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甘南:牦牛基地化養殖走出群衆增收生态增效新路子

作者:甘南應急
甘南:牦牛基地化養殖走出群衆增收生态增效新路子
甘南:牦牛基地化養殖走出群衆增收生态增效新路子

五月的瑪曲,草原漸綠,生機勃勃,藍天白雲映襯下,牛羊在悠閑地吃草,一幅充滿希望的草原牧歌圖景徐徐展開……

在瑪曲縣河曲馬場甘南牦牛産業高品質發展示範園區,牛棚、飼料廠、加工工廠中的房間等一應俱全,舍飼養殖的牦牛正準備出欄。

河曲馬場甘南牦牛産業高品質發展示範園區建有暖棚5000平方米,飼草棚4000平方米,飼料加工裝置4套,養殖方式主要以棚圈全舍飼養殖、短期舍飼養殖為主,養殖周期為3—6個月,每年出欄2期,每期3000頭,全年舍飼養殖6000頭牦牛。園區營運兩年多來,帶動周邊牧民群衆進行規模化養殖,實作了牦牛冬季補飼和四季出欄,進而減小了瑪曲天然草場的承載壓力,進一步帶動當地農牧民群衆增收緻富。

甘南:牦牛基地化養殖走出群衆增收生态增效新路子

河曲馬場甘南牦牛産業高品質發展示範園區從業人員拉毛草介紹說:“我們示範園區基地通過母牛擴群增效、牛群托管、提供就業崗位、培養技術人才、簽訂收購合同等方式,建構了以基地為牽引、合作社為紐帶、家庭牧場和牧戶經營為主體的産業新格局。2023 年基地出欄牦牛1200 餘頭,為107戶牧民家庭、5個村集體,共計發放資金30 餘萬元。”

近年來,甘南州加快推動百萬頭高原特色牦牛産業帶建設,組建了牦牛繁育基地8個,建成萬頭牦牛養殖基地5個、千頭養殖基地10個,規模化養殖基地136個,改造提升5個萬畝飼草料基地生産水準,有效保障飼草料供給。通過建設萬頭千頭牦牛養殖基地,推行“舍飼半舍飼”和“補飼”的科學養殖模式,積極推廣牦牛高效綠色養殖新技術,以點帶面帶動更多的養殖戶發展“舍飼+半舍飼”适度集約化、規模化養殖,并同企業建立訂單生産關系,實作四季出欄,提升了畜牧産業現代化水準,有效節約了養殖成本,提高了牦牛産業發展整體效益。

甘南:牦牛基地化養殖走出群衆增收生态增效新路子

甘南牦牛基地化養殖不但提高了牦牛出欄率,增加了牧民群衆的收入,也為甘南牦牛産業綠色轉型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對深入實施黃河上遊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持續鞏固草畜平衡成果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瑪曲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東知布介紹:“瑪曲全縣現存欄80.9萬頭牦牛,共有專業養殖合作社157家,帶動全縣60%牧民群衆實作規模化、科學化養殖。養殖基地的建立營運,可以保證四季出欄,不僅保護了黃河上遊生态環境,對瑪曲草畜平衡起到了促進作用,進一步增加了當地牧民群衆的收入。”

甘南:牦牛基地化養殖走出群衆增收生态增效新路子

甘南牦牛産業高品質發展始終堅持綠色發展和市場需求導向,延展産業鍊條,強化科技支撐,加快形成繁育推、種養加、産供銷一體化協同發展,建構了良種化繁育、集約化養殖、精細化加工、系列化标準、品牌化營銷、配套化保障“六大體系”,助推甘南牦牛産業實作從傳統養殖方式向綠色現代化集約發展的轉型更新。

【甘南融媒快評】

基地化養殖為牦牛産業高品質發展

注入新動力

甘南,作為全國五大牧區之一,其獨特的生态環境孕育了珍貴的生物資源,其中,甘南牦牛無疑是最為珍貴的資源之一。相關資料顯示,全國品質最好的牦牛都生存在甘南草原,這使得牦牛産業在甘南的發展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牦牛産業高品質發展不僅對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地區繁榮有着重要作用,也對提升農牧民收入、促進生态保護和甘南草原草畜平衡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甘南通過建設萬頭千頭牦牛養殖基地,積極推廣牦牛高效綠色養殖新技術,如同春風化雨,為縱深推進牦牛産業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這些基地不僅提高了牦牛的出欄率,增加了牧民群衆的收入,更為甘南牦牛的規模化、科學化養殖、綠色轉型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牦牛基地的養殖工作中,實施了一系列标準化養殖規程,使得傳統的牦牛養殖方式得以改進和提升。這一系列規程不僅提升了畜牧産業現代化水準,有效節約了養殖成本,還實作了牦牛出欄率的顯著提高和農牧民收入的大幅增長。這一創新模式對于傳統産業的更新發展有着積極的影響,它展示了甘南牦牛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巨大潛力。

道阻且長,行則将至。今後甘南聚力建構良種化繁育、集約化養殖、精細化加工、系列化标準、品牌化營銷、配套化保障“六大體系”,助推牦牛産業實作從傳統養殖方式向綠色現代化集約發展的轉型更新,打響“甘南牦牛”品牌,有效促進全州牦牛産業發展能力提升、農牧民群衆增收,為甘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注入新的活力,為農牧民群衆開辟一條增收緻富的新途徑。

甘南:牦牛基地化養殖走出群衆增收生态增效新路子

來源:甘南融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