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危及全球經濟增長,加劇貿易緊張!IMF批美國對華加征關稅

作者:京報網

“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批評美國政府對中國電動車、锂電池和半導體等産品大幅加征關稅,警告其可能危及全球貿易和經濟增長。”美國彭博社16日報道稱,IMF發言人茱莉亞·科紮克當天就美國政府最新宣布對華加征關稅一事表态,并勸告美國:“開放的貿易政策對維持美國經濟表現至關重要,将為美國帶來更大利益。”報道稱,IMF愈發直言不諱地批評美國政策對全球的影響,包括華盛頓不斷攀升的債務水準、針對中國的貿易限制和産業政策,以及美聯儲的緊縮貨币政策。另一方面,美國政府14日宣布對華新一輪加稅後,遭到多方批評,美政府官員百般辯解,被發現漏洞百出、自相沖突,美國貿易代表戴琪不得不收回其“大錯特錯的”言論。在歐洲,呼籲歐盟“不要跟随美國”的聲音響起。

第一個問題

IMF發言人茱莉亞·科紮克16日在華盛頓召開例行記者會,第一個問題就是記者詢問她如何看待美國政府對中國電動汽車、太陽能産品等加征關稅。

科紮克首先強調,國際貨币基金組織支援開放且基于規則的貿易體系,過去幾十年來,這一體系對于經濟增長和穩定至關重要。“近年來,(各方推出的)貿易限制措施明顯增多。2019 年,我們記錄了1000項貿易限制,到 2023 年已增加到 3000 項。此類限制可能會擾亂貿易和投資,導緻全球經濟和供應鍊支離破碎,并引發報複行動。這種分化對于全球經濟來說代價可能非常高昂。”科紮克稱,IMF的研究表明,全球經濟分化可能導緻各種後果,嚴重情況下,全球GDP可能損失高達7%,相當于德國和日本經濟的總和。如果再加上貿易和技術供應中斷,代價會更高。她敦促所有國家在多邊架構内解決分歧,也鼓勵美國和中國共同努力,找到一個解決方案,解決加劇貿易緊張局勢的根本問題。

彭博社稱,IMF越來越直言不諱地批評其最大、最有影響力的股東——美國——的政策對全球經濟的影響。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上月表示,全球經濟面臨風險,“所有人都在關注美國”,并特别提到美國的通貨膨脹問題和美聯儲的貨币政策。

“受拜登關稅打擊的中國電動汽車巨頭在巴西受到歡迎。”彭博社17日以此為題發文稱,中國的電動汽車制造商被美國市場拒之門外,但他們正把目光投向那些受歡迎的國家,其中最大的國家之一是巴西。巴西是全球第六大汽車市場,比亞迪公司和長城汽車公司已經在該國的電動汽車銷售中占據主導地位。現在,這兩家中國巨頭也在當地建廠,這将幫助他們在整個拉丁美洲免稅銷售汽車。

美貿易代表“說錯話”

為了證明對中國産品加征關稅的合理性,平息各界批評,美國官員使出渾身解數,甚至不顧基本常識。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6日報道,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本周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她14日否認拜登對中國征收的新關稅将像特朗普時代對中國征收的關稅一樣,提高美國消費者的物價。“我認為,關稅與物價之間的聯系已基本被證明是錯誤的。”戴琪稱。

CNN稱,這一說法遭到了經濟學家甚至拜登政府官員的質疑。研究表明,特朗普對中國征收的關稅确實提高了美國消費者和企業的成本。拜登本人 2019 年6月曾在社交平台X上發文稱:“特朗普沒有掌握基本知識。他認為關稅是由中國支付的,任何一個經濟學新生都可以告訴你,美國人民正在支付關稅。”報道稱,一位知情人士告訴CNN,戴琪“說錯話了”。

美國經濟學家亞曆克斯·杜蘭特告訴CNN,他對戴琪“大錯特錯的”言論感到“困惑”。報道稱,奧巴馬政府官員、現任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進階研究員莫裡·奧布斯特菲爾德同樣駁斥了戴琪的說法,“拜登在2019年6月的推文中說得對。更高的關稅主要是針對美國人而不是外國人的稅收,拜登的新關稅,就像特朗普更廣泛的關稅一樣,将加劇美國的通脹。消費者将蒙受損失,依賴進口中間零部件的企業也将蒙受損失。”

《紐約時報》16日稱,拜登政府押注,對中國加征的新關稅将在國内政治上受到歡迎,有利于他成功連任,即使這些政策可能會減緩美國的能源轉型。新加坡亞洲新聞台稱,分析人士表示,美國對中國征收的新關稅是出于政治動機,不太可能導緻一場無法控制的貿易戰。

美國《外交學者》雜志16日稱,考慮到這些新關稅的範圍和規模,以及拜登政府的戰略考慮,即使考慮到中國可能的反制措施,也沒有必要擔心今年中美之間會爆發新的貿易戰。但如果特朗普在即将到來的總統大選中獲勝,這種相對穩定可能會變得不穩定。

“歐盟不應該緊随美國”

“歐盟不應該緊随美國”,瑞士《新蘇黎世報》17日發文稱,美國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意味着歐盟可能會面臨同樣的壓力。拜登政府的舉措純粹是為了總統競選的保護主義行為,盡管歐洲議會選舉即将于6月舉行,但歐盟不應受此引導。在提高本國企業競争力的補貼方面,沒有人是無可指責的,尤其是美國人和歐洲人。文章認為,歐盟為了保護本土供應商而倉促提高針對中國産品的關稅是不明智的。來自中國的競争對客戶來說是件好事,他們可以從更多的選擇和更低的價格中受益,更加激烈的競争也将刺激歐盟境内的供應商。另一方面,布魯塞爾應該仔細考慮爆發貿易戰的風險,因為中國政府不太可能接受懲罰性關稅而不加反制。

“為什麼沒有人為顧客着想?”德國《經濟周刊》16日發表評論文章稱,在有關中國汽車關稅的争端中,政治家和管理者追求許多利益,但不是公民的利益。拜登希望赢得選舉,是以他要推行“美國優先”。與此對應的是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她也想赢得選舉,是以呼籲“歐洲優先”。文章作者支援“奧托”——一位來自德國、綽号“普通消費者”的司機。他想要一輛便宜的汽車,他想要保護環境,是以不希望政府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瘋狂的關稅。

來源:環球時報

流程編輯:u028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