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孟浩然躲床下避見皇帝、王昌齡被刺殺、潦倒半生的情詩高手李商隐

作者:雪憶柔
孟浩然躲床下避見皇帝、王昌齡被刺殺、潦倒半生的情詩高手李商隐

灑脫任性的田園詩人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年),字浩然,襄州襄陽縣(今湖北省襄陽市)人。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因他不曾入朝為官,又被稱為“孟山人”。

孟浩然出生于書香世家,從小就注重節操,愛講義氣,喜歡幫助人。二十多歲便在鹿門山(今湖北省襄陽市城東南)隐居,以作詩自得其樂,《過故人莊》《春曉》等名篇都創作于這個時期,初步形成了融于自然的藝術風格。

孟浩然直到快四十歲,才入京遊曆。他曾在當時的最高學府——太學作詩,頓時技驚四座,名動京城。宰相張九齡、著名詩人王維都推崇他。

孟浩然躲床下避見皇帝、王昌齡被刺殺、潦倒半生的情詩高手李商隐

有一次,王維私自帶着孟浩然進入翰林院。恰好唐玄宗不期而至,孟浩然沒想到會碰到皇帝,吃驚之餘躲到床底下,王維不想欺騙皇帝,便據實報告。玄宗高興地說:“我聽說他的名聲已經很久了,一直想見見,為什麼要躲起來呢?”孟浩然現身,玄宗讓他讀自己的詩作,讀到一句“不才明主棄”,玄宗不高興地說:“你沒有參加科舉求仕,我也從來沒有放棄你,怎麼能污蔑我呢?”便讓他傳回家鄉。

孟浩然身逢盛世,年輕時也曾一腔熱血,想入仕為官,創立一番事業。于是廣泛遊曆,到處投詩,希望有權貴能向朝廷推薦自己,在這期間結識了大詩人李白,但求仕毫無結果。此次遇到皇帝,又觸了黴頭,于是離開長安,繼續四處遊曆,逐漸打消了入仕的念頭。

幾年後,孟浩然家鄉的地方長官刺史大人仰慕他的才華,便約他見面,準備舉薦給朝廷。到了約定的日期,孟浩然卻在與另一波友人暢談詩歌。當時有人提醒孟浩然有約,他卻忘乎是以地說:“我現在喝酒喝得正開心呢,哪裡還管得了其他的事?”

孟浩然躲床下避見皇帝、王昌齡被刺殺、潦倒半生的情詩高手李商隐

這之後,孟浩然前往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在江夏(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與李白再次聚首。李白在長江邊送别孟浩然,留下了千古佳作——《送孟浩然之廣陵》。

740年,好友王昌齡路過襄陽,孟浩然的背部長了毒瘡,即将痊愈,但他不管不顧,與王昌齡放肆豪飲,最終使得病情加重去世。

孟浩然一生不曾踏進官場半步,人生經曆相對簡單,是以他的詩作最多的就是山水田園詩。加上身處盛唐,性格灑脫,他的詩歌展現了濃郁的自然風情,被稱為盛唐山水詩第一人,與王維一起開創了唐朝的“田園詩派”。

孟浩然躲床下避見皇帝、王昌齡被刺殺、潦倒半生的情詩高手李商隐

投筆從戎的邊塞詩人王昌齡

王昌齡(698—757年),字少伯,升州江甯縣(今江蘇省南京市)人。唐朝著名邊塞詩人,有“詩家夫子”“七絕聖手”的美名。

王昌齡二十多歲時,受好奇心驅使,離開家鄉,前往嵩山學道。“仙人騎白鹿,發短耳何長”,這時候的詩作展現了生逢大唐盛世的悠然自得。幾年後,王昌齡懷抱着一片赤誠,選擇投筆從戎,踏上了出塞之路。

到達塞外後,王昌齡感歎于唐玄宗開疆拓土和銳意進取的決心以及士兵戍邊衛國和建功立業的一腔熱血,被偉大的時代精神深深感染,創作了多首著名的邊塞詩,比如《出塞》《從軍行七首》等。邊塞的蒼涼,戍邊的艱辛,躍然紙上。

孟浩然躲床下避見皇帝、王昌齡被刺殺、潦倒半生的情詩高手李商隐

王昌齡二十九歲時回到京城長安,随後考取了進士,但他的仕途并不順利,一直沒有受到朝廷的重用。幾年後,他順利通過吏部的考試,被任命為汜水縣縣尉(類似于縣警察局局長)。盡管王昌齡才華橫溢,但因為性格豪放,不拘小節,反倒被人诽謗,又遭到貶谪,這才寫下“一片冰心在玉壺”抒發心中的郁結。

740年,王昌齡在襄陽(今湖北省襄陽市)與故友孟浩然會面。不久,孟浩然因為舊病過世。王昌齡悲傷不已地離開,卻意外地在巴陵(今湖南省嶽陽市)遇見了李白。兩個人一見如故,飲酒對詩,談天說地,王昌齡寫下一首《巴陵送李十二》記載了這次相識。後來,李白聽聞王昌齡被貶官,又特意以一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标遙有此寄》安慰好友。詩歌成為詩人之間的“鴻雁”,讓他們彼此惦念。

“安史之亂”爆發的第三年,王昌齡輾轉回鄉,途中經過亳州(今安徽省亳州市),被當地刺史殺害,終年六十歲。王昌齡的一生充滿心酸曲折,盡管總是遭遇命運的捉弄,卻從未向命運低頭,反而心懷赤子之心,一次次挺起驕傲的脊梁。

孟浩然躲床下避見皇帝、王昌齡被刺殺、潦倒半生的情詩高手李商隐

潦倒半生的情詩高手李商隐

李商隐(約813—約858年),字義山,号玉谿(xī)生,懷州河内縣(今河南省沁陽市)人。唐朝著名詩人,與杜牧合稱“小李杜”。

李商隐年幼時父親去世,生活清貧。但他天資聰穎,五歲能誦經書,七歲便能舞文弄墨,十多歲就已經以擅長寫古文而聞名,同時還擅長楷書。

後來,李商隐舉家搬至洛陽,有幸結識骈體文大家令狐楚。令狐楚十分賞識李商隐的才華,成為他求學生涯中的伯樂。在令狐楚的關照下,李商隐得以在他幕府中工作,并與其子令(líng)狐绹(táo)成了好友。不久,令狐楚進京任職,李商隐不得不重返故鄉,準備科舉考試。

孟浩然躲床下避見皇帝、王昌齡被刺殺、潦倒半生的情詩高手李商隐

837年,缺乏權勢背景的李商隐,經過數次考試失敗後,終于考中了進士。第二年,泾原節度使王茂元聘請他做幕僚,并将女兒王晏(měi)嫁給他。

此時,朝中大臣形成了以牛僧孺為首的牛黨與李德裕為首的李黨,已經紛争了十多年,史稱“牛李黨争”。王茂元屬于李黨,令狐楚父子屬于牛黨,李商隐的婚姻,使得他背上了背叛恩師和恩主的惡名。身在夾縫求生存,仕途十分不順。

李商隐在官場深受排擠,曾試圖效仿陶淵明,專研田園詩歌。但是,身處紛亂政局中的李商隐,始終關注政治,無法平靜地生活。他曾辭官,後來又應邀前往桂林(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和徐州(今江蘇省徐州市)擔任幕僚,但時間都不長。

李商隐與王晏相敬如賓,然而,由于他長年在外謀生,妻子操持家務,夫妻聚少離多。851年春夏之交,王晏病逝,李商隐十分悲痛,為了追念亡妻,他揮墨寫下了缱绻悱恻的《錦瑟》。同年冬季,李商隐應邀遠赴四川擔任幕僚,此時他已經步入晚年,無心追求仕途的成功,是一生中最平淡穩定的時期。幾年之後,他回到故鄉閑居,在鄭州(今河南省鄭州市)去世。

孟浩然躲床下避見皇帝、王昌齡被刺殺、潦倒半生的情詩高手李商隐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極少數刻意追求美的詩人,尤其以愛情為主題的作品,具有朦胧的藝術美感,因而别具一格。

白居易偏愛李商隐的詩,曾經開玩笑說:“但願我死後能投胎做李商隐的兒子。”後來李商隐的長子出生,為其取名為白老。可惜,這個孩子不夠聰慧。直到小兒子出生,因其口齒伶俐,冰雪聰明,大家便開玩笑說:“若白居易真的投胎到了你家,估計就是你的小兒子。”

本文節選自《二十四史馬上讀,國文曆史都進步》——第九冊《新唐書》,官方唯一授權釋出,歡迎持續關注。

孟浩然躲床下避見皇帝、王昌齡被刺殺、潦倒半生的情詩高手李商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