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去博物館】探尋文明的軌迹 感受文化的魅力

作者:九派快訊

【來源:衡陽新聞網_國内國際】

央視網消息:5月18日是第48個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為“博物館緻力于教育和研究”。鬥轉星移、生命輪替,唯有文物能封存那些鮮活的瞬間。走進各地博物館,一起探尋文明的軌迹,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走,去博物館】探尋文明的軌迹 感受文化的魅力

山西太原:探訪建在墓葬原址之上的博物館

總台記者 宋文植:太原北齊壁畫博物館,别看它從外面看起來不是很大,但它是大陸首個建立在墓葬原址之上的壁畫主題博物館。

丹青暈染,交織出胡漢融合的時代氣象。鐵線勾勒,描繪出意趣盎然的生活現場。漫步在博物館中,我們可以看到出土于太原及周邊地區的多組墓葬壁畫。

【走,去博物館】探尋文明的軌迹 感受文化的魅力

總台記者 宋文植:現在的位置,就是博物館所在的這個墓葬的原址了,為了墓室的保護起見,遊客是沒有辦法直接走進其中的,但是沒有關系,還有别的辦法。

通過VR裝置等技術的加持,墓室中壁畫的各種細節都被1:1複刻出來。戴上VR頭盔,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1400多年前的那個宴會上。

總台記者宋文植:1400多年前的人在你周圍吃燒烤、聽音樂。因為壁畫的存在,這也不再像是一個冰冷的墓室,而更像是一個儲存着美好記憶的時間膠囊。

【走,去博物館】探尋文明的軌迹 感受文化的魅力

重慶:走進白鶴梁水下博物館 觀察水下碑林

位于重慶的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是世界首座非潛水可達的水下遺址類博物館。

【走,去博物館】探尋文明的軌迹 感受文化的魅力

總台記者 趙聰聰:乘坐的扶梯長91米,可以抵達長江水下大約40米的深處。透過觀測窗,可以注意到一座刻着字的石梁。這,就是白鶴梁。

白鶴梁是一座長1600米的天然石梁,漲水時會被淹沒。白鶴梁上镌刻着自公元763年以來的165段題刻,其中關于水文的資訊就有108處。是以,這裡也被稱為“水下碑林”。

【走,去博物館】探尋文明的軌迹 感受文化的魅力

總台記者 趙聰聰:早在唐代,人們就在白鶴梁的長江最低水位線上刻下了兩條石魚,用來觀測長江水位。透過觀測窗看出去,就是鎮館之寶——“雙鯉石魚”。

經考古學家考察發現,兩條石魚眼睛的高程與當地水文站的零點水位,在同一水準線上,古人的智慧也在此展現。

【走,去博物館】探尋文明的軌迹 感受文化的魅力

湖北十堰:觀察恐龍蛋化石 感受遠古生命脈動

湖北青龍山恐龍蛋遺址博物館,這裡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恐龍蛋化石遺址。

【走,去博物館】探尋文明的軌迹 感受文化的魅力

總台記者 佘利霞:整座遺址當中規模最大的三号館,在這兒可以看到非常震撼的一幕——這一整面山,看到的都是恐龍蛋的化石。從空中俯瞰,數千枚的恐龍蛋是盡收眼底。

湖北省地質科學研究院進階工程師 趙璧:我之前進行過一次調查,是2283枚,往往是一層蛋壓一層,是很多不同時期恐龍在這裡産下的蛋,每一層可能都有成千上萬的恐龍蛋。

【走,去博物館】探尋文明的軌迹 感受文化的魅力

如今在青龍山,遊覽者可以運用博物館提供的專業工具,制作各式各樣的化石拓片,親身體驗化石的修複工作。

湖北省地質科學研究院進階工程師 趙璧:我們除了帶領中國小生看恐龍蛋以外,還可以讓他們帶走他們自己制作的拓片,他們在這裡學到知識的同時,也可以獲得更多的樂趣。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