟通過重整等方式自救,希望擺脫财務和經營困境。

5月7日,*ST東園(002310.SZ)收到債權人北京朝陽國有資本營運管理有限公司《關于申請法院對東方園林進行重整及預重整的通知》以及法院的《通知書》,表明重整程式已經啟動。2023年年末,*ST東園的淨資産為負值,觸發退市風險警告,并連續3年淨虧損,同時存在持續經營能力的不确定性,再次觸發其他風險警告。

對外宣布重整後,自5月7日至5月16日,ST東園的股價漲幅超過45%。

上述資深券商分析師稱,在ST類上市公司積極采取自救措施的背景下,一些投資者開始在ST類上市公司中尋找潛在的投資機會,期待能夠捕捉到價值被低估的股票。

該分析師認為,ST股面臨的股價波動風險依舊不容忽視。這類公司往往與較高的不确定性和風險相關聯,包括财務困境、經營問題、監管審查等。是以,即便有自救措施的刺激,其股價的反彈也可能伴随着較大的波動。

ST闆塊出清壓力增大

退市新規的實施也加速了A股市場的出清過程。低品質的上市公司将被逐漸淘汰,部分ST上市公司拉響了“退市警報”。

2024年 5月 16日,*ST保力(300116.SZ)公告,股票收盤價連續二十個交易日低于1元,已觸及交易類強制退市情形,将被深圳證券交易所終止上市交易。

5月15日,*ST世茂(600823.SH)披露,公司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于1元,觸及交易類退市名額,股票次日起停牌。同日,其收到上交所下發的拟終止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書。

5月13日,ST中南(000961.SZ)披露,收到終止上市事先告知書:因ST中南的收盤價在4月3日至5月8日連續20個交易日均低于1元,觸及股票終止上市情形,拟被交易所終止股票上市交易。

5月9日,*ST美尚披露,因4月8日至5月8日連續20個交易日的股票收盤價均低于1元,将被交易所強制退市。*ST美尚的股價最終定格在了0.13元,總市值不及0.9億元。

自2015年上市以來,*ST美尚的股價最高曾達到153元,總市值超過百億元,如今卻走到了退市這一步。像*ST美尚這樣的公司在A股市場并非個例。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原院長劉紀鵬在“2024中國投資年會”上對*ST美尚的财務造假行為進行了嚴厲的批評。他不僅質疑了這家公司在市場上的道德操守,還對*ST美尚的保薦機構提出質疑。

A股市場正在加速出清。

2024年4月16日,證監會在就分紅和退市有關問題答記者問時表示,以2020—2022年度資料測算,滬深兩市可能觸及分紅不達标準的公司數量約80多家。

國盛證券通過對上市公司2023年年報統計分析,經篩選後,超過100家上市公司的分紅暫時不達标。這些公司亟待在2024年加大分紅力度、提高股東回報。否則,新規落地後可能被實施風險警示。

5月15日,證監會釋出2023年執法情況綜述,并宣布2024年執法工作重點。綜述顯示,2023年,證監會查處的上市公司中,有32家已被強制退市,向公安機關移送相關涉嫌犯罪的上市公司有42家。證監會表示,2024年将集中力量打擊包括欺詐發行、财務造假、占用擔保、違規減持在内的違法違規行為,同時對操縱市場、内幕交易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保持高壓态勢。

證監會主席吳清在2024年“5·15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活動上表示,将進一步推動提高上市公司品質。上市公司是市場之基,是投資價值的源泉。從上市公司的“入口”到持續監管,再到“出口”,都正在建立更加嚴格的制度安排。目的就是堅決把造假者擋在門外,把公開透明的要求貫徹到公司資訊披露的全過程,把尊重投資者、回報投資者的理念融入公司治理的各項機制,把“僵屍企業”、害群之馬堅決清出市場。控股股東、實控人和董監高作為“關鍵少數”,必須挺在前面、扛起責任。

從長期來看,屈放認為,A股會出現以下幾種現象:第一,質地較差的上市公司逐漸被市場邊緣化,優質的上市公司更容易受到資金的青睐;第二,在加強監管的前提下,市場的整體品質會提升;第三,監管層對于不法行為的監管和懲處,會優化市場環境,增強投資者信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強化監管是長期的行為,隻有在保證市場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才能保證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

申萬宏源認為,退市新規等政策着眼于提升存量上市公司的整體品質,通過嚴格退市标準,加大對“僵屍空殼”和“害群之馬”出清力度,削減“殼價值”;同時,拓寬多元退出管道,加強退市公司投資者保護。滬深交易所同步完善優化退市标準,推動更精準實作“應退盡退”。

檢視原圖 32K

  • 上市公司密集被實施ST,“退市警報”頻頻拉響 A股加速“出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