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稱不能再有第二波中國沖擊,IMF罕見為中國說話,并痛批美國

作者:孫緒聞

為進一步打壓中國經濟,以及出于個人政治利益的目的,美國總統拜登于近日宣布,對包括電動車、光伏電池、锂電池在内的多種中國對美出口商品加征高額關稅,其中增幅最多的當屬電動車,從之前的25%直接躍升至102.5%。在完成這一“壯舉”之後,拜登政府各路官僚就紛紛行動為這一決定進行辯解。據觀察者網援引路透社16号釋出的報道,拜登的首席經濟顧問,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布雷納德妄言中國制造業過于龐大,以至于無法按照自己的規則行事,是以美國有必要確定不會出現第二次所謂的“中國沖擊”。

所謂的“中國沖擊”,最早可以追溯到大陸在本世紀之初申請加入WTO的時候。當大陸在2001年成為WTO正式成員後,西方輿論就開始炒作渲染所謂的“中國沖擊”,也就是中國出口的增長将導緻西方制造業崗位以及勞動力工資的降低。時隔23年,這種充斥着“古早味”的中國威脅論再度從白宮現任進階官員口中說出來,着實是令人哭笑不得。

美稱不能再有第二波中國沖擊,IMF罕見為中國說話,并痛批美國

有趣的是,當拜登政府想盡各種理由為自己進行辯解,強調此舉并沒有違反世貿規則的同時,被美西方一手主導的國際貨币基金組織不僅站出來公開唱反調,還非常罕見的替中國說話。據彭博社等多家外媒16号釋出的消息,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發言人在主持當天的釋出會時,被問及如何看待拜登政府頒布實施的對華關稅新政策。發言人科紮克明确表示,IMF的觀點是美國最好保持開放貿易,這對經濟表現非常重要,過度的貿易限制将扭曲投資,瓦解全球供應鍊并引起報複。

事實上,過去一段時間IMF頻繁就美國的金融和貿易政策提出批評,尤其是是涉及到針對中國的貿易限制以及産業限制政策,曾被IMF反複公開點名批評。甚至在今年4月份釋出的年度報告中,IMF直接點出美國經濟走強換來的是短期通脹風險,以及給全球經濟帶來的長期财政和金融失衡風險。IMF的這一連串表态雖然看上去出人意料,但也是情理之中的結果。

美稱不能再有第二波中國沖擊,IMF罕見為中國說話,并痛批美國

歸根結底,IMF雖然是由美西方占據着主要話語權,但并非是美國的一言堂,這其中還混雜歐洲的力量。而在美國過去兩年的金融和産業政策,完全是建立在剝削全世界,尤其是吸血發達國家盟友來反哺自己的基礎之上的,這種完全建立在損人利己基礎上的金融和産業政策,讓一衆歐洲國家敢怒而不敢言,由于這一次拜登政府發起的對華關稅戰過于聳人聽聞,終于讓歐洲有機會借IMF之口表達自己的不滿。

但僅僅依靠IMF是不足以讓拜登政府改弦易轍的,随着美國大選逐漸進入到白熱化,美國兩黨勢必會為了争取支援率而大肆的開空頭支票,各種針對中國的極端政策将陸續出現。但如此混亂的形勢也蘊藏着機遇,美國越是急于從盟友身上吸血,所謂的“西方價值觀體系”就會變得越發脆弱。

美稱不能再有第二波中國沖擊,IMF罕見為中國說話,并痛批美國

隻要中國能夠堅持現有的開放政策,完全有機會從西方陣營内部進行分化,這對于言必稱“國際社會”的美國而言,将是釜底抽薪式的打擊。至少目前在對于中國電動車關稅一事上,德國就表現出了強烈反對的立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