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發銀行一年科技投入達 37 億元,深化轉型并加強資料治理

作者:InfoQ

作者 | 何逸燦

策劃 | 羅燕珊

面對全球經濟的不确定性,廣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 2023 年的财務表現保持穩定,并積極推行數字化轉型戰略。根據其最新釋出的年度報告與社會責任報告,廣發銀行的總資産邁入 3.5 萬億大關,雖然營業收入較 2022 年下降至 696.78 億元,但淨利潤增至 160.19 億元;此外,不良貸款餘額與不良貸款率均有所下降,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 9.11%,處于近五年的高位。

廣發銀行把數字化獲客、數字化經營作為其經營發展重點,明确提出“數字廣發”“生态廣發”轉型戰略,目标是到 2025 年基本建成“數字廣發”,“生态廣發”初具規模,形成具有競争力的“C、G、B”生态圈(C 端生活、G 端社會公共治理、B 端産業互聯)。在 2023 年,廣發銀行科技投入共計 37.32 億元,同比增長 0.67%,占營業收入的 5.36%,顯示出其在推動數字化轉型上的連續投入。

頂層設計引領轉型

麥肯錫在中國銀行業價值創造調查中分析稱,2023 年末商業銀行平均淨息差降至 1.69% 的曆史低位,淨息差的顯著下降也導緻銀行收入出現負增長。在這一增長寒冬中,商業銀行要探索新的增長點,就不能隻是散點式布局金融科技應用,而要形成規模化的數字轉型體系,這對商行轉型制度頂層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這一轉型過程中,廣發銀行進一步完善組織機制,制定了《廣發銀行 2023 年數字化轉型工作方案》,圍繞“數字業務能力建設”的核心議題,組織推動前台業務、中背景經營管理部門制定關鍵領域專項行動方案,在考核體系中納入數字化獲客等名額,形成數字能力評估體系。

為加強數字化統籌管理,廣發銀行制定《資訊科技強管理“1+3”整改方案》,從頂層設計、網絡與資料安全管理、科技條線全流程管控、信用卡中心及分支機構管理四個方面強化科技治理,建立起“一把手”負總責、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資料安全治理體系,強化科技條線全流程管控。

要把錢花在刀刃上、讓數字化真正助力降本增效,就要在戰略層面上完善科技創新管理體系。廣發銀行成立金融科技創新委員會,設立創新基金、組建專業團隊,形成了一套從客戶需求挖掘到創意孵化、落地及推廣的關聯創新機制,以快速培育并有效推廣創新項目;通過創意的準入準出機制及動态評估體系,嚴格把控數字産品和生态合作項目的投資回報,確定資源的有效利用。

廣發銀行一年科技投入達 37 億元,深化轉型并加強資料治理

添加圖檔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強化資料治理能力與資料綜合應用賦能

對銀行而言,資料治理與業務高度相關,資料品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數字化技術能否真正服務于業務,故其數字化轉型的基礎就是資料治理能力的建設。《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要求,銀行應從健全資料治理體系、增強資料管理能力、加強資料品質控制、提高資料應用能力四方面着手,全面建設資料能力。

廣發銀行聚焦提升監管資料品質,建立了問題分類打标整改機制和企級資料品質檢查平台,實作了 EAST、反洗錢、1104 等領域的資料品質監控與改進閉環管理,還利用人工智能輔助建構了企級資料标準管控體系。同時,客戶資訊作為銀行重要的資料資産要素,也受到了廣發銀行的高度重視。通過制定客戶關鍵資訊資料模型和标準,廣發銀行全面提升了客戶資訊管控與應用能力。

在建設數字底座方面,廣發銀行推進 IPv6 改造工作,確定兩地三中心網際網路業務具備 IPv6 雙棧能力基礎;建設多雲資源管理平台,采用“基礎設施即代碼 (IaC)”架構,資源傳遞的效率提升超過 50%;推進智能運維體系建設,完成了集中監控平台的更新,全面支援分布式銀行核心等關鍵元件的監控。

在資料平台能力建設方面,廣發銀行通過擴充分行資料共享場景,使分行資料湖累計入湖資料表超過 2000 張。該行采用“服務 + 自助”模式,為 35 家分行提供了定制化的資料共享服務。同時,優化了數聯隐私計算平台,利用聯合求交和模組化技術實作了精準的客戶促活,累計促活客戶約 90 萬,新增消費 142 萬筆,該平台已達到行業工業級産品水準。

在資料、算力、平台的基礎上,廣發銀行加強了資料的綜合應用,通過建立“湖倉一體”的大資料平台,完善了資料價值 “看、用、評、治”循環體系,加速資料服務在多樣化業務場景中的應用,增強資料驅動的業務決策能力。

建構數字産品矩陣支援業務創新

為打造拓客和業務增長的“第二曲線”,廣發銀行打造服務企業、工會、司法、教育、民生五大系列數字産品矩陣。在零售業務方面,廣發銀行零售“智慧大腦”項目已實作關鍵進展,并在分行推廣全視圖一體化工具“E 掌櫃”APP;建構融合“場景 + 金融”的數字化客戶服務生态,服務客戶數量超過 900 萬戶,年增長率達到了 48%;同時推出了手機銀行的 9.0 版本,其線上平台的交易額同比提升了 44%,月活使用者超 750 萬。

信用卡業務方面,廣發銀行打造“E 秒發”信用卡外勤展業平台,釋出“發現精彩 8.0”,整合信用卡多元化營運流程,建立從觸點管理、活動與發夾政策部署到效果評價的“端到端”一站式營運能力,助力營運場景覆寫度超七成,營運提效三成。

公司業務方面,廣發銀行推出數字人資(廣發薪)、數字财稅(廣發财)、數字差旅(廣發行)等“廣發通”系列産品,對公客戶電子管道的覆寫率達到 90% 實作銀企一體化、資訊流和資金流一體化;完成新一代對公客戶關系管理系統(CRM)二期建設,加強對公産品集約化運維管理、實作系統管客。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廣發銀行分布式銀行核心系統于 2023 年 5 月成功投産上線,能夠快速響應零售、對公、金融同業等各類需求,推動業務模式創新。該系統的開發基于廣發銀行自主研發的分布式技術平台,采用國産資料庫,實作了銀行核心業務功能一次性整體切換。

數字人才與文化,雙輪驅動

2023 年末廣發銀行資訊科技人員共 2199 人,較年初增長 5.06%,占全行總人數 5.95%。

廣發銀行在培養數字化人才時格外注重金融科技創新文化的培育,通過第四屆網絡安全攻防技能競賽等競賽活動,以及廣發大講堂等專題教育訓練,挖掘基層數字創新人才,提升員工數字化能力;開展金融科技人才認證項目,帶動全行學習人次超 1800 人,累計認證數字産品經理 542 人。

廣發銀行還将數字化系統運用于人力資源管理,搭建了“資料品質監督看闆”,建立了人力資源資訊項标準體系;搭建了包含人力視圖、幹部畫像工具在内的人力駕駛艙平台,推出了人力視圖、幹部畫像數字化生态服務工具,為人才選拔評估提供資料支援。

專題征稿啟事

AI 的廣泛應用,特别是大模型等前沿技術,正在重新定義業務營運、創新服務和客戶體驗。應此變革,InfoQ 數字化經緯啟動《AI+ 千行百業,驅動業務場景創新》專題,借此機會深入探索 AI 在不同行業的應用實踐,提供行業洞察。

我們歡迎相關企業實踐案例的投稿,或是希望接受我們采訪的企業與個人主動聯系我們

原文連結:廣發銀行一年科技投入達37億元,深化轉型并加強資料治理_企業動态_何逸燦_InfoQ精選文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