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作者:古籍

2022年4月,BBC釋出了一條紀錄片預告片,大衛·愛登堡爵士的聲音一開場,就引發了一片“嗚嗚嗚啊啊啊”的“土撥鼠尖叫”,畢竟老爺子可是“自然紀錄片之父”啊!至于這部紀錄片呢,則是集結了新研究成果和超級特效技術的,号稱史詩級恐龍紀錄片的《史前星球》。

2022年5月23日,這部紀錄片一開播,就掀起了超高的話題度,什麼長了嘴唇的霸王龍啊,披着茸毛的小幼崽啊,都受到了極大的關注。更有意思的是,“請相信您在收看該紀錄片時恐龍已經滅絕了”這句話還變成了一個流行的梗,可見拍攝手法和複原場景有多麼酷炫!

英倫範兒十足的《DK遠古生物大發現》也上市了!

它們好像知道自己很好看

本來百科書的讀書筆記應該上來先講内容如何如何的,但這套書、這整個家族的容貌它實在是過分美麗,簡直漂亮得不講理,連亞馬遜的商品頁面也給它們上了商品圖(你不對勁,你不是樸實無華愛買不買的亞馬遜了):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一年前,中信童書出版前兩本《DK神秘大自然奇觀》和《DK奇妙動物大百科》的時候,我就開始對後兩本充滿期待。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果然,一年後的今天,說一句“不負衆望”不為過吧!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英國傑出學者和大陸科普領域專家

攜手貢獻智慧

原以為這套書原裝的作者團隊已經是甚合心意,沒想到啊,審校專家團隊才是真正的快樂源泉!

誰能想到有一天,我跟狐主任、小盜龍,甚至中科院天文台李海甯老師秘密對話的契機,竟是因為我們看過同一本書呢!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DK奇妙動物大百科》和《DK神秘大自然奇觀》的作者是BBC野生動物頻道的進階顧問和首席科學作者本·霍爾,他是一位自然史專家,是倫敦動物學會的會員。

中文版的審校專家,正是鼎鼎有名的“狐主任”張辰亮!他是《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博物》的副主編、《中國國家地理》融媒體中心主任、科普作家、抖音頗具影響力的科普創作者之一。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DK浩瀚宇宙大奧秘》是2022年5月出版的,它的作者威爾·蓋特是BBC《夜空》(Sky At Night)雜志的主編之一。同時,他也是一位天文學記者、作家和科學節目主持人。他為世界一流科學雜志撰寫文章,其中包括《新科學家》、《實體世界》、《聚焦》和《現在天文學》等。而且他還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觀察天文學家和天體攝影師。

中文版的審校專家李海甯老師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她是一名星雲研究員,也是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優秀會員,長期從事恒星考古研究。而且她還兼任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微信公衆号主編,“SELF格緻論道”、“我是科學家”等論壇主講人,《國家天文》及“賽先生”、“科學大院”等平台撰稿人。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DK遠古生物大發現》的作者安蘇亞·欽薩米·圖蘭教授來自南非,是一位屢獲殊榮的世界級古生物學家。她就任開普敦大學古生物學教授,是一位史前和現代動物骨骼微觀結構專家。她寫過很多很多關于恐龍和其他史前生命的學術著作和兒童書籍,是一位堅定的科學傳播者。

而它的中文版審校專家,則是超人氣科普大V江泓江氏小盜龍先生。大部分喜歡恐龍的小朋友幾乎都在江氏小盜龍的微網誌下面打過卡,畢竟他可是産量超高的古生物科普作家、考古工作者,我們開頭提到的BBC《史前星球》紀錄片,裡面有很多值得深挖的彩蛋和新技術的投影,都可以在江老師的微網誌裡看到喲!

美得雅俗共賞

翻開書,第一感覺就是很幹淨疏朗,看起來不累,可以說是十分“洗眼睛”。篇幅長度也剛剛好:一個主題會占據一個對開,書攤開之後,一面是高清大照片,一面是相應的科普文字。

從書最後的鳴謝清單裡,就能看出這些圖檔,每幅都來頭不小。

全球知名景觀攝影家鏡頭下的,還有牛津大學自然史博物館館藏品中的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DK神秘大自然奇觀》中“海東青”内頁圖)

美輪美奂的色彩、似真亦幻的景象

無聲而絢爛的、超乎想象的自然造物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DK神秘大自然奇觀》中“放射蟲”内頁圖)

珍藏在BBC野生動物頻道膠卷中的,和栖身在科茨沃爾德野生動植物園裡的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DK奇妙動物大百科》中“翠鳥”内頁圖)

纖毫畢現的紋路、攝人心魄的對視

充滿野性的、超乎想象的動物王國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DK奇妙動物大百科》中“孔雀”内頁圖)

太空望遠鏡和探測器視界中,真實的星際太空

來自NASA與ESA官方圖檔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DK浩瀚宇宙大奧秘》中“銀河系”内頁圖)

全球首發的黑洞、跨越時空的系外太空

2023年即将實作的太空計劃、超乎想象的星辰大海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DK浩瀚宇宙大奧秘》中“黑洞”内頁圖)

來自中國科學院、圖盧茲博物館、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

館藏珍貴化石照片、複原模型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DK遠古生物大發現》中“猛犸”内頁圖)

同步2022BBC紀錄片《史前星球》

曆經億萬歲月沉澱的、超乎想象的遠古世界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DK遠古生物大發現》中“梁龍”内頁圖)

每幅圖檔都“出身高門”,但講解的文字卻“平易近人”。這就是它被稱為“好讀的DK”的原因,通俗、易懂。

内容的文字難度比較貼合6-9歲的閱讀水準,字數不太多,十幾分鐘一個小話題,一個晚上能聊3~4個。介紹知識點的時候也不是那麼呆闆枯燥的“教科書式語言”,很多時候采用的都是很诙諧很幽默的語言。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呆毛兒一小撮”

(《DK奇妙動物大百科》中“貓頭鷹”内頁圖)

比如紅腹錦雞,雄性為了吸引雌性,會直沖到雌性跟前,撐開羽毛形成一個遮住嘴巴的鬥篷,隻在上面露出一雙“深情”的眼睛。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眉目深邃”

(《DK奇妙動物大百科》中“雉”内頁圖)

比如宇宙網。宇宙網的排布是無數星系和物質組成的“絲線”,如果想象不出,可以類比成海綿的内部。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狀似海綿内部的宇宙網”

(《DK浩瀚宇宙大奧秘》中“宇宙網”内頁圖)

美得很有深度

藏在風趣的語言裡,娓娓道來關于時空和自然界的奧秘,觸達很多領域,充滿觸類旁通、博聞強識的獲得感。

在這套書裡會感受到“生命的意義”。

回望遠古的時候,會發現45億年的地球進化史中時時刻刻都上演着偉大的生命贊歌,從寒武紀的生命大爆發,到3700年前仍在北極小島上堅強存活的猛犸,再到1936年最後一隻大洋洲袋狼告别世界。從鱗木到弗洛林花,從深海到天空,生命是一個個奇迹的集合,人類并不是這顆星球唯一的主人,要學會尊重自然,尊重物種的多樣性。

舉目四顧的時候,會發現地球上許多野生動物都擁有驚人的生命力,它們的生存技能多種多樣,有趣又令人驚歎!從嬌小的蜂鳥到龐大的須鲸,從草原的獅子王到機智聰敏的細尾獴,它們有的靠自己的努力占領了大片領地,有的卻依附在别的生命體上做寄生生物,有的甚至成為人類的“老師”……

俯仰天地,我們會發現萬事萬物擁有不可思議的多樣性,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讓我們驚歎!從星砂到西番蓮,從珊瑚蟲到織雀,岩石、微生物、植物和動物……它們有的要靠機緣巧合才能誕生,有的在我們肉眼不可見的地方努力生存,有的曆經幾萬年才變成現在的樣子……

當我們仰望太空的時候,我們跨越空間和時間,将無數夢境和想象寄托于廣闊無垠的時空中。想象未來可能會發展出的各種景象,期待着宇宙深處的回聲,和我們身體中的宇宙元素共鳴。從古巴比倫時期的北極光記錄,到飛越了阿克洛斯小行星的“新地平線号”,不僅有太陽系、銀河系,還有距離我們8570光年的創生之柱,還有很多寂靜無聲卻又絢爛浩大的天文現象。

立于銀河,心懷宇宙。

時空的哲思 之 一眼萬年

這一束從創生之柱發出來的光,為了被你看見,孤獨走了5870光年。

也許在你看到它的此時此刻,真正的它已經化作白矮星重入輪回。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DK浩瀚宇宙大奧秘》中“創生之柱”内頁圖)

世界上最古老的儲存動物的琥珀有2.3億年的曆史。

書中這塊琥珀在3000萬年前捕獲了一隻小蚊子,它保留了蚊子的所有細節,甚至包括蚊子身上的毛。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DK遠古生物大發現》中“琥珀”内頁圖)

實體的玩笑

這個星系團的品質真的太大了,大約是太陽的380萬億倍!以至于其他星系向我們射出的光線,在路過它的時候都被它巨大的引力改變了方向,那是一種被誇張和模糊的影像,看起來像細長的弧光。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DK浩瀚宇宙大奧秘》中“引力透鏡”内頁圖)

海豚靠聲音來捕獵,它們發出咔嗒咔嗒的聲音,聲波觸及其他物體後反彈回來,形成一幅關于周圍環境的聽覺圖像。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DK奇妙動物大百科》中“海豚”内頁圖)

化學的塗鴉

你知道嗎,星雲不僅有各種各樣的形狀,還有各種各樣的顔色。這些顔色的産生,都因為塵埃、氣體與熾熱的恒星接觸,不同的化學元素在灼燒後會爆發出不同顔色的光芒。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DK浩瀚宇宙大奧秘》中“星雲”内頁圖)

南洋杉型木死亡後,經常會石化,随着時間的推移,灰燼中的礦物質會取代木質,形成矽化木。矽化木色彩豐富,有時候也被成為“彩虹木”。它們鮮豔的顔色來自礦物質中的不同物質,如紅色來自鐵,黑色來自碳。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DK遠古生物大發現》中“南洋杉型木”内頁圖)

神學與傳說

木星是名副其實的風暴之星,那上面有無數猛烈的、旋渦狀的風暴在肆虐,而它的英文名字Jupiter正是以羅馬主神的名字命名的,這位神同時也被稱為天空與雷霆之神。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DK浩瀚宇宙大奧秘》中“風暴之星”内頁圖)

古希臘人認為,蛋白石是諸神之王宙斯的眼淚。在一次戰鬥得勝之後,他喜極而泣,淚水落到地面,變成了蛋白石。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DK神秘大自然奇觀》中“蛋白石”内頁圖)

人文的印記

5000年前左右,古埃及人把紙莎草的纖維變成了一種紙張——莎草紙。這些莎草紙記錄下了各種重要的資訊,比如醫學和數學知識。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DK神秘大自然奇觀》中“莎草”内頁圖)

書中還會把書裡講到的這些内容進行梳理歸納,這樣邏輯就很清晰了呀,像考試前的串講筆記。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DK奇妙動物大百科》中“動物進化樹”内頁圖)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DK遠古生物大發現科》中“古生代時間脈絡”内頁圖)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DK浩瀚宇宙大奧秘》中“探索太空代時間脈絡”内頁圖)

索引是用手繪的插圖做的~比單純用名字來做索引有意思多啦!就很有趣味性。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DK神秘大自然奇觀》中“圖檔索引”内頁圖)

為了不過分為難父母,比如當小寶貝問你“什麼是變态”時能夠自信自如地回答他,書的最後還有詞語表。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DK神秘大自然奇觀》中“詞語表”内頁圖)

美得典雅

最後我想給大家看看為什麼它們是“書櫃裡的門面擔當”,這個封面的裝幀工藝和紙張的質感,确實很吸引我,一拿到手就有一種進階感。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封面有一種布面的壓紋的紋路。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正面、背面、書脊三面燙金,金箔烙燙的觸感充滿了雍容的厚重。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工藝上完全比對了外版。

而且比外版有意思的是,它配套同色系的絲帶。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内文選用手感細膩、質感挺拔厚實的奶白色紙,使得紋理細膩、光感柔和!

超大開本,特别好攤平,可以完全打開平鋪在桌子上。

從遠古到星際:當我遇見那些神秘的巧合與奇迹

“我欲乘風向北行”

(《DK神秘大自然奇觀》中“蘭花”内頁圖)

翻開這套書的那一刻

得見未知、得見未解、得見不敢置信的

每一個巧合與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