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香港地區下架、停售,絕味食品陷入食品安全問題

作者:每日食訊

近日,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釋出公告稱,絕味食品(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絕味香港公司”)銷售的一批鴨翅中可能受緻病菌李斯特菌污染,要求停售及下架相關産品。據專家介紹稱,如果食用被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可能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瀉、頭痛、便秘及持續發燒等症狀,需及時就醫診治。

香港地區下架、停售,絕味食品陷入食品安全問題

(圖據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

絕味食品疑被污染,香港食安中心呼籲市民不要食用

據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釋出公告顯示,遭到病菌污染的是一批由絕味香港公司銷售的預包裝冷凍藤椒風味鴨翅中。5月10日,相關發言人表示,中心透過恒常食物監測計劃,從旺角一個零售點抽取上述樣本進行檢測。

結果顯示,在二十五克樣本中檢出李斯特菌,超過《食品微生物含量指引》在二十五克食物樣本中不得檢出李斯特菌的名額。

針對該批次産品,發言人表示,中心已知會涉事商戶上述違規事項,并指令其将受影響批次産品停售及下架。目前,有關經銷商已按中心訓示對受影響批次産品進行回收。同時中心呼籲市民不要食用該批次産品,并撥打電話查詢有關産品回收事宜。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表示,會就事件通知業界,并會繼續跟進事件和采取适當行動,目前調查仍在繼續。

針對該事件,5月11日,絕味食品相關負責人回應媒體表示,絕味食品對此事件高度重視,已經第一時間成立專案小組,正積極配合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調查“藤椒風味鴨翅”可能造成李斯特菌超标的原因。當天絕味食品就将産品召回并交給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檢測,目前檢測的結果都顯示不含有李斯特菌。

對于最新調查情況,未來網記者向絕味食品發送了采訪函,截至發稿前未收到回複。對此事件未來網将持續關注。

香港地區下架、停售,絕味食品陷入食品安全問題

絕味食品鴨翅中産品,非涉事産品(圖據絕味鴨脖官方旗艦店)

徹底加熱冷凍食物,感染李斯特菌會出現多種病症

因絕味食品受到細菌污染下架一事,“李斯特菌”進入消費者視線。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發言人指出,李斯特菌可在正常烹煮溫度下輕易消滅,但能在冷藏低溫下生存和繁殖。

多數人對于“李斯特菌”較為陌生,食品安全科普專家、國家進階食品檢驗師王思露接受未來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李斯特菌是一種兼性厭氧的革蘭陽性杆菌,細胞内寄生菌,呈單個或短鍊排列。李斯特菌主要通過食物感染人類,可寄居在人體腸道中,是最緻命的食源性病原體之一。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是李斯特菌屬中唯一經常感染人類的菌種,可導緻腹瀉、腦膜炎和菌血症等。

實際上,李斯特菌還是“耐冷菌”的代表,被稱為“冰箱裡的殺手”。王思露提到,很多人以為冰箱就是“保險箱”,把食物放進去就安全了,但李斯特菌對各種環境(如低溫、高鹽、低pH、氧化應激等)的耐受性很強,可以在冰箱冷藏室内較長時間生長繁殖。

李斯特菌引起的中毒多發生在夏秋季,王思露表示,一般人群通常在進食受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後3至70天(一般為21天)出現腹瀉、惡心、嘔吐、發熱、頭痛、肌肉痛等症狀。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是李斯特菌的重點攻擊對象,免疫缺陷人群、孕婦、嬰兒、老人、惡性良性腫瘤患者等最容易中招,感染後的症狀也比較嚴重。而孕婦感染後,李斯特菌會透過胎盤傳染給胎兒,可能導緻流産、死胎、早産、新生兒敗血症和化膿性腦膜炎等,新生兒感染病死率高達30%-70%。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已有多起感染李斯特菌的相關病例出現。據《文摘報》報道,近期,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内科連續收治2例腦膜炎患者。其中一例發病前的一周内,多次飲用存放于冰箱的自制銀耳蘿蔔湯,另一例在發病前進食過未充分加熱的冷藏熟肉。經過檢測,兩例均找到了病原體——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另據中新社報道稱,台灣疾管署公布的台灣2024年首例新生兒母嬰垂直傳染李斯特菌的病例顯示,截至5月6日,今年全台李斯特菌病确診病例數累計51例,其中近八成是60歲以上老年人。

為降低感染李斯特菌病的風險,王思露建議,廚房用具和冰箱要定期消毒清洗,做飯過程中,生熟食品要分開。此外,李斯特菌最懼怕高溫,食物充分烹煮或加熱至60℃以上,經5至20分鐘可以殺滅,是以要徹底翻熱冷凍食物,并避免進食或在進食前徹底煮熟高風險食物。

淨利不及高峰期,平台現多條投訴

據了解,絕味食品在2017年上市,近年來,門店數和營收規模不斷擴張。而絕味香港公司為上市公司絕味食品在香港注冊的子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絕味食品主要從事休閑鹵制食品的開發、生産和銷售,其主要通過加盟門店銷售産品。截至2023年年底,絕味食品在中國大陸地區擁有門店15950家(不含中國港澳台及海外市場),全年淨增門店244家。

記者查閱絕味食品2023年财報顯示,去年絕味食品營收同比增長9.64%至72.61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46.63%至3.44億元。

實際上,雖然去年同比實作增長,但相比高峰期淨利卻相差甚遠。2021年絕味食品的扣非淨利潤為7.19億元,也就意味着,2023年絕味食品歸母淨利潤遠不及2021年的一半。

香港地區下架、停售,絕味食品陷入食品安全問題

(圖據黑貓投訴)

目前,絕味食品陷入食品安全問題,同時記者在黑貓投訴平台注意到,有多條涉及“絕味鴨脖”相關産品的投訴,涉及變質、吃出異物、日期有異樣等問題。

截至2024年5月15日收盤,絕味食品的股價為19.96元/股,總市值123.74億元。

來源:未來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